本
文
摘
要
***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继续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集中表达、专章部署,并摆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这一部署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和更加精准的把握,赋予了科教兴国战略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内涵与重大意义,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科教兴国战略新内涵
准确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内涵,有必要回溯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过程及决策脉络。1995年, *** 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多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丰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要义。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科教兴国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详细论述了科教兴国战略,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一)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内涵,要明确其基本内涵
“科教兴国”,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科技和教育对促进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基于此,我们可以明确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义至少包括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推动经济与科技的融合,经济建设以科学技术为前提,科学技术要在经济建设方针引导下发展。其二,要巩固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石作用,教育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事业,唯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其三,要明确科技与教育二者的统一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抓手推动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夯实我国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根基,从而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内涵,要明晰其新之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并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加以系统论述、全面部署。这既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延续,又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作出的新发展,彰显了科教事业是影响国家未来的战略性事业,赋予了科教兴国战略新内涵。
其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握好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明确贯穿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依靠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依靠高质量的教育。在科技、教育、人才三者中,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而教育是根本。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教育强国是基础,没有教育强国,就不会有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其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协同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视三大战略之间的有机联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均是党中央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相辅相成、同频共振,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任何一方存在短板,势必影响到其他两个维度的推进。正是三大战略的协同配合与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其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此,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内涵还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以科教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三)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内涵,要认识到其时代性
回顾科教兴国战略的决策过程及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方面,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另一方面,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要求会不断丰富发展,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科教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内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总体上稳居全球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其中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国际社会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在科技领域,若干学科方向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学研究机构、大学、领军科技企业的研发能力在全球地位明显上升,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们党在当下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根据中国 *** 的中心任务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意义重大。
(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在这一系列强国目标中,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是重要支撑。我们对科技、教育、人才的需求,从未如此紧迫。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激发“第一生产力”,激活“第一资源”,点燃“第一动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最终汇聚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推力。
(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科教事业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有着重大意义。其一,科教事业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基础。其二,科教事业对提升国民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其三,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汇集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保障。
(三)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大进步,需要人才和教育来支撑。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也愈发凸显。教育是人才涌现和科技发展的先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提升我国在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的攻关能力,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三、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内涵,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具体而言,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下好科教发展的“先手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出创新驱动,确保科教发展的动力引领。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夯实科教发展的人才支撑。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下好科教发展的“先手棋”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确保全面执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法律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应继续保持在4%以上。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民间教育投入,使之达到GDP的2.5%左右。国家还应明确规定教育财政支出维持在地方财政支出的15%—20%,并将其明确写入教育法。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创新发展支撑国家战略需要的高等教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造就新时代的“大国良师”。努力把数字资源的静态优势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以此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布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好中国教育声音。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要探索构建梯度重点攻关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三是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探索构建多层次、立体联动式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四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五是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树立追求科学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志向,形成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国家科研机构应发起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联合优势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形成集群优势。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应积极发挥其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积极探索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学科交叉协同攻关科研模式。科技领军企业应依托自身规模和技术优势,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联合体。
(三)突出创新驱动,确保科教发展的动力引领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继续突出创新的引领驱动作用。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建设一批国家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在优势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建立创新主体有活力、创新活动有效率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聚集。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贯通产学研用。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作用。可对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提出申请的科技创新项目予以优先支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形成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创新生态,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四)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夯实科教发展的人才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不断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一是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转变人才开发观念,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完善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全面用好各类人才,用好高层次战略人才,精准引进用好国家急需紧缺人才。三是完善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以广阔的平台吸引人才,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政策,以活跃的创新实践助力人才发展。四是完善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用好全球人才资源,加快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五是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的发展环境。针对承担不同层次、类型科研任务的平台机构,推动建立差异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优化结构层次,培育大批高素质人才。一是要适当调整高等教育专、本、研的招生层次结构,进一步提高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二是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深度合作,推进目标导向研究与自由探索研究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产研互补、协同育人的“科教产融合创新模式”。三是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培养人才需要立足全方位的开放,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来培养高层次人才可能会越来越难。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强国的内涵、指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周洪宇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宇阳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人民教育》2022年第22期
作者:周洪宇 李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