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满族枕头顶刺绣图案,满族枕头顶刺绣有什么寓意,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满族枕头顶刺绣图案,满族枕头顶刺绣有什么寓意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满族枕头顶刺绣图案,满族枕头顶刺绣有什么寓意

满族在头部体征上的特点,并非先天基因所致,而是与满族的一种习俗有关,它就是“睡扁头”。在满族孩子的婴儿时期,大人会将其臂弯、膝盖和脚踝分别捆在睡板上,让其枕着用沙子、杂粮填充的硬质枕头,仰卧睡觉,由于婴儿颅骨较软,囟门未闭合,时间长了,婴儿的后脑就会变的扁平。

清代旗人就崇尚扁头,当时,满族姑娘们出嫁,一般会陪嫁一种儿童摇篮,即所谓的悠悠车,也叫摇车。摇车由薄木板制成,悬挂在屋里。

关于摇车的形制,《中华全国风俗志》有详细描述:

生子满月下摇车,如内地之摇篮。其制以筛板圈做两头,每头两孔,以长皮条穿孔内,外用彩画,并悬响铃之类,内垫薄板,悬于梁上,离地三四尺。用带缚定小儿,使不得动,哭则乳之,不已则摇之,口念“巴不力”,意即哄其睡也。

摇车(又称悠车),一般要挂在屋内的悠车椽子上,俗称“子孙椽子”。或者称之曰“摇车杆子”或“子孙杆子”。在宁古塔和新宾地区,民间有“卖房不卖子孙杆子”的说法,可见极其重视摇车。满族有谚语说“养活孩子吊起来”,即言此。

摇车有个必不可少的设备,那就是“内垫薄板”,即睡板。因为小孩睡觉是栓在睡板上而不是直接放于摇车上,用睡板才更加方便栓稳孩子,以避免他们手脚乱动。而且使用摇车仅在夏、秋两季,春冬两季则将小孩绑于睡板放在炕上。所以小孩躺在睡板上的时间比摇车的时间长得多。睡板长于小儿,多为整块木板,较薄,略呈梯形,上宽下窄。

睡板上面有三种设备,对于形成扁头也功不可没,即枕头、夹被和带卡子。《中华全国民俗志》云:“枕以硬枕(枕实以豆),务平其后脑骨”。当然,枕芯除““实以豆”外,还有小米、高粱等粮食,意为头枕粮仓。夹被是用来包裹小孩的。裹好小孩后,再用布带将婴儿臂肘、两膝、脚踝捆扎,俗呼“带卡子”。如此这般,小孩就被笔直地固定在睡板上,动弹不得,翻身更不可能。

因此,在中国或者世界范围内,人工改造头形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些远古人类改造头形的手段仍不十分清楚。但东北满族睡扁头的习俗,很可能出现在渔猎。经济时代进入农业经济时代,即满族开始定居后才出现的。因为对睡扁头起决定性作用的睡板,乃定居后出现的,以便于捆绑婴儿。

关于睡扁头的好处,普遍的看法是:满人以后脑勺扁平为美。同时也使得背部扁平宽板,利于躯体、内脏健美,利于拉弓射箭,不至形成窄鬓角、南北头,可避免让孩子睡出罗圈腿,即“O”型腿。婴儿仰卧睡头时,两个太阳穴不久便凸起来。眉宇间的印堂也凸起来。这就使面容增长,令人感到丰满。老年人认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方脸是“官相”福相”。这就是满族老人说的“睡好了后脑勺,成全了前门脸儿’”。如果其母没有为孩子做好睡扁头这项工作,则会被耻笑为“不会伺候孩子”,“那孩子脑袋睡的,锛儿娄瓦块地。”如果哪家的姑娘枕骨部没有睡扁,就被认为是“丑闺女”。

至于其弊端。首先从形体方面,过犹不及。大扁头”确实难看,好像砍了一刀似的。有个流传在辽宁省岫岩满族曹氏中的传说:祖上有一个人,因头扁,帽子都撑不起来,去省城参加考试,考官认为他脑袋有毛病,赶出考场。第二年再去考试时,他在后脑勺塞上纸团,这样才把帽子撑起来,方许入考场,结果考中了举人。

满族入关后,宫中仍保留了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习俗,此习俗还被带入宫廷。

同时这个习俗也渐渐影响了一些汉族人,使得部分汉族人开始使用这样方式来让婴儿睡扁头。

这个风俗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北方人之中睡扁头的情况要更多一些,南方人要相对少一些,这就是当时满族人给北方人带来的影响导致的。而扁头可以说给中国很大一部分家庭都带来了影响,甚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老人们之所以会延续扁头的方式,正是因为他们的上一辈也是这样过来的,而这个时候,与时俱进,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念就非常重要了。

据记载最直接影响人们对头骨形状审美的当属清朝时候的满族人。当时的满族人以扁头为美,而且认为拥有一张大脸会比较好看,最好越大越好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这类大饼脸简直是完美的福相。

据说,辛亥革命的时候,革命党能通过摸后脑勺来甄别满汉,后脑勺扁的是满族人,后脑勺圆挺的就是 *** 。《中华全国风俗志》上记载,“故辛亥之役,摸脑骨以别满、汉,以满人平直而 *** 硬起也”。

更多满族枕头顶刺绣图案,满族枕头顶刺绣有什么寓意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