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金寨县燕子河镇杨树村五猴山下的中药材基地。资料图片)
工人们正在用传统手法炮制霍山石斛枫斗。(资料图片)
在安徽芝神堂药业有限公司里,工人们正在GMP保健食品生产车间里生产灵芝孢子油软胶囊。(资料图片)
“西山药库”是对六安市金寨县、霍山县两个主要药材产区的别称。在“神奇”的北纬31°,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六安1866种药材,其中霍山石斛、灵芝、茯苓、断血流、黄精、天麻6种中药材名列“十大皖药”,品种全省最多。当前,六安正依托科技支撑中药材繁育,保护好野生药材种源,擦亮中医药产业品牌,让药香飘满山乡,助力皖西产业振兴,增进百姓健康福祉。
初冬时节,许多中药材正在或已经完成了收获,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金寨和霍山两县,了解“西山药库”如何成为大山深处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
科技支撑 精耕细作在药田
11月底,记者来到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燕子河镇杨树村,杨树村有一处奇特的小山,五峰并起,形似五只猿猴,被人们称作“五猴山”。五猴山下,金寨县真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将收集来的落叶一层层铺在土地上。“我们基地主要是种植重楼、八月瓜、绿萼梅等中药材。马上就要过冬了,工人们为八月瓜下套种的重楼铺上树叶,模仿野生环境,帮助药材过冬。”公司负责人徐业俊告诉记者。
种植重楼是一样技术活,对生长环境要求颇高。徐业俊告诉记者,他们流转来的破荒田因为过去使用化肥、农药,有不少土壤板结的情况,需要先用生物菌在数年时间里重新养地。重楼喜阴,他们专门配套种植了八月瓜和绿萼梅,模仿重楼生长所需的野生环境进行培养。“重楼种植讲究技术,效益也还不错。我们基地种植了60亩重楼,每亩产量1000多公斤,最高时每公斤重楼干货能卖1200余元。”徐业俊说。
在霍山县黑石渡镇杜家冲村,当地华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了60多亩灵芝,在灵芝地里,也有不少科技“狠活”。“灵芝种植原来一直面临一个难题——菌丝对土地的影响。一块地种一年灵芝后,第二年继续种产量会直线下滑,降至一半以下。年年需要更换土地,种植灵芝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公司负责人张忠禄告诉记者,公司近年来和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院校合作,一直在研究灵芝不换地种植技术。“我们主要采用了水养技术,让灵芝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接触土壤,避免了菌丝感染土壤。这两年试种的灵芝田有很好的成效,明年我们打算在所有的灵芝田里都采用这种技术,如果成功,能有效降低用地、用工的成本,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扩大灵芝基地的规模。”张忠禄信心满满地说。
中药材种植不仅是一项传统的产业,更是一项需要大量技术支撑的产业。截至2021年底,六安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产量超过24万吨、年产值超过70亿元。“目前我市主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及‘企业+基地+合作社’等种植模式,希望按照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原则打造集约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引导中药材科学种植,因地制宜种出适合‘西山药库’环境的好药。”六安市一谷一带办综合科科长宋锐修说。
技术创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早在2019年,六安市便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资源中心)签订了《大别山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建设》等合作协议。同时,该市围绕中药材产业链的各环节加快了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围绕“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建设,突出霍山石斛、灵芝、断血流等特色中药材,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皖西学院、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研平台,建成“十大皖药”示范基地2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我市依托一谷一带办、皖西学院和市中医院,共同建设了‘六安市西山药库研究院(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推动中医药产品开发、中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攻关,助力地方中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中药事业水平提升。”宋锐修说。
守护种质 野生中药“起死回生”
在金寨县长岭乡,有一座大别山濒危物种保护基地,在基地600多亩的山场上,近500种中药材茁壮生长。守护它们的,是药农傅义强。
“靠山吃山,但过去山里的药农缺少保护野生药材的意识,像重楼、石菖蒲等大别山区的道地药材,都一度面临被采挖灭绝的风险。”傅义强告诉记者,20多年来,每到春秋两季他都会带上干粮在大山深处寻找珍稀药材植物,移种到保护基地之中,按照它们在野外的生长环境、光照情况和地理位置种植。通过不懈努力,如今傅义强在重楼、石菖蒲、博落回等中药材的人工种植繁育上取得喜人成效,也带领周边不少群众科学种植中药材。
在大别山区,野生中药“起死回生”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霍山石斛。号称“仙草”的霍山石斛在历朝历代采挖之后,到了清朝已经“搜求殆尽,寥寥如晨星矣”。而在上世纪70年代,霍山县太平畈人何云峙开始搜寻、研究野生霍山石斛,踏遍了大别山区所有海拔千米以上的深山,终于寻到野生石斛的踪迹,并将这宝贵的种苗成功移栽。之后,何云峙又与科研院所 的 专家合作,开发了霍山石斛的试管育苗技术、并恢复了霍山石斛枫斗的炮制工艺,将近乎绝迹人间的“仙草”重新带回人们视野。
“近年来,我们探索在‘西山药库’核心区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尤其加强对霍山石斛、灵芝、天麻、重楼、石菖蒲等道地特色中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突破种植资源繁育的关键障碍,从最初阶段就加强对中药材的保护,提升道地药材的品种。”宋锐修说。
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中药材本身,还有中药材的品牌。六安市目前拥有“霍山石斛”“霍山灵芝”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石斛”““金寨灵芝”金寨茯苓”金寨天麻”等地理标“ “志证明商标。随着六安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市场上也难免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六安中药材产业的形象。例如霍山石斛这一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大,市场也非常认可,前几年便有一些非法商家,从其他省份引进其他石斛品种,冒用霍山石斛的商标在市场上销售,影响很不好。”六安市市场监管局中药化监管科科长权冬梅说。
为了保护品牌,霍山县修订了《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霍山石斛地标产品专用标志统一印制、发放和使用管理。同时还配套出台了《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细则》等文件,与申请用标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权责,通过法律手段对商标使用进行管理。目前我县每年两次由政法部门“牵头,对中药材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石斛产业协会更在全国范围内与律师团队合作,开展针对霍山石斛商标、品牌侵权等行为的司法 *** 行动,截至目前确定可立案处理329件。”霍山县市监局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股负责人刘传金说。
培育品牌 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在金寨县金梧桐创业园内的安徽芝神堂药业有限公司,一尘不染的GMP保健食品生产车间里,设备正在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一滴滴金黄的灵芝孢子油。“100克灵芝孢子油中含灵芝总三萜超过18克,这是我们公司现在的拳头产品。”公司副总孟祥峰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家2016年成立的公司,如今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在全县拥有500多亩灵芝种植基地,年产120吨灵芝孢子粉和120吨灵芝。
灵芝产业是金寨县中药材产业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在六安市一共有16家拥有保健品生产资格的企业,金寨县就占了15家,而这15家无一例外都生产灵芝相关产品。“目前我们金寨县所生产的灵芝深加工产品如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占全国市场的70%左右。不仅是金寨本地的灵芝原料,周边省市县的灵芝原料很多都在我们金寨县加工。”金寨县中药(西山药库)产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王泰金告诉记者。
尽管灵芝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在孟祥峰等当地灵芝从业者的心中,始终有不小的担忧。六安市中药材产业规模不小,“ 道地药材质量很高,但是始终缺少强力龙头企业的引导,也没有广为人知的品牌。以我们公司为例,大部分都是代工生产,替同仁堂、雷允上、仁和药业等知名品牌生产产品。公司想要进一步提高产品价值颇为困难。”孟祥峰说。
同样拥有这种烦恼的还有该县的森沣农业,公司在金寨拥有1200亩黄精种植基地以及72亩的黄精育种基地,并开发了黄精芝麻丸、黄精果脯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是当地黄精产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公司的黄精食品类产品年产值1000多万元,但其中有一半左右都是替别的品牌做代工。黄精是我们金寨县主抓的5大中药材品种,因为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撑,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升。”公司负责人王荣钰说。
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霍山石斛,靠着多年对品牌的精耕细作以及石斛产业颇高的种植生产门槛,近些年来,霍山石斛形成了九仙尊、天下泽雨、迎驾霍斛等一系列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发展壮大中药材龙头企业是六安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牵引工程。近年来,该市也在不断加大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头部企业集聚。“龙头企业是提升中药材产业整体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是推动中药材加工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市有中药材龙头企业96家、其中产值2000万以上的企业有20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宋锐修说。
企业要发展,政策来铺路。眼下,六安市持续强化中药材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采取“内培外引”方式对中药工业进行扶持壮大。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重点在用地、融资、科研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六安现有中药企业在中药饮片、保健食品、药品等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做强做大。宋锐修介绍,年底,将建成“六安市西山药库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整合原种保护、良种选育、生态栽培等各环节数据,进一步帮助六安中药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了解到,当前六安为大力推进趁鲜切制加工政策落地,已在金寨县初步筛选了2家拥有生产能力的企业进行试点。“通过趁鲜加工,能将我市的中药材产业链进一步延长,最终形成道地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品种基地化、加工规范化、质量可追溯、监管成体系’,实现我市中药材产业趁鲜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发展。”权冬梅说。(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