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二年级古诗出塞?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出塞唐王昌龄古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汉代《横吹曲》曲名。关塞并不都在边疆,内地某些军事重地也叫“塞”。唐代诗人写我国东北、西北和北方地区的生活、战斗,常用《出塞》、《入塞》、《塞上》、《塞下》、《前出塞》、《后出塞》等汉唐乐府民歌的名称作诗题。
《出塞》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译文】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那秦汉时的月亮,依然明亮,依然照耀着如今的边关,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起句用“秦月”汉“关”互文,跨越千古,自有一股雄浑苍凉之气充溢全篇。继而诗人由士卒不能生还的悲剧写到对“龙城飞将”的期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 *** 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掷地有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诗人对朝庭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全诗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境雄浑深远,确为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张勇之歌全文?
《张勇之歌》,王书怀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年11月第1版,1972年11月第1次印刷,字数25.000
这是一部叙事长诗,共分为十七个章节,分别是:《序诗》《别妈妈》《向远方》《下“包”》《试骑》《关于手的日记》《甘露》《灯》《学蒙语》《问寒》《夜缝补》《路边问答》《毡房里的故事》《斗风雪》《练兵场上》《开炮》
《怀念》。
诗作者王书怀(1929—1984),诗人,原名王树槐,曾用笔名冷风。1961年起在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到绥化县深入生活,先后任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直到1978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有诗集《乡土集》《扬帆集》《桦林曲》《山川集》《火热的乡村》《青纱集》等。七十年代出版有诗集《行吟集》等。诗风朴实、清新、活泼,乡村气息浓郁。深受古典诗词、民歌影响。
《张勇之歌》这部叙事长诗在1973年被制作成配乐诗朗诵,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而风靡全国。我那时正在上中学,学校的广播站经常播放这部叙事长诗的配乐诗朗诵,朗诵者是陈阿喜(女)、曹阵(男),我听了不知有多少遍,非常喜欢,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欢其中的一节“别妈妈”,开头几句至今仍能背诵:“打起背包别妈妈,心头涌上千句话。抬眼望娘娘在望,赶问女儿还缺啥?”“还缺啥?要带的东西都带上,要记得话儿我牢记下。胸怀一轮红太阳,走南闯北娘莫挂。娘啊娘,请您再把咱苦难家史讲一遍,女儿要带上它!”
《张勇之歌》语言朴实、凝练,风格明快,充满 *** ,读来亲切感人,是我们那个年代弥足珍贵的青春记忆。
《为女民兵题照》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答: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这此诗既是一首题照诗,也是一首即景诗。作者用雅洁爽朗的语言,通过对女民兵军事训练的勾画,描绘了中国妇女前所未有的讽爽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颂扬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同时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此诗捕捉形象,传神写照;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明白如话,内涵深厚;自然流畅,韵味悠长。
诗的一、二句,描画出一幅朝气蓬勃的练兵图。在红日初升的万里红霞中,漂亮的女民兵们身着朴素的战斗服装,手持钢枪,劲捷勇健而又神采飞扬地在练兵场里瞄准、劈刺……“飒爽英姿”尽显“女民兵”这一主体形象的风采,“五尺枪”则将“女民兵”的形象特征表露无遗,“曙光”对于环境的渲染,使“演兵场”带足了迷人的色彩。诗的三、四句是对练兵图的直接议论。“多奇志”轻松地点出主题,“红装”与“武装”的反差对比,具体地进一步解释了主题,同时又强化了“女民兵”主体形象的时代特征,使之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四句虽短,包容量却大。作者摄取生活的片段,抓住瞬间的感受,反映丰富的现实,表现深刻的意义。他运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在描写女民兵鲜明形象的基础上抒发感慨,使意象得到升华,从形象的美升华到精神的美,从旧时代的美转变成新时代的美,感情愈见浓烈,境界愈发拓展。
通观全诗,意象明丽,暗含哲理。作者以静观的角度描写所见所想,由景人情,由情人理,是一篇难得的七绝佳作。
此诗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炼字赏析?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
“北风卷地百草折”,作者用卷和折两个字着力表现了北风的猛烈和强劲,突出了西北边疆的环境气候特点:风雪来得快、来得猛。
开篇未见白雪,先闻风声,由风见雪,用“北风”引出“飞雪”,即所谓大雪必随大风而来。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