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汉光武帝刘秀传奇,汉光武帝刘秀出身什么家庭,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汉光武帝刘秀传奇,汉光武帝刘秀出身什么家庭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汉光武帝刘秀传奇,汉光武帝刘秀出身什么家庭  第1张

(十五)白水寺

刘秀看着“白水”变“滚河”的神奇,令王莽的人不得不从河对岸撤走后,刘秀这才松口气,只觉得浑身骨头像散了架。来到狮子山一座庙前,刚踏进山门,忽然感到喉咙里像着了火。他进到院里,见一道人在井边打水,刘秀走上前去讨水喝。道人把打上来的水舀一碗递给刘秀,刘秀一见,井水像墨一样又黑又浑。忙问道人是何原因,道人说:“不知怎的,刚才这水还清如镜,现在却变得又黑又浑了。”

刘秀叹口气说:“唉!难道天不容我,我刘秀为啥这么不幸,到此连井水也变黑了。”

道人说:“慢来,客人稍等一时,等我淘出黑浑水,井水清白了你再喝。”

刘秀笑笑说:“谈何容易,啥时能淘完这井里的浑水呢?”

道人说:“只要人心诚,黑水能变清。”说着,道人用桶从井里把又黑又浑的水淘了出来。说也稀奇,不一会儿,井里冒出了一股白烟,一条青龙从井里跃出,一下飞到天上去了,霎时井水变得又清又白。

刘秀喝了井水,心明眼亮,头脑也格外清醒。从此,他又树旗招兵,和王莽决一死战。

刘秀当上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在狮子山上重修庙宇,起名叫“白水寺”,给那口井起名叫“青龙井”,又在河对岸修了一座小庙,名叫王莽庵。

(十六)白水寺云头穴

白水寺刘秀殿前,原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一首题为《以诗记胜》的七律诗:

晚来颇恨雨昏昏,待旦周游喜见暾,

白水龙飞遗胜迹,紫薇山拱护真垣,

支分桐柏垂鸡朵,派合襄阳锁鹿门,

却忆陶公捉脉赋,云头穴古不虚言。

相传枣阳吴店白水寺,为汉光武帝的发祥地,认为他占住了那个山头的“云头穴”的气脉。因此,历朝以来,不少达官贵人,豪绅地主试图占据这块圣地蜒云头穴,妄想子孙后代高官厚禄。由于白水人民的坚决 *** ,这块圣地一直未受到恶势力玷污。

到了民国抗日时期,正值国难当头之际,枣南熊集的高季普,依仗他做过两任县长的权势,准备把他母亲的灵柩埋在白水寺云头穴,还准备请来斋公道士,喇叭响手,由家郎乡丁护送细吹细打往白水山送葬。

这事,让吴店白水村的人们知道了,决心保护这块圣地,不落外强之手。这白水寺附近,原有“八大首士”,就是每年维修白水寺八方寨墙的头人。其中有刘仁善、邱观山、张立柱等。大家推举傅美五、刘新民出面召集附近民众数百人,以保护乡梓为由,手持长矛大刀,日夜守护白水山寨,不准高季普上山送葬。这些守寨民众,没有大锅,以木樽蒸饭;没有餐具,以瓦片当碗、折荆条当筷,吃得饱饱的,严阵以待,准备与高季普的人马大拼一场。高季普一见此情,扫兴地把人马撤回。从此以后,不论哪个天王老子地王爷,再也不敢打白水寺的歪主意了。

一九四一年,原辛亥革命老人,山陕粮饷副都督马瑞堂衣锦还乡,带头捐款修缮寺庙山寨,住进白水寺保护胜地。当地人民,称他“红帮大爷”、“白水山主”。他却自称“白水村夫”。一九四七年秋他死后,人们按照他的遗言,将遗体埋在城北黄龙岗,也不肯侵占白水寺这块圣地。

(十七)白脖子老鸹

这白脖子老鸹的来历,有一段传奇故事。

一次,刘秀与王莽的人马征战,实在太劳困了。一战过后,不知不觉地倒在一条干沟里睡着了。王莽军四处寻找,找来找去,不见人影。只听见一只盘旋空中的老鹰在不停地叫出:“沟里,沟里!”莽军正要下干沟去找时,忽又来了一群老鸹,先后不停地叫:“瞎话,瞎话!”王莽军听信了一群老鸹(乌鸦)的话,很快到他处寻找刘秀去了。

刘秀登基后,第一件事,写了一篇嘉奖文章,感谢老鸹的救命之恩,同自己戴的一块银牌,放在纸上一起烧了。不想那银牌一时化为乌有,就在刘秀登基的第三天,群臣正在庆贺之时,来了一群白脖子老鸹,正落在皇宫的正殿前顶上,不住地高叫:“好哇,好哇!”

刘秀闻知,赶快出去看时,见那群老鸹胸前,都有一块银牌,他心里明白,随叫内侍,拿出香火,当众鸦前,焚香以祷。那群白脖子老鸹,绕院三周,“呼”地一声飞去了。

(十八)刘秀还乡乘凉

枣阳吴店的皇村,村前有一块打谷晒粮的场地,人称“官稻场”。

每逢入伏闷热天气,人们好在这里乘凉。传说,刘秀一次回家探亲,夜晚在村前纳凉,父老乡亲围坐满场,问长问短,谈笑聊天。这时,忽听“啪达、啪达”乱响,有的用蒲扇扫腿,有的用巴掌拍脸,打断了人们的话头。刘秀问明这儿的蚊虫很多,叮人难受,他便怒道:“小小孽障,嘴尖心毒,不务正业,休得放肆。”经刘秀这么一训斥,多数蚊虫嗡嗡叫着飞去,以后成为“叫叫蚊子”,也有少数蚊虫不作声,总想偷偷叮人。这倒是人们防不胜防的“哑巴蚊子”。

但是,皇村的官稻场里,其中有席子大一片地方,再没有蚊子叮人。由此,传为奇闻。

(十九)白水沸腾变滚河

“龙飞白水水长流,白水千年话不休。河滚井歪天公意,花落草枯汉家丘。”这是诗人对滚河传说故事的概述。

远古的时候,枣阳吴店就有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由东向西奔流不息,人们叫它白水。相传,一千九百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变,自那以后,人们开始改“白水”叫“滚河”。

王莽末年,连年灾荒,官府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杆而起,反对王莽苛政。当时,有舂陵人刘秀和兄长刘縯,在家乡树起反莽大旗。首战攻打唐梓乡,大获全胜。接着,攻打湖阳,杀了湖阳尉。不久,他们决定乘胜攻打小长安,以挫王莽锐气。经过缜密考虑,部队稍作休整,兵分三路向小长安进攻,刘秀和义军首领冲锋在前,奋勇杀敌。

由于前两次交战震动了王莽,因此,这次攻城莽军早有预防,经过一天一夜的厮杀,双方伤亡惨重。第二天,舂陵军虽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结果被莽军大败,死伤过半,剩下的部分各奔东西,四处逃命,刘秀的二哥和二姐均在这次战斗中阵亡。为了保存实力,刘秀率领乘下的舂陵军逃往家乡,准备暂避一时。他们刚至白水边,还未及喘息,王莽军随后追赶上来。望着黑压压的追兵,刘秀吓得脑门直冒冷汗。前有白水拦路,后有王莽追兵,心想,刘秀今天必死无疑。情急之中,他勒紧马缰,连声大呼:“天若助我,河水滚沸。”随即,猛抽三鞭,策马过河,掷剑处即成深潭,从潭中喷出数丈高的水柱,刹时白浪滔滔,热气腾腾,而跑在白水岸边的莽军,一见此景惊恐万分。瞬间,天气骤变,电闪雷鸣,狂风夹着灰沙漫天遍地而来。河水夹着泥石,像一条巨蟒不停地滚动,滚过去,扭过来,已将莽军淹死半数,所剩兵士连忙掉转马头往回逃窜。

此情此景,刘秀在狮子山顶看得真真切切,心中大悦,大呼:“真是天助我也。”

这就是流传在民间的“王莽撵刘秀,滚河拦住路”的传说故事。

(二十)马踏井涌泉

在滚河的南岸,狮子山的北麓,有一块喇叭形的梯田,田内有一个马蹄形的水坑,坑内清水汩汩常年不竭,无论天旱多久,坑内的水从未干过。人们劳动间隙,常在此饮用。观其形似马蹄,被当地人称为“马踏井”。

说起这马踏井,还有一段神州般地传说呢。

相传刘秀舂陵起兵之初,没有战马骑,打起仗来,全凭着两条腿转战南北。后来,他以牛代步驰骋疆场,直到打下新野,杀了县令,才得到一匹战马。他得到的不是一匹普通的马,那新野县令视马如宝,爱马如命,经常挑选一些一乘的好马,集中喂养,然后好从中选优作为自己的坐骑。这匹马虽不是龙驹,却也是马中精品。你看它:浑身上下雪白如银,无半根杂毛;从头到尾长一丈,从蹄到项高八尺;嘶鸣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膘肥体壮,臀满胯圆;日行千里,飞走如风;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刘秀自从得了这匹马便如虎添翼,如获之宝,形影不离。这匹马和随身携带的两件兵器钢鞭和长剑,视为“随身三件宝”,这三件宝在他日后的征程中,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

有一次,王莽大军与舂陵军交战,把义军团团包围,企图全歼。刘秀率部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打得四分五散、七零八落,余者自顾逃命。慌乱中,刘秀看到自己的小妹伯姬被莽军追杀,他不顾一切冲进莽军阵中,拼命把小妹救到自己的马上。他一手持钢鞭,一手握长剑,左冲右突,鞭打剑刺,用尽全部招数,怎奈势单力薄,全身多处受伤,鲜血直流。他强忍伤痛,奋力拼杀,拼杀人一阵又一阵,终于突出重围,不顾一切往回奔逃。还不时向后张望,唯恐莽军追上。跑着跑着,忽觉腹中饥饿,口中干渴火烧火燎,加之伤痛同,已是筋酥骨软,浑身乏力,迷迷糊糊,伯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无计可施。眼看已到狮子山下,伯姬心中暗自高兴。苍天保佑,总算到家了。正在庆幸,上山过坎纵身一跃,一下子把刘秀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刘秀即时昏了过去,伯姬千呼万唤,刘秀才慢慢地苏醒过来,已是满嘴火泡,。伯姬急得团团转,此处虽离狮子山顶不远,但她哪敢离开半步,唯恐刘秀有个闪失。此时,那匹马正站在刘秀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主人。突然,那马跃身而起,四蹄腾空,伸长脖子长鸣不已。只见它在半空中翻几圈,落地时后蹄在地上蹬了一个大坑,瞬间,一股清水象泉涌般自坑底喷射出来,一阵爽气扑面而来,清香扑鼻,甘甜可口。伯姬搀扶着刘秀,兄妹俩饮了个饱。饮过此水,刘秀顿感神清气爽,伤痛减轻,精神倍增。

至今,这马踏井的水,仍然满而外溢,你若不信,有兴可亲自到狮子山北麓,来领略一下奇景吧!

待续————————

(摘自《吴店名镇志》)

更多汉光武帝刘秀传奇,汉光武帝刘秀出身什么家庭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