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资本市场 明年会涨吗(资本市场 明年走势),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资本市场 明年会涨吗(资本市场 明年走势)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资本市场 明年会涨吗(资本市场 明年走势)

导 语

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迈过“而立”之年,注册制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交所横空出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趋完善,无疑给更多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添了新的融资平台和通道;新《证券法》颁布后首个千万级罚单落地,彰显法律应有的威慑力;滴滴美股“快进闪退”,引发国内就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规则的修订,与此同时美国证监会对在美上市外国公司的披露提出更多要求;“康美药业虚假陈述民事诉讼案”带来独董离职潮,引发了董责险的热卖,各方主体如何更好地归位尽责控制风险再成焦点;恒大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央行点评称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理表明“大而不能倒”不容许在中国上演;阿里、美团处罚相继落地,平台经济反垄断持续推进;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划资本市场改革方向,全面注册制大概率在明年落地。

临近岁末,本篇专题盘点全年资本市场的“十大事件”,与您一起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2021。

0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全面注册制进入倒计时

自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来,步伐持续加快,特别近三年A股注册制改革实现了“三年三步走”: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交易;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公司上市交易;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首批81家公司挂牌上市。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全面注册制明年有望落地。

事件描述: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意味着全面注册制大概率在明年落地,资本市场改革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事件点评: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标志着从科创板设立试点开始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在明年全面完成,也标志着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制度改革步入全面收尾的阶段。

注册制改革是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一环,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是我国融资结构调整的方向,匹配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体现出了中央对A股市场的重视程度,利好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调整,也有利于吸引内外资继续加大对A股市场的配置。

02、北交所74天开市,见证资本市场“北交所速度”--首批81家公司鸣锣开市

北交所仅74天即“横空出世”,进一步贯通多层次资本市场“水系”,首批10家新上市公司合计募资17.54亿元,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事件描述: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81家首批上市公司集体亮相。其中,占比87%的公司来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17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除 *** 层71家公司平移至北交所外,首批10家新上市公司首发合计募资17.54亿元。开市首日,各新股较开盘价涨幅全部超过30%,N同心、N大地、N晶赛、N汉鑫、N广道、N恒合等10只个股全部触发临停。之后,10股均触发二次临停。其中,N同心大涨511.65%触发二次临停,N晶赛、N汉鑫、N恒合、N中设等较开盘价涨幅达60%均二次临停。此外,71只 *** 层平移股票中,有11股录得上涨。

截至12月14日,北交所合格投资者开户数超460万户,较“设立北交所”消息宣布前增加约1.7倍。11月15日至12月15日,北交所累计成交额达1,432.78亿元。从近一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日成交额走势从最初的狂热到渐趋平稳,流动待市场考验,其中有连续14个交易日成交额在20亿元以下,还有连续3个交易日成交额不足10亿元。

事件点评:

北京证券交易所从提出设立到开市仅用74天,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速度与 *** ,雄冠全球资本市场,堪称推进速度最快的交易所。“北交所速度”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此轮注册制改革的高效,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和呵护之意。

北交所的设立,体现了国家从资本层面助推“专精特新”小巨人,从根本上补足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和退出功能性短板,通过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和 *** 层到北交所上市,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退出难的问题,与现有的沪深交易所和板块形成互补——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而北交所紧紧围绕服务中小企业,突出“更早、更小、更新”,体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健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

北交所主要在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是落实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健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

03、滴滴启动在美退市“回流”香港,中概股再掀回归浪潮

大国博弈背景之下,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泄露将变得尤为敏感。滴滴事件无疑给所有已上市和有计划在美上市的企业更多的考量维度,国家安全之底线不可触碰。上帝关上一道门,又打开一扇窗,随着近期境内外上市新规的出台,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有望降低,对中概股而言,未来或许有更多转机出现。

事件回顾:

2021年6月30日,滴滴公司低调赴美闪电IPO,随后遭到网友质疑转移用户数据以及将中国道路地图卖给他国。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表示,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4日,国家网信办称,依据相关规定,已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7月16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表示,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安排,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直至12月3日,滴滴全球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同时,滴滴股价大跌22.18%,报6.07美元,创历史新低。华尔街日报对于滴滴的退市评论为:“此举将标志着美中金融脱钩升级。”

“滴滴事件”后,很多有赴美上市计划的企业传出暂停赴美上市计划。7月30日,美国证监会(简称“SEC”)宣布暂停受理中国企业赴美IPO注册申请,直到其针对中国企业出台新的指导政策。

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明确,对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活动实施备案管理,在遵守境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满足合规要求的VIE架构企业备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

事件点评:

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今年7月10日,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条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或主要业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而言,尊重我国 *** 对于保障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无疑是底线。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科技股巨头还是后起之秀,没有例外。

路透社引述分析人士称,滴滴将对大型科技股未来上市的选址决策产生影响。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认为,A股、港股的容量和吸引力已越来越大,出于关键战略资源的安全性和监管方面的考量,在海外上市的龙头公司回归中国上市是大势所趋,“有些公司已经完成在香港二次上市,有些未来可以考虑直接回A股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境外上市新规使得企业境外发行和上市行为进一步规范化,让企业在境外发行及上市后管理过程中都有据可依,有利于从源头上避免各种乱象,大大降低了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发行人、投资人等市场参与方的利益。

04、康美案”引发独董辞职潮 投资者保护催热董责险市场

2021年11月,史上最大集体诉讼案落地,康美药业相关人员被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五万多名投资者获赔24.59亿。上市公司、独董、券商、会所等机构的责权对称被压实,在强监管下,A股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环境迎来春天。

事件描述:

2018年10月,康美药业被爆财务造假,证监会进入调查。19年5月,证监会发布对康美药业罚款60亿元及禁入决定。20年4月,5万多名投资者通过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对康美药业发起了集体诉讼。今年11月12日,法院判决康美药业赔偿投资者24.59亿元,5名独立董事被判合计3.69亿元的连带赔偿责任。从案件宣判后近一个月以来,超过84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宣布辞职,2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公告。

事件点评:

董责险被重新推到聚光灯下。独董设立之初是为了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旨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保护公司利益,对上市公司和全体股民都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

中国独董当下正处于既不“独”也不“懂”的尴尬处境。康美案中对独董的裁决,一方面体现了有关方面在责权利上压实独董权责对称的决心,另一方面直指独董在独立性上不作为的问题。随着判决结果的公布,董责险作为对董监高过失行为的风险转移工具,重新受到上市公司的追捧,需求上升,费率大幅上涨。

相关法规跟进完善,打造公平投资环境。11月28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规则(征求意见稿)》,在吸纳有关完善独董制度相关内容基础上,对独立董事的含义、独立性要求、任职条件、职权及履职保障等都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相信在董责险的普及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下,券商、会所等中介机构能和上市公司、企业董监高一起各司其职,勤勉尽责,提高上市公司信披的真实可信。在责权利对等的良好行权场景下,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维护中小投资者投资环境的公平,帮助中国资本市场在高质量发展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05、新《证券法》实施后首个千万级罚单落地,证券违法犯罪惩戒步入“严刑峻法”时代

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处罚金额,A股市场出现首例适用新《证券法》予以1500万罚款的情形,60万顶格罚款成为历史。广东榕泰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成为首例按照新《证券法》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罚款金额超过60万元的处罚案例。

事件描述:

财务造假罚款突破60万元限制,首单适用于新证券法的案例正式出炉!2021年3月13日,广东榕泰收到广东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根据调查结果,广东榕泰具体涉及到虚增利润,未按规定披露关联关系、日常经营性关联交易,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等三大信披违法违规事项,公司涉嫌违反新《证券法》有关规定,公司以及公司实控人、财务总监、董监高等15人将合计被处罚150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300万元,公司实控人被罚330万元。此外,公司实控人还将被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事件点评:

新《证券法》实施一年,“60万元顶格罚款”成为历史——广东榕泰因财务造假吃到了一份千万元级别的罚单,这是新《证券法》实施后第一家被罚超千万元的公司。

年内至今已有86家公司、股东、高管等被立案调查,从调查原因来看,除多数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外,还有公司高管因涉嫌违纪、涉嫌内幕交易、涉嫌短线交易、涉嫌操纵公司股价等原因被调查。从对股价影响来看,公司控股股东或董事长被调查对公司股价的负面影响最大。可以预见,在新证券法下,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出重拳用重典,资本市场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将对市场产生较大震慑作用。

06、叶飞“手撕”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走向落幕?

2021年中,前私募冠军叶飞无预警爆料上市公司涉及操纵股价,事涉多家上市公司及投资机构,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 *** 。

事件描述:

5月9日,前私募冠军叶飞在微博公开喊话中源家居催债,一举揭露“伪市值管理”的冰山一角,一时轰动资本市场。随着事件的发酵,叶飞陆续爆料9家上市公司、4家金融机构涉及操纵股价,同时声称手头有大量内幕资料将予以公开。一时间,资本市场人心惶惶,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出现震荡。截至5月17日,共有11家上市公司开盘即集体暴跌,7股跌停,昊志机电跌超13%。此后、公安部、证监会、上交所陆续采取措施调查叶飞爆料内容。随后,证监会配合公安机关,将位于广东、北京、河北等地的包括叶飞在内的多名涉嫌操纵市场人员抓捕归案。

事件点评:

针对叶飞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伪市值管理”风波,证监会几度召开新闻发布会,表明将强化综合执法体系,持续严厉打击以市值管理之名操纵市场行为。市场人士预计,叶飞事件将加速推动涉及“伪市值管理”行为的监管及惩戒体系的落地。

由于叶飞事件涉及公募机构人员涉嫌串通操纵股价,有传言指出有公募机构严禁投资300亿元市值以下上市公司。传言虽然难以证实,但2021年以来的上市公司行情分化确实愈加显著,小市值且业务不“性感”的上市公司更难得到大资金机构的关注和配置。叶飞事件大大加速了这一趋势,或将成为上市公司行情分化的代表性事件。

07、恒大暴雷--“稳地产”政策下自食其果的祭旗者

2021年房地产领域最牵动人心的黑天鹅事件便是恒大暴雷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房地产行业迎来至暗时刻。“ *** 究竟是否会出手救恒大?此次危机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事件描述:

2021年6月末,恒大陆续经历了商票违约被起诉,评级被下调等事件。7月,恒大开始被各大银行抽贷。9月,恒大财富突然公布暂停支付所有理财产品,投资者前往恒大集团总部围堵恒大财富总经理杜亮,标普进一步下调恒大评级。接下来,恒大加速出售股份偿还债务,但难解危机。12月,恒大公告称“不确定”能否偿还2.6亿元的美元债,构成债券实质性违约,但这与公司近2万亿的总负债相比仅为九牛一毛。

事件点评:

恒大债务危机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在12月3日恒大实质性违约后,广东省 *** 立马约谈恒大并同意向恒大地产集团派出工作组,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维护正常经营。随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门对恒大事件罕见的同时发声,将其定位为“个别现象、自身原因”,是公司“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导致,通过一系列措施,事态可控,不会出现“两房”危机。

央行行长易纲评论恒大事件,称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理,继续释出 *** 坚持不直接出手助恒大脱困的明确信号,坚持不容许“大到不能倒”在中国上演,发展商必须为自己的激进策略买单。由此可见,恒大事件更接近房地产业严监管之后的一次大洗牌,而恒大便是其中低估了国家去杠杆的决心,持续加杠杆的淘汰者。而本轮洗牌之后,房地产将走向一条金融风险上限、地方债务风险下限的窄路——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08、反垄断“大年”,平台经济强监管走向完善

反垄断“大年”,阿里、美团等头部互联网平台纷纷因垄断行为拿到了巨额罚单。平台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反垄断或是必经之路。

事件描述:

2021年是中国反垄断“大年”,政策方面,党中央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强反垄断监管;立法方面,颁布了13年之久的《反垄断法》面临第一次修订,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执法方面,市场监管总局下设的反垄断局正在迅速扩充人员加强执法工作等。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创造出惊人财富的同时电商平台、网络餐饮外卖平台的垄断行为,也逐渐引起监管机构以及民众的重视。

2020年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展开了立案调查。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认定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构成《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依法对其作出了行政处罚并处以182.28亿元的罚款。受此事件影响,阿里巴巴股价暴跌,与今年最高股价270港元/股相比较,股价已下跌了2/3,相应得,阿里巴巴得市值也在一年之内蒸发了2.6万亿元。

紧接着,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4月28日到5月11日之间,美团股价遭遇了“十连跌”,和今年2月18日的高位460港元/股相比股价下跌了48%,也让美团的市值蒸发了1.34万亿。

2021年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同时,向美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完善平台佣金收费机制和算法规则、维护平台内中小餐饮商家合法利益、加强外卖骑手合法权益保护等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事件点评:

对平台常态化、制度化反垄断监管态势愈发明显,互联网巨头企业无序扩张、无视监管,监管机构囿于种种原因无法实质性监管的状态如今已经是过去式。由此看来,加强反垄断监管,不仅能够促进公平竞争、加速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还能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比重以及就业率,平台经济也会迎来更好的、更高水平的发展。

09、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回A:受美行政干预退市,三大运营商齐聚A股

随着中美博弈的持续,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从美股退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先后提交A股IPO申请,三大运营商齐聚A股,创下近十年最大IPO募资额.

事件描述:

自纽交所退市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加快了回A上市的步伐,中国电信于今年3月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将回归A股,5月17日,中国移动也披露了招股书,申请于上交所主板上市。中国电信回A之路十分顺畅,8月20日在上交所正式上市,成为今年上市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11月4日,证监会审核通过中国移动上市申请,12月13日晚,证监会核发中国移动IPO批文,12月21日,中国移动发布招股说明书。

事件点评:

回顾A股历年新股发行所募集的资金总额,农业银行募资额最高,为685亿元,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分别募资668亿元、666亿元,建设银行募资581亿元,中国移动560亿元、中国电信542亿元的募集资金,分别占到A股第五、第六位,其中中国移动560亿元为近10年来A股最高IPO募资额。

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回归A股,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巨头均完成了A+H股的上市目标,这有利于拓宽三大运营商的融资渠道,促进未来在5G业务上的深耕布局。同时,借力A股市场,三大运营商对整个通信行业的辐射拉动作用也将更加显著。

10、生益电子试水A股首家保控“A拆A”,产业投资迎来新机遇

《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颁布以来,生益电子成为A股首家保有控制权的“A拆A”案例,标志着资本市场配套投融资体系更趋完善,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战略投资者、产业投资多方积极性。

事件描述:

2021年 2月25日,历时9个月,生益科技控股子公司生益电子(688183.SH)正式登陆科创板。这是2019年12月,证监会颁发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以来,A股首例保有控制权的“A拆A”成功案例。作为国内印制电路板与覆铜板龙头公司,生益科技“A拆A”方案一发布即迎来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共有39家上市公司披露“A拆A”预案,其中5家因各种原因中止或终止分拆计划,34家正在推进或已成功实施。

事件点评:

生益电子的成功上市,调动了满足条件的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积极性,激励了上市公司在保有控制权的前提下进一步直接对接资本市场做大资本,有助于上市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上市后,子公司股票上市流通,管理人员实现向股东的角色转换,丰富了管理层和关键员工的激励手段,经营积极性提高,利于公司盘活科技创新内驱力。

生益电子的成功分拆上市也为战略投资带来新路径。八折锁定18个月的“战投友好版”定增之路难产,竞价定增成为2020年市场主力,但打八折的定增风险仍在。生益电子成功上市后,子公司通过分拆上市为战投提供了新的退出路径,预计将有更多机构探索战略投资新路径。上市公司引入战投即便是在监管认可的情况下,仍需要较长周期,但通过子公司引入战投的融资方式则十分便捷,募集资金的用途也更为灵活。

考虑到注册制的制度设计,加之《若干规定》的出台,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上市公司的产业投资会被资本市场正向激励,而且产业投资方向也被引导至科创领域,可以说,分拆上市的制度设计,未来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中国的优秀科创产业。

更多资本市场 明年会涨吗(资本市场 明年走势)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