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各大农科院产品,中国农科院新品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各大农科院产品,中国农科院新品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各大农科院产品,中国农科院新品种  第1张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2023年1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发布了2022年度农业科技十项重大产品创制、技术突破和智库报告,高产优质强筋小麦“中麦578”、中畜长白半番鸭、“一加两提”飞防施药技术、绿色“无人种地”挑战等入选。

1.高产优质强筋新品种“中麦578”助力主产麦区品质提升(作物科学研究所何中虎研究团队)

作科所与棉花所合作,育成首个可在黄淮地区和南疆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最新推广面积553万亩,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主导品种。面包品质与进口优质加麦相当,创造优质强筋麦全国高产纪录亩产841.5公斤,万亩区抽样实收亩产740公斤;抗寒抗倒、耐高温、耐穗发芽、早熟,综合抗病性好,节本增效优势明显;是国内大面积实现订单生产与优质优价的少数品种之一,为提升小麦产业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

大田成熟期--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中国农科院供图

2.“玉米密植滴灌技术”大幅促进主产区玉米增产增效(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团队)

作科所将密植高质量群体调控的栽培学理论与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农业工程技术相结合,集成创新了玉米密植滴灌技术模式,绿色密植群体倒伏、整齐度差、植株早衰等难题,在全国各主产区累计推广4000万亩,连续7次创全国玉米高产纪录,最高单产达到1663.25公斤/亩,东北、西北产区万亩连片产量达到1000公斤/亩以上,被遴选为全国主推技术和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该项技术显著提升玉米产量潜力和水肥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玉米高产之路。

全国玉米高产纪录亩产1663.25公斤。中国农科院供图

3.“一加两提”飞防施药技术为农田有害生物防控增添新动力(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创新团队)

针对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技术中药剂沉积量低、雾滴飘移风险大的技术难点,研发了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过程中添加飞防助剂、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的“一加两提”飞防施药技术,使农药利用率提高10%-20%,防治效果提高20%-30%,在促进植保无人飞机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该技术已大面积示范应用,核心专利荣获2021年中国专利优秀奖,并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推技术。

“一加两提”技术小麦田测试。中国农科院供图

4.“中畜长白半番鸭”填补国内番鸭育种领域的空白(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团队)

肥肝是健康营养食品,国际市场上95%左右的肥肝为鸭肥肝。作为新兴产业,我国用于鸭肥肝生产的半番鸭品种长期依赖进口,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历经10年攻关,团队创建了后裔测定、超声波测定、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新技术,育成了“中畜长白半番鸭”新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半番鸭的肥肝重量达到670克/只,料肝比16.3:1,种鸭66周龄产蛋235个,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国际领先,年出栏量超过2000万只,在国内肥肝市场的占比迅速提高到40%左右。

“中畜长白半番鸭”种鸭选育。中国农科院供图

5.绿色“无人种地”难题助力粮食安全战略(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谢玲红研究团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无人种地”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未来“谁来种地”成为粮食安全的必答题。成果深入剖析全国及各地“无人种地”现象,系统总结“无人种地”具体表现形式,量化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地形的耕地撂荒程度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经济学视角揭示“无人种地”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防范“无人种地”重大风险隐患的关键举措和政策建议,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端好中国饭碗提供前瞻性决策支撑。

田间调研图。中国农科院供图

6.“田间变秆为粒技术”为秸秆高效还田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逄焕成研究团队)

针对秸秆体大量多、还田后腐解慢、易导致减产、农民还田积极性差等问题,研制出秸秆田间就地原位快速制作颗粒机。通过变秆为粒,使秸秆体积大幅缩小、密度大幅增加,解决了秸秆体大量多的“卡脖子”难题。该技术具有还田质量好、还田量大、当年腐解、作物增产显著等突出优势,是充分利用秸秆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有效技术。该技术已在东北、华北示范应用,荣获2021年度“科创中国”农业“卡脖子”技术。

逄焕成研究员(右一)调查秸秆颗粒还田培肥增产效果。中国农科院供图

7.“智能精准识别技术”助力农产品安全检测驶入高速路(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研究团队)

团队通过构建胶体金试纸显色精准调控计量化学模型、发明多通道光源平衡阵列托盘、独创环境光条件下免疫层析图像识别算法,结合条形码标记、云计算和微信小程序拍照,可在5分钟内完成对多种污染物的定性/半定量判读,同时实现现场实时测、多目标物同时测、去仪器化,满足 *** 监管、企业自查、消费者居家自检等多方需求。目前系列检测产品已覆盖100余种污染物并广泛应用,并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

覆盖100余种污染物的系列快速检测包。中国农科院供图

8.“中蟠桃11号”引领蟠桃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研究团队)

蟠桃自古以来收到人们喜爱,然而蟠桃品种裂果重、不耐贮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郑州果树研究所将我国地方品种与国外种质经过2代杂交,利用胚挽救技术手段,历时15年培育出中熟黄肉不溶质蟠桃品种“中蟠桃11号”,并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该品种的推广,掀起了我国蟠桃热,引领我国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品种已经成为我国蟠桃第一大栽培品种,在我国黄河流域广泛种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蟠桃11号”蟠桃。中国农科院供图

9.“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有力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研究团队)

历经多年的科技攻关,团队自主研发的“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JS-2012-△gI/gE株)”成功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上市。该疫苗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删除了毒力相关的gE和gI基因,研制出新型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灭活疫苗,有效率达100%。该疫苗的成功研制,突破了临床中因病毒变异而导致现有疫苗保护效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为我国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防控与净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JS-2012-△gI/gE株)”。中国农科院供图

10.“系列国家标准物质”有效支撑农业精准检测需求(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环境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张艳伟研究小组)

团队创新性地应用高分辨质谱痕量杂质分析技术和超吨级基体标准物质研磨制备技术,研制并获批农药纯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项,耕地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有效态、有机氯农药等基体标准物质19项。系列标准物质在特征量值不确定度、指标覆盖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广泛应用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和农业行业检测能力验证等工作中,在保障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系列国家标准物质产品。中国农科院供图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更多各大农科院产品,中国农科院新品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