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世界上最贵的衣服——刘胜金缕玉衣
长久以来,玉衣只存在于历史记载当中,没有人见过它真正的模样。直至1968年5月, *** 某部官兵在满城陵山上施工,意外地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墓,当棺椁的漆皮和朽木灰全部清理,一件用金丝连缀着玉片的铠甲状的东西出现在眼前。消息传到了北京,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赴满城实地考察,最终认定:这是中国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其主人是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根据玉衣的形制推测,制作玉衣要经过造型、玉片加工、金丝编结、成型四个步骤。首先在人体模型上画出纵横的线,把模型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按部分逐格编号。根据编号制作玉片,锯片、钻孔、抛光,用金丝连缀在一起。刘胜金缕玉衣金丝含金量为96%。编缀方法是从玉片内向外穿插,相邻玉片中心拧成右旋的盘结。红色丝织物将每一部分的边缘包裹缝合。最后,用预置在各部分连接处的条带进行连接,玉衣制作完成。如若一片玉片不合要求,有丝毫的差误,玉衣便会鼓凸不平或无法缀结。因此,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玉衣的制作是一项相当精细而又浩大的工程。
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
低碳环保是时下治理大气污染的理念之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环保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河北博物院馆藏的长信宫灯就是汉代环保灯具的代表。它以其精巧的设计、高超的制作工艺,在汉代灯具中首屈一指,被誉为“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而得名。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出土于西汉中山靖王王后窦绾墓。灯铜质,通体鎏金,二千多年岁月的沧桑使灯身锈迹斑驳,但仍华光四射,凸显汉代鎏金工艺的高超水平。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位跪地执灯的宫女形象。为保持室内清洁,长信宫灯巧妙地将宫女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烟道。当灯烛点燃时,烟灰顺着宫女的袖管徐徐进入体内,宫女身体中空,如此精巧的设计使室内免于污染。同时,宫女的头部、袖管、身躯和灯盘、灯罩、灯座采用分铸组装的方式铸成,每部分都可以拆卸,清理起来十分便捷。
香炉的鼻祖——错金博山炉
这件错金博山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炉身呈青铜器中的豆形,由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组成,系分别铸造,用铁钉把炉座、炉盘铆合在一起。炉盘与炉盖作子母口,随意开合,便于放取香薰料。博山炉通体错金,纹饰自然流畅,金丝粗细得当,细的犹如毫发。香料点燃后,香烟从镂孔处袅袅而出,缭绕在山峦景物间,产生山景迷蒙,群兽灵动的奇异效果,如此造型生动,制作精美的器物,为汉代文物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神秘王国”的神秘技术——中山王厝铁足铜鼎
中山王厝(cuo)铁足铜鼎,1977年出土于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是一套九件铜升鼎中的首鼎。铜鼎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重60公斤。这件大鼎的扁鼓形鼎身为青铜制,三蹄形足为铁制,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战国时期最大的铜铁合铸器。鼎的外壁刻有铭文469字,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从铸造技术方面讲,这件大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铜身铁足,铸造技法在古代铜鼎中十分罕见。两种不同熔点金属的焊接工艺,至今仍是一个技术难题。中山王厝铁足铜鼎与中山王墓出土的夔龙饰刻铭铜方壶和铜圆壶并称“中山三器”,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清晰展现了中山国的昔日辉煌,掀开了罩在这个“神秘王国”上厚重而神秘的面纱!
世界上最土豪的屏风——错金银虎噬鹿铜屏座
一座王陵就是一座艺术的宝库,一件珍宝文物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错金银虎噬鹿铜屏座是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公式墓。它通长51厘米,高21.9厘米,重26.6公斤,器身铸成一只勇猛威武的老虎,用利爪抓住一只小鹿的后腿,虎的右前爪因为抓鹿而悬空,座身平衡借用鹿腿支撑,构思巧妙。与错金银虎噬鹿铜屏座同时出土的还有错金银铜犀牛屏座和错金银铜牛屏座,这三件铜屏风底座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屏风实物,是一件异常富丽华美的家具。
中国最古老的家具——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地方天圆,苍茫其间。在古人的观念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在河北博物院陈列着一件将方与圆、天与地相融之美发挥到极致的艺术精品——“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这件器物出土于我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cuo)墓。整件铜方案以龙、凤、鹿装饰,风格清新明快,造型复杂,制作工艺精湛。全器各部位分铸而成,再经过精妙的嵌铸和铆焊连接,使其外观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缝隙。据学者研究统计,这件器物是由78个部件,经过22次铸接、48次焊接制成的。这件精美绝伦的器物是做什么用的呢?案,是我国最古老的家具种类之一,是古人日常放置物品的小桌子,由于当时的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为了适应这种坐姿,家具都比较低矮。
世博会河北馆的镇馆之宝——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铜铺首出土于燕下都遗址,是燕国的代表性器物。燕下都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保定市易县东南。1966年2月,易县原练台大队第五生产队社员在土场挖土,突然,铁锹碰到了一件坚硬的东西。社员们一点点清理掉周围的厚土,一件硕大的铜器从土里露了出来。他们马上将其送交给正在附近勘察的原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燕下都工作组。这件文物让现场所有人都惊奇万分:这就是举世罕见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也是目前所见我国最大的战国时期铜铺首。上海世博会期间,曾作为河北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展示。
世界最牛酒瓶——青花釉里红开花
铜铺首出土于燕下都遗址,是燕国的代表性器物。燕下都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保定市易县东南。1966年2月,易县原练台大队第五生产队社员在土场挖土,突然,铁锹碰到了一件坚硬的东西。社员们一点点清理掉周围的厚土,一件硕大的铜器从土里露了出来。他们马上将其送交给正在附近勘察的原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燕下都工作组。这件文物让现场所有人都惊奇万分:这就是举世罕见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也是目前所见我国最大的战国时期铜铺首。上海世博会期间,曾作为河北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展示。
曲阳石雕中的国宝——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散乐图
这件汉白玉石彩绘浮雕散乐图上承唐代散乐之余韵,下启宋辽散乐之先声,弥足珍贵。浮雕的尺寸虽然不是很大,长136厘米、高82厘米,但雕刻精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谓世所罕见的艺术珍品。彩绘浮雕散乐图出土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燕川村的一座古墓中,墓主人为五代时期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王处直之父王宗,曾任唐朝的神策军吏、金吾大将军、左街使、遥领兴元节度使。其兄王处存因平定黄巢起义军有功,公元879年升任义武军节度使。从此,王氏开始世袭统治定州。公元900年,王处直继任义武军节度使。921年,王处直的养子王都发动兵变,囚禁了王处直,次年,王处直被杀,葬于曲阳仰盘山。墓中的武士门神、十二生肖、散乐、奉侍等18块汉白玉浮雕,刻工精湛,线条流畅舒展,动感十足,是晚唐、五代时期少见的浮雕珍品。这件彩绘浮雕散乐图既真实再现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场面,又展现出我国古代曲阳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堪称国宝。
宫廷画师的终极神作——北齐高洋墓墓道壁画
1987-1989年,邺城考古队在磁县湾漳村发掘了一座大型北朝墓葬。与已发掘的同期墓葬相比,该墓形制最大,规格最高,随葬品丰富,出土的大量彩绘壁画绘制水平最高。其中甬道、墓室壁画残损严重,只有墓道壁画保存较好,面积达320平方米。墓道从南向北逐渐深入呈斜坡状,长37米,最高处达8.86米。东西壁的壁画是近似直角三角形的两幅对称的巨大画面,绘制了由106人组成的仪仗队列徐徐向南前进的出行场面,画面上绘有35个飞舞奔腾的祥禽瑞兽,天空中还飘着流云、莲花等图案,壁画后段都画有面阔五间的建筑。整个墓道笼罩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壁画中所绘的出行典礼是为谁举行的呢?经专家考证此墓的主人是北齐的开国皇帝文宣帝高洋。公元549年高洋开创了北齐。执政初期,高洋专心政术、公道为先。但“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他整日沉迷于酒醉,做出很多荒淫残暴的事情。公元559年,年仅三十岁的高洋患病身亡,葬于武宁陵。在北齐的六位皇帝中,高洋执政时间最长,他的陵墓自然也装饰得豪华隆重。壁画气势宏伟,场面壮阔,东西两壁布局对称,整体构图合理有序,形象写实传神,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展现了北朝后期高超的绘画水平,为唐代绘画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