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Ø 底物浓度([S])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Ø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Ø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Ø 酶浓度([E])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Ø 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Ø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S]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和米氏方程 A、[S]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 3.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反应为零级反应。 B、米氏方程 1.米氏方程:1913. Michaelis 和 Menten推导出1925. Brigg 和Haldane提出“稳态假说” [S]:底物浓度 V: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 Vmax:最大反应速度 Km:米氏常数 2.米氏方程的推导 米氏方程推导首先假设: Ø 测定的反应速度为初速度,此时产物P的生成极少(即P→0),因此P+E→ES的不考虑; Ø [S] 远远大于[Et] ,因此在反应的初始阶段,底物的浓度可认为不变(即[S]=[St])。 Ø E与S形成ES复合物的反应是快速平衡反应,[ES]可在很长时间内保持恒定,即“稳态”。 3.米氏常数的意义和测定 a.Km的意义: Ø 表示Km值是当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因此,米氏常数的单位为mol/L。 Ø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理常数。 Ø 1/Km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 b.Km的测定 Ø 双倒数做图法(Lineweaver-Burk) (二)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最适pH:在一定的pH 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通常称此pH 为最适pH。 2. pH的影响表现在: Ø 酶蛋白 Ø 活性中心基团 Ø 底物分子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大多数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最大。 Ø 一方面是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 Ø 另一方面,温度升高,酶的高级结构将发生变化或变性,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四)[E]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Ø 当[S]>>[E]时,Vmax = k3 [E]。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概念: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 2.种类: (2)简单有机化合物:GSH等—巯基酶。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A.概念:凡是使酶活性下降,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失活的物质称该酶的抑制剂。 B.分类: 1.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不能用透析等方法除去抑制剂而恢复活性,这种抑制作用称为不可逆抑制。如:有机磷化合物:敌百虫、敌敌畏、农药1605等。与酶活性直接有关的丝氨酸上的-OH牢固地结合,从而抑制某些蛋白酶或酯酶。 2.可逆抑制作用: a.概念: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方式结合,引起酶活性暂时性丧失。抑制剂可以通过透析等方法被除去,并且能部分或全部恢复酶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可逆抑制作用。 b.分类: Ø 竞争性可逆抑制 Ø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 Ø 反竞争性可逆抑制 ①竞争性可逆抑制:某些抑制剂与底物结构极为相似,可与底物竟争与酶活性中心结合,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妨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降低了酶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被称为竞争性可逆抑制。 竟争性抑制通常可以通过增大底物浓度,即提高底物的竞争能力来消除。 动力学: Vmax不变;Km值增加。 ②非竞争性可逆抑制:酶可同时与底物及抑制剂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变化,并导致酶活性下降。由于这类物质并不和底物竞争与活性中心的结合,所以这种抑制作用称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 动力学:Vmax减小;Km不变。 ③反竞争性可逆抑制 动力学:Vmax减小;Km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