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4月9日,关节系统进入信息维护阶段,预示着首批人工关节高值耗材集采产品信息采集已经完成。
一直以来,骨科人工关节市场多由强生、施乐辉等跨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内企业的创新突围,已涌现出威高、微创、大博、三友、爱康和春立等国产企业。
“从节约医保资金的角度,冠状动脉支架一年市场份额约有150亿元,骨科人工关节市场为72亿元,冠脉支架集采影响会相对更大一些。”中国医疗器械营销管理专家王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中国骨科高值耗材市场,国外品牌大致占70%,而国内虽然只有20%,但体量还是很大。
此前的冠脉支架的集采给业内带来了较大影响,万元的支架集采后只有700多元,降价90%以上。骨科耗材经销商沈立表示,骨科高值耗材降价幅度应该和心血管类差不多,集采后的价格大约为国产厂家出厂价加10%,集采完成基本就能实现国产替代。“但必须承认,半髋置换国产可以取代进口,但全髋置换、膝关节置换、单髁置换还与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
对于“人工关节等产品集采后,就能实现国产替代”这一观点,业内也产生了不同的声音。北京一臻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琛认为,与冠脉支架集采最大的不同是,目前国内骨科耗材企业还没有形成比较良性的技术跟进或替代,没有出现真正的头部企业,相比国际上的头部企业,还有一定差距。
“冠脉支架是竞争充分的市场,而骨科高值耗材是竞争并不充分的市场。国家集采应该不会像冠脉支架那样进行大规模调整,因为价格调整太大会对国内企业产生较大冲击。”李琛表示。
自4月1日骨科高值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发布之后,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值也出现了调整。华兴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点评道,骨科高值耗材集采对上市公司短期内影响较大,二级市场已经出现了调整。日后会出现分化,尤其是重创新、重外延式并购的企业,还是有机会的。
(文中沈立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