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夫子河镇地处湖北省麻城市南端,是湖北省309个老区乡镇之一,麻城市扶贫开发的重点镇,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752户7544人,生产发展脱贫1440户4833人,教育发展脱贫350户1106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93户176人,生态补偿脱贫28人,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兜底1312户2711人。2014年至今2018年1458户4793人脱贫销号,3个重点贫困村脱贫出列,2019年将整体脱贫摘帽。
近年来,夫子河镇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整合全镇扶贫开发资源,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了“五位一体”( *** 、市场、社会、金融、保险)的扶贫大格局。
一、主动引导,让能人在扶贫帮困中成长
夫子河商会助力扶贫“春风行动”
盘活“第一资源”,形成战斗堡垒。看块头,夫子河镇只是麻城南部的小镇,历史上却是人才大镇。夫子河人经商氛围浓厚,改革开放初期,该镇付兴湾村有“小小的麻城县大大的付兴湾”的美誉。2016年,夫子河镇建立了在外务工人员信息台帐,掌握能人基本情况,在镇党委 *** 的引导下,夫子河籍在外能人成立夫子河商会,镇 *** 设立商会联络处,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和上门服务,鼓励、引导、扶持劳务能人返乡创业。对能人回乡企业的审批事项缩短流程、限时办结,实行“一站式”服务。
夫子河商会既是夫子河籍能人相互联系的纽带,又是夫商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夫子河商会还成立了党支部,这为夫子河商会的壮大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商会会员积极发挥联系面广、会员交往密切的优势,吸引了大批能人回乡,为夫子河镇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8年,夫子河籍在外能人返乡创办经济实体16家,特别是2017年8月后,在外能人加速回归,2017年下半年回归13人,创办了5家经济实体。
夫商科技有限公司万亩油茶基地启动仪式
加强沟通衔接,确保因村施策。夫子河镇根据本镇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了以“鱼面产业为主、养殖和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能人回乡投资。在平原村,实施以土库村、胡城寨村、付兴湾村为主体项目村的鱼面产业化扶贫连片开发项目,一举解决了全镇鱼面产业规模化生产的难题,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2015年,回乡能人戴北平成立垄上美公司,流转荒山荒地,养殖优良地方品种麻城黑山羊,该公司还收购了萧莉食品有限公司,装配流水线生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夫子河鱼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纸棚河村为代表的山区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分别与回乡创业能人创办的湖北夫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麻城市桂雨尖生态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达成建立油茶种植基地的产业扶贫协议,创造出“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合作有股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的产业扶贫路径,帮助贫困群众实现长久增收和稳定脱贫。
夫子河镇爱心企业家
商会会员帮扶贫困户
鼓励抱团取暖,促进共赢发展。通过商会,将夫子河籍能人经营的经济实体广泛联系起来,形成了点对点联动供货模式,大大避免了农副产品空仓率高、中间环节多、利润低、配送资源缺乏等问题的产生,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由夫子河籍能人经营的武汉味道故事连锁酒店和麻城天吉连锁酒店所需黑山羊、鱼面等食材,优先考虑由夫子河商会成员提供。
能人回乡创业的推动下,产业质效不断提升、特色产业作用不断发挥,市场主体帮扶成效不断彰显。夫子河商会筹集了20万元设立扶贫专项基金,加大对特困户的支持力度。5名企业家对接扶持17户特困户,22家企业与55名贫困户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实现138人就业。
二、推陈出新,让机制在社会扶贫中深化
建好一个超市。
与湖北黄商集团联合建设夫子河“爱心扶贫超市”,制定《夫子河镇爱心超市积分卡管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管理细则),向全镇2725户贫困户发放“爱心超市积分卡”,贫困群众持卡购物可以享受优惠折扣;按照《管理细则》评选脱贫示范户,发放“爱心购物卡”,引导群众养成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贫困户可以在黄商集团任何一家超市购买物资,满足贫困群众对商品多样化的需求。
织好两张网。
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采取镇村一对一指导、帮扶干部代为注册等方式,让全镇所有贫困群众了解、掌握、运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结合自身困难发布个性化帮扶需求。截至目前,全镇共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布需求400条,捐助款物3万元,对接率达100%;健全农村物流网。发挥网店、微商等网销平台作用,逐村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17个,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代销、代购服务,实现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实现产品销售以及生产生活资料购买。
办好三种产业。
贫困群众分红
注重“拔穷根”,打造稳定产业。扎实推进扶贫产业发展,依托鱼面产业,进行产业全面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占地3400亩的生态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加大产业链条支撑力度,使鱼面产业产品类别、层次、包装更加丰富多样;着力打造高效集约产业。引回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立湖北垄上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旗下有垄上美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垄上美种植专业合作社、垄上美苗圃专业合作社,总占地面积3000亩,有标准化生态牧场500亩,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着力建设黑山羊示范养殖场及标准化生态牧场基地。黑山羊专业合作社通过小额信贷对接贫困户120户,有效流转140户农户土地 1680 亩,其中有52户贫困户带地入股,每亩每年得到500元租金;着力打造连片惠民产业。我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成了夫子河镇夫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该公司共筹资3000余万元集农业开发、加工、销售于一体,计划未来3至5年在全镇8个村开发、改造油茶5万亩,打造以胡城寨村为中心的油茶种植、采摘、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力争油茶产业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公司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预计将带动当地贫困户1000余人致富。
“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
注重“短平快”,促进“门口就业”。为了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夫子河镇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精准扶贫行动,鼓励企业建设“扶贫车间”。鼓励“扶贫车间”企业调整上下班时间,方便贫困群众就业。对带动成效明显的,镇 *** 按产业奖补政策给予资金支持。目前,该镇扶贫车间已经为120个贫困家庭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平均工资在2000到3500元之间。
贫困户自主创业办养鸡场
注重“传帮带”,引导自主创业。深入调研,分产业、分类别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负责人等脱贫带头人建立培训对象库,做到培训对象精准、培训需求精准、培训供给精准。加强跟踪服务指导,提升其发展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精准带贫。黄麻坳村能人龚爱民、尹齐红和尹艳喜成立桂雨尖合作社,承包1500亩荒山,种植油茶和中药材。对规划项目区内既没有劳力,又不愿种地的户,通过协商把土地流转出来;对有劳力,但是又不愿转租的户,通过地块调整,从而实现流转。目前,村、农户已与桂雨尖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共已支付土地流转租金3.6万元,平均每户贫困户增收在500元以上;已有27户贫困户授信,发放信贷资金87万元全部参与入股分红;已有28户贫困户签订了劳务就业协议书,累计已为130人/次发放务工薪金40余万元;已有13户贫困户签订了油茶基地反向承包管理方式脱贫协议书,向贫困户支付管理费10万余元,每位贫困户年均可增收近1000元。
目前,全镇共培养产业扶贫带头人52人,带动特色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产业带贫1100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增收和脱贫致富效应显著。
三、放眼未来,让文化在精神脱贫中出彩
夫子河镇金秋助学活动
突出“领”,抓关键,做到扶勤诫懒。抓先进典型树立。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评选“脱贫之星”“金秋助学”等系列活动,每个村(社区)评选出了3-5名脱贫示范户。一手抓后进对象转化。以文化活动、慈善公益、乡贤文化作为重要抓手,挖掘农村“草根”脱贫典型,鼓励各村自发开展了成功人士“捐资助学”“回馈乡里”活动。用群众身边榜样的事迹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分清好坏对错、善恶美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过去等靠要,如今比奉献”的文化氛围。先后涌现出了“不等不靠,到桂雨尖合作社做工增收脱贫的尹喜生”“制作鱼面养牛流转土地种植的蔡汉东”“自发种植药材13余亩的邹先望”等一大批只依靠不依赖、自身发展致富的贫困户。
突出“管”,转民风,做到戒奢以俭。农村精神扶贫工作地域差异大,为防止群众因奢靡之风致贫,夫子河镇以治理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为切入口,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流动厨师协会。以村民自治为原则,红白理事会依托“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组成,并为其提供办公场所。理事会成员包村到组,及时搜集所包小组内红白事信息,引导村民少下聘礼、节俭宴请。纸棚河村村民尹碧南在红白理事会劝导下,将儿子周岁宴由10余桌减为5桌,节约下来的资金3000元全部捐助贫困学生;成立流动厨师协会,对全镇流动厨师进行登记管理,从根本上规范群众宴请行为,将群众引导到村闲置房、祠堂、庭院内举办宴席。一些村还自发成立了唢呐队,舞蹈队,无偿为群众服务。黄麻坳村还将原村部食堂改造成文化礼堂,购买20套移动餐桌和消毒餐具,村民只需缴纳100元的水电、卫生、工具折旧等费用即可办宴。
黄麻坳村梅氏族谱
夫子河镇北门村戴氏订立“十条族规”
突出“引”,立村规,做到节短韵长。挖掘并总结推广本镇名人大族优秀家风家训,营造“勤劳光荣、脱贫可贵”的风尚,树立“勤劳致富”的家风,消除“等、靠、要”病根,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先后梳理了戴氏、尹氏、刘氏等族规,并结合精神扶贫工作,在每个行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