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吴证券 黄细里 刘力宇)
1、空间:消费升级驱动座椅市场空间持续增长
汽车座椅是整车中的关键部件
座椅是重要的汽车内饰件,其不仅满足驾乘人员的乘坐和汽车装饰需求,更关系到驾乘人员的安全性。汽车座椅一方面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尽量减少驾乘人员长时间乘坐时的疲劳感,提高乘坐舒适度;另一方面,汽车座椅还是重要的被动安全件,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起到约束驾乘人员的作用,并与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一起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汽车座椅按类型可分为乘用车座椅和商用车座椅。
商用车座椅主要包括重卡和工程机械座椅,其工作路况一般较差,存在低频大幅度的振动,所以通常配备了气动减震;乘用车形式的路况通常较好,因此乘用车座椅一般与车身是刚性链接,主要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本篇报告主要面向乘用车座椅行业,后文将主要以乘用车座椅为研究对象)。
乘用车座椅主要由金属件和外饰材料组成
乘用车座椅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金属部件和外部饰件材料。其中金属部件主要包括骨架、滑轨、调角器等,外部饰件主要包括发泡和面套,除此之外的座椅核心组件还包括电机、头枕和扶手等。
乘用车座椅核心件:骨架、调角器、滑轨等,对座椅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乘用车座椅产品拥有较长的产业链
座椅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大宗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冷轧板、热轧板)、化工原料(MDI、TDI和软泡聚醚)、面料(真皮、PVC和PU等)。
座椅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座椅的各核心组件:核心件(骨架、调角器、滑轨)、发泡、面套、头枕/扶手/腿托、座椅电机和舒适系统。
座椅产业链的下游为座椅整椅制造。
乘用车座椅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企业梳理
整椅厂商通常具备中游核心组件的自制能力,采用垂直一体化的模式;同时也存在着独立的第三方座椅中游零部件企业。
乘用车座椅产品的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乘用车座椅是消费者可感知的,消费属性极强的零部件。座椅作为支撑驾乘人员的部件,将与驾乘人员保持长时间的直接接触,其功能是消费者能够直接且明确地感知的,因此座椅属于消费属性非常强的零部件,在汽车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座椅的功能和配置具备持续提升的潜力。
乘用车座椅的消费升级主要表现在功能和配置的丰富度不断提升,此外还出现了非常多的个性化座椅功能。
座椅功能主要包括:电动多向调节、座椅记忆、通风、加热、 *** 、腰部支撑、腿部支撑等;个性化座椅则包括如蔚来汽车推出的女王座椅、问界M7的零重力座椅等。
消费升级带动座椅功能和配置的丰富度持续提升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消费升级的需求,乘用车座椅不断增加舒适性相关的功能和配置。在早期乘用车座椅通常为手动调节,且一般不具备加热、通风和 *** 等舒适性系统,调角机构一般只有靠背的角度调节。随着消费升级,乘用车座椅在舒适性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加,如电动多向调节、座椅记忆、加热通风 *** 、腰部支撑和腿部支撑(增加调角机构数量)等。
消费升级带动座椅功能和配置的丰富度持续提升
10-15万元价格带车型开始提升座椅的功能和配置。
极具个性化功能的乘用车座椅开始作为卖点出现
作为整车重要卖点的个性化功能座椅开始出现。近年来,随着需求端的消费升级和供给端竞争趋于激烈,主机厂在座椅上的投入持续增加,开始将具有个性化功能的座椅产品作为整车的卖点,进一步推动了乘用车座椅的功能升级。
乘用车座椅四大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和需求升级共同推动着乘用车座椅产品的不断发展。一方面随着基础材料、制造工艺、各项软硬件技术等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为乘用车座椅持续升级发展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整车智能化技术持续发展,未来车辆将成为“移动的第三空间”,而座椅作为座舱中的关键部件,同样将持续升级以适应未来整车智能化的发展。
乘用车座椅四大发展方向: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和智能化。
乘用车座椅未来发展趋势——安全性
座椅安全功能逐渐从被动向主动方向发展。安全性一直是乘用车座椅的核心指标,当前的乘用车座椅产品主要还是作为整车的被动安全系统。但在未来的功能设定中,座椅将进一步增加主动安全的功能,尤其是在未来无人驾驶时代的交通环境中,座椅的安全功能如何去适应届时的道路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主动安全感知,提前做出姿态调整:未来的座椅产品将新增驾乘人员安全主动感知的能力,通过摄像头及传感器等获得乘员姿态等信息。
结合整车对路面信息的感知能力,在碰撞事故无法避免时,座椅系统提前做出姿态调整,使得乘员的身体在碰撞的瞬间能保持最合理最安全的姿态,以提高安全性。
乘用车座椅未来发展趋势——舒适性
消费升级驱动座椅舒适性要求持续提升。当前座椅舒适性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电动调节替代手动调节,增加座椅通风、加热和 *** 功能,增加调角机构数量,选用高级亲肤的面套材料,增加人体工程学设计等手段。
未来乘用车座椅产品的调节自由度将更高。在传统的舒适性配置提升的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各种汽车使用场景,座椅布置和调整的灵活性将大大提升。
目前,在MPV车型上已经出现了位置调整幅度更大的长滑轨座椅;而在未来的乘用车中,座椅不但可以前后和左右调节,更将实现座椅的自由旋转,可以让座舱的座椅布置适合驾驶、家庭、会议和休息等不同场景。
乘用车座椅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
通过增加传感器和驱动机构,未来的乘用车座椅将具备感知和主动调节功能。
驾乘人员健康检测:通过在座椅中加装医学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驾乘人员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健康数据,检测人体健康状态并形成记录。此外,还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信息(例如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介入和退出)
智能调节功能:通过传感器识别驾乘人员体型信息,将座椅姿态自动调整至最合适的状态,并且可以记录不同乘员的偏好,实现定制化。
乘用车座椅未来发展趋势——轻量化
轻量化是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出了近期以完善高强度钢应用体系为重点,中期以形成轻质合金应用体系为方向,远期形成多材料混合应用体系为目标。并且提出了到2035年,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的总体目标。
座椅结构轻量化:主要通过座椅骨架的尺寸优化(在保证座椅骨架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对骨架局部的尺寸和壁厚进行优化)和拓扑优化(适当设计孔、间隙和加强筋)的方式。
座椅材料轻量化:座椅材料轻量化是指在不降低座椅骨架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选取轻量化的材料制造座椅骨架以达到减重的目的。当前,高强度钢是主流的方式,未来将更多地利用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进一步实现骨架的轻量化。
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高达千亿
我们对国内乘用车座椅的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核心假设如下:
(1)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保持稳定的低速增长,假设2023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2%,至2027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增长至约2555万辆;
(2)当前乘用车座椅平均单车价值量为4000元,随着汽车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座椅的舒适性功能渗透率持续提升,带来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后续将持续提升;
测算结果: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空间目前约为926亿元,随着乘用车销量的低速增长叠加座椅单车价值量的提升,乘用车座椅市场空间也将以4%左右的增速增长,预计将在2027年达到1129亿元。
2、格局:乘用车座椅国产替代的浪潮已经开启
座椅供应商与主机厂合作关系紧密
全球范围内来看,乘用车座椅供应商主要包括欧美系及日系企业,国内企业则包括延锋等。乘用车座椅作为重要的内饰件,主机厂和座椅零部件企业的关系相对紧密,通常存在长期的信赖合作关系。
分系别来看,欧美系通常采用独立经营的方式,主要企业包括安道拓、李尔、麦格纳和佛吉亚;日系则通常与主机厂存在持股关系,如丰田纺织(丰田持股)、提爱思(本田持股)、泰极爱思(日产和三菱曾经持股);内资座椅企业主要包括延锋(上汽集团体系)、诺博汽车(长城子公司)以及天成自控和继峰股份等持续扩展乘用车座椅业务的民营企业。
乘用车座椅拥有很高的行业壁垒
乘用车座椅作为安全件,同时又是极具消费属性的零部件,其拥有很高的行业壁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客户认证和评审壁垒;2、技术壁垒;3、资金壁垒;4、管理壁垒。
乘用车行业国际和国内市场格局
乘用车座椅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且当前处于外资垄断的竞争格局。
全球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安道拓、李尔、丰田纺织、佛吉亚和麦格纳是全球乘用车座椅行业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24%、24%、16%、13%和8%(2020年数据)。从集中度上来看,2020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CR3为64%,CR5为85%,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方面,2020年延锋安道拓以32%的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李尔、安道拓、丰田纺织和TS TECH以14%、12%、7%和5%分列行业的第二位至第五位。集中度方面,2020年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CR3为58%,CR5为70%,同样拥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
安道拓——汽车座椅行业的领导者
安道拓是全球汽车座椅行业的领导者。安道拓前身是江森自控的汽车座椅业务单元,2016年正式完成从江森自控的拆分并在纽交所上市。安道拓座椅业务包括了座椅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的所有产品,其在全球拥有7.5万名员工,200多家生产工厂,业务遍及全球31个国家。
在全球汽车座椅行业竞争中,安道拓核心竞争力为深度垂直整合、全球布局和广泛的产品供应。从座椅总成到各个单独的零部件,安道拓的能力覆盖座椅制造的各个方面,集成的内部技能使其能够将产品从研究和设计一直扩展到工程/制造,每年配套超过2000万辆汽车,为全球各个地区的知名车企配套座椅。
主要客户:Stellantis、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福特、通用等。
安道拓——汽车座椅行业的领导者
安道拓营业收入整体保持稳定,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2016-2019财年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在170亿美元上下的水平,2020财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营业收入出现下滑,跌至126.70亿美元。2022财年,安道拓实现营业收入141.21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3.22%。
营收结构:2022财年安道拓美洲市场收入66亿美元,占比46%,是安道拓收入占比最大的地区;亚洲市场收入29亿美元,占比20%;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收入48亿美元,占比34%。
近年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存在波动,2022财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20亿美元。安道拓自2016年从江森自控剥离后,整体处于公司重组的阶段。其中,2018财年安道拓由于减值及重组费用的拖累,公司当财年出现16.85亿美元的亏损;2019财年至2020财年安道拓连续两年出现小幅亏损;2021财年,由于权益性投资损益的贡献,安道拓整个财年实现11.08亿美元的净利润;2022年,公司再次出现1.20亿美元的小幅亏损。
盈利能力:安道拓毛利率在2017-2018财年出现连续下滑,从2016年的9.56%下降至2018年的 5.22%,自2018财年至今安道拓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并在2021财年有所提升。净利率方面,受毛利率下降以及减值、重组费用及投资收益等的影响,公司近年来净利率同样有着较大的波动。
安道拓通过合资和独资的方式布局国内市场。安道拓在与延锋结束合资业务后,在整椅业务层面主要有独资的重庆安道拓以及三家合资企业分别为北京安道拓(合资方为北汽集团)、广州安道拓(合资方为广汽集团)以及富维安道拓(合资方为一汽集团)。
李尔——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供应商
李尔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供应商。李尔于1917年在美国底特律创立,其主要业务包括汽车座椅和电子系统两大类。作为垂直整合的全球汽车座椅供应商,李尔的座椅业务包括完整座椅系统、座椅子系统和关键座椅部件的设计、开发、工程和制造。全球范围内,李尔在38个国家/地区设有253个制造、工程和行政部门。
座椅业务主要配套客户:通用汽车、戴姆勒、Stellantis、大众集团和福特汽车。
李尔收入整体保持稳定,受疫情影响2020年营收出现下滑。
2016年至2021年,李尔营业收入基本稳定在19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上下的水平,其中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李尔当年的营业收入下降至170.46亿元,同比下降13.95%;2021年,受下游全球汽车销量回升的带动,李尔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9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01%。
业务结构:座椅是公司的主要业务,2021年座椅业务的收入144.11亿美元,营收占比为75%;电子电气业务收入48.52亿美元,营收占比约为25%。
分地区营收(座椅业务):分地区看,北美是李尔座椅业务收入体量最大的地区。2021年,李尔座椅业务北美地区收入62.77亿美元,占比43.56%;欧洲和非洲地区收入48.05亿美元,占比 33.34%;亚洲地区收入27.60亿美元,占比19.15%;南美地区收入5.69亿美元,占比3.95%。
李尔2019-2020年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019年,受全球汽车市场走低、汇率不利等因素的影响,叠加当年通用汽车大 *** 影响,李尔在2019年的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当年实现净利润7.54亿美元,同比下降34.43%。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李尔业绩进一步出现下滑,全年实现净利润1.58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79.05%。2021年,全球车市从疫情影响中逐渐复苏,公司经营开始改善,2021年全年实现净利润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71%。
盈利能力变化:2016-2018年李尔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在11%上下的水平;2019-2020年受车市走低、汇率变化、通用 *** 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开始下降,其中2020年降至近年来最低的6.51%;2021年,受车市复苏的带动,李尔毛利率同样开始改善,全年毛利率提升至7.23%。李尔近年来净利率的变化趋势与毛利率整体趋同。
李尔在国内座椅市场有着最为广泛的布局。李尔的座椅业务在国内市场同时以独资和合资的形式经营,且属于高度垂直整合的模式,业务涵盖了上游的皮革,中游的骨架、核心件、面套、发泡以及下游的整椅组装业务。
李尔国内合资伙伴众多。李尔与北汽集团、一汽集团、广汽集团、江铃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金杯汽车等众多主机厂成立了座椅合资企业,广泛配套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自主、一汽大众、一汽自主、江铃汽车、东风本田、东风日产、长安汽车、长安福特、上通五菱和华晨宝马等众多车企。
佛吉亚——全球汽车座椅骨架龙头
佛吉亚为全球汽车座椅骨架的龙头企业。佛吉亚是位居全球前列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业务主要包括四大领域:座椅、内饰、绿动智行(排气部件)和Clarion Electronics(ADAS和座舱电子)。其中,在汽车座椅领域,公司产品涵盖了整椅和座椅金属骨架(包含核心件),佛吉亚的座椅骨架业务全球领先,整椅业务也位居行业前列。
主要客户:2021年,佛吉亚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大众集团、Stellantis、福特汽车、雷诺-日产联盟以及通用汽车。
佛吉亚全球营业收入整体保持稳定。
2016年至2019年,佛吉亚营业收入从156.14亿欧元增长至 177.68亿欧元,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受新冠疫情以及全球车市下行的影响,佛吉亚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46.54亿欧元,同比下降17.53%。2021年,虽然受到了汽车半导体供应紧张、主机厂生产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但佛吉亚当年营收仍然实现6.58%的增长,全年营收达到156.18亿欧元。
业务结构:座椅业务是公司规模最大的业务,2021年营收达60.49亿欧元,同比增长8.79%,营收占比为38.73%。2021年佛吉亚内饰件业务营收46.41亿欧元,占比29.72%;绿动智行(排气部件)营收40.91亿欧元,占比26.19%;Clarion Electronics营收8.38亿欧元,占比5.37%。
分地区营收:欧洲是佛吉亚最大的收入来源,2021年收入69.96亿欧元,占比44.79%;2021年北美地区营收37.25亿欧元,占比23.85%;亚洲地区营收41.67亿欧元,占比26.68%;其他地区收入 7.31亿欧元,占比4.68%。
佛吉亚2020-2021年净利润承压。2016年-2019年佛吉亚净利润水平保持稳定,基本稳定在6亿欧元左右的水平。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车市下行叠加大客户销量缩减,佛吉亚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全年实现净利润-3.79亿欧元,同比下降164.24%。2021年,佛吉亚随着车市回暖业绩得到改善,全年小幅亏损0.79亿欧元。
2020年佛吉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毛利率方面,佛吉亚2017-2019年毛利率持续提升,从12.49% 提高至13.96%,2020年受疫情影响毛利率出现大幅下滑,降至10.07%,2021年随着行业复苏,毛利率得到改善,提升至12.06%。净利率方面,佛吉亚2017-2021年净利率变化趋势整体与毛利率相同。
佛吉亚在国内市场同时布局骨架和整椅业务。佛吉亚同时以独资和合资的形式在国内开展汽车座椅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座椅骨架及座椅整椅。
佛吉亚国内合资情况:1、与长春旭阳合资骨架总成业务,供应一汽大众和华晨宝马;2、与全兴工业合资整椅及零部件业务,供应东风日产;3、与长安汽车合资座椅业务;4、与日本日发合资座椅业务,供应东风日产;5、与上海东昌合资,为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供应座椅;6、与五菱合资供应座椅;7、与比亚迪合资,为比亚迪供应整椅及其零部件。
丰田纺织——丰田汽车的内外饰供应商
丰田纺织是丰田集团体系内的汽车内外饰件供应商。丰田纺织成立于1918年,目前经营覆盖美洲、东南亚、欧洲、中国和日本等主要汽车市场。当前,公司主要包含三大业务板块:汽车座椅(骨架、核心件、发泡、面套、总成)、内外饰件(门板、仪表板、顶棚、地毯、前后保险杠等)以及单元零部件(滤清器、进气系统和燃料电池相关产品等)。
主要客户:丰田集团是丰田纺织最大的客户,2021年丰田纺织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丰田集团。
丰田纺织营收整体稳定,2021财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小幅下滑。丰田纺织近年来的营收一直稳定在14000亿日元上下的水平,2021财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降至12721亿日元。2022财年,丰田纺织全年实现营收14215亿日元,同比增长11.74%。
营收结构:座椅业务是丰田纺织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2022财年收入10511亿日元,占比74%;内外饰件业务2022财年收入2727亿日元,占比19%;单元零部件业务2022财年收入975亿日元,占比7%。
丰田纺织近三年业绩持续改善。丰田纺织的净利润从2020财年的247.86亿日元持续提升至2022财年的392.6亿日元,复合增长率为26%。
公司盈利能力近年来也在持续改善。公司毛利率从2017财年开始出现持续下滑,到2020财年降至 9.77%,2021和2022财年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其中2022财年公司毛利率水平恢复到10.60%。公司净利率的变化情况与毛利率趋势整体保持一致。
丰田纺织在国内布局了骨架、面套和整椅等座椅业务,主要为丰田的合资车企配套。在整椅层面,丰田纺织主要通过与一汽和广汽成立合资公司为丰田车型供应;而在中游的骨架、滑轨和调角器等核心件上,丰田纺织在国内两家独资公司为整椅合资企业配套;此外丰田还在国内布局了座椅面套业务。
延锋国际座椅——国内汽车座椅龙头
延锋国际座椅前身为延锋江森。延锋江森成立于1997年,业务主要面向汽车座椅及相关零部件;2017年,延锋江森正式更名为延锋安道拓;2021年,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收购延锋安道拓全部股权,并将其改名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自此延锋国际座椅成为了延锋汽车饰件的全资子公司。
延锋国际座椅拥有完整的整椅和零部件设计开发能力。延锋国际座椅业务采用垂直一体化的布局,拥有从骨架、核心件、发泡、面套等零部件到整椅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延锋国际座椅下游配套客户广泛。
延锋国际座椅不仅在上汽集团体系内紧密配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以及上汽红岩等,还广泛配套上汽集团以外的众多主机厂,包括: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路虎、福特、丰田、本田等外资或合资车企,吉利、比亚迪、广汽乘用车、长城、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以及蔚来、小鹏、理想、高合、哪吒等新势力车企。
国内产能布局完善,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延锋国际座椅在仪征、郑州、宁德、武汉、烟台、宁波、沈阳、广州、柳州、南京等地拥有56个国内基地;并分别在塞尔维亚、泰国、印度、捷克、墨西哥和南非拥有8个海外制造基地。此外,延锋国际座椅还在美国、德国、印度和日本拥有7个前沿办公室。
国内主机厂与座椅厂配套情况梳理
下表对国内主要乘用车座椅企业与主机厂的配套关系进行了梳理。
为什么我们看好乘用车座椅行业的国产替代
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强烈看好乘用车座椅行业的国产替代。
3、乘用车座椅相关标的梳理
乘用车座椅行业相关标的梳理
乘用车座椅产业链标的梳理:座椅整椅Tier 1,【继峰股份】,【天成自控】;
座椅骨架,【上海沿浦】;
座椅舒适性系统,【瑞玛精密】;
座椅面料,【明新旭腾】;
座椅电机,【胜华波】(IPO申报中)。
继峰股份:格拉默整合增厚业绩,乘用车座椅业务持续开拓
公司是深耕主业的内饰件龙头。
公司本部宁波继峰的传统主业为座椅系统零部件,主要包括乘用车座椅头枕和扶手。2019年,公司收购德国汽车内饰件巨头格拉默,进一步将业务拓展至乘用车中控系统、功能塑料以及商用车座椅等领域。
当前,公司还在持续扩展全新的产品品类,包括乘用车座椅总成、电动出风口和重卡生活座舱等。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了汽车内饰件行业的龙头企业。
多维度推进格拉默整合,格拉默利润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公司2019年正式并表格拉默,格拉默营业收入规模较大,但此前的盈利能力较差。公司收购格拉默后,开始从多个方面推动格拉默的整合工作,主要包括:
1、更换管理层,理顺管理层与大股东的利益关系,调整格拉默组织架构;
2、帮助格拉默推行全面的降本措施,在公司内部深挖利润;
3、推进产能布局整合,调整优化全球工厂设置;
4、帮助格拉默拓展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包括乘用车内饰件产品和商用车座椅产品。
我们预计随着格拉默中国区业务的持续拓展叠加格拉默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有望为公司贡献利润增量。
开拓乘用车座椅总成业务,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乘用车座椅是乘用车核心零部件,涉及到舒适性、美观度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较高,一般在4千至5千元,国内市场规模在千亿左右,且随着座椅功能的持续升级单车价值量仍有提升的空间。
竞争格局上,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且当前处于外资垄断的竞争格局,延锋安道拓、李尔、丰田纺织和TS TECH等占据了国内主要的市场份额。
展望后续,随着下游整车格局的变化,新势力和头部自主不断崛起,叠加主机厂的降本需求,座椅行业有望迎来国产替代的大趋势。
公司目前正大力布局乘用车座椅总成业务,已经建立起了成熟的业务团队,并且公司在成本控制、服务响应等方面相比外资座椅企业有着较大优势。当前,公司已经获得了4个乘用车座椅定点项目,预计公司座椅份额后续将持续提升。
天成自控:垂直一体化布局的自主乘用车座椅玩家
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深耕于车辆座椅行业。
天成自控成立于1984年,持续深耕车辆座椅行业近四十年,在车辆座椅行业积累了深厚的研发、技术和制造经验,是国内车辆座椅行业的领先企业。
公司最早从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座椅起步;2016年开始进入到乘用车座椅行业;2017年收购 英国ACRO,进入航空座椅领域;2020年成立了铝合金、碳纤维产品事业部。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商用车座椅、乘用车座椅、航空座椅以及儿童安全座椅四大业务板块。
通过布局中游核心件和下游整椅,公司实现了乘用车座椅领域的一体化布局。
公司2016年进入到乘用车座椅领域,2019年完成了座椅核心件的布局。由此,公司在乘用车座椅行业形成了骨架、调角器、滑轨、发泡、面套和整椅的一体化布局体系。另一方面,公司也正逐步完善在全国的乘用车座椅产能布局。
目前,公司乘用车座椅量产的工厂包括天台工厂、郑州工厂、南京工厂和宁德工厂,当前正在布局的有武汉工厂和滁州工厂。其中,核心件产能集中在天台工厂,由总部生产后运输到各地的整椅工厂。垂直一体化布局使得公司在产品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响应速度两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乘用车座椅业务需大规模组织生产和交付,公司通过前期项目完成了大量的KNOW HOW积累。
天成通过前期的众泰项目积累一定经验并由此成功切入上汽体系,通过在上汽体系内供应座椅逐步积累大量KNOW HOW,具备了大规模生产交付的能力和经验,并进一步开拓乘用车座椅产品新客户,当前已经收获了东风自主、奇瑞、江淮、北汽新能源和某头部新势力车企等客户,并有望进一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拓重要客户,提升公司在乘用车座椅市场的份额。
4、报告总结及风险提示
报告总结
空间方面,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高,对应国内近千亿的市场空间,且随着汽车消费升级仍有持续扩容的潜力。
格局方面,外资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当前国内乘用车座椅大部分市场份额。
展望后续,随着自主座椅企业技术积累逐渐成熟,且在成本控制和服务响应上相比外资有较大的优势,乘用车座椅行业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整椅层面,自主乘用车座椅企业继峰股份(603997.SH),垂直一体化布局的天成自控(603085.SH);座椅零部件层面,上海沿浦(605128.SH)、瑞玛精密(002976.SZ)、明新旭腾(605068.SH)和胜华波(IPO 申报中)。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乘用车座椅产品为下游整车进行配套,若下游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则对乘用车座椅产品的需求将出现下滑。
乘用车座椅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目前国内乘用车座椅行业主要市场份额被外资占据,自主座椅企业有望凭借成本和响应优势持续提升市场份额,若乘用车座椅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则自主座椅企业成长速度将受到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选自【远瞻智库】文库-远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