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长夏村墟风日清
立夏时节的
“世界过山瑶之乡”乳源
是清朗悦目的文明新景象
乡村“赌王”放下麻将嗜好
加入志愿服务活动的“阵营”
“妈古”解放操持家务的双手
变成歌声嘹亮
传唱文明的“金鸪鸪”
... ...
乳源辖9个镇102个行政村,总人口22.66万。去年8月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实践,全方位推动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结硕果,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季常青”,不断焕发时代风采。
日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活动乳源分会场展演现场。
文化“春色”:和风细雨传万家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乳源民族实验学校,当同学们在语文课堂上吟诵着《木兰辞》,来自瑶族的数首古诗也随之引入课堂,在旁征博引与对比赏析中,瑶汉学生共同领略了过山瑶“迁徙一山,则移一山”的民族诗篇。
在一轮轮的脱贫攻坚战中,乳源2.44万瑶族同胞陆续“下山”,从高山密林迁徙到县城和平原地区,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也通过民族教育、文化展演等方式,和风细雨传万家:美术课堂培育起小小“绣娘”,一针一线传承瑶绣技艺;文化课题和校本教材不断“出炉”,探索瑶族传统文化教育新理念;嘹亮的瑶歌、优美的瑶舞登台亮相,“金鸪鸪”飞入瑶山展风情。
优美的瑶舞登台亮相——《瑶山飞来一群金鸪鸪》。
立足传统,不忘本色,吹拂起乳源瑶乡的文明新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从孩子抓起,避免瑶族文化的断层。”乳源民族实验学校校长马靖辉说道,学校把瑶族文化传承教育分为通识和兴趣特长两大类。通识类包括瑶族历史、瑶族民俗文化基础知识、瑶族民间文学等,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课堂中;兴趣特长类包括瑶族刺绣、瑶歌舞、瑶语瑶文、民族传统体育等,开设到美术课、体育课、合唱队、兴趣班、舞蹈队当中。“如今全校近1500名学生,个个都喜爱瑶族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高涨的热情。”他欣慰地说道。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开展,乳源把瑶族传统文化、瑶族风情、瑶族历史等紧密结合起来,让瑶家儿女们,既了解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又懂得瑶族文化知识。为促进瑶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乳源以该县民族实验学校为首,制定了《瑶族文化传承教育实施方案》《瑶族文化传承教育课程计划》,撰写了《乳源过山瑶音乐进课堂的研究与策略》的重点课题,编写了《瑶语》《瑶韵》校本教材。
瑶族传统文化如同和风细雨,走进瑶汉千家万户,绽放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
乡风“夏长”:瑶家村墟风气清
“敦孝悌,睦宗族,力本业,慎交游,和兄弟。训子弟,尚勤俭,戒争讼,遵法律,禁非为。”在东坪镇雕子塘瑶族新村,书于墙面木纹的“赵氏家训”,既是和睦家风、浓浓乡情的缩写,也是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写照。
2018年10月,东坪镇新村在雕子塘新村挂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乳源首批打造的村级实践站之一。实践站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还设置了“绣美瑶乡”瑶绣传承培训室、“金鸪鸪”瑶乡文艺帮扶实践基地等多个实践点,成立了6支专业志愿队伍,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自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村民有了更多地方休闲学习,活动丰富多彩。以前村子里很多人打牌,现在大家有时间都去参加活动,村里风气也越来越好了。”该村村民黄世葆说道。
农民运动会上,做糍粑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实了村民的生活。
东坪镇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同乳源全域覆盖布局中的“毛细血管”。在“一把手”全面统筹,构建三纵四横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中,乳源形成纵向涵盖县镇村三级、横向辐射党政企事业单位的文明实践阵地,县委书记担任实践中心主任,县长担任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县领导挂点指导实践所、站,县党政班子带头注册志愿者参与实践活动,各镇、村参照该模式搭建领导架构,高位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全县规范化建设了1个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50个实践站、126个实践点。
互助“秋收”:志愿服务“勉腾勉”
“妈古”(瑶语注释:老妈妈)瑶绣传承志愿服务队、“勉腾勉”志愿服务队······在位于县城东北部的游溪镇,有形形 *** 的志愿服务队,村民服务村民成为一道新的文明风景。
科普惠农志愿服务为村民派发果树苗。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推进中,镇里成立了各类志愿服务队,有“绿尖兵”青少年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队、教师志愿服务队、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乡贤志愿服务队共20支,全镇有志愿者184人,“勉腾勉”成为常态。
“‘勉腾勉’是一句瑶语,其意思是人帮人。乳源过山瑶同胞在大山里居住的时候就有‘勉腾勉互助会’,邻里互助是他们的传统,这与志愿服务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游溪镇大寮坑村挂村干部肖璐说道,为了将乳源过山瑶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延续,作为基层干部,他们在宣讲中用“勉腾勉”作形象类比,把村民吸纳到志愿服务队伍中,促进全村形成互帮互助和谐氛围,增强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随着“多层次”全向发力,乳源的志愿服务力量,如同星星之火不断燎原。
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与帮助。
借助高素质上级志愿力量,在中央、省、市部门支持下,瑶汉文艺骨干人才参与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唱响新时代·走进乳源》大型慰问演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等大型文艺活动,提振干群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热情和信心。
企业利用自身资源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助推企业文化形成,为企业反哺社会、树立形象提供平台,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
乳源义工协会、乳源救援辅助队等优秀志愿组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其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支持,提升志愿组织软实力。
韶关音乐协会等社会组织为村实践站创作“村歌”,韶关音乐学院帮助各镇村组建“金鸪鸪”文艺宣讲队、培训文艺队员和创作乡村文艺精品节目,将各镇村作为他们的采风实践基地,拓宽才华展示平台。
激活农村志愿服务力量的,还有“双重”激励回馈机制,即县一级制定针对“i志愿”注册志愿者的激励机制,镇一级制定农民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办法,两级激励回馈机制同时实施,激发民间志愿组织尤其是农民志愿者的积极性。
实践“冬养”:厚积薄发新征程
自去年8月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厚积薄发,蓄成新思想新风尚的“一池活水”。
日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百名基层宣讲能人,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匡徐正在进行宣讲。
粤北瑶乡,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探索归纳出“四维同创”的“乳源探索”,即:“十个一”阵地建设标准、“2+N”志愿服务队伍构架、“双重”激励回馈机制、“6+X”与“九结合”实践模式,形成“8868”样板成果,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制度化保障中,建立了总指挥部制度,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总指挥部,发挥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分工协作制度,制定试点工作的详细任务清单、责任分解表和进度追踪表,实现“每周有动作,每月有进步”;建立经费保障制度,除争取上级支持外,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其中2019年安排经费1000万元,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建立监督激励制度,将各镇各部门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任务的情况,纳入县委督办和巡察的范围,纳入镇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范围。
在“乳源探索”中,形成了全县动员、全民动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纵横促动的一盘棋推进的格局;营造了领导加油干、干部拼搏干、群众奋力干挂图作战的浓厚氛围。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乳源瑶乡掷地有声、抓铁有痕、结出硕果,并致力朝“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目标迈进,为广东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在全国前列作出乳源积极贡献。
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 特约记者 赖南坡 通讯员 林遥轩 李新华
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冯兆宇
校对:陈忆文 编辑:刘青
责编:王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