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11年,内蒙古包头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当地的首富金利斌竟然自杀了,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生充满传奇的金利斌,为何会选择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金利斌出生于1967年,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本该成为顶梁柱的父亲,因为生病无法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所有的担子都落到了母亲身上。不过,光靠母亲一个人的力量养活起全家几口人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们经常需要向亲朋好友借一些米面才能填饱肚子。1977年,不幸再次降临到了他们头上,这一年金利斌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金利斌虽然年纪小,但他深知母亲这些年来的不易,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下定决心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为了帮母亲分担压力,他有时候还会去垃圾桶里捡一些还能用的东西,然后拿到街上去换钱。虽然他才10岁出头,但在卖东西这方面却特别有头脑,冥冥之中似乎就注定了日后的命运。
不过,金利斌长大成人之后并没有立马去经商,而是在当地的一家工厂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开始赚钱养家。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就算是铁饭碗也有端不稳的时候。九十年代前后,很多企业因为经营不善陆续破产,金利斌所在的工厂最终也没能逃过倒闭的命运,所以24岁那年他就成了下岗职工。对于金利斌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金利斌这次失业,同时也为他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而这就是他传奇故事的开始。
大家都知道,八、九十年代有很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海创业,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成为了国内最早的民营企业家。就在金利斌迷茫的时候,时代的红利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开始他的野心不大,只是想在包头做一点小生意。一番观察之后,金利斌发现当地市场对小食品的需求量比较高,于是他就去批发了一些零食瓜子之类的商品来卖。摆了一段时间的地摊之后,他觉得自己的生意还算不错,所以又开始卖果蔬、报纸等等,只要是大家需要的他的地摊上基本上都有。但时间久了,金利斌心里也开始焦虑了,不是因为自己赚不着钱,而是跟那些事业有成的同龄人相比,他的生活显得有些过于落魄,曾经那个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也不甘心就这么过完自己的一生,于是金利斌下定决心要把生意做大做强。
可能有人会说,一个小小的地摊,再强能强到哪里去?有个词叫事在人为,再不起眼的东西只要肯努力也会有奇迹发生,金利斌的奇迹是从一包话梅瓜子开始的。当时有一款来自湖北的瓜子品牌在地摊上特别畅销,所以金利斌就想自己要是能拿到垄断代理权就好了。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有了想法之后立马就开始回家筹钱,然后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到了这个瓜子品牌上。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错,在顺利拿到总代理权之后,金利斌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赚到了40多万的利润,要知道这可是90年代初期的40万,这已经让他成功实现了阶层的跨越。但是金利斌很清楚,没有哪个项目可以一直赚钱,要想把生意长久地做下去就不能只靠一个瓜子,所以后来他又陆续拿下了其他几个食品品牌的代理权。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伊利奶业的代理权,这个牌子在当时也是响当当的巨头,合作成功之后,他直接成为了包头最大的牛奶品牌代理商。
不得不说,金利斌的眼光非常准,成为伊利奶业的代理商没过多久,国内就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市场上牛奶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借着这股东风,金利斌又 *** 赚了一笔。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让母亲住上了大别墅,过上了好日子,成为了邻里乡亲羡慕的对象。不过,金利斌还是想把生意做得更大一些,所以不久之后他又在一百多个市场投资开设了各种食品、烟酒、饮料批发部。
到了2000年左右,金利斌已经成了包头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位生意人。恰好这个时候,当地发展迎来了多元化转型, *** 出台了很多普惠政策,金利斌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所以他后来成立了惠龙公司。有了属于自己的商贸公司之后,金利斌不再局限于代理食品相关的产业,慢慢地他开始接触其他产业,后来投资了物流、矿山、超市、洗浴等等。此后十多年间,金利斌都在不间断地投资各种产业。惠龙也慢慢成长为了一家资本力量雄厚的企业,巅峰时期总资产高达25亿,旗下公司有十几家。作为这背后的掌舵者,金利斌更是风光无限,他凭借着过亿的身价成为了包头的首富。自己享乐的同时他也没忘记回馈社会,曾先后多次以公司和个人的名义筹建学校和养老院,还给残疾人捐赠医疗设备等等,这让他获得了“包头市十大杰出青年”、“包头年度感动人物”“中国公益楷模”等各种荣誉称号,据说这些荣誉证书挂满了他办公室的一整面墙。
从一个穷小子到身价几十亿的大富豪,这一路走来有多少艰辛和不易恐怕只有金利斌自己知道。这就更让人想不明白了,逆天改命这么难的事情他都已经做到了,为什么还要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到底有什么事情想不开?
实际上,金利斌风光的同时危机也已经悄然埋下。人的欲望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可能被填满。25亿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数字,但对于金利斌来说这远远不够。在欲望的催使下,他走上了一条覆灭的道路,这一切还要从2004年说起。当时金利斌想进军洗浴行业,但他手里的流动资金有限,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员工、还有当地的社会人士借贷。估计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不从银行借呢?一方面民营企业从银行借款的难度比较大,而且额度低,另一方面金利斌着急用钱,银行那边流程太慢,他根本等不及。
但真的会有人愿意借给他吗?不管怎么说金利斌都是当地有名的大富豪,而且还做了不少慈善,所以消息传出之后吸引了不少人。为了尽快拿到钱,金利斌在没有经过工商审批的情况下设立了四个融资部,而且还开出了比银行高10倍甚至15倍的利息,年化利率高达36%到96%。这么高的利息实在太诱人了,所以很多人听说之后都想借钱给他,没过几天钱就筹够了。金利斌当时自信地认为只要项目开始,还债都不是问题,可惜这一次他误判了。洗浴中心开业之后生意一言难尽,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但是金利斌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儿,毕竟他家大业大,这点亏损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要是这个时候他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可能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悲剧了。
2006年,很多公司的老板靠上市实现了身价翻倍,金利斌心想,要是自己的公司也能顺利上市的话,那财富岂不是还能再翻几倍?于是他请教了一位所谓的“高人”,这位高人告诉他“现在 *** 重点扶持的产业就是大豆”听了这句话他就决定要建一个豆制品生产基地,然后把它打造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但这也是个耗钱的工程,这资金从哪儿来呢?这回金利斌故技重施,再次发起了民间借贷。因为上回投资失败的事情没被曝光,所以很多人还是非常信任他的,甚至还有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也要把钱借给他,短短五天的时间就筹集到了5亿资金。紧接着,金利斌就拿着这笔钱成立了福禾豆业集团。
为了让广大投资者更放心,他还宣称这家公司会在三年之内启动上市计划,而且未来会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甚至还请来了范冰冰给集团做宣传。但是实际上,在开设这家公司之前他甚至连实地考察都没有做过,完全是盲目起步。2009年,福禾豆业的四条生产线已经完工,其中包括豆浆、豆渣、豆芽等产品的生产流水线。表面上看一切发展的还算顺利。但实际公司经营情况堪忧,福禾豆业的员工一共有400多位,平均每天只能产出20吨豆芽,产量低也就算了,关键还卖不出去。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向精明的金利斌再度陷入巨额亏损。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因为当初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市。可惜最后公司没撑住,他的梦也就碎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的把人吓了一跳。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金利斌的总负债规模高达22.24亿,其中非法集资金额超过了14亿,受害者将近2000位,这里边包括教师、警察等各行各业的人。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金利斌的这些外债,每年光是利息就高达500万。一开始他还想着拆东墙补西墙,但拆到最后彻底没东西可拆了,就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下来。
2011年,金利斌公司的资金链彻底断裂,即便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他还是没有对外界公开这一切,哪怕是24小时为他待命的司机都不知道一点消息。但那些借款人还是感觉到了不对,很快他们就联合到了一起到工厂讨债,金利斌明知道自己还不了这些钱,但还是当众承诺会尽快解决。然而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他口中的“解决”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自己。
2011年4月12日,金利斌竟然把司机喊过来一块儿吃饭,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落魄的这一天,能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竟然只剩下司机了。以司机对他的了解,平常应酬的时候他都不喝酒。但是这一次,自从两个人坐下来之后,金利斌就开始一杯接着一杯的喝。司机以为他这是在为公司的事情发愁,还劝了他几句。金利斌喝着喝着突然放下杯子叹了口气说“要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后悔药就好了,那样的话,我绝对不会让自己每天都提心吊胆”。看着老板一脸愁容,司机立马安慰道“金总别太担心,这道坎儿迟早会过去,你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这句话之后,金利斌换了个话题,两个人边喝边聊,走廊上都能听到他们的笑声。这个时候还能笑的出来不是因为想到了什么好的解决方案,而是因为他早就已经心如死灰了。两个人不知道喝了多久之后,司机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但金利斌却异常清醒。他穿上了外套,然后一个人开着车走了,这次的目的地是他的梦想基地:中国福禾豆业生产基地。本来这是他再创辉煌的地方,但现在却是一片狼藉。站在空荡的大楼前思考了一会儿之后,金利斌从车上搬下来了几桶汽油直接泼到了自己的车上,然后他又坐了进去,打火机咔嚓一声之后,大楼前瞬间冒起了火烟,金利斌44岁的生命就这么结束了。第二天大家赶到现场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堆灰烬。他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自己倒是从苦海中解脱了,但那几千个给他提供借款的人又该怎么解脱呢?
这件事同时也是在提醒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你要是真的相信了,那迟早会掉入陷阱,最终的结果就是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