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奥特曼主题曲光辉,奥特曼的光线视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奥特曼主题曲光辉,奥特曼的光线视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奥特曼主题曲光辉,奥特曼的光线视频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381篇原创

1

作为表情包战神,在表情包成为线上交流的日常时,我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刷奥特曼的表情包,也围绕着奥特曼诞生了一堆诸如“奥特懵逼”、“奥特加油”、“奥特举手”、“奥特认坟”之类的二次创作。

奥特曼已然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种经典符号。

前几年,“男生分不清口红色号”的梗流行的时候,也有人对等的拿出奥特曼大合照,让女生认奥特曼,还有前段时间的“艾斯吧”等事件也都再一次说明了奥特曼这个IP在男性市场中的火热。

奥特曼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流行IP,背后其实是社会大众精神层面的一个投影,我们需要“希望”和“光”。

所以有了奥特曼。

2

奥特曼的诞生,要追溯到上世纪,二战刚结束的日本。

二战结束,日本战败军队被裁,日本的影视、文化产业被禁止创作现代战争主题的作品,但大众依然有观看战争、战斗场面的需求。

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本土遭遇核弹打击的国家,日本民众对核战争有着极深的恐惧和敏感度,这种恐惧感,成为了一种对影视共鸣的需求。

那个时期的日本文艺作品开始将人类之间的战争套换成对外星力量,超自然生命体的战斗,并将对战争的反思,平等,环保等人文理念融入到这些或科幻或魔幻的题材中。

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日式风格的影视强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特摄片之父——圆谷英二。

《哥斯拉》和《奥特曼》皆出自他手。

圆谷英二自幼就对飞机、战舰、摄影等感兴趣,18岁就进入电影界,从事电影创作。

在好莱坞还在使用动作生硬的定格动画进行科幻片拍摄时,圆谷英二创造性的采用“真人演员+怪兽皮套+微缩建筑米模型”的方式,让画面跟真人电影一样流畅,同时拍摄的时间也更为自由。

1954年,怪兽特摄电影《哥斯拉》诞生,这只象征着核战争的怪兽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IP,投射出了当时大众对战争和核武器的恐惧,也拉开了特摄片之父圆谷英二传奇一生的序章。

接下来的几年,圆谷英二参与制作的《地球防卫军》等几部电影相继问世,进一步奠定了圆谷英二在业界的地位,也逐步完善了圆谷公司的特摄技术。

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过战后十年的经济恢复,日本国内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经济被彻底激活,出现了所谓“神武景气”的经济繁荣时期,到了70年代,甚至出现了“昭和经济奇迹”这样的特殊时期。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日本民众对影视娱乐的需求,经济的发展让民众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这样的环境下,充满信心的日本民众更希望在荧屏上看到人类强大的一面。

1966年,在《阴阳魔界》等美剧的影响下,圆谷英二创作了科幻特摄剧《奥特Q》并将其投入荧屏。

奥特Q

《奥特Q》以怪兽为主题,以人类对抗怪兽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将人类的坚强不屈展示得淋漓尽致。

切中观众心理的《奥特Q》播出即大热,受此影响,圆谷英二决定再次创作一部科幻特摄剧。

这一次,与怪兽战斗的,不只是人类。

3

怪兽特摄、超自然入侵的题材在《哥斯拉》《奥特Q》之后,已经充分发展,观众的胃口被抬高,期待着新的作品。

圆谷英二不愿再以人类与怪兽战斗作为新作的主线,而是希望塑造一位超级英雄,在科幻题材大热的当时,神秘莫测的宇宙是这位英雄最好的归属。

于是,在《奥特Q》完结后的两周,圆谷英二又一特摄大作《奥特曼》开始播出。

《奥特曼》的英雄起源设定在距离地球遥远的猎户座M78星云的奥特之星上。

奥特曼们原本和人类相似,只是文明更为发达。

因为灾难降临,M78星云的太阳爆炸,奥特之星的科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做出了等离子火花塔,但因为敌人的恶意修改,等离子火花异变,意外的造就了奥特曼的诞生,奥特之星建立起了强大的光之国。

但因为等离子火花塔的异变,怪兽也因此诞生。

为了保护和平,奥特之星将大批的战士外派。

其中一个奥特曼因追击怪兽百慕拉来到地球,意外的发现了这颗美丽的星球,并与主角早田进相遇。

这就是第一部《奥特曼》故事的起源。

在对奥特曼的设计中,圆谷公司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为了创造一个符合人们心中英雄的形象,设计师成田亨以火箭的银色作为主色调,极简化设计同时,带有象征活力的红色花纹。

在面部设计上,融合了佛像和日本传统能面的特点,让奥特曼的面部能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呈现出丰富的表情。

奥特曼的嘴部是固定的微笑设计,因为成田亨觉得,真正的强者在面对挑战时都是带着一丝微笑的。

初代奥特曼

有趣的是,成田亨的设计原稿中并没有彩色计时器这一设定,也就是说没有时间限制。

但由于制作时要控制成本,于是加入了奥特曼只有与地球人合体,才能在地球上生存的情结,并加入了计时器的设定,将原定11分钟的战斗情节浓缩在3分钟以内。

这些设定,后来都成为了奥特曼系列设计的经典模板。

4

1966年《奥特曼》播出。

《奥特曼》播出后,引发巨大轰动,甚至一跃超过了前作《奥特Q》。

本作中“奥特曼VS怪兽”的经典情节对大受欢迎,收视率屡创新高,单集(第37话)收视率甚至高达42.8%。

由于在拍摄《奥特曼》的过程中,圆谷英二等人完全没想到这部作品竟然会成为一部横跨半个世纪的经典系列作品的开端,因此当时并没有给主角奥特曼进行命名,而他的官方名字就是“奥特曼”,国内网上一般称他为“初代奥特曼”或者“初代”。

在《奥特曼》大获成功之后,圆谷公司打算再接再厉,于次年推出了奥特曼系列的新作《赛文奥特曼》。

1967年《赛文奥特曼》播出。

塞文奥特曼

这是圆谷英二的最后一部作品,凝结了圆谷英二最后的心血,但由于剧情过于成人化,过多的讨论了人性、原住民问题,人类对宇宙空间的开发引发宇宙人侵略等艰深晦涩的问题,但却不符合当时日本民众那股欲与天比高的向上风气,更让低龄观众难以适应, 最终平均收视率只有15%,圆谷公司因此停止了奥特曼的开发,投入到其他特摄片的制作中去。

这是奥特曼这个IP,也是圆谷公司面临的第一个难关。

是圆谷公司的,不是圆谷英二的。

1969年,圆谷英二因病去世。

为了纪念圆谷英二,圆谷公司制作了奥特曼洗礼新作《归来的奥特曼》。

1971年《归来的奥特曼》播出。

不知是不是圆谷英二的庇佑,《归来的奥特曼》反响超出意料的热烈,平均收视率逼近30%,于是圆谷公司正式重启奥特曼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归来的奥特曼》中,主角奥特曼的设定和初代奥特曼十分相似,直到20年后才在粉丝的强烈请求下被命名为“杰克”,国内一般称之为“杰克”或“归曼”。

1972年,《艾斯奥特曼》播出。

没错,就是那个卧底五年,干掉火拳的艾斯奥特曼。

《艾斯奥特曼》的诞生,对于圆谷公司和奥迷而言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该部作品中,圆谷公司正式启用了“奥特兄弟”的概念,将该作与三部前作串联在一起,“奥特宇宙”的世界观在此成型。

奥特曼,赛文,佐菲等角色也多次客串,著名的“奥特认坟”场景也诞生于此。

这一将IP串联的手法比《复联》系列领先了数十年,英雄联合的风格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圆谷公司借此迎来顶峰。

1973年《泰罗奥特曼》播出。

泰罗奥特曼在设定上是奥特之父和奥特之母的亲生儿子,常被网友戏称为“太子”。

和前作中登场的四个父母不明的孤儿英雄相比,作为一个双亲健在的英雄,《泰罗奥特曼》的风格更为轻松幽默。

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为17.0%,比起前作《艾斯奥特曼》略低,但在当时收视率高于15%就可以被称之为人气作品,因此本剧在当时的评价并不低。

1974年《雷欧奥特曼》播出。

《雷欧奥特曼》的创作受当时风气影响,整体风格阴郁。

雷欧奥特曼

和前作系列设定不同,雷欧是出身于另一个星系的奥特曼,他的故乡被外星人毁灭,双亲惨死,唯一的弟弟被抓去做了奴隶,故事基调非常悲惨阴暗,圆谷公司甚至还在剧中加入了恐怖片的情节。

问题也因此诞生,当年雷欧剧情过于阴暗,赛文断腿MAC全灭雷欧被分尸,吓坏了当时的日本小朋友,导致收视率严重下降,一度降到了6.6%。

而圆谷公司当时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制作模式,收视率的下降导致拍摄成本难以维持收益,圆谷公司为了节省成本,直接在剧情中设计地球的MAC战队全灭的情结,以节省演员费用,这一情结让大量观众难以接受。

因此《雷欧奥特曼》完结后,奥特曼系列迎来第二次停播。

奥特曼系列正式滑入谷底。

1980年,《爱迪奥特曼》播出。

受到《雷欧奥特曼》的遇冷影响,圆谷公司制作了一部主打温馨励志的艾迪奥特曼,想要借此翻身,但可惜当时的影视环境已经不同以往,特摄片、特效片极大地丰富。

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爱迪奥特曼》并不讨好,完结时,平均收视率仅为10%,两次遇冷之后,圆谷公司第三次暂停了奥特曼TV版的拍摄。

这七部奥特曼系列TV特摄剧因为制作播出与日本昭和年间,被称为昭和系奥特曼。

昭和年间,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日本直接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某段时间甚至是世界经济第一。

在经济的发展下,文艺影视迎来大爆发,奥特曼系列的崛起,有圆谷公司用心制作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奥特曼的概念,迎合了群众的需求,而奥特曼从爆发归于沉寂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圆谷公司过于在意艺术表达,忽略了观众的真实需求。

影视,是观众内心的投影。

从重崛起到沉寂,昭和系奥特曼反映的是那段特殊时期,日本民众精神需求的变化。

观众不想看到现实,他们只想要看到强者。

这种极端慕强,带来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大。

也为后来失落的二十年留下了伏笔。

5

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暴跌70%,日本现代经济史上最黑暗的时刻由此开始。

或者说不只是现代。

房价迅速下滑20%,国际资本闻声撤离,尽管买房者坚信,这只是偶然波动,然而迎面而来的是房价长达15年的连续下跌。

炒房客恐慌性抛盘,房价暴跌,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买得起房。

房价下跌成为日本经济崩盘的序章,经济衰败,消费低迷,数千家企业集体破产,裁员潮开启,日本民间自上而下,哀鸿遍野。

冷战结束,世界多元化发展,而日本则因为经济泡沫破碎,经济严重下滑,各种社会问题开始显现。昭和景象成为破碎的美梦,脚踏之地是经济废土,而面前的未来却是一片未知。

在这种迷茫和绝望之下,大众更需要希望,需要光。

在这种渴求之下,迷茫中的大众和奥特曼在1996年再度相遇。

因为这一年,《迪迦奥特曼》播出了。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迪迦奥特曼》的话,那就是:神作。

作为平成系的第一位奥特曼,圆谷在《迪迦》的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造型上,迪迦奥特曼的设计初始就融入了“美男子”的概念,其成品即便放在20多年后的现在也是美型的代表,而作为主演长野博更是当时日本娱乐圈的当红炸子鸡。

迪迦奥特曼

论帅,在历代奥特曼演员中不说第一也跌不出前三。

对于一部主打男性市场的特摄剧,帅,几乎决定了一切。

如果说形象只是让人惊艳的话,《迪迦》的内核则更是让人感动。

和诞生于冷战时期,主题严肃的昭和系奥特曼不同。

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化,日本国内经济严重下滑的时代背景下,圆谷公司在《迪迦》中结合了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向弱势群体投以关注。

《迪迦》剧集中许多话题都折射出了沉重的现实,并带有许多人文艺术上的思考,神性与人性,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剧中人物的思考和纠结正像现实中那些对未来充满不确定,迷茫纠结的年轻人。

尽管现实中的困局难以避免,但圆谷的主创们在《迪迦》中让大众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借主角之口让矛盾迎来和解,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日本昭和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平成时代的一蹶不振让许多人开始产生对昭和时期的向往和对平成时期的不满。

在《迪迦》中,有一集的内容是迪迦奥特曼和初代奥特曼共同穿越到圆古英二时代的现实中的地球,两位奥特曼在此相遇,并给予圆古英二先生创作奥特曼的灵感,达成了首位昭和系奥特曼与首位平成系奥特曼的历史性握手。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象征着平成一代和昭和一代的和解。

光,正因为代代的传承而永不熄灭。

凭借优秀的剧情和深度的思考性,《迪迦奥特曼》于1998年获得了日本科幻界最高奖项“星云赏”,是奥特曼系列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品。

《迪迦》具体有多能打?

不客气的说一句,在《迪迦》播出已经过去了20多年的今日,在各类奥特曼人气投票中,迪迦依然长期稳坐第一,连圆谷力推的亲儿子赛罗都被他稳压一头。

凭借《迪迦奥特曼》的大火,沉寂十五年的圆谷公司再度咸鱼翻身。

然而,《迪迦》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优秀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水平,更在于它打开了中国国内观众对于奥特曼的认知。

《迪迦》在日本国内爆炸性的口碑,使它获得了中国资本的青睐,迪迦成为了第一部被正式引入国内的奥特曼特摄剧。

在《迪迦》之前,昭和系奥特曼也曾在某些地方电视台放送过,但更多的是通过光碟的形式进行传播。

我第一个看到的奥特曼,是《杰克》,在舜井街的盗版盘商家手里买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机在国内尚未全民普及,且盗版猖獗,很多的盗版光碟中存在集数缺失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昭和系奥特曼的在国内的受众面其实相当窄。

而《迪迦奥特曼》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多个电视台引入放送。

从1998年开始陆续引入,到2004年《迪迦奥特曼》已经开始全面刷屏。

作为第一部正式引入国内的奥特曼特摄剧,《迪迦》享受到了只有国民剧才有的优待,这个优待是:重播。

00年代的影视内容不像现在,那时候电影院远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小孩子接触到最多的影视内容就是电视剧,而当时国内的动漫影视内容特别是针对儿童的特摄剧内容基本是一片空白。

在这种时候,一部世界出自世界最强动漫特摄强国的当代神作出现在了当时的小孩子面前,那种震撼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迪迦》引入和多次重播,使其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在无数80、90后男生,对着电视向迪迦献出他们的光时,奥特曼这个IP在国内真正的站了起来。

《迪迦》的出现,是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大众与现实的和解。

而它的出现,也意外的燃起了远在异国的我们对“光”的向往。

无论哪一个时代,希望都是人类的刚需。

6

《迪迦》之后,圆谷公司重归大众视野,乘势推出了《迪迦奥特曼》的续作《戴拿奥特曼》以及拥有独立世界观的《盖亚奥特曼》,两者反响虽不及《迪迦》,但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三位奥特曼被称为“平成三杰”。

20世纪初,日本经济缓过一点气,影视业复苏。

随后几年,圆谷公司依旧在持续的推出着他们的奥特曼系列作品,高斯、麦克斯、梦比优斯、奈克瑟斯等新的奥特曼一个接一个的推出。

在经济的发展下,日本的动漫影视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动漫IP,玩具周边几乎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但奥特曼们当时却没有搭上这股春风。

接连推出的几部奥特曼反响平平,2006年,在推出《梦比优斯奥特曼》后,奥特曼系列TV被再度暂停。

梦比优斯奥特曼

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盈利不达预期。

大部分面向儿童和男性市场的动漫和特摄剧,比如《变形金刚》《游戏王》《假面骑士》《高达》,其典型的商业路径是通过拍剧塑造IP,通过IP影响力贩卖周边玩具,依靠周边和版权进行盈利,而剧集本身本质上只是用来推广玩具的广告片。

变现的核心是压低剧集拍摄成本,通过多样化的周边玩具来盈利。

在这种模式下,特摄片的制作其实是一件投产比很高的事情。

不需要大牌明星,不需要大片的高额特效,拍摄成本低,而主打低龄向的玩具收入一般都不低。

但在奥特曼这个举世闻名的超级IP的商业化却做得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

首先,圆谷公司在奥特曼制作上的投入,要远远高出一般特摄片。

为了能够精准展现数十米身高的奥特曼和巨型怪兽战斗的场景,圆谷公司几乎从第一部奥特曼开始到现在的新生代系列,每一集都要制作大量的微缩模型,同时为了方便拍摄,对各种奥特曼和怪兽的皮套道具要求也较高。

这就导致奥特曼系列的特摄片制作成本难以控制。

模型是真正的烧钱货。

比如在新生代奥特曼中有一集,奥特曼跟怪兽对打时有个一晃而过的便利店镜头,这个便利店的微缩模型连里面的商品饮料都一清二楚,制作精度之高,成本可想而知。

传闻剧场版中,赛迦奥特曼那一身皮套道具服造价就高达37万人民币。

而1996年拍摄《迪迦奥特曼》时,总成本在1亿元人民币上下。

成本无法压低,而衍生的周边玩具也平平无奇,可以说圆谷并没有放多少心思在周边玩具的开发上,奥特曼系列营收更多还是靠收视、版权等费用。

更糟心的是,圆谷采用还是“边播边拍”的模式,这就导致一旦剧集表现不佳,圆谷很容易扑街,当年《雷欧奥特曼》因为收视低迷,为了节省成本(片酬),直接一波剧情杀弄死了大量的主要角色,砍完之后又导致了剧集的进一步扑街。

成本难以缩减,周边的钱又赚不到,然后就是乱改,然后就是人气爆降,这是恶性循环。

理论上,即便周边开发不顺利,但有着奥特曼这个全球性ip,圆谷公司即便光靠版权收入也不会有多难过。

但问题在于,圆谷公司太爱“折腾”了。

他们并不满足于仅仅开发一些面向低龄儿童的子供向特摄剧,反而喜欢在内容上进行探索和改进,在剧集中尝试多种风格,放入各种深刻的思考。

这种思考和深度的内容对于成年观众来说是惊喜,但对于儿童观众来说,就是无趣。

孩子看不懂过于深刻的说教。

比如今天被奥迷们奉为经典的《赛文》《雷欧》两部剧,当年就因为过多的剧情和沉重的风格一度导致了圆谷公司的财政困局。

艺术和商业,并不总是相通。

21世纪初,依靠平成系列的《迪迦》《高斯》等剧集的成功,开始盈利的圆谷公司,却又“作死”搬的推出了强故事、弱战斗,探索性极强的《奈克瑟斯奥特曼》,为了展现奥特曼的进化路线,第一场出现的奥特曼还设计得非常有生物感,肌肉骨骼都展现出来,但就是不帅。

尽管该剧在成年观众中广受好评,但低龄观众却严重不满,最后收视率低到惨遭腰斩。

以至于公司历史上多次陷入过破产的危机。

圆谷公司在内容品质上的坚持,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日本的“匠人”精神,但匠人精神擅长单点突破,一旦摊子铺得太大,很难做好营收平衡。

圆谷公司的难题,根本原因在于圆谷公司长期以来的行事风格过于不商业。

这种对内容严格要求,喜欢探索、思考,不重视周边玩具营销的行事作风导致了圆谷公司长年以来的经营困局。

可以说,圆谷一家是好创作者,但却不是好经营者。

再优秀的人,也逃不出金钱的困局。

这是奥特曼的超能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7

2007,无力独自支撑的圆谷公司卖身日本电通集团,并得到了玩具巨头万代的注资,经营状况才开始有所改善。

钱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有时候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2013年,日本影视商业迎来进一步复苏,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也让影视商业化迎来新的契机。

拿到注资重获新生的圆谷,也开始奥特曼系列的进一步开发。

同年,《银河奥特曼》的上线,宣告着新生代奥特曼系列诞生。

银河奥特曼

随后,圆谷公司保持一年一部的脚步持续推出新生代系列的特摄连续剧。

奥特曼系列,开始成为了圆谷的赚钱项目。

但对圆谷公司的批评也开始日渐增多。

对于圆谷公司以及新生代系列奥特曼的批评主要围绕着三点;

新生代奥特曼的设计越来越廉价化,塑料感明显。各种水晶、走马灯设计让奥特曼给人的观感越发的廉价低幼,各种变身道具越出越多,完全为卖周边玩具考虑。

奥特曼的战斗方式完全围绕“借力量”的方式进行。遇到强敌,打不过就找个前辈“借力量”出个新形态,再打不过就再找个前辈“借力量”再出个新形态。

没有自我反省,没有努力前进,失去了“成长”这一核心价值。

还有就是剧情越发低幼。为了让大量的儿童入坑,和昭和系、平成系中加入大量的思考不同,新生代奥特曼中少有对现实的启发和思考。

典型例子是《捷德奥特曼》中,主角设定为大反派贝利亚的儿子,这一如此优秀的设定,圆谷没有用来发展对于善、恶、身份认同的思考,反而让主角上来就殴打老父亲,叫着朋友群殴父亲,开着影分身暴打父亲,宇宙带孝子的称呼由此而来。

设定就真的只是设定。

所有的批评指向的都是两个字——“圈钱”。

可惜在被收购注资之后,手握奥特曼这辆马车缰绳的,就不再是圆谷的创作者们,而是股东。

新的股东显然是典型的商业思维,在他们的眼中,奥特曼应该走IP宣传,玩具收割的套路。

现在的圆谷,每立项一个IP就会提前布局周边商品,奥特曼系列真正的成为了玩具宣传片。

儿童的钱最好赚,那就加大马力赚儿童的钱,没必要做高投入低产出的事情,剧情低龄化是如此,借力量变身推出更多的玩具是如此,一身 *** 灯的设计是如此,打的就是儿童市场,那么那些深刻的思考,人文的价值也就没有必要了。

或许,比起原本的“匠人”模式,现在这样的“工业化”模式才更适合作为一家“公司”的圆谷,才适合作为IP的奥特曼。

小孩们看着酷炫的特效模仿着奥特曼的动作,旁边年轻的父亲看着特效满分的奥特曼发出一声叹息。

艺术和商业,或许从来都是对立的。

金钱,是每个时代都逃不过的永恒命题。

8

在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电影中,最后的决战场景高达大战机械哥斯拉的画面让无数人感动,但在其原著小说里,这个场景的原定主角其实是奥特曼。

原本,斯皮尔伯格也有意让奥特曼加入战局,但因奥特曼系列IP海外版权归属不清,最终只能换高达上场。

这也折射出奥特曼作为IP被多次转卖后导致的另一个致命问题,是混乱的版权管理。

1970年,圆谷英二去世,1976年,圆谷皋继任。

同年,圆谷皋迫于财务压力将7部昭和系奥特曼的著作权转让给了他的泰国好友CHAIYO公司的老板辛波特,并签订了《1976年合同》。

但问题在于,圆谷公司的其他高层对此并不知情。

1995年,圆谷皋去世,圆谷一夫继任,在圆谷一夫布局奥特曼的海外授权,以外的收到了CHAIYO公司的律师函,之后圆谷一夫才知晓了1976年的授权事件,并发布道歉信承认了《1976年合同》的存在。

随后,圆谷公司又收到了辛波特寄来的的合同复印件,却发现,这一份合同是伪造的。

于是圆谷公司立刻向日本、泰国的法院提起诉讼进行反击,而辛波特则以圆谷一夫的道歉信为依据,坚持合同有效。

双方就此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版权纠纷。

2008年,CHAIYO将独占使用权转让给了日本UM公司, UM又授权香港的TIGA来代理奥特曼的大中华地区版权业务。

这两次授权使得奥特曼系列的版权更加纠缠不清,奥特曼系列的许多后续衍生开发因此受到制约。

也造成了世界奥迷尤其是国内奥迷的遗憾。

2000年,中泰两国曾经合拍过一部由郑伊健主演《千禧奥特曼》,拍摄完成后由于受到圆古公司控告,被禁止发售,现在只剩预告片在网上流传。

千禧奥特曼

更令人惋惜的是,90年代末期,《迪迦》在国内大热,圆谷公司曾计划趁此机会推出中国版奥特曼——《奈欧斯奥特曼》。

但因为总策划圆谷皋去世,再加上版权纠纷,最后该项目不了了之,《奈欧斯奥特曼》转型为平成系的一员,此次事件也成为一桩历史遗憾。

我们都希望光就在身边,但现实中总是充满各种无奈。

9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奥特曼能够成为一众80、90后的童年回忆?

其一是因为主题优势。

相比于战队干架、骑士打怪人而言,身高几十米的超人在都市楼宇中迎击巨大怪兽,在众人注目下拯救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男人的浪漫,题材优势注定了奥特曼比其他特摄剧更容易受到关注。

其二是因为神作的加持和时代的偶然。

在当代青年成长起来的那段时期,昭和系奥特曼依靠光碟形式流入国内市场,培养了第一批国内奥迷。

神作《迪迦》的全面引入和不断重播让奥特曼第一次成为全民记忆。

在经济上行时,奥特曼是人们期望中的英雄,在经济低迷时,奥特曼是人们绝望中的一抹光。

其三是因为圆谷公司在奥特曼中,所注入的精神内核。

圆谷公司在奥特曼系列中投入的心力已经无需再度赘述,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早期奥特曼所注入的人文情怀。

比如迪迦奥特曼25集《恶魔的审判》,迪迦被反派打倒后,被蛊惑的人类回心转意,将手中的光照向迪迦,在人类的鼓舞下重新站起来的迪迦,其姿态和旁边大楼挂着的《创世纪》中亚当的身姿完全一致,神性和人性的思考在此刻被展开。

比如盖亚奥特曼第39话《悲伤的沼泽》,反对使用生化武器的科学家被迫成为了军方人体实验的对象,变成怪物。

绝望之下,他毁掉了实验基地,杀死了军方人员只留下自己的朋友,孤身一人躲进一片沼泽里。

整一集都透露着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

奥特曼系列在观众构成中确实儿童偏多,但其作品的早期定位,作品核心,价值观,更偏向全年龄化甚至成人化定位。作品中包含大量对人性、战争、自然、环保和成长的探讨。

它讲述了许多成人面临的困局,但最后往往需要借用少年的光去消灭黑暗。

因为少年,永远是世界的未来。

因为少年时的光,足以照亮一生的阴暗迷茫。

10

19年年初,国内一群乡镇少年拍摄的土味版《迪迦奥特曼》在网上引发热议。

这个视频被传到日本,获得了奥特曼设计者丸山浩和系列导演岩井俊二的点赞,成为了日本推特上的热门话题。

土味奥特曼中,那些成本低廉的服道化和纯靠人力的特效确实没有办法跟正经的特摄剧相比,但创作者们这种认真而笨拙的尝试,或许更能让人感受到男孩子对于英雄,对于奥特曼的热爱。

这或许也是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奥特曼的原因,因为他们陪着我们共同成长,因为他们教会了我们“成长”和“思考”。

现在,昔日那些蹲守在电视前看着奥特曼的男孩,已经长大成人,成为社会中的支柱,互联网上的核心。

开始赚钱养家,数着柴米油盐,接受世界毒打。

有的人佛着,有的人丧着,有的人颓废着,但同样有的人拼着,有的人燃着,有的人热爱着。

每一次看到奥特曼的话题,刷着奥特曼的表情包,或许他们都会想起自己曾经也是相信光的少年。

那些相信奥特曼的男孩,他们终有一天会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但他们迟早也会成长为支撑世界运转的支柱。

奥特曼打败怪兽,总要飞回太空,但他们却将光留在了少年心中。

那个战后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昭和少年,那个父亲事业对未来一片迷茫的平成少年,那个第一次惊喜的在电视中看到光之巨人的少年。

他们的光,永远不会被磨灭。

男人至死是少年,而少年,就是散落人间的光。

更多奥特曼主题曲光辉,奥特曼的光线视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