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的“苏州杀降”事件,当年可是一桩“震惊朝野”的大事!也可以说是李鸿章人生中的一大污点!而很多人熟知这件事,还是从电影《投名状》中看到的:当时赵二虎潜入太平军控制下的苏州城,他幸运地见到了守将黄将军。
最终在赵二虎的“劝降”下,太平军黄将军“被杀”时同意开城投降!但黄将军的死,却未能挽救回部下们的性命。虽然他明明托付赵二虎遣散的将士“回家务农”,但庞青云仍执意要杀死所有投降的太平军官兵。
要知道早在同治元年十二月九日,其实就已经有上谕:明令禁止清军杀降!而庞青云却不顾赵二虎的愤怒和哀嚎,不惜违背圣旨悍然杀降!这一点确实很让人不解和疑惑。
根据影片中的交待,庞青云之所以要杀死所有降兵,一是怕他们“拿起武器还是兵”;二是自己麾下的粮草也不多,不想分一半给这些降兵。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真实的“苏州杀降”事件,和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还是有着很大出入的!
谭绍光誓言“城在人在”!但其实苏州城内已“暗流涌动”。
1863年,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和洋枪队首领戈登(英国人)齐心协力,最终在上海成功击溃忠王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而“上海之围”的危机解除后,淮军趁胜追击展开大反攻,他们在洋枪队的协助下一路连下数城,高歌猛进!
此时,江南重镇“苏州”开始映入李鸿章的眼帘。如果能拿这座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苏州城,对整个清军的战局将起到决定性的扭转作用。
而苏州城一直都是李秀成的大本营,他在此城经营多年,可谓是兵多将广!不过,当时李秀成已经受命要率 *** 战江南对付湘军的曾国荃。而李秀成在离开离开苏州前,决定留下自己的心腹爱将,也是他的女婿:慕王谭绍光驻守苏州城。
但在李秀成临行时,却还是有些不放心,可能他隐约已经嗅到了浓浓的“危机”!于是李秀成便从大局考虑,劝谭绍光如果情况一旦不对,他便可以主动弃守苏州城而不受追究。但谭绍光却是一个很“忠义”之人,他的战斗信条则是“城在人在”,自己绝不能对不起苏州民众,自己弃城而逃!
1863年7月,淮军将领程学启和洋枪队首领戈登率军开始围攻苏州城。但开战之初屡屡被谭绍光击败,一度溃不成军。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一看强攻不行,那就“智取”:派人潜入苏州城,开始策反太平军将领。同时也命程学启和戈登以书信的方式,向城内太平军将领策反。
虽然谭绍光的想法是“城在人在”,但是城中还有另一个纳王:郜永宽,他早已经觉得太平天国大势已去,不若早点投降为自己谋条生路。
“八王”秘密和李鸿章一方达成“献城”协议,谭绍光也是无可奈何!
当时苏州城内4万太平军将士,每天仅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苏州城内的存粮早已经枯竭。于是,郜永宽和城内的其它七位太平军悍将都有了“献城”的念头,他们俗称“八王”。
很快,苏州太平军的这些“投降派”便通过“中间人”和程学启、戈登取得了联系,他们还约定在阳澄湖会面,进行具体的投降谈判。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八位太平军叛将们提出的投降前提条件是:
一,苏州要划分为南北两区,清军驻苏州城北区,而八位太平军将领麾下的部队则驻守南区。
二,投降的太平军官兵,遣散一部分,收编一部分,但至少要收编20营一万人左右。
三,待八人开城投降后,朝廷必须为他们提供若干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职务,而且他们的任职省份必须由八人自己指定。最后,就是清朝廷允许八人及部下暂时不剃发。
按照李鸿章的脾气,以及清朝廷的法度,是根本不可能会同意这种“投降条件”的!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当时李鸿章派来的谈判代表:程学启,却面无难色,满口答应了下来。
李鸿章
不过,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谭绍光很快便截获到几封戈登写给太平军将领郜永宽的信。书信的内容,已经将这八名太平军将领的投降伎俩完全暴露在谭绍光的眼中了。
不过,别看谭绍光身为苏州城的最高长官,但由于太平天国当时将领都有着自己独立的军队指挥权。因此,谭绍光并不能直接指挥和调动郜永宽等八名“叛将”的军队。
但郜永宽等有投降倾向的苏州太平军将领,他们麾下的兵力却占城内太平军的四分之三,而且把守着六个城门中的四个。因此,谭绍光虽然知道了郜永宽等人叛变的证据,但是他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将他们全部逮捕。
谭绍光遭到叛将们的残杀,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谭绍光得知部下有变后,他也曾想过利用“计谋”将这些叛徒一网打尽,但是又害怕这些叛将的部下生变,到时苏州城内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到时苏州城便“不攻自破”了。
最后犹豫再三,谭绍光觉得自己应该“光明磊落”地和叛将们谈一谈!于是1863年12月,谭绍光便选择在他的王府里以宴会的形式召开一次军事会议,试图去重新说服这些叛将们和自己死守苏州。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八位太平军守将已经和程学启,戈登经过多次协商,决定拿谭绍光的人头以表诚心!
就是在这次“军事宴会”上,康王汪安钧率先动手,随后八人一拥而上,直接刺死了主帅谭绍光。次日,郜永宽等人便提着谭绍光的人头跑到清军大营,并协助清军继续“镇压”城内那些不愿投降的谭绍光部下,一共屠杀了1000多人。
但还是一员太平军将领:吴习玖得以突出重围,当时他拒绝服从“投降派”的命令,便率领麾下2000多名广西“老兄弟”奋起反抗。
郜永宽几次派兵拦截吴习玖都没能成功,但吴习玖回到天京后却也仅存一百多人。后来吴习玖在天京保卫战结束后便“失踪”,关于他的下落一直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天京陷落时战死了,二是打扮成难民潜回广西老家,随后隐姓埋名终老一生。
当郜永宽等人拿着谭绍光的首级,并主动围剿城内不愿投降的太平军时,李鸿章自然很是高兴。不过欣喜之余,李鸿章也知道自己根本就无法兑现之前的承诺。而程学启还好办,因为他只能听命于李鸿章,但那个洋人戈登却肯定当真了,这怎么办?
戈登和李鸿章
李鸿章左思右想许久,他最后只好选择无视戈登,选择背弃自己的承诺:斩杀这八位太平军叛将。
于是,李鸿章便设宴款待8大将领,并声称要履行给他们“封官赏赐”的诺言。1863年12月26日午,江苏巡抚李鸿章和郜永宽等人饭吃到一半,程学启便进来禀报:有要事请巡抚大人出去一下。
李鸿章笑吟吟地和众人打声招呼后便离席,但谁知他刚一走!程学启即刻翻脸,率众人直接将“八人”全部斩杀。随后,淮军挥师涌入苏州城“大肆杀掠”。
晚清官员
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苏州招降”本来就是李鸿章给太平军叛将们下的一个套,“城也要,人也不想留!”
接下来,李鸿章更是“不讲武德”,淮军直接将苏州城内屠戮一遍,已经放下武器的近4万太平军将士被屠杀殆尽!
“苏州杀降”是李鸿章的人生污点,洋人戈登一度要找他“决斗”!
而“苏州杀降”事件发生后,最有意思的就是洋人戈登的举动!他一听李鸿章“背信弃义”撕毁了自己和太平军将领达成的投降协定,当场便气得七窍冒烟,甚至还拿着一支手枪闯入苏州城,四处寻找李鸿章要“决斗”。
但李鸿章是一个多么精明的人,他闻讯后便赶紧躲了起来!戈登寻人无果,便扬言要率领洋枪队再次攻打苏州,把苏州城交还给太平天国。也幸好戈登是英国人,如果是中国人,凭这一句话,也够判他个“死罪”。
后来,李鸿章待戈登的怒气消了一些后,便狡辩说他其实是在学西方洋人的仪礼:自己已经释放了太平军中的妇女营和儿童营。再后来,李鸿章又通过中间人向戈登的海外私人账户汇了一笔巨款,这才将此事彻底做了个了结。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苏州杀降”确实是李鸿章一生中的一大污点,很多人都说他其实在这件事上,就是做了一个 *** 裸的“骗子”。
图源网络,侵删!
点击关注一下《历史杂谈驿站》好吗?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