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四川科技创新大赛服务平台,四川科技创新企业名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四川科技创新大赛服务平台,四川科技创新企业名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四川科技创新大赛服务平台,四川科技创新企业名单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我们习惯于关注闪亮的科技创新成果。实际上,服务和管理科研活动,也需要高超的水平。

2022年,四川科技创新系统准确把握时与势、机与策、谋与干,持续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夯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持续提升四川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位势。

这一年,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落地,天府实验室“成团出道”;这一年,“聚源兴川”行动首次实施,更多中央在川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这一年,高新技术企业飞速增长,突破1.4万家;这一年,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科技人员被赋予更多自 *** ……

我们从媒体视角,盘点2022年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十大看点。这些标注历史的光亮,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的智慧、专注、专业。

总结,是为了汲取经验和信心;盘点,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行至2023年,我们期待,科技创新在巴蜀大地催生出更多新发展动能。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2022年12月30日在成都召开。川观新闻记者 欧阳杰 摄

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走向纵深

12月30日,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成都举行。这场会议透露重磅消息——围绕川渝两地科技重点发展方向,川渝两地将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大健康、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等五大重点领域,统筹布局一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吴群刚在受访时透露了实验室的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实施的重大创新平台,对标对表四川的天府实验室和重庆金凤实验室。

两地拟聚焦制约川渝两地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整合优势创新力量,支持研究方向相近、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或产业链上下游的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由两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共同论证、共同批复。

根据初步计划,到2023年底,拟在重点产业领域试点运行2—3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到2025年底,挂牌运行一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集聚一批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队伍,产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

双方科技管理部门已连续三年共同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两地科研工作者联合申报实施重点研发项目60项。2023年还将共同筹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天府实验室“组团出道”

2022年11月23日,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在成都揭牌。至此,四川4家天府实验室全部揭牌,正式“组团出道”,标志着天府实验室建设总体布局进入新阶段。

2022年11月23日,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在成都揭牌。川观新闻记者 肖莹佩 摄

天府实验室是我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是我省争创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四川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三大优势领域,规划布局了聚焦光电与集成电路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聚焦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的天府绛溪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的天府锦城实验室、聚焦碳中和的天府永兴实验室。

最先在2021年6月揭牌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已承担国家、地方、国际一流企业等渠道科技攻关任务11项,相关产品在四川、广东等地实现应用。此外,2023年1月17日,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校地合作专题会暨天府绛溪实验室第一次理事会议举行,标志着实验室机构正式开启独立运行。

天府绛溪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振奋人心的是,根据2023年省 *** 工作报告,今年四川将谋划建设第二批天府实验室。记者了解到,绵阳、德阳等地已经蓄势待发,积极谋划争取。

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2022年,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根据成都市科技局2022年10月透露的消息,创新中心由中航工业集团成飞公司和成都飞机设计所牵头,采取“1+6+M”的布局,即1个中心(创新中心)、6个核心圈层、M个重要圈层,聚集全国高校院所、大型国企等创新资源共同组建。

此外,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研发基地也在2022年基本建成。新成立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先进极限制造等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启动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6家。组建动力电池、先进水电装备、氢能、钒钛产业等省级创新联合体4家。

5个重大科技专项启动

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四川路径,集中力量办大事,重大科技专项是重要抓手。作为一种科研组织形式,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研制重大产品、突破重大技术、支撑重大工程、服务重大民生。

2022年,四川共启动了5个重大科技专项,包含了航空与燃机、川猪、生物育种、生命健康、工业软件及信息安全。个个都是我省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中,川猪重大科技专项针对高端种猪、优质饲料资源、饲养工艺与设备、疫病防控、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川猪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为保障川猪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则围绕保障口粮安全和酿酒专用粮的重大需求,聚焦主要粮油作物绿色高效生产,培育绿色高效的超级稻新品种、玉米重大新品种、小麦重大新品种、油菜重大新品种和酿酒专用粮新品种,为巩固粮油作物种源自主可控、打赢种业翻身仗、加快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科技支撑。

生命健康重大科技专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集重大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的科技需求,开展重大疾病防诊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创制一批生物技术新药、化学药新药、中药新药等重大创新药,开发一批高性能医疗器械,提升我省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模拟运行

从2021年10月传出消息后,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一直备受瞩目。整合现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项目,设立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一度被四川科技界认为是四川“重仓”基础研究的信号,也被认为是继天府实验室揭牌后,四川科技界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2022年初,“组建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建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成项目设置并启动首批项目”,被列为省科技厅全年聚力抓好的十件大事之首。

这一年中,围绕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工作步履不停。省科技厅研究制定了《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置方案》,整合省财政科技计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项目,组建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构建新时期我省自然科学研究资助体系。此外,探索基金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鼓励高水平自由探索,2022年度立项2000余项,支持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聚源兴川”挥出大手笔

努力让中央在川重大科技成果留在四川、生根四川,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2022年四川又有大动作——“聚源兴川”行动。

“聚源兴川”行动依托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创新优势与四川产业基础,重点聚焦高新区发展,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及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绿色化工、清洁能源、钒钛稀土、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生物资源、农业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优先支持高新区企业转化中央在川重大科技成果。

这项由省科技厅牵头实施的新行动,计划每年支持20项左右,每项原则上一般不超过500万元,力争5年支持100项左右。2022年度省级科技计划资金中,专门预留1亿元支持中央在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截至2022年末,我省共实施首批“聚源兴川”行动项目27项,布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110项,支持重大创新产品92个,“华龙一号”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高炉渣提钛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转化。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万家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万家——2022年末,省科技厅传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从事研发、生产管控、精益生产的官方认证,也是开拓市场的“加分项”,更是申报各类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的“敲门砖”。对一个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企业是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

成都高新区 受访者供图

在2016年,四川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3134家。2019年以后开始激增,2020年和2021年保持每年净增2000家以上速度。在2021年突破1万大关后,2022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年末已达到1.4万家,同比增长逾四成。

这背后,离不开我省开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三大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优化创新型企业的认定、管理和服务,推进科技创新体集群量质齐升。

除了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全省还新增瞪羚企业62家、同比增长40.8%;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86万家、同比增长26.1%。

7条措施助力挺进经济主战场

2022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形势,省科技厅出台科技助力“两稳一保”7条措施,从扩大创业投资规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7个方面精准发力。

截至年末,累计对59家科技型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给予后补助支持,支持金额7510万元,引导企业基础研究投入2.65亿元。

特别是开发科研助理岗1.2万个,吸纳了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建立了一支动态稳定的科研服务人才队伍。

此外,这一年间,高新区发展也按下加速键。2022年4月,推动高新区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吹响了冲锋号。此后,陆续开展国省高新区全覆盖调研,制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办法,成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构建“1+27+N”科创公共服务平台体系。2022年新增省级高新区1家,预计全省高新区GDP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10%。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减负放权

时隔4年,四川再次修订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22年,省科技厅印发《四川省科技计划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四川省科技计划的基本架构,明确和强化了推荐单位和市县科技部门责任,赋予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更多自 *** 。

比如,科研项目执行中,在不降低考核指标的前提下,科研人员可自主调整研究方案、技术路线、项目骨干、一般参与人员等事项,切实保障科研人员作为创新主体的主导地位;过去对项目验收评价的结论只有“通过”“不通过”,现在调整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这不是简单的多出一个层次,而是激励先进,鼓励超额完成科研任务,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探索性。

这一年中,财政厅和科技厅联合出台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 *** ,持续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此外,2022年四川还启动了科研经费“包干制2.0”试点、“揭榜挂帅”试点和科研项目自主验收试点。

省科技创新综合党委成立

为了推动形成科技系统大党建工作格局,2022年7月,中国 *** 四川省科技创新综合委员会正式揭牌。此后,陆续推动21个市(州)和103个县(市、区)相继成立科技创新综合党委。

2022年7月8日,中国 *** 四川省科技创新综合委员会揭牌。 省科技厅供图

组织实施支部建在创新链上等5大品牌行动。动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探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

此外,省科技创新综合党委还积极探索构建与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布局相适应的大党建格局,把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和省属科研院所党建统筹起来,建立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党建联盟、省属科研院所党建联盟,形成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多四川科技创新大赛服务平台,四川科技创新企业名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