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钝器是中国古代冷兵器中的一大类,包括了多种兵器在内。钝器的钝,是相对于利器的利而言的。那什么是利器呢?就是常见的刀枪剑戟之类,要么开有利刃,要么有尖锐的锋。而钝器,要么没有锋刃,要么锋刃较钝。
由于结构不同,这两类兵器的用法也有区别,利器的杀伤手段往往比较多,可刺可挑,能砍能削,而钝器就没那么多花样了,一般来说就一个用法,非常简单,那就是砸,用力的砸,直到把敌人砸死为止。
▲秦殳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种钝击武器,我们根据它们的长相和结构,可以将它们大概分为三大类,这三大类分别是棍棒类、鞭锏类、锤类。
区分这三类武器的标准很简单,棍棒类武器就是一根棒子,虽然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的上面装有利刃或金属头,但归根结底都是一根棒子,整体较为细长,大部分由竹木制成。
▲观复博物馆清代紫檀棍
鞭锏类武器的定义也很明白,把刀剑的刃去掉,然后在原来刀刃的部位安装一根细长的金属棍棒,就是鞭锏了。鞭锏类武器外观和用法都与刀剑相仿,区别在于刀剑有利刃而鞭锏无利刃。
锤类武器则是由棍棒类武器演变而来,也就是而带有金属头,且金属头较大的短棍即可称为锤。
▲竹节鞭 金-元 观复博物馆藏
钝器类武器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成本低廉,在这古代是个非常显著的优点、拜各种电视剧所赐,现代人一说起古代军队,就会脑补出一只衣甲鲜明、手持利器的威武之师。但实际上,古代大部分军队都是比较穷的。在这种情况下,取材简单的钝器就很受欢迎了。
整体上说,大部分钝器都可以用木头制成,尤其是棍棒类武器,标准材料就是竹木类材料。古代环境保护的好,最不缺的就是树,因此不少没钱置办装备的军队都会使用木棒作为武器。比如秦末著名的大泽乡起义便是如此,陈胜吴广起事的时候“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这话说的比较文雅,要是翻译成大白话,那就是在路边砍了根棒子就算武器了。
▲徐州博物馆锤子
而假设军队不缺钱,可以用金属制造武器,钝器仍然有自己的优势。由于钝器的外形傻大黑粗,因此使用时基本不需要考虑用坏的问题,制造别的武器时还得考虑一下金属质量,否则担心卷刃之类的问题。打造钝器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是铁就行,那么结实的一疙瘩铁,还担心它碎了不成?当然有人要说了,说我就不缺好铁,打钝器我也用的是上等精铁,那钝器是不是就没优点了?
也不是,钝器还有一个优点是加工手段简单。同样是二斤好铁,你打把砍刀得打半天,完了还得开刃、磨砺,要是打把铁尺,俩小时就搞定了。由于钝器不需要加工出锋刃,也不用经常磨砺,加工和携带都比较方便。
▲金国银骨朵
从使用角度讲,钝器的大部分招数都是挥舞,靠击打对敌人造成伤害,和刺击类兵器相比,钝器的攻击范围是一个面,更容易命中对手。和刀剑类砍伐兵器相比,钝器不需要刃部对敌,使用起来更为随意。
但钝器也有缺点,第一较为沉重,或虽然不重,但重心靠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钝器的招数会不太灵活。另外由于挥舞这个动作比较大,因此钝器不适合在密集队形中使用。最后,大部分钝器都是短柄武器,而在冷兵器时代,战场的主角一直是各种长柄武器,钝器和刀剑类武器一样,只能作为补充性武器存在。
▲平遥古城 中国镖局博物馆 清代铁锏
和斧类武器一样,钝器适合对付身着重甲的敌人,因为击打力度大,即便对方的铠甲没有被击破,击打所产生的动能也足以让对付受伤。如两宋时期,重甲盛行,因此锤类武器的装备量便比较大。
甚至到了一战时期,当时坦克和飞机刚刚登上战场,但大多数战争还是由步兵在地面上完成。一战爆发后不久,双方便由运动战进入阵地战。士兵们藏在堑壕里,以火炮轰击敌人阵地,然后占领对方的战壕。
▲一战时的英军壕杖,这一款看上去像手雷的壕杖是由英国第二军工厂所造,在普通的木质壕杖前套上一块坚硬的铁疙瘩,可以轻易击穿敌人佩戴的头盔,因此被英军诙谐的冠以“乳牛疙瘩”
由于当时还没有普及自动武器,因此在堑壕战时,双方不可避免的会进行肉搏。交战双方为士兵配备了各种肉搏武器,除了各种刀具之外,还有各种堑壕杖。这些堑壕杖的形制相近,均为安装有金属头的短棒,与两宋时期的骨朵类似。
进入现代社会后,钝器仍然没有被淘汰,如警察和保安都会装备各种棍棒。棍棒类武器可以避免流血,便于控制烈度,因此成为警察常用的器具。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