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救猫咪》是布莱克斯奈德撰写的编剧书,我觉得实用性一般般,因为本书偏重概念介绍,较少实操步骤说明,只读本书不容易写出剧本。
然而,我认为这本书挺值得一读,因为有几个章节颇具启发性。其中最有趣的是第二章,作者介绍他独创的十大类型电影,不一定实用,但提供编剧另一种思考角度,有助于理清自己的创作方向。
前面已经发了十篇微头条介绍这十大类型,没看过不要紧,我这边再重复一次十大类型的概念,并以《我不是药神》套用到十大类型来解释。
电影原版——小人物遇上 *** 烦
印度神油店老板徐峥走私国外禁药,虽然救了许多人,但最终被逮捕判刑。
屋里有怪物
徐峥走私假药,在废弃病院找了几十个病友来试药。结果半数病友吃了药产生变异,其他人被困在废墟里玩大逃杀。最终徐峥解决所有变异者,再也不敢卖假药了。
犯罪动机
徐峥变成警察,一开始只是单纯调查假药案,后来发现假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 *** 的体制问题,最后揭穿了隐藏在背后的惊天阴谋与毁三观的真相。
傻人有傻福
徐峥变成新进公务员,在监管药品的相关 *** 单位上班。他发现病友们吃不起昂贵药,于是傻乎乎的不断向上反映与陈情,最后改革成功,病友们吃的起药了。
超级英雄
徐峥在卖假药的过程中被警察开枪射穿,意外释放体内的洪荒之力,他凭借这股超能力扫荡其他药商,一统天下,并以成本价卖药,成为名副其实的药神。
英雄的旅程
徐峥为了发财踏上寻找国外假药的公路之旅,路途中遇到各种困难与意外,他成长改变了,不再贪财。最后他成功引进假药,成本价卖不挣钱。
阿拉丁神灯
徐峥原本是黑心药商,突然他被诅咒,只能赔本卖药。他不断寻找破除诅咒的方法,最后虽然找到了,但他已改变,不再当奸商而成为良心药商。
成长仪式
徐峥变成病友,他一直在寻找便宜药,一直找不到,为此把人生搞得一团糟。最后他屈服于命运,心境升华,看破人生后反而不再害怕死亡,重获新生。
伙伴情
徐峥和搭档一起卖假药,两人经常意见不合动不动就拆伙,可一拆伙市场就被其他竞争对手抢走。最终两人改变,和解,又夺回魔都第一假药大王的封号。
精神病院
徐峥是良心药商,他发现其他药商都很黑心挣病人钱不手软,他不愿同流合污。但是其他药商因徐峥破坏规矩一直整他逼他打压他。最后徐峥被同化,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最厉害的奸商,一举收拾了其他药商独霸市场。
以上是十大类型电影的简单复述。
关于其中的细节,我的看法是无须过分纠结,毕竟电影形态百百种,在形式上区分太细会给创作带来额外困扰,内容才是核心。
那么内容的重点是什么呢?电影无非就是两个关键元素:人物与事件。有的电影侧重表现人物深度,有的电影侧重事件的起承转合,取向各自不同。
《救猫咪》的十大电影类型,说穿了就是人物电影与事件电影这两大类的再细分。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倒过来把十大类型归为两大类:
一、人物电影
注重人物的成长改变,有没有解决困境实现目标无所谓,因为故事最后人物变了,原本坚持的目标也就不一定必须达成,人物有深度才是关键。
英雄的旅程——主角为了追寻某个目标踏上旅程,最后却成长改变,重新认识自己
阿拉丁神灯——主角遇到某种诅咒使他成长改变,重启人生
成长仪式——主角看破命运使自己改变而重获新生
伙伴情——主角与搭档决裂后两个人都成长改变了,最后重归于好
精神病院——主角被群体改变,丧失自我,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以上五个类型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人物成长类电影,主角的改变是重中之重,不论变好或变坏——反正人物必须有近乎反转的改变。
在人物类型电影中,事件是为了服务人物而存在,主角的背景和过去为何,主角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为何,造成主角改变的契机为何,都必须有相应事件呈现。
关于例子可以去看看《心灵捕手》或海贼王
海贼王每个主角都有黑页,尾田喜欢呈现人物过往,如此让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有魂魄。但缺点嘛,节奏太拖沓,每次大战前都要看好几回黑页。如果电影也像漫画这样拍,观众看到一半就跑了。
二、事件电影
注重故事的跌宕起伏,够不够紧张 *** ,故事逻辑有没有环环相扣,冲突对抗的场面精不精彩,结局有没有反转,事件让观众血脉喷张或烧脑才是关键。
小人物遇上 *** 烦——平凡人意外遇到巨大困境
屋里有怪物——一群人困在特定空间并被怪物猎杀
犯罪动机——侦探式的人物追查重重迷雾的案件
傻人有傻福——超级弱者挑战社会体制
超级英雄——拥有特殊能力的英雄遇到特殊困境
以上五个类型都可以归结为事件类电影,人物成长可有可无但故事一定要紧凑精彩。
事实上这类电影硬塞入成长仪式的主角反而会破坏节奏。例如碟中谍或007之类的电影,不太可能在高强度的冲突场景中加入过多人物成长的剧情。
所以此类型是人物服务于事件,人物设定越简单粗暴越好,简单来说就是肌肉 *** 或是理工直男这种遇事就直接开干的类型,观众不用花心思了解主角,注意力可以都放在事件本身。
试想如果大白鲨的主角是《囧妈》里的山争哥哥那电影节奏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OK,以上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概念,再好的编剧理论如果无法实用也是枉然。
那么,《救猫咪》的类型电影理论该怎么辅助创作呢?坦白说,本书缺乏细节,所以实用性仅限于创作刚起步的思考启发。
譬如,你现在有个绝妙的创意,想进一步发展成剧本但不知如何开展第一步,那你可以看看十大类型里有没有哪类与你的核心创意相符。
如果有,再看看是人物类型故事还是事件类型故事。
人物类型的,创作方向就要着重刻画人物,主角的变化能不能感动观众。
事件类型的,就着重构思剧情能不能反转反转再反转,最后的结局冲击力够不够。
你的核心创意属于哪一类,就重点往该方向去发展,千万不要想着可以两者兼顾。
我以前尝试写过一个丧尸故事,按分类属于屋里有怪物,事件电影。但是碰巧那个时候我遇到的老师非常强调人物刻画,写剧本前必须写他个十页二十页的人物传记——男女主角反派重要配角都要。
我听话照做,写了几十页的人物传记,然后就奔溃放弃了。因为这些人物传记跟我想写的紧张 *** 丧尸故事一点关系也没有,我都在钻研主角们的内心世界,将剧情弃之不顾,最后当然是中道崩殂。
所以说,初步方向选择很重要,再好的创意一旦走错方向,那整个故事都变了。应该是人物电影却搞成事件电影,然后因为写了几十页不甘心推倒重来,或是剧情已经繁杂到不知如何删减,最后的下场就是难以挽救修改,整个故事烂掉,只好放弃。
总之,《救猫咪》的十大电影类型理论,不见得完全正确,不见得非常实用,但却可以在创作初期带来启发与方向拟定,让编剧少走歪路错路,还是有颇高的价值。
如果你
#编剧##剧本##类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