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最脏的地方是厨房;最好的止咳药在厨房;泡脚神器在厨房;最好的鱼饵在厨房;好用的小药在厨房……咱家里的“厨房”,早就在网络出名了!
厨房“成名”,也更符合钓界常见的张冠李戴、自编物理名词、以点带面……只把“钓鱼”当作吸金的手段,而不尊重最基本的常识——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钓鱼最好的“小药”在厨房,是真的吗?这些食材钓鱼该如何用?
“小药”的概念,不是配料
咱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小药?因为混淆性质和概念,在任何行业都是“致命”的,是谣言的根源。“小药”就是鱼饵里的——添加剂,性质和归属同饲料添加剂。各行业添加剂都有严格规定和明确定义,必须满足“用量很少而作用显著”,绝不是配料、原料、甚至食材的概念。
用鸡蛋开饵就号称用小药;虾皮、鸡肝说成添加剂;把奶粉也说成小药……其实这些仅是饵料、配料的范畴,而不是添加剂。因为这些要有“明显作用”,都必须基于较大的用量。只有区分成分的属性,才能做到高效和省钱。下面咱们就用实例来说~
厨房里的奶粉、糖类等都不算小药
受到商品饵和市售小药味型的影响,许多“媒体人”甚至钓鱼人,用自己的嗅觉“得出”一种认识:把家里的蜂蜜、红糖、奶粉、酸奶、醪糟等统统归为小药:
奶粉市售奶香饵料和小药浓郁的“乳香”味道——均和奶粉没一毛钱关系。二者加到同样的味型强度,效果也大相径庭,一罐奶粉,也没有2滴奶味香精“味浓”。关键奶粉一旦超量,入水会出现大鱼和一些野生鱼惊恐的“烟状雾化”,所以相对更适合钓小型鱼和鲢鳙。(那种无竞争,自留地、自家鱼池拍摄:各种东西能钓鱼的视频,可别信)
选错,就仅是心理作用、副作用和浪费了。在开始流行“东郡”鲫鱼饵的年代,确实有一款加入奶粉下脚料的鲢鳙饵料,但后期因为保质和通用度低的弊端,也消失了。
草莓等水果酱钓鱼用的草莓(果味)小药——和家里的草莓、水果均无关。如,自制草莓酱绝没有草莓香精一样的“增味”和钓鱼效果。反而,厨房里的各种果酱,都是高糖、高粘的特质,非要用,可以用来控制饵料“雾化”,增加饵料粘度和密度。
至于加糖鱼就爱吃,是许多钓鱼人的“固有认识”,但可以去测试,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而且,果酱中的果酸,和饵料、小药中的酸味剂、浓缩果酸的浓度和效果,更是截然不同。
蜂蜜和糖类太多甜香、蜜香的饵料——味道都和糖类无关。加再多蜂蜜也出不来蜜糖香精饵料的味道和作用。蜂蜜和糖类在饵料中主要有三点作用,一个是帮助发酵;一个是控制“雾化”;再一个就是辅助成分转化。
用蜂蜜和纯糖就当小药用,确实想多了。充其量这些是市售低质小药为了显得黏稠的载体。糖类更和饵料、饲料中的甜味剂不相干,完全是两种物质和性质——但人嘴里确实都是:甜的。
酸奶、醪糟等老坛、麦芽糖发酵商品饵料,更常见是酵味香精的味道——和厨房里的腐乳、醪糟、酸奶、酵母都无关……。但自制发酵饵料、控制饵料粘度,是可以用到一些酸奶、醪糟等食材当配料的,达到促进发酵、归正菌群、保证饵料颗粒饱满的作用。
总结按照人鼻子里的味型,选择上述厨房里的东西当小药=无效和费钱,因为根本达不到你的期望。但正确认识和发挥该有的作用,就等于省钱啦。
原理简单极了:不要反过来用食材去模仿——香精(饵料中最常用到的香精,原本是模仿食材味道的)。看到果味饵料,就说好用的小药是家里的水果?其实那是香精钓鱼的作用和原理。最简单的例子,重金、汽车大奖的钓鱼比赛,如果厨房里天然的食材更好,是不是大家都从厨房取材去钓鱼了?事实呢?为什么所有人都“傻”到不想名利双收?
理性认识添加剂, *** 这些
我们为什么需要钓鱼添加剂?除了应对鱼情,更多的还有“对抗”:缓解水质对鱼的影响;对抗污染和干扰;抗衡周边钓鱼人的用饵甚至钓法。
一边“提倡”最好的小药、饵料在厨房,一边疾呼“钓鱼无需小药、添加剂无效”……一边却售卖腥、香饵料、鸡鸭饲料、散炮饵、酒米、混合窝料……——试问,如果这里去除添加剂,这些“搬运工”还会卖吗?细思极恐,难道这些都是他家厨房里的东西?
所以,钓鱼小药和其他领域的添加剂一样,我们只应该 *** 低劣、害人的类别,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或偷换概念、哗众取宠、甚至作为营销手段。自己卖方便面,却忽悠食客 *** 食盐和调料?这种事,你说啥样的人才干得出来?
写在最后
针对钓鱼人而言,只有区分主料、配料、小药的性质和类别,才能理解鱼饵、理性的钓鱼——利用常识先加以判断,而后结合自身前提取舍,才是唯一建议的。
这就像制作和认识一盘鱼香肉丝:区分主料、配料、调料、火候……才能理解和烹饪出真正的“菜”——一旦相信除了肉丝之外的都是调料,甚至最好的调料在渔具店……那反而就和烹饪、菜肴无缘了~
为啥公开叫嚷“钓鱼无需添加剂”的大师,却自己大卖特卖商品饵、腥香饵料、富含添加剂的饲料?为啥如今用纯天然食材钓鱼的人越来越少?到此,你还觉得好用的钓鱼小药在厨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