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综述
对于人种的区分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根据外部特征,生活区域,基因结构,都是可以有成体系的说法的,不过这几个因素之间的重合度也是很大的,最后的结果也基本上只是范围划分大小的区别。
而说到这些人种,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动物的物种,比如同样是马,这一种和那一种马之间竟然存在生殖隔离,而人虽然被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却可以天南海北自由交配,难道生殖隔离在我们这里突然失效了吗?
三个人种
在今天的一二线城市里,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家庭里面有时候能出现好几个国籍,对应的人种也不只是黄种人,这当然得益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不断加深的联系,也让文化交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媳妇可以来到中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并且跟自己的丈夫拥有混血宝宝,黄种人和白种人之间就这样有了新的血脉。
同样,非洲的年轻男友也能把中国姑娘带回自己的故乡,成就一段良缘。
为了了解彼此,他们需要学习语言、文化、社会,组成的家庭也必然是双语结合,独具特色,很明显,不同的人种之间从来不存在像动物那样的情况,即便是并没有那么显著的区分,也能让它们成为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种,并且从此断绝了联系的可能。
而在人的情况里,我们生活的空间也相距甚远,每一个人种都有自己聚居的地方,比如黄种人集中的地方就是东亚,代表国家就是中日韩,所以在流行文化中,亚洲人也基本上就是黄种人的代名词了。
提到他们,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些面部特征,比如相对不那么立体的无关,黑色的头发,棕色的瞳孔等等。当然,还有一些身体上的特点,包括不那么重的体味和体毛。
而相对之下,白种人就正好相反了,他们毛发旺盛,体味浓烈,近代中国形容它们是蓝眼睛、红头发的奇怪存在,不过这是比较扎眼的一种,大部分的白种人最突出的面部特征还是深眼窝、大眼睛还有偏白的肤色,这个人种聚居的地方主要是西欧和北美一带。
不过生物研究表明,他们的这种肤色也许和环境无关,只是进化中突然发生的基因突变而已,相比之下,黑种人的肤色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可能要更多。
不过提到他们的时候,人们印象更深不是人种特征,而是国家历史,尤其是非洲地区的黑人,因为近代的黑奴贸易遭受了极大的劳动力流失,也给这些国家造成了长时间的发展阻碍,因为年轻力壮的黑人都被大船带到了大洋彼岸,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生殖隔离
总之,三个人种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至少直观上看,能够被分成不同的种群,但是他们之间就是没有生殖隔离,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生物学原理上讲,决定两个动物之间是不是存在生殖隔离的根本因素是它们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如果在生物学分类上,它们被划分在同一个类别之下,并且这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细分,那么原则上我们就可以认为二者属于同一物种,意思是能够进行交配并且进行生殖和繁衍活动。
相反,如果它们的亲缘关系只限定在某个范围当中,二者的类别之外还有更多的细分,那么就说明其实还不够亲,最多只能算是拥有某些大的共同点,比如都是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这些框架下除了它们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物种,从种种迹象表明,动物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对于亲缘关系的远近要求还是很高的,比如在马和驴的例子里面,它们的生物分类已经共享到了马科这一级上,二者只在种这个范畴上被区分开,但是依然成为了相互隔绝的两个物种。
当然,它们确实能够交配,也确实产下了后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因为判定两个物种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的依据不仅仅是能否交配或者产下后代,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后代本身是不是能够继续独立繁衍,也就是形成一个新的物种。
事实证明,马和驴的后代,骡子,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它们被生下来之后,只能静静地等待一切的终结。
对于这种生物来说,种群的意义是不存在的,它不能像马和驴一样,在自然的意义上拥有自己的集体,即便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骡子,也会因为无法通过繁衍需求建立联系而处在一种相互隔绝的状态当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让这样的生命被生产出来是存在道德争议的。而在人的情况里,这种生殖隔离并不存在,因为我们在生物学分类上已经共享到了最后一级,不管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我们的基因结构都是一致的,染色体对数也相同,所谓的肤色差异只是性状表现不同,并不构成根本的区分。
结语
这就像达尔文的长颈鹿一样,脖子长的鹿跟脖子短的鹿其实仍然属于同一物种,不会因此就无法交配和繁衍,这种差异没有影响亲缘关系本身,所以不会存在生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