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的2022狂想曲:告别2021年,已经进入2022年了,总感觉有些话想说,于是,便有了这一段文字。所有的告别其实就是告别一段时光,留下一段回忆而已。前天,趁着难得的好天气去探望了一位老朋友,他在病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病--是癌症。这次见面也是我们失联近十年来,第二次再见,再次久别的见面,气氛有些沉重,因为他已经不能再说话,我只能从他的表情里揣测他的情绪,外面的阳光甚好,从窗户里投射进来的光线,照在他的脸上,他的脸有些暗沉,发灰,也有些轻微的浮肿,这也许是因为他长期闭门不出的原因吧,但好在行动利索,手脚灵敏,挺健康的样子。我们在沙发里对坐着,偶尔对视又很快的移开视线,回想过去他的豪气干云,伶牙俐齿,还有他常常不遮不掩的“坏笑”,以及我们过往甚是亲近的关系,心里有些失落和黯然。我在心里思索我们今日疏离的原因,是我们太久没见?是他的病症?是彼此环境的改变……我想,这样的理由可能还有好多,好多,但归根结底应该是:他是一个病人,离群索居太久,心被安上了一扇门。其实,在现实的生活里,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们谁又不是病人呢?有些人是身体病了,而更多的人是心病了。记得2008年认识过一个很知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和他有过一次貌似漫不经心,实则推心置腹的深谈,他的专业是不允许感性的,但他的表达却很感性,他说中国城市,有近八成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而这个群体里,约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有病。科学论证最有力的是:数据,而这个数据着实惊人,我问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数据,他的回答很简洁:人心,欲望!继续延展的内容无非就是竞争,压力,欲望, *** ……前所未有的影响着这个时代的人,裹挟着大家一步步走向病态。这个时代被“成功学”,被“伪鸡汤”,被“励志论”包裹和弥漫,从孩子到大人都难幸免,在物质至上的价值观里,我们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变得直白和暴戾,人性的本善和温暖,也只能偶尔在影视剧和小视频里被浅薄的唤醒,然后又极速的回归冷漠,不是没有了善良,而是心灵丧失了温度。而代表喜乐的眼泪,比过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容易从人的脸上淌下,心却被深深的锁紧了黑暗的洞穴。前些日子频繁的参加过一些饭局,现在回想起来挺玩味,看了好多的面孔,有故弄玄虚的,有深藏不露的,有互相吹捧的,有塑造权威的,有主动热闹的,有被动应付的,有情浅言深的,有口无遮拦的,人生百态,酒桌仿佛戏台,颠倒了别人迷惑了自己。倒是和这位病人朋友的两人晚餐挺有趣,因为一盏酒,他渐渐的放开了自己,整个吃饭的过程五个多小时,他除了小口浅酌,剩下的就是不停地用手机打字给我看,表达着好些个想法,看法,包含了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酒精的作用下,看着他的文字,我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朋友,他依然没有衰老,迟钝,疾病没有让他偏激和失控,虽然也有些偏颇较真的想法,但是对于一个和疾病抗争到如今的人,他是仁慈的,善良的,真实的,最可贵的是,他心里依然还装着星辰大海!告别这位朋友后,我回家重看了一遍2021年的贺岁片《送你一朵小红花》,因为同样描述的是癌症病人的故事,我想再认真看看,认真想想,电影有些煽情,但不庸俗,除了男女主人公是病人,里面的角色,每个人都着急忙慌,失控煎熬,生活压迫着大家气喘吁吁,这不也是病人的状态吗?我们这些平凡众生,一个个身体健康,心灵苍白的人,和他们唯一的区别,不就是不用每天吃药吗?前不久有相好的朋友,特地给我寄了两本经典,一本是《金刚经》,一本是《了凡四训》,感谢她的好心善念,好朋友很精进,而我只是偶尔会看看和默诵,她曾很郑重的告诉告诉我说:这些是药,是心药,能治病。前些年还买过一本《 *** 生死书》,朋友推荐的,看过后觉得不错,转送给一个被癌症折磨多年的朋友,朋友没有活下来,唯有祈望这本书曾经在她活着的日子里,给她消除过恐怖,给过她安宁勇敢[合十][合十]年轻的时候,陆陆续续看过一些书,一直偏爱文史哲,从古到今,也许没有几个人能够参透生死,但发现有不少人还是超然物外,参透了贫富,李白在酒里,嵇康在琴上,陶公在篱下,后主在词里……挥洒,领悟,解脱!儒释道的学说告诉我们,人世很艰难,“真”太难,“诚”太难,“人心”更难……乐生于苦既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常态。人于世上,坚守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守住德操,便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事无愧了!最后借用一段18岁时,被我的古代汉语老师蒋太义逼着背诵的《淮南子》里片段,为这段语无伦次的狂想做结尾吧,“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兵甲,施之以德,四海宾伏”愿2022年,无论是遇到富人朋友,还是穷人朋友,都希望你们面露阳光,不再阴沉,让彼此都不再难过!愿自己永远做那个真诚的有心人[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