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骷髅幻戏图》,另类、大胆、新奇,画中有一大一小两个骷髅,因此世人将其称之为“骷髅画”。
画的作者名叫李嵩,南宋著名画家,宫廷画师,尤其擅长人物画,一生创作无数,也留下了许多珍品。如今他的画作如果拿去拍卖,起码也要千万起步。我们看他的《春溪渡牛图》,将劳动人们生活的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他卓越的绘画技巧。
不过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唯独这幅“骷髅画”至今被世人热议。因为其不被人理解的深刻寓意,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留下了一个千古画迷。
我们看这幅画的载体是一把团扇,材料采用的是“绢本”,方法采用的是“设色”,也就是在水墨勾出轮廓的基础上添加了颜色。这是人物画惯用的绘画方式,古代非常常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可画作的内容却诡异恐怖。
画的左边盘腿坐着一位怀抱婴儿正在哺乳的女子,她面带微笑看向前方的骷髅。
骷髅戴着幞头,应该是一位男子。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是在微笑。身上则穿着透明的纱衣,骨架都看得非常清楚。不同于身后女子的盘坐,他则是席地而坐,显得很随意。右手关节放在腿上支撑,手中提着一个小骷髅,正在做着一个有些鬼祟,却也显得俏皮的动作。
视线向右转移,一个孩童正趴在地上既好奇又小心翼翼地伸出右手,似乎想要加入到骷髅人的游戏当中。而孩童身后有一位年轻的女子,看上去是孩子的母亲。她虽然面带微笑显得非常轻松,可身体和双手却显得非常紧张,似乎非常害怕孩童触碰那个被线提起来的小骷髅。
这太诡异了。
再看周围的环境,左边半堵墙露在外面,既不像院墙,也不像城墙。墙头上立着一个牌子,写着“五里”。左下角有一副担子,里面有草席,也有生活用品,同时还有一些包裹,应该是大骷髅携带的行李。
通过这副担子大致可以判断,这个骷髅应该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卖艺人。那么画家又为何要将其画成骷髅的形象?就连大骷髅手中的卖艺道具,也被画成小骷髅?
南宋的这一副“骷髅画”,看上去气氛和谐愉快,却处处透露着诡异和恐怖,让人费解,即便是如今也无人参透其中深意。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其实画作也是一样,想要看懂一幅画所隐藏的玄机,从作者本人入手往往可以找到答案。不过奇怪的是,李嵩这个人似乎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他虽然出身贫寒,可从小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他少年学习木工的时候,师父就教会了他许多绘画和雕刻的技巧。之后沉迷于绘画,为了练习基本功,他制作家具的时候不用绳墨在木料上弹出直线,而是用手划线,因此史书中说他是“颇远绳墨”。
聪明的人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还很努力。在李嵩不懈地努力之下,他竟然被宫廷画师李从训看中并收为养子,后悉心教导他绘画技巧。学有所成之后也成为了宫廷画师,而且经历了三朝皇帝。
因为画工卓著,为人和善,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因此世人也尊称他为“三朝老画师”。
我们看李嵩的一生都过得很顺,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坎坷,也没有太多的苦难生活。可他偏偏就画出了《骷髅幻戏图》这种极其另类的画作,着实让人有些惊叹。
也正因画作和他的做人风格反差太大,因此画作的含义人们始终无法参透。
不过这幅画经过了800多年的研究,人们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猜测。
比如有人说这幅画反映了当时人贩子的猖狂。因为画中的两位女子都带着孩子,而左边的孩子被母亲抱在怀中,不容易骗。右边的孩子年龄不大对世界充满好奇,很容易被骗。
所以这幅画是在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还有人则认为这幅画中的傀儡戏艺人风餐露宿非常艰苦,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艰辛。这一点在黄公望谱写的元曲《醉中天》中有所体现:
“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寻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
当然还有一种解答认为,这幅图将人的一生体现了出来。图中的婴儿、孩童以及骷髅其实都是一个人。当还是婴儿的时候,有母亲的呵护。成为孩童之后,虽然好奇,身边也处处充满危险,可依旧有母亲的陪伴和保护。这样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任何烦恼。
可人总归要长大,尤其是男人,要承担责任,要面对这个世界并承担一切辛酸苦辣。为了养活自己,养活妻儿,养活渐渐老去的母亲,曾经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失去了理想,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去讨生活。
其实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图中的两个女子虽然发型不同,可长相却几乎一模一样。而孩子也一样,不论是婴儿,还是孩童,他们的发型都是一样,都是阿福头。也正因如此,这种说法成为了主流。
不过这都是后人的猜测,似乎都无法完美解释。比如画中的半堵墙是什么意思。墙都牌子上的“五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骷髅要牵着小骷髅等。所以作者表达的深意,至今都没有人能够参透。
也正因如此,这幅画成为了千古画迷,也一直等待世人的解析。那么你对这幅画有着怎样的理解呢?或者你赞同以上哪种解释呢?
参考资料:《醉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