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潍坊典型人物,2021潍坊好人榜,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潍坊典型人物,2021潍坊好人榜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潍坊典型人物,2021潍坊好人榜

在市委、市 *** 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孝亲敬老先进个人,有力地促进了敬老、养老、助老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为深入贯彻落实 *** 总书记在 *** 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关于“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富裕文明新潍坊建设,根据市委、市 *** 关于开展“敬老月”和庆祝老年节活动的要求,在今年老年节前,组织开展第四届“潍坊市十大孝星”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经广泛发动,群众推荐,层层评选,在各方面提报的基础上,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确定了20名第四届“潍坊市十大孝星”候选人。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公众可通过报纸和登录“http://llw.wf.gov.cn”潍坊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门户网站投票,评选出百姓信服、社会公认的孝亲敬老典型。现将候选人及其事迹公示如下,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投票。

马文华:三十载孝敬老人路

马文华,女,今年53岁,昌邑市围子敬老院院长。自1986年以来,先后照顾了三百余位老人。只要老人需要,老人方便,不会干的活她就主动去学,1993年她去济南中西医学校学习深造,提高了护理水平。她数十年如一日地为老人们查体、诊病,嘘寒问暖,把老人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为他们养老送终。三十年一路走来,她在物质方面失去了很多,但却获得了别人没有的精神财富,愈发觉得这项工作的神圣和高尚。今年,她又按照国家的建设标准又兴建了一处养老院,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王志红:照顾双亲安守孝道

王志红,女,1975年生人,安丘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护士长。她默默无闻地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父母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2009年母亲两次手术,她整整瘦了10多斤。她把母亲接到家中同住,每天为母亲 *** 、烫脚、拍背,为母亲熬粥、包馄饨、擀面条等,这成了这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从母亲患病到现在7年,她一如既往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父母度过祥和的晚年,是她最大的心愿。在工作中,她认真履行一名护士长的职责,对待老年病人也如对父母般和风细雨。

刘春华:她是婆婆的好媳妇

刘春华,女,现年64岁, 家住高新区清池街道丁家社区。她2005年从潍坊录音机厂退休后坚持同婆婆一起居住,晚上抽空回市里料理自己的家务,白天黑夜两头忙,从无怨言。2012年年事已高的婆婆突然不省人事,落下了半身不遂,几乎成为植物人。她每天端屎端尿,老人吃饭全凭着一口一口地喂着吃,有时还会发出别人听不懂的一些声音,只有刘春华能理解她的意思。她每天给婆婆梳头清洗卫生,换洗衣服,天气好的时候就推着婆婆到外边转转,让她见识一些光景,享受到晚年的幸福。四年来她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吃饭的故事在丁家社区被传为佳话。

李玉梅:没有血缘的好闺女

李玉梅,女,48岁, 2006年开始从事养老服务业,2013年任寿光市博爱老人服务中心院长。当老人的亲生儿女束手无策,保姆都不愿意伺候时,她总能接过沉重的担子,用真心换得老人的笑容;当她看到失能老人的儿女虽孝顺但没有分身术、不能时刻守在老人身边、老人更需要关怀和照顾时,与养老中心的兄弟姐妹共同撑起了这些老人最后的家;她给老人们以临终关怀,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活着有尊严,心中有期盼。她把爱奉献给养老院里“没有血缘的亲人”,是院里所有老人的好闺女。

岳立华:社区老人是亲人

岳立华,男,1952年出生,坊子经济发展区刘家柳沟村党支部书记,潍坊市敬老模范先进个人。他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20万元,建设了老年人健身广场,并配备了各种老年健身器材,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100多万元为全村147名六十岁以上老人办理的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连续6年为全村60-80周岁的老年人投保银龄安康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多年来,他为突发重病的老年人送去慰问;为腿脚不便的残疾老年人争取优抚政策;为年老体衰的老人们带去组织上的关怀。他将孤寡老人、留守老人视为亲人,挤出时间来陪他们讲故事、聊聊天。

王小蕾:为母亲撑起生命大伞

王小蕾,男,1982年出生,任教于寿光市营里镇第一实验小学。2006年母亲因车祸成为植物人后,作为省优秀毕业生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守候母亲。父亲去世后,25岁的他带着母亲去教学,学校领导成全了他的孝心,安排了宿舍。母亲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擦洗,换尿布,做饭,喂饭,7点到办公室。课间再到母亲那儿看一看。晚上陪母亲说说话,母子俩贴在一起的额头成了灯光里最美的风景。尽管母亲不知道每天在床前尽孝的就是获得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称号的儿子,正是儿子给她撑起了生命的大伞。

王爱芹:“夕阳余温”服务暖人心

王爱芹,女,47岁,昌乐春雨社区义工公益服务中心主任。自2012年1月开始志愿服务,定期组织开展敬老活动,到敬老院给老人们理发、打扫卫生,陪老人们下棋、解闷。在每月的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中,王爱芹创造性地提出了“夕阳余温”的服务新项目,发掘老人们的特长,让老人们感觉自己能发光发热心里特别开心,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多了起来,其乐融融。王爱芹还动员丈夫和儿子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服务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了具有400多名志愿者的队伍,她本人也被评为“潍坊好人”、省“三八红旗手”。

刘美玲:久病床前有孝媳

刘美玲,女,出生于1966年,昌乐县五图街道崔家庄子村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自己的孝心,数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患有股骨头坏死的婆婆,每周至少三次回娘家看望88岁高寿的母亲。不识字的婆婆患有高血压,她总是把婆婆吃的药按类别分好,多年来,婆婆的高血压得到了很好地控制。她坚持每天都给婆婆 *** 身体,一有时间就搀扶婆婆到广场锻炼身体,把老人照顾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刘美玲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个“常言”,多年的精心照料有了回报,现在婆婆已经能拄拐杖独立行走了。

李永芳:倾情守护瘫痪公婆

李永芳,女,1964出生,寒亭区开元街道鲁家口居委会妇女主任。结婚不久,看到得了脑血栓的公公因生活无法自理,心情低落,她专门到保健院学习护理技术,每天给公公 *** ,直到公公去世。1994年春天,婆婆得了脑血栓,她多次带婆婆到医院治疗,尽心尽力照顾老人:怕婆婆喝水呛着,买来吸管;婆婆痰多,熬冰糖梨吃;婆婆便秘,她就用手给婆婆一点一点地往外抠……村里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她每天晚上都准时背着婆婆到广场上去看表演。25年来,她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孝道,今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孟范强:七尺男儿坚守孝心

孟范强,1972生人,家住奎文区虞虹桥社区中上虞小区,他6年如一日伺候偏瘫养母,81岁的老母亲依然精神矍铄、面容清爽。2009年母亲瘫痪躺在床上,父亲装有心脏起搏器。为了全身心照顾父母,他辞职在家干起了“全职保姆”。两年前父亲去世后,他更专注地伺候母亲,喂饭、捶背、洗澡,一直陪护在母亲床前,能够第一时间知道母亲的需要,心里感觉很踏实。37岁时他得知自己是抱养的身世后说,一家人没有血缘关系,却因为缘分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爱却是血缘关系无法比拟的。

王公珍:给爷爷一个家

王公珍,女,25岁,豪迈集团机装电工。家乡在济南市商河县的王公珍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一岁多丧母,父亲离家出走,从此,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她考入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不久,奶奶病故,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平房,带着爷爷上大学,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祖孙深情。2014年春,录用她的公司提供了一套65平方米的小型公寓,备齐了基本家俱和常用电器,免收房租,还给她爷爷安排了一份洗工作服的轻便活。现在老人感觉幸福满满,变得乐观健谈了,身体也好了起来。

王瑞娟:孝敬老人作表率

王瑞娟,女,今年50岁,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太保庄村妇女主任。她在村里口碑很好,以孝敬公婆而出名,为全村妇女做出了表率。公公重病在床近9年时间,她给老人接尿翻身,尽心照料。婆婆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里里外外的生活重担全部由她一人承担,婆婆总是感激地说:“俺摊上了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她作为村里的协管员,协助老龄委把握好老人的各方面情况,把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身体状况都掌握并记在心中,把没人照顾的老人的电话记好,便于随时联系他们。

许相福:朴实无华报春晖

许相福,男,1947年出生,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朱家坡村人。他结婚后一直和93岁高龄的老母亲同住同吃,在许相福的眼里,自己虽是抱养的,但是养育之恩胜于亲生,精心赡养是自己的本分。他每天给生病的老母亲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老母亲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他从不跟老母亲计较。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四个年头,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已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老人也被儿子儿媳的孝心所感动,当他们忙时,总能想尽办法给烧好开水、做好饭菜。

李军玲:姑姑父母一肩挑

李军玲,男,1966年出生,青州市黄楼街道小刘村人,他用一个男子汉的肩膀,撑起了照顾104岁的姑姑李兰英和两位年近八十父母的重担,被评为“孝感青州十大新闻人物”。无儿无女的姑姑在74岁丧偶后一直和弟弟生活在一起,李军玲把姑姑接到了自己家中,一日三餐,不分寒暑的悉心照料。2010年,老人在上厕所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丧失行走的能力,在他和妻子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和精神逐渐好转。李军玲的父母都年近八十,母亲患有高血压,父亲患有糖尿病,他每天叮嘱母亲吃药,给父亲打针,俨然半个护士。

耿岁花:朝阳暖夕阳

耿岁花,女,50岁,诸城市百尺河镇刘家村社区王家大村人,王家大村小学教师。丈夫的奶奶邱泽英是当地有名的抗日英雄,早年战争留下的创伤导致她晚年身体状况极差。耿岁花一过门就照料老人,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忙前忙后一直到老人去世,8年间她从未抱怨过一声。70多岁的公公身患糖尿病和冠心病,生活不能自理,她一边忙工作,一边照料老人,缝补洗刷,看病买药,从来没让老人受过一点委屈。她还在镇敬老院和王家大村小学之间结对子,建立了“朝阳暖夕阳”爱心组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王玉爱:家里家外都孝老

王玉爱,女,50岁,诸城市林家村镇石门社区村民。2014年丈夫因车祸成为残疾人后,生活的全部重担压在了王玉爱的肩头。公公90岁高龄身体虚弱,孩子上高中,生活极其困难。她对公公多年如一日、始终保持恭敬、孝顺的态度,为老人洗衣服、做饭,买衣物等生活用品,陪老人聊天、聊家常,还给老人读报纸、念新闻。公公每次卧病在床都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时公公脸色不好看,她便反思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王玉爱还经常和社区妇女联合会的志愿者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公公一样。

毕春霞:婆家娘家一样亲

毕春霞,女,1975年生人,潍城区于河街道杏埠医院B超室主任。多年来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多病的公公、年迈的父母,结婚建立家庭时间不长,她将得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公公接到家中,打针换药,悉心照顾,一晃就是15年,她利用下夜班和休班时间陪得了肺癌的婆婆到医院去做化疗,整整陪伴了她3个月的时间,直到老人去世。她惦记着家中的父母,为了使父母消除姊妹们出嫁后只有二位老人在家中的失落心情,她尽可能挤出时间来,去看望他们。她还说服得腰痛毛病数年却一直不愿意手术的父亲做了手术,使父亲重新能够行走。

李玉生:家有百岁老母亲

李玉生,男,1948年生人,家住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八里社区。他和妻子、儿子一起照顾着100岁的老母亲。2010年和2014年老母亲两次意外骨折,他都辞职专心在家精心护理,老太太的病情明显好转,生活渐渐能够自理。全家人从细处入手让老人生活的更加舒适,怕母亲夏天热,自己屋里不安装空调也要省钱为母亲安上一台空调;老人牙口不好,一日三餐母亲的饭总是单独另做。老人爱吃冰糖,李玉生总是买好放在老人手边。他们的行为深深影响着儿女,已经出嫁的女儿也会经常回家给奶奶洗澡、擦拭。

张国军:最美家庭传承孝道

张国军,男,1960出生,临朐县新立克希望小学教师,家住沂山风景区上寺院村。他11岁丧母,父亲一人拉扯着他们七兄妹,在41岁上得了肺气肿。不懂医学的他,四处打听偏方为父亲治病,步行34里山路,给父亲买来了特效药。他们几个兄弟想方设法把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已成了半个医生。他大娘今年95岁了,儿子6年前因病去世,他像亲儿子一样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嘱咐妻子多去大娘家转转,他的儿子儿媳每次回家,总是带小孩去看望老人,这个家庭获得临朐县“最美家庭”提名奖。

董海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董海波,男,1975年生人,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他至孝以顺,母亲腿脚不灵便,父亲年龄越来越高,他每隔一天晚上回家陪伴二老,收拾房间,关照饮食起居,聊天散步……他至老以敬,同村徐姓老人无儿无女,他每次回家都要过去叫声“婶子”问候一声,得知她牙齿不好后带着她去牙科医院换上了一副新牙。教师家属院陈老师因脑血栓造成了瘫痪,妻子也体弱多病,在他的倡议下以董海波老师为首的尊老敬老小组呵护着两位老人,就这样,他在平凡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更多潍坊典型人物,2021潍坊好人榜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