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世界文化遗产梵净山,中国梵净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世界文化遗产梵净山,中国梵净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世界文化遗产梵净山,中国梵净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月1日至2日,《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梵净山》(上、下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播出,壮丽的景观,优美的解说,镜头中的每一帧画面都讲述了在梵净山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地关系的和谐之美。节目播出后,赢得我省观众广泛好评。

由中宣部会同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文物局指导,我省组织制作的该纪录片,上集以“梵天净土天空之城”为主题,讲述在独特的山岳生态系统内,浓缩了从中亚热带到中温带的生物景象。梵净山这片775平方千米的原始生态绿洲之上,7000多种生物不断生息、繁衍,共同演绎生命的传奇;下集则以“唱响梵山净水的生命弦歌”为主线,讲述在梵净山地区各民族劳作生活,尽情歌唱生命之歌。

省林科院院长冉景丞在收看纪录片后感慨:“故事性强,逻辑严密,画面优美。梵净山作为江南古陆最古老的地层,又是喀斯特海洋的孤岛,山体高大,生境特殊,植被的垂直带谱明显,孑遗物种丰富。不仅是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等明星物种的唯一分布地,还有上百种世人不熟悉的梵净山特有动植物,以及具有国际代表性的亮叶水青冈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这些理念在梵净山得以充分体现。”

“同梵净山一样,贵阳作为我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示范窗口,长期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和绿色经济发展主路径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者,贵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陈实表示,将把纪录片传递的价值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倡导市民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凝聚珍爱万物、呵护生命的共识。

梵净山周边的群众与这些物种之间的联系纽带是什么?在生态保护的大时代背景下,梵净山的人与物应该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度?这些问题和态度在观看纪录片后在观众的脑海里呼之欲出。

“整个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珍稀濒危植物为基础的保护区核心价值更加凸显。”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吴云杰说,梵净山用事实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实际解决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引导更多群众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绿色福祉。

“很多镜头出现的地方,我们都去过,走过,守护过。虽然每天都重复着巡山护林,作为一名在自然保护区从事多年基层保护管理的工作人员,我将以‘守护绿水青山、弘扬生态文明’为使命担当,带领站所及全体护林员持续加大巡山巡林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抓好隐患排查,做好森林防火日常防范化解工作。”梵净山管理局紫薇镇管理总站负责人张金发说道。

梵净山是贵州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后第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这片古老的土地,数亿年前从海洋中一跃而出,历经沧海桑田、风雨侵蚀,造就了武陵山脉群山之巅原始洪荒的地质奇观。

“翻过了一山又一山,走过了一江又一江,谁能数得清这里有多少山,多少水。这是一个由山组成的世界,山生水,水生绿,绿生万物。梵净山,以它宽广的胸怀及慷慨的奉献,保护着他的子民。我为自己能被这座大山滋养而深感幸福。与梵净山相依而生的我看着片子这一刻突然开悟,大自然的隐语其实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感受。”从小生活在梵净山脚下的印江自治县文化馆馆长严忆敏,观看纪录片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贵州民族大学学生姜妹勤说:“生于自然,更要保护好自然。村民们的农耕智慧让人敬佩,寨沙洞寨村民数百年对一草一木的悉心守护值得我们学习,人类只有在自然的庇护下才能繁衍生息,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共生。”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作者:姜雨熙 王瑶 王远柏

更多世界文化遗产梵净山,中国梵净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