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通过“换个标签价格就翻倍”等行为,这不再是简单的营销策略,而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对于具有消费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的买家来说,换标提价也可能构成价格歧视。根据《反垄断法》,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对个人存有交易条件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近日,市民刘女士忙着装修房子,准备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新餐具。通过页面搜索“餐盘”,她看到了一个售价22.9元的8英寸瓷质平底盘。由于该店里没有刘女士所满意的颜色,她便再次使用图片搜索,寻找相似的产品,结果简直是刷新他的三观。
据刘女士描述,谁能想到在搜索页面上发现,同款8寸瓷质平底餐盘,在其他店标价9.9元,差价10余元,发货地均显示广东潮州,这让她有些不解了。在朋友的提醒下,刘女士对页面上的内容反复对比,呈现出相同类型、尺寸、材质的盘子,价格较高的盘子被贴上了“高颜值”和“网红爆款”等标签,而价格低的则是以“简约风格”和“早餐盘”等概念。
小编梳理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有过抱怨,在购物过程中发现的商品标签存有猫腻。例如,在电商平台页面上,各种标签原本是用来帮助消费者细化商品分类的,反而成为商家变相提价的新手段。从这些分类标签的商品来看,很多商品有4个左右的标签,有的甚至有多达七八个高频标签,其目的则以确保呈现出在消费者的搜索结果中。
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网购中,很多消费者习惯于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搜索,比如“通勤”、“复古”、“商务”、“休闲”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或许您的搜索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您搜索的产品的价格。就好比你输入“简单”、“实用”等商品,搜到的商品价格相对还算是便宜。若是你搜索“轻奢”、“尊重”等商品,发现商品相对是昂贵的。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搜索到商品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标签原本是为了实现商品的细分,方便消费者选购。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谋取涨价的套路,同一款产品,贴上某些类型的标签,价格可以翻倍。根据网友的结论,“法式风格”和“氛围感”等标签,已成为服装领域提价的关键词。通过贴上特定的标签,使商品的溢价可以达到2到3倍,或是数倍都有。
可见,近段时间网友们纷纷吐槽,商家通过标签抬价的手段,实在是令人可恶。但这也让一些消费者不得不去探索“对策”手段,例如通过改变搜索方式,避开上述类的优质关键词,寻找某些商品的廉价替代品。“化妆品收纳”改为搜索“桌面收纳”,“化妆台刷”改为搜索“笔筒”,“工装马甲”改为搜索“老头马甲”等。
在小编看来,通过“换个标签价格就翻倍”等行为,这不再是简单的营销策略,而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此外,根据去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具体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性和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不得对个人存有交易条件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由此可见,搜索记录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
总之,对于具有消费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的买家来说,换标提价也可能构成价格歧视。根据《反垄断法》,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不得对个人存有交易条件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对于“换个标签价格就翻倍”,除了消费者的投诉和反制,更需要相关部门和电商平台及时采取行动遏制。
通过“换个标签价格就翻倍”等行为,这不再是简单的营销策略,而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对于具有消费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的买家来说,换标提价也可能构成价格歧视。根据《反垄断法》,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对个人存有交易条件不合理的差别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