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瓷器拍卖在世界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成为拍场必不可少的拍品之一。又因中国瓷器的拍卖与收藏极度火热,拍卖传奇层出不穷。比如拍卖出约1.3亿人民币的鬼谷子下山图罐、2.13亿港元的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2.8124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等等,皆以惊人的成交价名留中国瓷器拍卖史。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然而,2021年苏富比拍卖出的一件明永乐青花花卉纹莲子碗,虽成交价并非天价,但却因其卖家购入不满一年就以溢价2万余倍的价格成交,而引起世人注意。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莲子碗
从购入到卖出未满一年,溢价2万余倍的永乐青花碗
这件明永乐青花花卉纹莲子碗,被委托人发现,是在2020年的美国康州近纽黑文的一个家宅摊,当时主人开出的售价仅为35美元。因其纹饰异常精美,委托人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随后将其送到苏富比进行评估。随即,此碗便被苏富比专家确定为明永乐时期的珍品,且非常少见,极具价值。之后,此碗在纽约拍卖会上,以72.18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此一价格是当初在旧货摊上购入价格的2万余倍。
此碗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明代永乐的青花又为何被奉为珍品?
我国是瓷器的发源地,自原始青瓷出现,瓷器一直作为礼器以及日常用具,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时代更迭、技术更新,各个时期皆有新的品类开创与精品。时至明代,更因世界交流带来的新审美与新原料、景德镇官窑制瓷技术的飞跃、皇家的重视等等诸多因素,使得明代瓷器无论是品类、美感还是技艺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峰,名品层出不穷。而且,不同皇帝统领时期,还有不同的代表品类,如洪武的釉里红、宣德的祭红釉、成化的斗彩、弘治的娇黄釉、万历的五彩……而说到永乐,青花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代表作之一。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
自元代烧制成熟之后,青花瓷器在明初洪武时期曾有一度衰落之势,永乐过后,景德镇的青花细瓷的生产又出现新的高峰,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的制作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且永乐时期的青花,因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与宣德时期的青花一起,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棱口大盘
对外交流,带来浓艳非凡的一抹青花
永乐年间,永乐帝提出“帝王居中,抚驭万国”,倡导以明王朝为核心,睦邻友好,积极开展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在海外贸易方面,明 *** 采取由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制度,通过“厚往薄来”的方式吸引海外诸国前来朝贡贸易,派使臣携带大量礼品“赏赐”通好之国,并带回交易的货物和受访国家回赠的礼物,其中便有烧制青花的关键原料——“苏麻离青”。
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而一些粗大的微粒形成的凝而不舒的结晶斑块,也使永宣时期的青花呈现深沉浑厚的效果,并颇有中国写意画深浅晕染下的韵味,有别于后来清代雅致规整的青花。
明永乐,青花扁腹绶带葫芦瓶(局部)
清雍正,青花寿石花蝶图盘(局部)
再加上永乐时期瓷器使用的是麻仓土、御土,其质地细腻,白度很高,透光度强,成型稳定性好;永乐时期的白釉也细腻润泽,这一时期的甜白釉便是莹润如玉的瓷器代表。种种原因使得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单从原料和技艺方面,便已远超元代以及洪武时期,甚至后来因苏麻离青钴料的少缺,明后期包括清代时期的青花,也与之有云泥之别。
明永乐至宣德初期,青花海水腾龙纹小罐
青花莲子碗,世界文明的莲花情结
说了青花,我们再来说说该碗的器型。此碗器型为莲子碗,又称鸡心碗,创烧于永宣时期。其一般口部微微外敞,碗腹较深,上丰下敛,尖底,并带小圈足。
明永乐,青花莲瓣纹莲子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称其“莲子碗”,主要是因为其碗形与莲房相似,而称其“鸡心碗”,则是因为其碗底心外侧有鸡心状突起,这也是鉴别“莲子碗/鸡心碗”的重要标准。
明宣德,青花花卉纹莲子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在纹饰上,莲子碗通常会在底边绘上一圈莲瓣纹,口沿处再绘上一周回纹、花瓣纹、波涛纹等等。
明宣德,青花莲瓣纹莲子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精巧绝美的莲子碗,不论是中国还是海外,都惹人喜爱。
1460年,《圣母与圣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意大利画家Francesco Benaglio在1460年间所绘的《圣母与圣婴》像,其中就有一只莲子碗
而说到莲瓣纹,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多被用于青铜器上。而自自东汉初年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莲花成为了与佛相关的特定装饰,其造型与寓意都发生了改变,为中国本土莲花文化添加了新的内容。尤其是南北朝以后,莲瓣纹成为工艺品和装饰品中最为常见的图案,开始被频繁运用在陶瓷、佛像、石窟等之上。
敦煌第85窟,窟顶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宋朝开始,莲花更是在士大夫阶层中,被赋予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形象,莲瓣纹得以持续流行至今。
北宋,定窑白釉刻莲瓣纹钵
举目世界,在建筑、器物等之上,也常有莲瓣纹的身影。早在公元前6世纪,多瓣形装饰就在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罗马及古波斯阿契美尼德时代(前550—前330)开始流行,并一直在西亚与中亚地区延续。5世纪至6世纪,位于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粟特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所属地区)在锤揲技术非常成熟的银器中,也大量使用凸起的多瓣纹作为装饰。
*** 神庙,莲瓣+棕榈叶装饰
公元前6世纪,希腊银碗
世界文明尽管因地域、文化等的不同而各自有异,但常常伴随着文化交流交融,在一些美丽的事物面前审美又有着高度的统一。
贸易与文化交流交融下产生的,永乐大帝的异国趣味
上文我们提到,莲子碗通常会在底边绘上一圈莲瓣纹,口沿处再加一周装饰纹饰,但这件苏富比拍卖的青花花卉纹莲子碗,其纹饰却有别于传统的莲子碗以及传统的中国绘画之道,带有明显的中东风格。相似的碗,目前已知的仅有6件,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和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通常的莲子碗上的莲瓣纹,往往是细长的莲瓣,而此碗则在莲瓣顶端覆绘三叶纹。这样的三叶纹呈现出早期呼罗珊铜器及其他金属器风格。一类相互交叠穿插的类贯套式纹样常见于呼罗珊金属器,此一纹饰亦可见于本碗碗心。本碗内口沿处所绘花瓣连成拱形及金字塔形的成组近类纹饰亦可见于呼罗珊金属器。
呼罗珊铜错银盘,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碗内壁所绘花卉每朵七瓣,既无花苞,亦无果实,叶纹则以缠枝为主,偶见三瓣叶。而这样的缠枝纹,亦带有浓郁的 *** 文化风采。
*** 陶瓷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产生这样独特纹饰的莲子碗,也许要得益于喜爱追求异国趣味的永乐大帝。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开始,到宣德八年西洋远航活动结束,郑和七下西洋,远航的地点主要是 *** 世界的 *** 教国家和东南亚、南亚信奉 *** 教的国家和地区。其船队出使海外往往会备有大量的丝绸、瓷器、铁器、金属货币等货物,其中,瓷器是最主要的品种。
郑和七下西洋路线图
永乐瓷器在与 *** 文化的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受其影响,不仅如上文提到带回了青花瓷的重要原料苏麻离青,并受到 *** 文化对于蓝白之色极度喜爱的影响,让青花瓷占据了景德镇生产的主流。为了迎合 *** 世界巨大的消费市场,景德镇开始生产出大量受 *** 风格影响、具有 *** 风格造型与纹样的青花瓷器,用于海外贸易。因此,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永乐青花带有浓烈的 *** 文化,不仅从造型上大量模仿 *** 地区的金属器或其他器物原型,纹饰上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天球瓶(左)造型与马姆克鲁王朝长瓶(右)相似
与此同时,永乐年间,大明朝廷与呼罗珊的互通往来至少有六次。为回应中亚及伊朗外使访华,陈诚奉永乐帝命,于1414、1417及1420年沿陆路出使中亚及伊朗西部,效郑和下西洋通使外邦。陈诚三次出使途中,曾到访过各大重要呼罗珊城市,包括赫拉特等金属器制作重地,多个访华使团中也包括赫拉特,并曾向大明朝廷献赠供礼。
我们假想一下,或许就是当年景德镇匠人们,为了迎合海外贸易审美,在带回的呼罗珊供礼之中获取了纹饰灵感,创新出了这只青花莲子碗。又经由海外贸易,这只碗再次来到了海外,时至今日,再次出现在大众眼前。一只青花碗,几经流转,其背后包含的匆匆岁月与故事,远比这2万余倍的拍卖差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