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为记事传承的载体,石碑上本应密密麻麻记录着当事人的生平事迹,或歌功颂德,流芳百世,或口诛笔伐,遗臭万年。但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些没有刻写任何文字的“无字碑”,这让后世对石碑主人的过往充满了联想和讨论。
无字碑的主人中,最出名的当属一代女皇武则天,这和她充满争议和传奇色彩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关系。事实上,除了武则天的乾陵墓碑,中国历史上还有几块非常出名的无字碑。
南京秦桧墓无字碑
第一块要介绍的无字碑来自于宋朝。它的主人名叫秦桧,南宋宰相,在后世评价里是和清朝巨贪和珅齐名的“奸臣”代表。秦桧世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高宗封为"建康郡王",死后埋葬在南京西南郊和牧龙镇牧牛亭,离牛首山不远的长江边,当年墓上"丰碑屹立,不镌一字"。
秦桧的无字碑当然不是他本人立的,当时他臭名昭著,老百姓认为他陷害抗金名将岳飞,卖国辱权,坏事干尽,于是送了一块无字碑给他,寓意无言(无颜)以对后世。也有说法认为,之所以秦桧的墓碑无字,是因为老百姓耻于给卖国贼秦桧刻字立碑,而且就算要立,也只愿意刻诅咒谩骂的话上去,这在当时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不如什么都不写,留给后人自己去评价。
其实秦桧的墓中并非什么文字记载都没有,在明朝成化年间,一伙盗墓贼将秦桧的墓给盗掘了,挖出来金银器具数以万计,墓中还发现了一块墓志碑,整块墓志长1.5米、宽1米、厚10厘米,上面记载了秦家儿子、孙子、外孙女共50多口人的基本情况 。当地官府在抓到盗墓贼后却并没有严惩,甚至因为对秦桧的厌恶,还减轻了应有的惩罚,可见秦桧的名声之臭。
南京中山陵无字碑
第二块要介绍的无字碑也位于南京,但秦桧不能与这块碑的主人相提并论,因为这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墓碑。
孙中山是中国民国的创立者,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按道理来说,为孙中山立碑铭志是顺理成章的事,可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种种原因,最后仅留下一块无字碑。
孙中山逝世后,最开始是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为其撰写铭文和墓志铭的,可由于这两人的名声不好,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于是立碑的事耽误了下来。
后来大家推选孙中山生前挚友,同时也是国学大师的章太炎老先生为孙中山写传。章太炎先生也说:“论与中山先生友谊之深、互知之深,其墓志铭唯我能胜,也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做墓志铭。”经过章太炎的执笔,写出了著名的《祭孙公文》。
本来这一篇祭文是孙中山墓碑铭文的上好之选,可惜却引起了一个人的不瞒。原来蒋介石当时准备将为孙中山立碑撰文作为自己增加政治资本的一件大事,谁料被章太炎捷足先登而且还名正言顺,这让蒋介石非常的恼怒。
最后,蒋介石利用自己中山陵建筑总监和 *** 党魁的身份,拒绝使用《祭孙公文》作为碑文。中山陵的碑亭建成后,仅以“天下为公”四个字刻于亭中,以示纪念,碑石上仅落款立碑人和时间。
不过,中山陵虽然没有墓志铭,但广大中国人民不会不知也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无字碑的伫立,此时有了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妙感,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无需篆刻在石碑上,因为他永远地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北京十三陵无字碑
北京昌平县北的天寿山下长眠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这就是著名的明十三陵。而第三块要介绍的无字碑就来自于这里,但它的主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明十三陵中除明成祖朱棣外的十二位皇帝,也就是说除长陵外,十三陵 *** 设立了十二块无字碑。
说起来,明十三陵中这些无字碑的出现充满了戏剧色彩。
众所周知,皇帝的墓碑铭文一般由当时的史官、学者们共同编写,可朱元璋在去世前却留下遗言"皇陵碑记都是大臣们的粉饰之文,不能教育后代子孙",言外之意就是他的墓志铭不能走形式,要公正地反映出他的一生。
这可让翰林院的学士们为难了,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如何漂亮又不失公正地描述出明太祖的生平事迹成为了一件难题,于是这件棘手的事情就交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手上,而明朝皇帝的碑文由下一位皇帝撰写的习俗也形成了。
本来这样的习俗也不影响刻字立碑工作的完成,可自朱棣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明朝历代皇帝去世后在陵门前都没有设置碑亭和碑石,直到明嘉靖年间才重新修筑碑亭。
可惜我们这位嘉靖皇帝沉迷修仙,根本无心过问祖先们的碑文一事,于是墓碑建好后就继续让它们空着了。这倒好,祖宗开了立无字碑的先河,后代有样学样,从嘉靖开始,明朝就一直延续着立碑却不刻字的传统。
明十三陵中的十二块无字碑或许是对明朝中后期皇帝 *** 和无能的一种掩饰,但这也是明朝走向衰败的侧面体现,无字碑文既是后代无言面对先祖的尴尬,也是明朝后期社会腐朽不堪的无言控诉。
咸阳乾陵无字碑
最后介绍的是最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这块无字碑矗立在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乾陵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陵墓,因为这里深眠着的两个人既是一对夫妇,又是一对母子,而且两人都是皇帝却又合葬在一处。
乾陵的无字碑还有一处与上述几块无字碑不同,那就是这块碑并不是后人为墓主人所立,而是在武则天生前就精心设计并监督修建的。而关于武则天为何给自己刻意建立一座无字碑,现在主要有三种解读。
第一种说法是“自我夸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武则天心中肯定认为自己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块石碑不管多高多大,都书写不完她的丰功伟绩,描绘不出她的盖世功勋,不如学习绘画技巧中的“留白”,让后世子孙、百姓自行脑补。无字碑就像一个提示符号,人们只要一看到它,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武则天的灿烂一生。
第二种说法是“无言忏悔”。这类观点主要来自对武则天持否定态度的人,他们认为武则天在位二十二年,毫无政绩可言,在其晚年更是骄奢淫逸,引起朝局动荡。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死后没有脸面去见李唐王室的人,也不好意思用自己的事迹教育后人,于是留下一块无字碑,希望自己来生如同碑面一样,一切从零开始,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
第三种说法是“后世拒刻”。乾陵的无字碑对面其实还有一块“述圣记碑”,上面有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亲自为其撰写的铭文,长达8000余字。部分现代学者认为,当时武则天也为自己准备好了“功德文”,留着去世后由后代刻上去。可唐中宗李显继位后,对母亲在位时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对预留的“功德文”也不敢苟同,加上当时朝局仍不稳定,武则天虽死,但影响还在,于是刻文一事就暂且搁置。后来李氏政权逐渐稳定,李显又不知如何公正地评价母亲的一生,索性留下一块无字碑,让后世自行评判。
三种猜想各有道理,也都有漏洞,至于真相如何,恐怕只有武则天本人才知道了。
另外,虽然这块无字碑的正面没有刻字,但是在它的碑首雕刻了8条螭龙,碑的两侧刻画有《升龙图》,碑的底座上还雕刻着《狮马图》,雕工画工无一不是精美绝伦。可以说,乾陵无字碑虽然未着一字,但巧夺天工的雕刻处处彰显着女皇武则天的帝王之威和盛唐的风采。
其他无字碑
除了上述几块无字碑,中国历史还有一些因为自然或人为原因形成的无字碑。
例如泰山顶的“封禅”无字碑,据说是秦始皇登基后于泰山封禅时所立,也有说是汉武帝所立,年代久远,已无可考。还有位于南京梅岗郊外的东晋名士谢安的无字碑,形成原因也已无从查证。
另外,晋阳城南介子推祠的石碑、九嶷山大舜庙前的石碑和苏州玄妙观无字碑,据说当时设立之时是有字的,因为日晒风吹,字迹自然剥落,或者历史原因被人为铲除。这些石碑由于名气不大,也没有重要的历史典故,在此不再详表。
陆柒说
无字碑作为碑刻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其形成原因往往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光洁的无字碑表面,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充满联想和深思的平台,让我们能透过“无字”的表象,深入到碑主人的内里,去揣摩他们的人生,思考历史的真相。
就像本文的评论区,现在也是一个“无字碑”,文章的好坏留给你们去书写,欢迎留言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