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沈丁立中美关系,丁咚中美,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沈丁立中美关系,丁咚中美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沈丁立中美关系,丁咚中美

根据Kantar s BrandZ最新的全球品牌排名,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等美国公司保持领先,紧跟其后的是中国的腾讯和阿里巴巴。

路透社对排名榜的评语是:“中国品牌正在不断上升,比欧洲顶级品牌更有价值。”

1

为什么中国品牌的价值增速如此之快?

从排名榜看,美国仍然领先。但支撑这些品牌的不是一个既有规模,又有层次的本土制造业。

美国玩的是虚拟经济,欧洲同样如此,中国是虚拟+物流+实体,携手前行。

站在中国电商背后的是强大的中国制造业。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分类标准,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大、中、小工业门类的国家。

UpstartWorks总裁Rohan Thambrahalli在分析中国新卖家骤增时说:中国的卖家特别擅长以闪电般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市场。一般来说,在美国推出新产品可能需要六个月到两年的时间,但中国卖家可以在不到 90 天的时间内将产品推向市场。

我是从手机 *** 杆认识这个问题的。

2014年年底,有位巴西华商运了几个集装箱的 *** 杆,几天时间全部抢完,更多华商听说后,也开始做这个生意。中国制造 *** 杆成为最时髦的圣诞节和新年礼物。

一船一船的 *** 杆运了过去。中国商人开始互相压价,直到最后,每个 *** 杆只有20美元。

人民日报驻巴西记者侯露露当时写了一个整版的文章,解读 *** 杆的产销。

从义乌工厂开始, *** 杆的生产成本价一般不到10元人民币,运到巴西,在市场上最低也能卖到20多美元。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产品巴西生产不了?

*** 杆虽小,但所需部件的生产却涉及多种原料和行业。一个 *** 杆14个部件,包括芯片、塑料、弹簧、螺丝等等。世界上能把这14个部件全部都迅速生产出来的国家不多。日本和韩国也许可以,但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买得起。

日用小商品、纺织品等大体上都属于中低端产业,但全世界只有中国具有这些产品的快速仿造、创新和大规模生产能力。中国制造是全要素的集成发展。

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中国制造也会紧跟变化,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与运输工具,让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户能够迅速拿到他们喜爱的产品。

中国制造跟着世界潮流前进,跟出了规模,跟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由于中国制造在日用消费品领域拥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结果必定是中国生产什么,什么东西就必定会价廉物美。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消费市场中的绝大部分顾客是中低层消费者。

价格是硬道理。只有价廉物美,甚至只有价廉,才能受欢迎。

价廉物美中也有创新。

以往“中国制造”以模仿为主,现在则兼具引领消费的能力。比如,一种新型手机上市了,中国制造的配套产品几乎会同时出现在市场上。辅助产品的开发,既 *** 了需求,也完善和扩大了主产品的功能。

口罩算不上大商品,中国的口罩制造全球第一。这靠的不只是规模,更是不断创新的生产技术。

天津有个泰达洁净工厂,多年来坚持创新发展,多项产品都达到了国际标准,是国内唯一一家符合欧美日韩等国要求的“全牌照”滤材生产企业。自疫情以来,中国人使用的每3个口罩里,就有1个的滤芯来自天津。如果把用这些滤材加工成的口罩平铺开来,可绕地球赤道整整两圈。

按理说,口罩这类产品的生产已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就像服装市场一样,各种类型的高中低档的服装已经十分齐全,似乎只能靠生产规模与价格低廉来获利。

实际的情况是,传统商品市场中也不断会有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冒”出,从而把消费引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

2

Kantar s BrandZ的调查显示,全球有五个品牌的价值在过去一年翻了一倍多,除了美国的特斯拉之外,另外四家全是中国企业:电商巨头拼多多、美团、白酒制造商茅台和抖音。

这四家中国公司与14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结在一起。

在中国生活,有一种幸福就是通过网购实现的。

网购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的生活需求,还极大地 *** 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对比中国和那些老牌制造业大国,你就会发现,最为突出的不同并非只是中国具有领先的网络技术,还有中国拥有的世界一流的网络销售和物流系统。

根据Newzoo《2019年全球移动市场报告》,中国的智能手机使用人数接近总人口的60%,超过8.5亿人,占全球智能手机使用人口的1/4。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便捷的购物、支付系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

几天前,我在唯品会买了5件衬衣,其实我只需要三件,是想挑一挑。衬衣的牌子是罗蒙,名列中国十大服装品牌。每件原价549元,网购价110元。

货到的很快,从下单到快递员送到只有三天半。我从5件衬衣中挑出3件,随即给售后平台发信息,当天下午快递员就上门取货验货,半小时后两件衬衣的货款退回了我的账号。我就这样轻松愉快地进行了一次网购。

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包括了品牌设计、制造、广告、网红带货、网上交易、快递等多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环节。

但凡对这个链条有所体验,就一定会体会到中国制造的韧度和中国品牌的潜力。

提到中国电商品牌,就不能不提快递。

在互联网经济的消费环境中,像快递这样的新因素在引领着消费水平的扩张和上升,使中国电商持续保持活力。

2020年的疫情让很多国家的百姓生活受到冲击,但中国有所不同,最值一提的就是快递。

那些在大街小巷不停穿梭的快递小哥在日用品生产、销售与消费之间,构建起了一条快速通道。为确保百姓生活稳定,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中国快递业去年的业务量占全球六成以上,连续七年稳居世界首位。全中国人均快件使用量约59件,每天有1/3的人接收或发送快递。

不断向城乡渗透的快递业迅速降低了商品成本,扩大了电商可销售商品范围和数量,成为中国电商在全球品牌榜上名列前茅的重要支撑之一。

对比一下那些美国电商品牌,物流是制约其国内消费的一个短板。

三个多月前,我给在美国的亲友寄过一件电热护肩。护肩带有一个便携式充电器,按海关规定不能邮寄,我就只寄了护肩。朋友收到信息后当天便在亚马逊上买了一个充电器,也是中国制造。

五天后,亲友收到护肩,但他网购的充电器还没到货。亲友告诉我,美国网购通常要3到7日到货,但这不算节假日。如果要两日或次日送达,一般都要支付加急费。

早在2018年,中国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就显示,近80%的中国快递就能在72小时内送达。收寄地之间距离千公里以内2日可达,千公里以上的主要城市基本实现3日达。

运费的差距也很大。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大数据实验室的报告,以同样150lb(约68kg)的重量计算,顺丰、中通的价格区间分别为23-1229元和13-550元(2019年统计)。相比之下,美国UPS的1/2/3日达产品价格最低75元,最高可达8719元,无论平均价格和价差幅度都远高于中国快递。

国际上对物流业的产值计算,主要依据“社会物流总成本”在GDP里的占比。比如,一件服装价值100元,需要花费多少钱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

2017年,美国物流成本占其GDP的比重约为8%,中国则为15%。

乍看上去,中国物流效益不如美国。但这样的计算方式实际上已经落伍,因为美国现在是虚拟经济为主,都不怎么生产像服装这样的商品了,物流成本当然很低。

中美产业结构不同,物流也有很大差别。

再提一下比亚迪造口罩的事。

2020年初,口罩成为全球急需商品。

生产电动车的比亚迪在短短的七天里,从全国采购、调集了齿轮、链条、滚轴、滚轮等1300个(种)零部件和原材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口罩量产工厂,并迅速开始批量出口。

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至12月底,中国累计出口口罩2242亿只。而其中的394.3亿只口罩运去了美国,占比达到17.6%。平均每个美国人获得了约120个中国制造的口罩。

从2017年开始,中国快递开始抱团出海,将物流链条延伸向全球。此举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更符合各国消费者的需求。

3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与美德日在一些高端产品和技术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医疗、化工、半导体航天、航空等领域。

但是,中美制造业的差别不只存在于“你生产了什么、我生产了什么”的层面上,同样也存在于那些将生产与消费者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新行业、新技术,还有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人力资本、消费市场。

再高端的生活也离不开日用消费品。

高端技术只有与产品、与应用结合在一起,才会有前途。

即使是在医疗、化工等美国制造领先的领域,中国制造的中低端产品也已大规模进入,占据了这些产业链的重要部分。

疫情期间,中国生产的“血氧仪”全球销量迅速上升,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5倍以上,国内一家生产血氧仪的公司,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就超过40%以上。印度医院使用的血氧仪有98%都是中国制造。

中国的实体经济甚至已经成为亚马逊等国外电商的支撑。

看看在亚马逊上销售的产品,还有多少是美国本土制造的呢?接下来的疑问是,这些产品涉及的行业,又有多少能在拜登提升制造业的计划下重新崛起?

据Marketplace Pulse去年三月的报告,49%的亚马逊顶级卖家是中国销售商。相比之下,美国销售商的比例为47%。仅仅一年前,中国销售商还只占38%。在亚马逊5万名顶级卖家和10万名顶级卖家中,中国销售商占58%。

今年三月的报告则显示,中国销售商增速加快。今年1月,亚马逊网站75%的新卖家来自中国,而前一年的比例是47%。亚马逊的四大核心市场——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有四分之三的新卖家都来自中国。

曾有美国品牌专家给美国销售商出谋划策,让他们学中国,做好自己的网页,提升产品质量,坚守品牌意识,并设法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但这些建议绕过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灵活多变并迅速适应市场的制造能力。

我们不否认中美制造业的差距,但弥补差距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中国制造不可能占据所有领域的高端。因此,我们眼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加强并发挥自身的制造优势。

继续保持在中低端产品领域的生产、创新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百花齐放创造空间,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向高端进军的基础。

当中国电商将很多中低端商品的创新设计、物流运输、支付系统整合一起,它们传送的就不只是完全按消费者要求提供的产品,而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

中国制造已经让全世界的消费者享受到了价廉物美的美好生活,它也必然会将一个接一个的中国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的最前列。

(丁刚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更多沈丁立中美关系,丁咚中美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