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光明网讯(记者 赵清建)2月4日,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科普中国—2020 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现场揭晓了2020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根据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峰
王文峰是 *** 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农田与草地害虫生物防控、生态治理以及昆虫资源利用等方面研究,相关成果填补了高海拔地区蜜蜂养殖技术研究的空白。
近年来,他积极开展昆虫知识、绿色防控、养蜂技术等科普宣传活动,参编专著14部,通过专题讲座、科普展示等工作惠及大中小学生超5400人次;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指导,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农牧民科技特派员3800余人次,累计产生经济效益9600万元以上;先后在 *** 、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地开展了养蜂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养蜂农224户,创建 *** 蜜蜂产业,实现年产值5200万元以上。
吴尊友
吴尊友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他曾获多项中国 *** 奖励和荣誉,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金质奖章、国际 *** 学会诺莱斯敦(Rolleston)大奖等,在2020年1月中旬开始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
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多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到媒体记者的采访连线,吴尊友都从专业角度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回应与解答,给社会带来信心和安心。
张思莱
张思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著名儿科专家。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张奶奶”。
退休后的她,始终坚持在宣传“科学育儿”的第一线,不仅出版了多部育儿科普书籍,还在全国进行公益巡讲,举办的科普讲座达230余场,令数十万家庭受益。
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母婴公益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创作的《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一书荣获了科技部“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金 涌
金涌是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坚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并一直坚持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从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到科普教育的最前沿,他热心青少年化学科普教育、创新思维的养成,发起并担任总策划的《化学化工前沿——探索未来世界》科普视频和教材,在全国面向高中和高校无偿发行2万套;参与科学院主办“科学中国万里行巡讲”、工程院主办“院士科普行”和“青少年走进工程院”、化工学会、化工报所组织的“美丽化工进校园”等科普报告近百场。
此外,他以“从诺贝尔奖谈创新思维的养成”为主题,在大中院校讲演超过百场,并编写了“科技创新启示录——科研创新大师轶事”科普读物。
他身体力行,将普及化工知识、传递绿色化工理念的种子,播种人们的心田。
郑爱东
郑爱东是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小学的数学教师、副校长,科普中国信息员。他在认真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校园科普和科技教育工作,组织各校联合开展科普活动,推动了浦口地区校园科普活动的发展。
在进行科学传播的同时,他还致力于促进学生科学素质提升,与其他教师协作,为学校获得浦口区中小学机器人、纸飞机、创意车模三个项目的“科技特色学校”称号。此外,他借助科普中国APP开展科普宣传,并积极推广,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荣获中国科协“表现突出的科普中国信息员”称号。
祝益民
祝益民是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儿科、急诊与重症等专业。近年来,他主导开展科普健康教育进诊室、进病房、进社区、进机关、进百姓“五进”活动,成立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和专业委员会,建立了湖南省首个省级急救科普基地,将急救课纳入湖南省高校公共课,倡导、推动并实现了现场救护立法,湖南省在全国率先颁布了现场救护条例。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祝益民带领湖南12名专家组成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驰援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开展国际抗疫行动,编写新冠肺炎防控国家建议书,受到津巴布韦总统和赤道几内亚总理的接见和赞扬。
唐立梅
唐立梅是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作为一名“80后”女性科研工作者,她多次克服野外恶劣环境,参加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并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2013年她随“蛟龙”号执行了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中第72潜次的深潜任务,成为首位搭乘“蛟龙”号下潜到大洋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对于她而言,科普创作是她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发表过《海底的山脉与资源》《洋中脊》等科普文章;在《百科探秘-海底世界》开设海洋地质专栏;出版《伟大的探险》译著,发表多篇科普文章。
除了科普创作,她积极参与“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开学第一课”等科普讲座50余次,赴云南扶贫支教,为留守儿童及孤儿带去亲身经历的一线科考探秘见闻。
梁增基
梁增基是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他常年扎根黄土地,是我国著名的旱区小麦育种专家。
他执着地坚守在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前沿,突破和创新“高强抗锈、抗旱高产、多抗优质、高产优质、用调节播期避开病毒病并提高抗冻性”等五大难题,培育多个小麦良种,在部分旱区推广累计过亿亩、增产2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是守护粮食安全生产的“育种专家”。
他热衷科普事业,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工作近60年,不畏艰苦、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为己任,深入田间地头做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咨询,当地群众常说一句话:“要吃粮,找老梁”。
戴伟(David G. Evans)
戴伟(David G. Evans)是英国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在中国的24年,他出现在大大小小的科普活动和讲座上,用趣味烹饪科学大餐,在他的演绎下,化学实验和J.K.罗琳笔下的魔法一样魅力无穷,他也因此被称作北京化工大学的“邓布多利”。
他面向全国30个省的中小学生开展现场科普讲座近600场,受众达20余万人;为科普工作者、中小学科学教师等开展科普培训讲座55次。此外,他还多次参与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55场,受众人数近25万人。
他针对化学化工科普受众面窄,所需仪器耗材昂贵等问题,在原有科普基础上,突破传统点对点科普传播方式,广泛利用“哔哩哔哩” “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在抗击疫情期间,以身边的所见所闻举例,向西方媒体客观的介绍中国科学有效的防疫抗疫措施。
他的科普工作事迹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80余次,还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加油!向未来》等大型科普节目10余次,创作的作品在“科普中国”“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传播量达4.5亿次。
魏红祥
魏红祥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他开发了众多具有创新性的科普活动和科普作品,借助公共媒介和新媒体手段广泛传播物理学知识、前沿成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他指导创办的科普新媒体“中科院物理所”和“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深受广大物理学爱好者及青少年的喜爱,关注人数均超过百万,并获得了中国科协“十大科普自媒体”称号。
他创办“跨年科学演讲”活动被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活动直播浏览人数超过百万。在疫情期间,他策划组织的线上科普课程《科学家讲中学物理》(云里悟理第一季),受众面广,累计播放量超过2800万人次。此外,他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偏远地区进行科普讲座200余场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