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清晨,被宾馆 *** 的 *** 吵醒。昨晚倒时差还不错,一觉睡到大天亮。吃过早餐我们出发奔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一路上车窗外景色迷人,可以发现森林中有许多美丽而幽雅的小村庄。听导游介绍,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在这里,不光有莫扎特,海顿的身影,还有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日夜沉醉的角落。百年过去,维也纳告别了它的黄金时代,而它骨子里的高贵优雅依然蔓延在多瑙河畔。
维也纳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精致有余,沉厚不足,让人们深刻记忆的常是其宫廷的一面:华尔兹舞蹈、茜茜公主、金色大厅,好像维也纳的特征就是高雅的王子公主在宫殿里跳舞。这一面是真实的,也是美丽的,可是这一面不能代表维也纳的全部。维也纳内心深处的精髓是悲伤与深刻的艺术。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孕育过如此多的伟大音乐家,这些音乐家并不都走在灯火辉煌的舞厅中,他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孤独的街巷默默探索。能在维也纳宫廷演出的音乐家只有寥寥几个人,他们也并不都境遇优越,在贫苦中度过岁月的往往是伟大的人。他们住在城市平凡的角落,在灯火辉煌外完成自己的作品,舞台上的一刻映照出舞台之外长久的黑暗。他们将音乐推向顶峰。
音乐是精神性的,传达的是理念的完美和内心深处的思量。即使音乐表达明暗、图景和冲突,也是发生在精神世界的抽象表达。这是音乐的气质,也是维也纳的气质,是它的文学、心理学、哲学的气质。这种特征不引人注目,但却有深沉恒久的烙印,直抵心头。维也纳是极美的城市。每一个石缝里都有音符存在。
这时,我们的车已经进入市区,穿梭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宏伟而庄严。历史沉淀在这座音乐之都,似乎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文化在这里慢慢发酵着,你会发现,维也纳处处是美景,而每一处美景背后,又往往藏着一个深情的故事。
知道维也纳的人,不可能没听说过金色大厅。所谓“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它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中间部分。它始建于1867年,于1869年竣工,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矗立着许多音乐女神的雕像,古雅别致。鼎鼎大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在这里举行。
因行程安排我们不能进大厅参观,大家都说来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不去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因为它的名气实在太大。我们只好遗憾地在金色大厅门前拍照留念,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金色大厅。
我们车停在霍夫堡宫附近,大家走路来到霍夫堡皇宫外门,它是弗兰茨一世皇帝时代建造的,1824年建成,设计风格比较简洁,有5个拱门,两侧挂着国旗。
导游跟我们说,奥地利有两个宫,一个夏宫,一个冬宫。夏宫就是美泉宫,而霍夫堡宫就是冬宫了。根据季节,王公贵族会在这两个宫殿办公和生活。比如,夏天的时候,茜茜公主在美泉宫生活,而冬天的时候,就来霍夫堡宫。
霍夫堡宫英雄广场,就在霍夫堡宫前,广场上有2个骑马的奥地利英雄雕塑。这两座铜像分别是:在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霍夫堡宫自1275年至1913年间,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了现在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下宅两部分。上下两宅各有一个花园。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宅作为起居接借宿用。
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这里曾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居住地,直至1806年弗兰茨一世皇帝宣布这个神圣帝国解体。如今,它是联邦共和国总统办公地,而且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世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
妻子不停地拍照留念,感觉处处都是美景。我们边走边照,环绕着英雄广场走出霍夫堡宫。马路上有很多马车,车夫都衣着绅士,戴着黑色小礼帽,拿着鞭子,驾着马车缓慢前行。马车给人的感觉特别像童话故事,再配上欧洲这样的背景,想想就很复古的样子。
当车行驶在多瑙河时,我浮想联翩,在蓝色多瑙河畔,一边欣赏城市美景,一边聆听经典旋律,与这位“多瑙河女神”进行一次心灵对话,实为一种享受。
美泉宫到了!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传说1612年他狩猎时在凯特堡,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美泉宫今日仍精美无匹,它坐落在维也纳外缘,花团锦簇,不仅包含一座富丽的皇宫,还包含最著名的广阔的花园。花园采用法式园林的几何设计,上升的坡度经过精心的设计,灌木组成对称而复杂的花样,向两个方向延伸的树木组成郁郁葱葱的林荫走廊。美泉宫内部是出名的精致豪华,洛可可风格的繁丽装饰,绘有多个国王与女王肖像。宫殿外墙的金黄色和市中心另一座王宫霍夫堡宫遥相呼应,霍夫堡宫的色调更冷,带有弧度的建筑更显巍峨,铭记着过往的奢华和岁月峥嵘。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维也纳富足活跃,建造出全欧洲最引人注目的精致城市。权势的衰落与权势的强盛一样让人铭记,没有任何显赫能逃过必然性这注定的神明。
美泉宫后面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有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
在来欧洲之前,我看了很多资料,维也纳的建筑风格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巴洛克风格,一种是哥特风格,还有一种是洛可可式风格。巴洛克风格建筑比较多,设计风格较自由,会采用大面积的曲面和椭圆形设计理念,建筑里外都有很多雕塑,色彩浓艳,就连内部柱子和拱顶都会运用大量浮雕,使建筑富丽堂皇。而哥特风格建筑主要是尖顶风格,屋顶大多是倒V型,色彩并不浓艳,以青色为主,低调内敛,主要是用在教堂建筑上。洛可可风格建筑则是在巴洛克风格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是建筑内部装饰,色彩明快,细节精致,注重自然线条,多用弧形和S型,并配以壁画,贴近自然。
美泉宫建筑风格是属于巴洛克风格,跟大多数维也纳建筑一样,也是金碧辉煌的样子。宫殿前大片的空地,中间一部分是铺了瓷砖,但是两边都是细碎的石子路,时有马车踏过,时有黄蓝相间的游览车穿行。
导游曾说过,维也纳象个没有身体的大脑,这是个很形象的比喻:无论就声名、文化、艺术和历史哪个方面,维也纳在欧洲名城当中的地位,绝对可以和巴黎、伦敦和罗马平起平坐,可是它所在的奥地利,却是个平静安详得默默无闻的欧洲小国。维也纳显赫的地位,灿烂的文化,得益于过去五百年作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首都的历史。哈布斯堡皇族数百年的经营,使得今天的维也纳,看上去仍然是18世纪帝国鼎盛时期,那座巴罗克式皇城:奢华,气派,充满文化气息。
当我们走出美泉宫时,一个艺术人造型吸引了很多游客的注意,他身着18世纪服饰,一身银装素裹,一动不动地挺立在那里,要不是仔细观察他闪动的眼皮,还真以为他是一尊雕塑。
下午太阳还未落山时,我们到达了克拉根福的一个度假小镇,今晚我们将住宿在这景色优美的小山庄里。这里风光旖旎,天蓝水碧,色彩多变的低矮房屋划出了湖区小镇弯曲小巧的街道更多古朴的木屋像从山坡上长出来一样,围绕着未经修剪却平滑得如果岭一般的草地,满栽着鲜艳多姿的花朵。湖水纯净得像一大块蓝宝石,连空气都是甘甜的。
克拉根福是奥地利克恩滕州的首府,坐落于克拉根福谷地的威尔特湖畔,是奥地利南部的大城。克拉根福市区气氛安详宁静,拥有多样的山地景观和湖泊景观,自然风景优美宜人,夏季温和的气候使这里成为旅游休闲爱好者、水上运动爱好者的天堂,素有“小意大利”之称。克拉根福的甜食点心享誉全球,其中最让人垂涎的就是撒哈巧克力蛋糕和萨尔茨堡发糕,克拉根福风味的菜肴也丰富多彩,有很多是奥匈帝国时期的风味菜,美味而且价钱不贵,很受游客欢迎。
夜晚,我的思绪仍回味着白日的景象,十八世纪末期,莫扎特取得的艺术成就已远超同时代所有音乐大师,他是作曲、钢琴和管风琴三绝,只有巴赫他比不过,为什么巴赫这么牛,因为他是四绝,他还会修管风琴。
导游讲的轶趣故事中有一件事情让我深受启发,那就是莫扎特创作音乐的过程。莫扎特年轻时笃信宗教,作曲前总会把自己关进一间小屋,阖眼冥思,自问三个问题。我是谁?来自哪里?去向何处?每每这时,他的灵感就会喷薄而出,然后曲式、旋律、音节等等一气呵成。当他眼睛睁开,一部伟大作品也就诞生了。莫扎特把这归结为神迹,是上帝的福音。
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其实都与艺术家的某个创造性灵感有关。而这种灵感往往诞生在心境空灵,毫无杂念的时候。所以好的作家往往深夜起笔;好的诗人不会放过早上将醒未醒时的奇思妙想;好的音乐家也会在隔绝周遭嘈杂的时候创作。
别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别了美丽的奥地利,你在我梦中魂梦千绕,让我享受了一把大师级的音乐洗礼,伴着多瑙河的波声,肆意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