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张谷英村,房屋后丛生的楠竹在风中悉悉作响,是山野生活的一大特色。张谷英镇更是有10.5万亩的楠竹基地,竹海连天,碧波起伏。这里产的楠竹竹节修长,正是制作岳州扇扇骨的绝佳材料。
岳州扇始于明末清初。资料显示,1957年岳州扇开始外销,成为湖南省最早出口的轻工业产品之一。1975年国家轻工部在全国扇子行业评比中,将“苏州扇”“杭州扇”“岳州扇”并列为中国三大名扇。
岳州扇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正文,被父亲教会制扇,上世纪70年代就凭借精湛的制扇技术被招聘进岳阳制扇厂工作。随着风扇、空调的普及,扇子市场萎缩。
“扇子在中国是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丰子恺《扇子的艺术》一文,给了刘正文启发:岳州扇在现代的生存空间,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成为艺术的载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岳阳制扇厂倒闭。之后,刘正文带着家人和厂里部分员工创办了“岳阳巴陵扇社”。2008年,巴陵扇社绘制了“奥运会会徽”,被作为北京奥运会作赠送观赛外国元首和贵宾的礼品扇。2014年的中国扇子艺术节,刘正文率领弟子们制作的《金陵十二钗》折扇,高3.3米,纵长5.8米,弧度180度,让全国扇子文化界专家惊叹。
刘正文介绍,岳州扇的制作技艺十分复杂,普通的岳州扇有76道工序,高档岳州扇有108道工序,没有三年五载,根本无法掌握这项技艺。“学做岳州扇,时间久,见效慢,或许是当下年轻人不爱学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不赚钱”。
刘正文明白岳州扇传承的艰难,唯有从自己做起。
当年,刘正文的父亲在病倒的那一刻,仍然心系岳州扇的传承,对办个扇厂念念不忘。刘正文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不仅如此,刘正文的儿子刘岳军也从小学做岳州扇,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女儿刘岳春学美术专业,在北京创办了设计公司,也参与扇面的设计。
2021年6月,岳州扇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章杨梓昕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