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年8月下旬,在中山市中医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联合举办的“我心目中的名医”评选活动中,中山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李燕林,高票入选。
李燕林。
作为 “广东省名中医”,从医三十余载的李燕林,专攻肾病和风湿病等疾病的中医治疗。
1992年,他从天津来到中山,成了中山市中医院肾病科的主要创建者。在他及团队带领下,该院肾病科逐步建设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设的两个大型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为无数尿毒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多年来,李燕林不仅以中医临床思维为主导研究中医,观察中医药在治疗肾脏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更将临床中获得的经验与科研相结合,推动中医临床科研的发展。
“中医也要搞研究!”
把脉、针灸、中药......提及中医,大多数人或许难以联想到科研。“中医会用临床疗效‘说话’,为什么还要做科研?”“中医科研为什么也要做动物实验、细胞实验?”“为什么要用西医的思维限制中医的发展?”
或许,不少传统中医爱好者有这样的疑惑。
而在李燕林看来,中医科研是中医走上“现代化”创新道路的必经之路。
李燕林为患者义诊。(左5为李燕林本人)
“中医治疗要用疗效说话。过去,每一个时代的中医人都将中医理论及中医治疗疗效往前推进一步。时至今日,作为中医人,我们也应该助推中医走出国门,获得国际上的认可。这就意味着中医不能只谈个案的疗效,而是要将有效治疗的数据摆出来,将中医药对疾病的作用机制讲清楚,让国内外的同行学者,更容易理解和开展临床应用。” 李燕林认为,“搞中医科研”并非放弃传统中医,相反,是以更包容的态度、全新的方式去深入研究中医。
“我们从1995年开始做临床观察,发了几十篇文章、做了十几项科研课题,囊括省、市级许多课题项目。” 李燕林说。
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李燕林带领中山市中医院的肾脏病临床科研团队与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的基础研究团队互相配合,发挥优势互补,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药的疗效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肾病患者寻找更有效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法。
多年前,在李燕林及其团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山市中医院自主开发了“尿毒康合剂”。这一药剂由黄芪、地榆、丹参等中药制成,具有泄浊毒、通肾络、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过医院多年临床验证,惠及大量患者。
肾病科患者常常需要透析治疗。
“在中山市中医院,每年尿毒康合剂使用量就达到10万瓶。”李燕林说,从自主研发观察、开展科研课题深入研究到最终反馈到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尿毒康合剂的出现,是推动中医验方从个案治疗走入科研体系的创新例证。
“我们传承中医,更要有创新开放的思维。” 李燕林说。
李燕林为患者义诊。
中医世家的百年传承
走进省名中医李燕林的办公室,桌上没有陈列证书奖杯,也没有繁杂的装饰,而是层层叠叠地摞满了从汉代至今的医学书籍。
坐在电脑前,李燕林反反复复整理着父亲的手稿及中医临床经典医案,甚至追根溯源,整理了不少叔伯辈的医案与手稿。
李燕林的父亲李文庆也是一名全科中医师,从医至今已60余载。从小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对中医产生了兴趣。研究生毕业后,李燕林,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现如今,他的女儿也选择学医的道路。
李燕林与父亲正在探讨医案。
从李燕林父亲的叔伯一辈到李燕林的女儿,一个家族四代人,实现了中医的百年传承。
作为中医世家,传承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对中医的认识和理念。“而我的中医思维和理念就是从叔伯父辈传承下来的。”李燕林说。
在李燕林的记忆中,小时候,左邻右舍一旦有头疼脑热,总是跑到李燕林家中求诊。“我父亲是全科医生,从中医针灸到静脉注射,几乎都能一手包办。” 李燕林说,“父亲在当地很受人尊敬。我们村里的人生了病都是第一个先找他。有很多人经常带着自家的鲜鸡蛋和菜,登门感谢。这种朴实和谐的医患关系,让我很向往。”
这也让李燕林更看重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在培养女儿学医的过程中,更注重医德的培养。“名中医不仅要解决病人问题,还要大医精诚,处理好医患关系,做到心系患者,体谅爱护患者。” 李燕林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实习生】高丹琦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