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公司名单,证监会84家有哪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公司名单,证监会84家有哪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公司名单,证监会84家有哪些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第7家外资独资基金管理公司来了!

2月3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挂出《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业内熟知的“大摩”——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成功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51%股权,从而实现对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100%控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也成为国内第7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人.

最近一段时间,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加速问世。自去年11月18日以来,不到3个月时间,通过获批设立或变更实际控制人成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的数量多达4家,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

有分析人士认为,外资基金公司的进入会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和活力。他们的入局一方面会为基金投资者带来更多产品的选择,同时也会促进内资基金公司学习他们在公司经营管理、投资以及风控上的优秀实践,培养成熟的投资理念,以及建立成熟的投研和风险管理框架。

在内、外资基金公司思维碰撞和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中国基金行业整体的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投资者也能从中享受到红利。

第7家外商独资公募“花落”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春节后开工首周,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人就迎来新的“入局者”。

2月3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挂出《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

批复中称,核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成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实际控制人;对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Morgan Stanle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依法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12,75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51%)无异议。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也在同一时间宣布,其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全资控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这标志着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版图取得突破性进展。

待完成工商登记以及监管机构要求的其他股份增持的相关程序后,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持股比例将从49%增至100%。摩根士丹利将成为在中国拥有全资控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国际金融机构之一。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首席执行官丹·辛克维兹(Dan Simkowitz)表示:“通过全资控股中国公募基金业务,我们将为蓬勃发展的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市场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服务,中国市场亦将成为我们全球投资管理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柱。随着进一步加大在华投入,我们会充分利用逾40年的行业经验,以及在全球开展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投资组合管理的专长,帮助国内客户实现投资目标。”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执行官高浩灃(Gokul Laroia)表示:“摩根士丹利已深耕中国市场近30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家业内领先且业务全方位整合的金融服务公司,以满足国内外客户不断演变发展的需求。今天的战略进展是我们在华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高浩灃还表示:“随着财富创造能力的提高,中国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叠加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我们看好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长期发展机遇。”

分多步完成100%控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前身为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3年3月14日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2008年6月12日,巨田基金完成股东出资转让,公司更名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受让中信国安信息产业持有的35%股权和巨田证券持有的5%股权;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受让巨田证券持有的30%股权,摩根士丹利也是自那时起拿下国内合资基金公司牌照。

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宣布,国内基金公司控股权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三年之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多家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开始谋划提升在合资基金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少外资巨头更是对外放话将谋求100%控股权,摩根士丹利也从2019年开始分步提升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持股比重。

2019年7月,摩根士丹利受让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大摩华鑫基金10.989%的股权,大摩华鑫基金注册资本同时增资至2.5亿元,股权变更完成之后,摩根士丹利持有大摩华鑫基金股份从原来的37.363%上升至44%,相对控股大摩华鑫基金,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此后,摩根士丹利又受让了深圳市中技实业持有的大摩华鑫基金股权,持股比例从44%进一步提升至49%。

2021年5月29日,华鑫股份公告,摩根士丹利成功受让华鑫证券持有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36%全部股权,受让价为人民币38,930万元。

到了今年2月3日,华鑫股份持有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36%股权以及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另外15%股权转让顺利获得证监会核准,摩根士丹利由此完成对完成对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100%控股。

据华鑫股份2022年半年报显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净利润亏损2328万元。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四季度末,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238.22亿元,全行业排名第90名。

获批外资公募基金公司已达7家更多在路上

2020年8月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率先斩获首张国内外资公募牌照,最近两年多时间,越来越多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国内“落地”,尤其是2023年外资系基金公司扎堆出炉,正式开启中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的大时代。

2023年,在摩根士丹利华鑫之前,上投摩根已经成为国内第6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据悉,在1月19日,证监会官网核准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JPMorgan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Inc.)成为上投摩根基金主要股东;核准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成为上投摩根基金实际控制人。该项变更完成后,摩根资管对上投摩根基金持股比例达100%。

紧接着,上投摩根基金在2月1日发布董事变更公告称,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股东决定选举Matthew BERSANI担任公司新任独立董事,原董事会成员陈兵、陈海宁、林仪桥、周晔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刘红忠、王学杰不再担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

实际上,2023年以来,外资独资基金公司出炉步伐非常快,1月份还有一家外资基金新公司正式获批。在1月10日,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批复》,正式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证监会公告显示,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6000万元人民币,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股东,持股100%。这被市场认为是第五家外资系基金公司。

而在此前陆续有贝莱德、路博迈、富达等外资系新基金公司获批设立,泰达宏利基金业在去年底发生股权变更,成为外资系基金公司的一员。

具体来看,贝莱德作为第一家外资系基金公司,产品布局步伐较快,截至2月3日,贝莱德基金已经发行了包括贝莱德中国新视野、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在内的5只基金,产品类型涵盖偏股混合型及偏债混合型。除此之外,还有包括贝莱德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等多只基金处于上报待批阶段。

Wind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贝莱德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合计53.98亿元,排名行业第142名。

为了支持公司快速发展,贝莱德基金先后在去年5月及11月完成两次增资,由大股东贝莱德集团认购新增注册资本金,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金由3亿元提升至7亿元,增资幅度高达133%。

紧跟贝莱德之后,富达基金及路博迈基金分别于2021年8月及9月获批,成为行业内第二、第三家外资独资基金公司,目前两家基金公司均已上报了首只公募基金,产品问世“指日可待”。

而在去年11月,泰达宏利基金51%股权转让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宏利投资管理收购天津泰达国际持有的泰达宏利基金49%股权,成为泰达宏利基金全资控股股东。泰达宏利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合资转外资控股获批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不少外资系基金公司还在路上。证监会网站显示,还有包括联博基金、范达基金已经递交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申请,未来待获批之后,也将加入外资独资基金公司“大军”。

另据媒体报道,东方汇理、安联、瑞银等外资机构对获取公募牌照在境内开展公募业务进行了研究。

“外资控股或独资设立的基金公司将不断扩容,除了现有合资基金公司可能转为外资控股之外,已获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的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桥水、元胜、毕盛等外资私募也不会只选择作为观望者。”曾有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外资系基金公司给行业带来新变化

自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就宣布,国内基金公司控股权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三年之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11条措施,其中,基金管理公司放开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4月1日。2020年4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这激活了外资机构布局中国的热情,外资系基金公司纷纷开始筹备、审批、然后逐渐落地。

针对外资系公募基金陆续获批,基金行业正是进入中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的大时代。对此,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外资资管机构进入中国,是挑战更是机遇。一方面,全球一流的资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另一方面,本土基金公司和外资机构基因不同,优势各异,可以实现合作互补,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国内基金公司也可以在竞争中,更好地学习外资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自身管理运作水平。

“海外机构在投资理念、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推动国内资管机构进步,推动国内资本市场走向成熟。”一位基金行业副总经理表示,外资机构在海外规模足够大,在内地赚钱压力不大,可以坚持自己的发展路径。

此外,也有人士认为外资将带来更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北京某大型公募股票型基金经理表示,外资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理念。一合资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外资在公募行业扩张将改变市场的投资风格和风险偏好,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的理念有望进一步深化,基金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有望进一步改善。

“外资控股或独资设立基金公司,对行业最大的影响将是让整个行业的参与者更加多元化。” 据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既有国内投资者,也有国际投资者;既有个人投资者,也有机构投资者;既有对绝对收益的需求,也有对相对收益的需求;既有对传统价值策略的需求,也会有对于低波动、生命周期这些特殊策略的需求。这就需要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屈辰晨、崔悦在最近发布的一份研报中表示,对于这些外资基金公司而言,尽管通过全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其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开展业务,但想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并非易事。

上述报告显示,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2019年以来三年多的高速发展期,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内资基金公司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线,在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业绩口碑,在渠道的建设以及对国内投资者偏好的认识上也有较为深厚的积累。虽然大多数外资基金公司在投资框架的系统性和执行的稳定性、海外投资经验和国际视野以及组合风险管理上有一定优势,但他们是否能利用这些优势在中国成功构建起品牌力仍有待时间验证,尤其是考虑到他们进入中国需要面临如何吸纳优质的本地投研人才、投资方法本土化等一系列挑战。

许多外资公司拥有界定清晰且可复制较强的投资流程和相对成熟的组合风险管理理念,这样的投资流程也有利于投资者对基金的风格以及风险收益特征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预期,产品特征清晰的基金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投资者进行组合配置和分散化投资。此外,大多外资基金公司在投资时也非常关注组合层面的风险管理,这也有利于帮助投资者提升投资体验。

虽然这些是外资基金公司长期积累的优势,但是,同时也观察到,自2016年以来有许多国内基金经理也开始不断打磨其投资流程,对投资流程稳定性以及组合风险管理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由此,外资基金公司需要通过实战和业绩来证明其投资方法较其他内资基金公司的相对优势。

包括摩根资管、富达和施罗德在内的外资基金公司在过去几年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构建并提升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能力,在他们主要投资于中国的海外产品上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尤其是在权益投资领域。然而,想要在中国本地的产品上复制成功也并不容易。即便这些公司已经对他们的投资方法进行了本土化,他们也必须在国内找到与他们投资理念一致且投资能力出色的基金经理来执行这些策略。

相较于海外,中国的基金行业相对年轻,外资基金公司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磨合成本才能在国内找到经验背景合适、与他们在投资理念较为契合且能较好适应全球团队合作的投研人才。此外,他们在人才的吸引和留用上也需要面对来自内资基金公司的激烈竞争。

在谈及外资基金公司的入局对中国基金投资者意味着什么?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称,虽然这些外资基金公司在中国业务发展的成功与否目前尚无定论,但他们的进入会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和活力,这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他们的入局一方面会为中国基金投资者带来更多产品的选择,同时也会促进内资基金公司学习他们在公司经营管理、投资以及风控上的优秀实践,培养成熟的投资理念,以及建立成熟的投研和风险管理框架。

确实,未来能站稳市场必然是能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基金公司,期待在这个大时代下给投资者来带更多精彩。

更多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公司名单,证监会84家有哪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