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近三百枚徽章,“淘”了近30年
走进颜树贵的家,只见墙壁上挂着锦州城的黑白老照片,桌子上放着一撂撂的史书。不一会儿,颜大爷搬出几个大盒子,里面全是他珍藏的各个时期的军功章、奖章和纪念章,有近三百枚之多。别小看这些老徽章,为了收集它们,颜树贵“淘”了近30年。
颜树贵最初和老徽章结缘,是在退伍后参加工作公出的途中。那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给红旗印刷厂跑业务、跑采购,经常到外地公出。收藏的第一枚老徽章,就是一次到天津出差时在旧书摊上发现的。当时,他看到了这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不禁爱不释手,花20元左右买了下来。“这枚纪念章是纪念为国捐躯的先烈,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产生了收藏老徽章的想法。”颜树贵笑着说,开始淘徽章时都是偷偷摸摸的,锦州杭州街有个不大的古玩市场,人不多,三三两两地摆点东西,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限,他买的徽章都是偷摸和卖主在胡同里交换来的。他总去古玩市场,遇上可心的徽章就买。有个外地藏友得知他家中收藏了不少徽章,还特意到家中见识一下。有一次,他在老干部局附近看到有个老太太摆个摊,卖她丈夫生前收藏的老徽章,当时颜树贵就买了十多枚。后来,杭州街的古玩市场搬到了铁北,他仍是那里的常客。退休后,他对收藏军功章特别感兴趣,每逢周日都要到古玩城和旧物市场“淘宝”。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就像着了魔。经过多年努力,他收获不小。“我收藏的老徽章有清代、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时期的徽章、奖章、纪念章,多是纪念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也反映了中国百年近代史,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徽章中,历史最早的当属1901年辛丑年曹琨颁发的奖章。时间较近的有十大将军、十大元帅授衔后发的纪念章。因为“抗战时期冀中军区1942年反扫荡”奖章和“台儿庄战役”奖章比较少见,颜老感到特别珍贵。为了收藏老徽章,他还特意买了统一的首饰盒来存放它们。
这么多的徽章,怎么知道真假呢?颜树贵笑言:“多学多看,我为此买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有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收集徽章对历史的了解。”一次,他看到一枚“淞沪战役”的纪念章,背后刻着“中国人民 *** ”,他就确定这枚纪念章是假的,因为抗日战争时期还没有“中国人民 *** ”的叫法。在他收藏的徽章中,有枚冯玉祥颁发的奖章很独特,正面是一幅反转的中国地图,上有“抗日救国”、“失地勿忘”等字样,颜大爷猜测,是否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大片土地,颠倒历史,激起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意思。为了弄清老徽章承载的历史,颜树贵专门购买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如《目击中国100年(1900-2000年)》、《历史真相》、《世界目击劫难100年》等。他还常写些徽章收藏的文章,曾多次在报刊上发表。
我7岁那年,经历了锦州解放
说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说起这些老徽章及其背后的历史,年已七旬的颜大爷仍侃侃而谈。看着“解放奖章”,他不由回忆起锦州解放前后的一段亲身经历。“我是地地道道的锦州人,解放锦州那年,我才7岁。”颜大爷说,锦州解放前,老百姓处在 *** 统治之下,民不聊生,吃了上顿没下顿,经济发展也较差,主要是日本人建的大工厂,规模较大的有东棉纺织厂和合成染料厂,即后来的锦纺和石油六厂,市民经营些小买卖,五花八门。那时,一口袋东北九省流通券纸票换不了几斤米,日本投降后, *** 统治的四年中,人民生活没有改善,家家都是父母带一帮孩子,贫困不堪。颜大爷回忆说:“解放锦州前三天,满天都是飞机, *** 空投武器、食品给城内的 *** 军,企图做最后挣扎,结果部分物资顺着风飘给了我们的军队。攻打锦州时,保长挨家通知老百姓要打仗了,家家都要挖地道”。当时各家都把粮食打成饼放在地道里吃,没多长时间,战争打响了。他们在地窖里生活了三天,晚上就睡在地窖里,听到外面枪炮轰鸣,后来又停止了,街上也热闹起来,他就跟着家人出来看。只见部队高喊着“我们是 *** 的军队,是热爱人民的”,还开始给老百姓分粮、分衣服、分棉被,老百姓都很高兴。那时大家思想境界很高,买东西站牌没有加塞儿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贫富一个样。患病开药,要是医院给开多了,都告诉人家自己家里还有,不多开。干部一心为公,百姓也拥护和信服。
“1949年我上了学,锦州刚解放,还残留着战争创伤,那时的条件很差,我们脖子上就挂个绳、拴个板,搬个砖头当板凳。”回忆起当时的困境,颜大爷不禁感慨万千。他说,那时,学校不像学校,只有几间简易平房,他上学时就像“抗大”一样,书费、学费一个学期两元钱。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合作化,没有工作的都给安排工作,包括盲聋哑人,大家自食其力,但收入不高。颜树贵刚上班在印刷厂当学徒,每月才挣17块钱,但那时物价不高,一场电影1角5,两毛钱一斤花生,1分钱1个糖球,大豆腐2分钱,猪肉6角5。三年后,他的工资挣到了三四十元。老百姓虽然挣得少,但生活有了依靠。
曾是 一个兵,到天津抗洪抢险
为何与这些老徽章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颜树贵说,因为他曾经当过兵,是个军人,所以他对这些军功章、奖章和纪念章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而今,部队的生活仍让他难以忘怀。
1961年,20岁的颜树贵当了兵。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减轻 *** 对部队粮食供应的负担,部队发扬“南泥湾”大生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1963年初春,他跟随部队到农村开荒种田,因耕马不足,只能用人拉犁,最初6个人1副犁,后来减到3个人1副。“那时,虽说环境艰苦,但官兵们的斗志昂扬,我们每天结束劳动之后,整齐的队伍走在乡间小路上,‘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的嘹亮歌声响遍大地。”八月下旬,一场特殊的生死考验来了。颜树贵在紧张的劳动中,突然接到部队的紧急 *** 命令。待命半天后,部队开赴天津静海。一下火车,静海是一片汪洋,发了洪水。民房、工厂、学校、机关浸泡在汪洋中——此时,颜树贵才知道部队是来抗洪抢险的。官兵们马上投入紧张的抗洪抢险战斗,只见汪洋的洪水卷起波浪,冲击着建筑物和堤坝。未来得及撤离的农民有的爬上了树,有的坐着小舟被战士们护送到安全地带。眼见部分堤坝决口,战士们在堤坝下的洪水中站成人墙,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任凭风吹雨打。当时提出了“保护京浦路保卫天津城”的口号,官兵们日夜打桩、运沙石、背树枝野草、堵决口,把生死置之度外,心里想的就是保护静海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多少个日日夜夜,官兵们战斗在洪水的第一线,穿着被洪水浸泡带有泥浆的军装,没有人畏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我们军人身上体现出来了。”忆起这些,颜树贵不禁动容。
“在胜利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后,军列在天津火车站停靠时,天津市民向我们挥手致意,敲锣打鼓欢送我们。当时看到天津市民在夜幕中散步、游玩、欢歌笑语,战士们都很欣慰。”胜利地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后,部队返回驻地已经是临近中秋节。通过这次生与死的考验,有的战士立了功、受了奖,颜树贵也光荣地加入共青团组织。一提起静海抗洪抢险,颜树贵的印象很深刻,“中央抗洪抢险总指挥向所参战的部队、指战员颁发了印有上述名称的蓝色包装皮的纪念册,物虽小,但在那时也算得上至高无上的荣誉。”
正是经历了在部队的磨砺和锤炼,颜树贵在退伍后不褪色,参加工作后仍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在退休的前10年,他在单位担任行政科、技术科、销售科科长和车间主任期间,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尽最大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如今,退休在家多年,他身上还保留着军人的气质,这些珍藏的老徽章更让他豪情满怀,“收藏它们,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一种纪念吧。不仅在精神上收获乐趣,也丰富了知识,从中了解了百年中国的变迁。革命成功了,胜 *** 之不易,对于今天活着的人来说,更当百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