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马云的澳大利亚之旅,马云几岁去的澳大利亚,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马云的澳大利亚之旅,马云几岁去的澳大利亚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马云的澳大利亚之旅,马云几岁去的澳大利亚

马云现身澳洲

马云再度现身,这次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有网友在墨尔本的铂悦酒店偶遇马云。身着短袖、脚踩布鞋的马云在酒店大堂独坐,翘着二郎腿低头划手机。桌面上是一杯加了柠檬的冰镇可乐,尽显这位前首富退休后的悠闲惬意。

之后,网上流出另一张马云的照片,显示马云和一户澳洲家庭的大合影,亲密无间。有人比对了几十年前的照片,认出来这一家人正是马云的澳洲亲人,莫利一家。

今年1月,马云被目击在香港采买年货,随即传出他短时间内二度会见泰国首富谢国民的消息。

随后马云继续回归低调的退休生活,直到这次澳洲行程被公开。

近年来,无论是西班牙、荷兰和日本的农业考察,还是腊八的乡村教师之约、泰国考察正大集团,马云的每次露面,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这次现身澳大利亚,则牵扯到43年前的一桩奇妙缘分。甚至可以说,它直接影响了马云15岁之后的人生历程,从英语教师到创立阿里,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串联起这43年的因和果。

改变人生的偶遇

1980年,是高考恢复的第4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3年。新气象在这片土地悄然更迭,新鲜的、海外的气氛,随着国门的开发,涌入东南沿海的大城市。

这时候的马云还未满16岁,骑着自行车在西湖边闲游,少年心事,思考着未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时隔许多年,久违地迎来了黄头发白皮肤的外籍游客。

马云意识到了这个醒目而微小的改变。他的直觉告诉他,应该学好英语,将来会有帮助。于是他闲时就坐守西湖,在此寻找老外练习口语。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肯·莫利是中澳友好协会的会员。他怀揣着左翼的理想,携家带口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期望一睹社会主义的真容。

时隔多年,肯的儿子大卫·莫利的记忆依旧清晰:

“我正沿着杭州的西湖走着,然后一个男孩向我走来。他还会说英语。”

“我爸还以为他是卖东西的小贩”。

夏日的西湖,莲叶接天,荷花映日,一个身形消瘦的中国少年,和一个头发卷曲的外国少年在此相逢。肯·莫利按下了相机的快门键,咔嚓一生,记录下了这一刻。

然后两个同龄人开始用英语聊起了天。马云有意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大卫一家人则对这个少有的、能用英语对话的中国少年充满好奇。

于是他们约好,第二天再见一面,一起玩飞盘。飞盘这项去年才开始在中国火热的泊来运动,其实在四十年多年前,就已经把不同国度的人连接在了一起。

一来二去,马云和这个外国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熟络起来。

而一家之长的肯·莫利更是对这个中国少年青眼有加。大卫莫利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很肯定地说道:“我认为爸爸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些东西。”

“我父亲总说,马云是一个能让事情实现的人。”

两家人开始通信。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手写的信件牵连起几十、几百乃至几千公里外的人们。对于家境贫寒的马云来说,这是他窥探世界的窗口。

肯·莫利与马云的信件,有一些保留了下来。

马云当时的笔触还有些稚嫩,工工整整,行与行的间隔很宽。

这是因为肯·莫利的一个提议,他让马云把字的间隔留宽,这样他就能在间隙里帮他纠正语法。几年时间下来,双方的感情不仅没有因为距离变淡,反倒愈发深厚起来。

这样的经历,也进一步巩固了马云对于英语的喜爱。相比其同龄人,他在这门语言的掌握上更加从容。更重要的是,他愈加外面的世界怀揣着期待和好奇。

只是现实中总有挫折等待着。因为数学成绩太差,马云连续两次高考,都没能拿到自己满意的成绩。第三年,他白天替出版社踩三轮车送书,晚上在夜校挑灯复读,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外语外贸专业的专科。

远在澳洲的莫利一家听闻小友考上了大学,打心眼为他高兴,非常豪爽地资助了马云的学费。

之后每个月,肯·莫利都会向马云寄去一笔钱。金额不大,每个月10美元,但按照当时中国的购买力来算,可以说是极大地改善了马云读书时的经济状况。

到了1985年,莫利一家来信,邀请马云去澳大利亚一行。他们负担往返机票,希望能招待这位中国朋友一次毕业旅程。马云为此7次申请签证,终于得以成行。

在澳大利亚的29天旅程,马云像所有外国游客一样,参观了悉尼歌剧院和对岸的塔龙加动物园。从悉尼到纽卡斯尔,这个外国家庭带领马云领略了另一个世界的景象。

这也重塑了他的野心。

“我非常感谢澳大利亚,感谢我年轻时在那里度过的时光,”许多年后,马云这样回忆:“那里的文化、风景,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民,对我当时的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事实上,就连马云的第一套房子,都是来自莫利一家的馈赠。莫利赠与了新婚的马云夫妇2.2万澳币,帮助他买下了杭州的一户公寓。

澳大利亚的旅程之后,马云对全世界心向往之。之后的一趟美国之行,更让他看见了改变世界的可能。互联网的奇迹刚刚开始,他扛着一台电脑回国,放弃了铁饭碗的公职,创办了中国黄页。

马云之后的创业故事,无须赘言。

全球视野

2017年 2 月,马云回到澳大利亚,向纽卡斯尔大学捐赠了 2000 万美元,以纪念他已故的澳大利亚朋友:

“肯·莫利,他从未在大学受过教育,但他总是跟我谈论起纽卡斯尔大学。”

“为了纪念我与莫利家族建立的这段经历和特殊关系,马云基金会很高兴宣布马云和莫利奖学金计划,该计划将激励、教育和培养明天的领导者。阿里巴巴是由年轻人创立的,我们致力于提升和赋能学生,使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马云还以肯·莫利的名字Ken命名了他的儿子Kun。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像肯·莫利那样的人,为那些他甚至不认识的年轻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只是我们在街上认识。”马云说。

资源、信息的全球化让互联网的流行获得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而互联网联通五大洲四大洋的能力,则促使全球化的速度获得了几何级的增长。

1980年,15岁的马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命运的眷顾下握紧了与世界交流的一条小小的管道。他从中汲取着养分,一步一步成长为这个时代互联网和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即便在蚂蚁上市受挫后的低谷时期,马云也没有选择彻底退休,不闻外事。而是周游各国,考察先进的农业技术,准备将它们带回国内,帮助国家的农业科技更进一步,造福农业从业者和消费者。

在马云创业的过程中,他始终关注着世界风向,并最终回归本土实际。这才有了不一样的阿里巴巴,

帮助过马云的莫利一家,没有创办出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西湖畔游人如织,来来去去,也没有出现过多少个马云。

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但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更有可能诞生出改变世界的点子,全球化调动了全人类的智慧。很多机会,还潜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等待下一个有心人发觉。

作者 | 吴昕

更多马云的澳大利亚之旅,马云几岁去的澳大利亚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