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17年,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用一部《爱乐之城》让传统的好莱坞歌舞片再次闪耀无穷魅力。
在拿下5项大奖的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了一段触动无数人的凄美爱情故事。
《爱乐之城》内地票房破2亿
这位因《爆裂鼓手》而声名鹊起的年轻导演,依旧用自己最爱的爵士乐,包装出了人们为追求梦想倾注所有的众生相。
时隔5年,这位才华横溢的85后导演再次将目光聚焦洛杉矶,带我们穿越时空来到20年代的这座造梦之都。
如果说《爱乐之城》的英文名“LaLaLand”是对天使之城洛杉矶最好的赞美,那么新作《巴比伦》(Babylon)则借用已消失的古文明的名字,去绘制一段曾经巅峰又快速坠落的光影历史。
作为达米恩·查泽雷导演生涯投资最大的电影(约8000万美元),《巴比伦》可谓野心勃勃。
不仅片长达到了惊人的188分钟,用昂贵的布景还原1920年代的好莱坞,而且R级的分级下充斥着各种露骨画面及大尺度情节。
与此同时,影片的卡司也是无比豪华,包括了布拉德·皮特、“小丑女”玛格特·罗比、托比·马奎尔这样的巨星,也有李丽君(《致命女人》)、迭戈·卡尔瓦这样的新星。
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名导+大制作+强卡司的话题作,上映后的口碑和票房表现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北美首周末三天只收得可怜的360万美元,上映一个半月来,《巴比伦》在“老家”北美也总计收获1530万美元(全球目前刚过5000万美元),可以说票房惨败。
口碑方面,《巴比伦》也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烂番茄、爆米花指数均不到60%,IMDb 7.5,国内影迷相对来说还算宽容,豆瓣评分目前8.0,但对比《爱乐之城》也有不小的滑坡。
而在今年的奥斯卡上,本片也只入围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等几个技术大奖,依靠小金人突围的梦想也基本破灭。
为什么一直稳定发挥的查泽雷此次会有失水准,小万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故事背景宏大,涉及到的人物(且有真实原型)线索错综复杂,导致普通观众代入困难。
在《巴比伦》中,有着迷影情结的导演将观众放置在了一个纸醉金迷的电影行业世界里。
故事背景为1920-30年代的“好莱坞黄金时代”,在这个电影从无声向有声、黑白向彩色过渡的行业变革期,查泽雷通过形形 *** 的电影从业者群像,来展现声色犬马的行业“内幕”。
渴望成为明星的新人内莉·拉罗伊(玛格特·罗比 饰)因一场疯狂Party而阴差阳错被带进片场拍戏,她的表演天赋很快得到赏识。
不过随着自己越来越出名,内莉的“自毁倾向”也逐渐暴露出来。
巨星杰克·康拉德(布拉德·皮特 饰)曾在默片时代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但是在电影进入有声时代时,他逐渐被观众们抛弃。
为了重返大银幕,他需要花更多的心思琢磨观众的喜好。
老帅哥皮特演绎“疯批”
而墨西哥裔的曼尼·托雷斯(迭戈·卡尔瓦 饰)因热爱电影而从小小的场务做起,借他的视角,我们一点点看到了好莱坞在梦幻背后的贪婪与虚伪。
可以说《巴比伦》里这些形色各异的角色丰富了电影的故事背景,但是对普通观众来说,多人物的叙事风格还是不如《爱乐之城》容易接受,票房失败多少有些可以预见。
其次,导演的个人表达欲过于强烈,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节奏。
最近几年,名导演们不约而同地兴起了一股向过去好莱坞时代致敬的风潮。
比如科恩兄弟的《凯撒万岁》,昆汀的《好莱坞往事》,大卫·芬奇的《曼克》都是导演们“夹杂私货”抒发对于电影艺术的迷恋和对经典好莱坞时代的怀旧。
《好莱坞往事》
而此类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导演往往会陷入到私人表达之中无法自拔,反倒忽视了剧情的节奏,最后导致影片空有致敬、没有紧凑的故事。
这方面,《巴比伦》自然也难以免俗。
片中大段致敬各种经典电影的桥段,让人看到了达米恩·查泽雷对于电影的热爱,但说教太多也容易引起观众们的反感。
尤其是片尾居然出现了一段匪夷所思的影史名作混剪,着实摸不着头脑。
别怀疑,这就是《巴比伦》原片中出现的画面
《巴比伦》确实有着不小的问题,但是在小万看来,影片本身的亮点也不应该被忽视,这从国内影迷对该片的宽容评价里就可以感受得到。
用导演自己的话说,《巴比伦》就是一封给好莱坞的“毒笔恨信”。
在色彩艳丽的复古色调中,他揭开了好莱坞最肮脏的一面,同时又表达出了对于那个时代幕后追梦者以及电影本身的致敬。
虽然电影当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角色的原型仍有迹可循。
比如玛格特·罗比饰演的内莉,在现实中参照了20年代性感女星克拉拉·鲍(1905-1965);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杰克·康拉德,原型是约翰·吉尔伯特(1897-1936),他曾经娶过四个女演员为妻,风流倜傥才华横溢;
托比·马奎尔的角色,显然参照了默片喜剧巨星卓别林;
而片中由李丽君主演的朱菲,则致敬了首位好莱坞华裔女明星黄柳霜(1905-1961)。
正是这些似真似假的人物,让影片多了一重迷影向的滤镜,强化了电影的质感。
此外,虽然《巴比伦》长达三个多小时,但观影过程其实一点也不枯燥。
那些光怪陆离、奢靡无度的大尺度场面牢牢把握住观众们的眼球,让人一刻也不停歇。
有无数个瞬间,我们会感觉《巴比伦》就是达米恩·查泽雷对于自我的致敬,用1930年的好莱坞打造出了一座只属于影迷的“爱影之城”。
总之,《巴比伦》是一部别轻易忽视的年度新新作。
喜欢它的人,会觉得这是一部聚焦好莱坞电影转型期的炫目之作,是又一封献给艺术与电影的情书;
而不喜欢它的人,会觉得《巴比伦》是一部空有野心却细节上无比杂乱、陷入主观表达的自恋之作。
不管支持哪种言论,在众多的近期新片中,《巴比伦》都值得加入观看片单,说不定在不经意间,它会让你重拾对电影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