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日的美国海军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有着相当规模的部署,在美国外交和防御政策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虽然冷战之后舰只和军职人员有所减少,但美国海军依然在技术发展方面投下巨资。目前,美国海军舰只的吨位在世界各国海军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可以相提并论。
然而,美国海军也并非生而强大,其初创之时也非常简陋:八艘经过改装的商用帆桅船便是其全部家当。在十九世纪前半叶,美国虽然组建起了许多舰队,但受“孤立主义”思想的制约,美国海军仍遵循近海防御和航道护送的理念。直到南北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才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在此期间,新兴的蒸汽铁甲舰逐渐取代了木制风帆舰。南北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拥有的各类军舰已达600余艘。
不过,南北战后的美国海军再次遭到限制:多达600余艘军舰最终被削减到只剩下50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期:一心想要实施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美国意识到海军的重要作用,随即给予海军大力扶持。这一时期,美国海军开始大批量的建造万吨级别的大型舰艇。
1883年3月由美国国会授权建造的3艘钢制巡洋舰(亚特兰大号、波士顿号、芝加哥号)。美国的“新海军”建设起源于此,并开始了追赶世界一线水平海军的征程。
美国海军最早的巡洋舰在美西战争前后出现。由当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军一直未有完善的船级分类,故此初期的巡洋舰并没有舷号,且多为商船改装而成的防护巡洋舰(Protected cruiser),或外国购入的装甲巡洋舰(Armored cruiser)。不过为方便识认,海军内部有一套非正式的舷号,如一号装甲巡洋舰的正式称呼为Armored Cruiser No. 1,其非正式舷号为ACR-1,即缅因号战舰。这种非正式称呼亦有应用至部分防护巡洋舰,如一号巡洋舰Cruiser No. 1,其非正式舷号为C-1,即纽华克号;或一号侦察巡洋舰Scout Cruiser No. 1,其非正式舷号为SCR-1,即切斯特号。
亚特兰大级防护巡洋舰:
亚特兰大号防护巡洋舰是美国海军第一艘钢制防护巡洋舰之一。1883年11月8日开工,1884年10月9日下水,设计师杰西·林肯(Jessie Lincoln),1886年7月19日建成,1912年6月10日报废。该战舰的性能很平庸,特别是在航速这一关键指标上落后时代:亚特兰大号仅16节,在阿姆斯特朗巡洋舰重塑了“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她们作为巡洋舰是失格的(亚特兰大级还是个低干舷设计),而且其工期也不短。在 1897 年至 1899 年间“亚特兰大”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更换了新式蒸汽机,总功率提高到 4030 马 力,152 毫米副炮更换成了速射型。
服役时间:1886-1912
舰长:86.26m
舰宽:12.85m
排水量:3240吨
航速:16.3节
续航:3390海里/10节
武器:2×203mm/30Mk 1舰炮,6×152mm/30Mk2舰炮,2×57mm速射炮,2×47mm速射炮,2×37mm速射炮,2×11.4mm格林转管炮。
装甲:穹甲:51毫米,甲板:38毫米,司令塔:51毫米
服役:亚特兰大号、波士顿号
亚特兰大级防护巡洋舰
芝加哥级防护巡洋舰:
芝加哥号防护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最早建造的四艘全钢结构蒸汽巡洋舰之一(初建时还保留着帆装), 是美国国会授权的“新海军”计划中最大的一艘。1883 年 12 月 29 日“芝加哥”号在约翰·罗奇父子造船厂开工建造,1885 年 12 月 5 日下水,1889 年 4 月 17 日服役,1921 年 8 月 8 日分配舷号“CL-14”,1923 年 9 月 30 日退役。在 1895 年至 1902 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部分重建并加长了舰体,排水量增加到 5100 吨;主机更换为 4 座圆筒形火管锅炉及 6 座 B&W 水管锅炉和 2 台三胀往复式蒸气机,总功率提高到 9000 马力,最高航速达 18 节;4 座单装 203 毫米主炮由 30 倍口径增加到 35 倍口径,副炮统一为 14 座单装 127 毫米副炮。
服役时间:1886-1923
舰长:104.29m
舰宽:14.71m
排水量:4600吨
航速:14节
续航:3390海里/10节
武器:4 座单装 203 毫米主炮,8 座单装 152 毫米副炮,2 座单装 127 毫米副炮,2 门 57 毫米速射炮、4 门 47 毫米速射炮、 2 门 37 毫米五管哈乞开斯速射炮, 2 挺 11 毫米加特林机枪。
装甲:38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厚 76 毫米,主炮炮盾装甲厚 102 毫米
服役:芝加哥号(CL-14)、维苏威号
芝加哥级防护巡洋舰
纽瓦克号防护巡洋舰:
排水量4083吨,8500的马力使得航速达到了主流的18节。装备12门152毫米炮。法系三桅杆风格,设计依然保留了风帆结构。美国开始第一次使用舰编号,赋予编号C-1,同型舰仅一艘:C-1“纽瓦克”号: 1888年开工,1891年完工。
服役时间:1891-1906
舰长:99.97m
舰宽:14.63m
排水量:4149吨
航速:18节
续航:3922海里/10节
武器:12 座单装 152 毫米主炮,4 门 57 毫米速射炮、4 门 47 毫米速射炮、2 门 37 毫米速射炮, 4 挺 11 毫米加特林机枪。
装甲:76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厚 76 毫米,主炮炮盾装甲厚 51 毫米
服役:纽瓦克号(C-1)
纽瓦克号防护巡洋舰
查尔斯顿号防护巡洋舰:
查尔斯顿号防护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是美国下水的第 4 艘防护巡洋舰,因当时美国缺少钢制巡洋舰建造经验而从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购买的设计。为日本建造的“浪速”级图纸,外形跟甲午战争活跃的“浪速”级几乎一模一样,算是山寨 *** 版“浪速”。并在加利福尼亚由联合钢铁公司负责建造。查尔斯顿也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采用复式引擎的舰船,之后的战舰均更换为了更为先进的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899 年 11 月 2 日在菲律宾北部因触礁沉没。
服役时间:1889-1899
舰长:97.5m
舰宽:14 m
排水量:4149吨
航速:18.2节
续航:2990海里/10节
武器:2 座单装 203 毫米主炮,6 座单装 152 毫米副炮,4 门 57 毫米速射炮、2门 47 毫米速射炮、 2 门 37 毫米速射炮, 2 挺 11 毫米加特林机枪。
装甲:76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厚 76 毫米,主炮炮盾装甲厚 51 毫米
服役:查尔斯顿号(C-2)
查尔斯顿号防护巡洋舰
巴尔的摩号防护巡洋舰:
巴尔的摩号防护巡洋舰是美国下水的第 5 艘防护巡洋舰,因当时美国缺少钢制巡洋舰建造经验而 从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购买的设计。“巴尔的摩”号属于典型法式风格,头部并排安装两门主炮。日本后来的甲午主力“秋津洲”号跟它设计风格有些相似美国这段时间还是处于小步快跑摸索期,财大气粗,什么设计样式都尝尝,交交学费。
服役时间:1890-1937
舰长:102.4m
舰宽:14.78 m
排水量:4484吨
航速:19节
续航:3838海里/10节
武器:4 座单装 203 毫米主炮, 6 座单装 152 毫米副炮, 4 门 57 毫米速射炮、2 门 47 毫米速射炮、2 门 37 毫米速射炮, 2 挺 11 毫米加特林机枪
装甲:102 毫米 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厚 76 毫米,主炮炮盾装甲厚 114 毫米
服役:巴尔的摩号(C-3 /CM-1)
巴尔的摩号防护巡洋舰
费城号防护巡洋舰:
费城号防护巡洋舰是美国下水的第 6 艘防护巡洋舰,费城号是依照巴尔地摩号的船体进行设计,并由克兰普船厂建造。海军部大体维持了巴尔地摩的舰体和防护设计,但将主炮进行了统一,更换为了12门152mm炮。费城号的装甲布置于巴尔地摩号相似,但炮盾装甲有所减少,厚度降至76mm。美西战争前,费城号已于1897年退役,战争爆发后再度启用,于当年7月航向夏威夷,舰上的陆战队员作为美国军方代表,参加了夏威夷的 *** 移交仪式,代表美国对夏威夷进行了吞并。
服役时间:1890-1926
舰长:102.4m
舰宽:14.78 m
排水量:4393吨
航速:19节
续航:6354海里/10节
武器:12 座152毫米主炮, 4 门 57 毫米速射炮、4 门 47 毫米速射炮、2 门 37 毫米速射炮及 2 挺 11毫米加特林机枪
装甲:102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厚 76 毫米,主炮炮盾装甲厚 76 毫米
服役:费城号(C-4/IX-24)
费城号防护巡洋舰
旧金山号防护巡洋舰:
旧金山号防护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纽瓦克”号的基础上建造的一艘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 装有风帆索具的巡洋舰。火力大体布局跟“费城”号近似。 1904 年 12 月 31 日退役并被改装为布雷舰,1920 年 7 月 17 日重归类为“CM-2”,1937 年 6 月 8 日注销船籍。
服役时间:1890-1937
舰长:98.91m
舰宽:14.99 m
排水量:4154吨
航速:19节
续航:3432海里/10节
武器:10座152毫米主炮, 4 门 57 毫米速射炮、4 门 47 毫米速射炮、2 门 37 毫米速射炮及 2 挺 11毫米加特林机枪
装甲:用 76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厚 76 毫米,主炮炮盾装 甲厚 51 毫米
服役:旧金山号(C-5/CM-2)
旧金山号防护巡洋舰
第二代巡洋舰包括编号从C-1到C-5的五艘防护巡洋舰,开工于1887-1888年,完工于1889-1891年,一些较小的通报舰等也可以归入这一代。她们又可以分成两个批次。C-2查尔斯顿号的设计来自英国,是典型的阿姆斯特朗巡洋舰设计,外形与浪速级颇为相似;C-3巴尔的摩号的设计也来自埃尔斯维克,原本是提供给西班牙的设计;C-1纽瓦克号是美国自己的设计,以上三舰在1885-86年预算下设计建造。引入国外设计的决定来自于新任海军部长惠特尼,显然国内设计并不令人完全满意。
同时,美国海军(非正式地)提出了巡洋舰的分等:一等巡洋舰6000-7000吨,短时间内(即强压通风下)可以达到19.5节;二等巡洋舰4000-5000吨,短时间内可达到19节;三等巡洋舰3000吨,短时间内可达18节。4400吨的巴尔的摩号设计自然通风航速为18节,强压通风航速为19.5节,符合二等巡洋舰的指标,自然被选为下一阶段的模板。C-4费城号是巴尔的摩号的复制品,C-5旧金山号是纽瓦克号的复制品,但动力装置规格向费城号看齐。
不管怎么说,这些巡洋舰都具备较高的航速,相对较重的火力(侧舷2门203mm+3门152mm,或6门152mm),高干舷,适航性很好,防护也有一定水准,尽管不能说其设计已经完善,但作为巡洋舰战争的主力,她们是合格的,美国人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努力到此几乎可以宣告成功了——如果不是撞上了速射炮革命的话。
奥林匹亚号防护巡洋舰:
奥林匹亚号防护巡洋舰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防护巡洋舰。“奥林匹亚”号在 1898年参加美西战争,在菲律宾战役中担任美国远东舰队司令乔治·杜威的旗舰,战后被列为战功舰,回国时受到热烈欢迎,随后该舰又有多次访问海外以炫耀国威,1909年在美国海军官校担任训练舰。一战爆发后再度备战,承担纽约外海守备任务,1918年参与入侵苏联的摩尔曼斯克登陆战,而且将阵亡的无名(不知道名字的)美国军人遗体送回阿灵顿公墓安葬。1922年奥林匹亚号巡洋舰退役,隶属费城预备役舰队,1996年在费城向公众开放,成为海军博物馆,它也是现存的唯一一艘参加过美西战争的军舰,无疑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服役时间:1895-1957
舰长:104.88m
舰宽:16.15 m
排水量:5676吨
航速:21.7节
续航:6000海里/10节
武器:有 2 座双联装 205 毫米主炮,10 座单装 127 毫米副炮, 14 门 57 毫米速射炮、6 门 37 毫米速射炮,4 挺 11 毫米加特林机枪。6 具 457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76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水线装甲带厚102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27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89 毫米,炮座装甲厚 114 毫米,炮盾装甲厚102毫米
服役:奥林匹亚号(C-6 /CA-15/CL15/IX40)
奥林匹亚号防护巡洋舰
辛辛那提级巡洋舰:
辛辛那提级小型巡洋舰是美国海军为破交战而建造的一种防护巡洋舰,该级舰与以往美国的巡洋舰 相比尺寸及排水量都小。
服役时间:1894-1919
舰长:93.19 m
舰宽:12.8 m
排水量:3234吨
航速:19节
续航:8652海里/10节
武器:1 座单装 152 毫米主炮, 10 座单装 127 毫米副炮, 8 门 57 毫米速射炮、2 门 37 毫米速射炮及 1 挺 11 毫米加特林 机枪, 4 具 457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64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 挥塔装甲厚 51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102 毫米,炮盾装甲厚 102 毫米
服役:辛辛那提号(C-7)、罗利号(C-8)
辛辛那提级巡洋舰
蒙哥马利级无防护巡洋舰:
蒙哥马利级小型巡洋舰是美国海军为在平时“显示军事力量”而建造的一种无防护巡洋舰,实际上 可以视为一种几乎没有装甲的大型炮艇。三号舰“马布尔黑德”号(C-11/PG-27)于 1894 年 4 月 2 日到 1919 年 8 月 21 日在役(1920 年 7 月 7 日重编号为“PG-27”)。
服役时间:1894-1919
舰长:78.3m
舰宽:11.3 m
排水量:2090吨
航速:19节
续航:3280海里/10节
武器:2 座单装 152 毫米主炮或 2 座单装 127 毫米主炮, 8 座单装 127 毫米 主炮,6 门 57 毫米速射炮、2 门 37 毫米速射炮, 1 挺 11 毫米加特林机枪,3 具 457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11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 厚 51 毫米,另有 119 毫米厚的木质填充围堰提供防护
服役:蒙哥马利号(C-9)、底特律号(C-10)、马布尔黑德号(C-11/ PG-27)
蒙哥马利级无防护巡洋舰
哥伦比亚级防护巡洋舰:
哥伦比亚级防护巡洋舰是美国海军为摧毁当时的快速远洋客轮而建造的一种巡洋舰,是一种只有少量装甲的轻装战舰。到 1918 年该级舰拆除了所有鱼雷发射管和 4 座 102 毫米速射炮,加装了2座单装76毫米高射炮,“哥伦比亚”号的 203 毫米主炮被 152 毫米主炮取代。
服役时间:1894-1919
舰长:102.4m
舰宽:14.78 m
排水量:7275吨
航速:22.8节
续航:9580海里/10节
武器:1座单装203毫米主炮,有2座单装152毫米主炮,8座单装102毫米速射炮,12 门 57 毫米速射炮,4 门 37 毫米速射炮,4 挺 11 毫米加特林机枪, 4座356 毫 米或457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102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厚 127 毫米,主炮炮盾装甲厚 102 毫米
服役:哥伦比亚号(C-12/CA-16)、明尼阿波利斯号(C-13/CA-17)
哥伦比亚级防护巡洋舰
新奥尔良级防护巡洋舰:
新奥尔良级防护巡洋舰为美西战争期间从巴西购买,本为巴西的订单,但因为巴西缺钱,无法支付货款,船厂只得将其挂牌出售。新奥尔良号于1895年以亚马逊之名开工建造,1896年12月4日下水,1898年3月16日同奥尔巴尼号一道被转卖给了美国海军并更名为新奥尔良号,因其建造测试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两天之后即宣告服役,正式成为了美国海军的一员。1898年4月22日,美国海军封锁了古巴北部港口和圣地亚哥港口,25日,美国正式向西班牙宣战,而刚刚到货的新奥尔良号也被立刻投入到战场,该舰于次月被编入了封锁古巴圣地亚哥港的游击舰队,并同马萨诸塞号与衣阿华号战列舰一道对岸上的西班牙炮台展开了攻击。
1921年8月8日,根据新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新奥尔良号被重新划分为轻巡洋舰并获得了CL-22的新编号。1929年11月1日,新奥尔良号第二次退出美国海军现役,次年二月,该舰被出售给拆除公司处理,其舰名在之后被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首舰继承。
服役时间:1894-1919
舰长:108.03m
舰宽:13.34 m
排水量:3769吨
航速:20节
续航:
武器:6门 152毫米/50倍径 舰炮(炮盾装甲厚度102毫米),4门 120毫米/50倍径 舰炮,10门 6磅 速射炮(口径57毫米),8门 1磅 速射炮(口径37毫米),3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舰体装甲102毫米,水平穹甲最大88.9毫米,司令塔正面102毫米
服役:新奥尔良号(CL-22)、奥尔巴尼号
新奥尔良级防护巡洋舰
新奥尔良级防护巡洋舰
缅因号装甲巡洋舰:
为了应对巴西建立的一支战舰里亚切罗号和拉丁美洲逐渐增加的海军实力。缅因号于1895年服役,是美国海军第一艘以缅因州命名的军舰,被归类为装甲巡洋舰。
1895年,古巴独立战争爆发后。1898年初,古巴革命越演越烈,于是美国以保护在古巴的美国公民为由,实质为了美国人所拥有的甘蔗种植园和糖厂,派“缅因”号军舰,抵达哈瓦那港,向西班牙施加压力。但是,缅因号在哈瓦那港驻守途中突然发生爆炸沉没。爆炸起因仍有多种说法。但是当时的美国人,由于由威廉·赫斯特和约瑟夫·普利策创立的《黄色新闻》,采用诱导性的题目,把缅因号沉没的原因归于西班牙身上,引起大众的愤怒。尽管缅因号事件并非美西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但是其美西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服役时间:1895-1898
舰长:98.9m
舰宽:17.4 m
排水量:6682吨
航速:16.5节
续航:6670海里/10节
武器:2 座双联装 254 毫米主炮,6 座单装 152 毫米副炮,4 门 37 毫米速射炮, 4 挺 7.62 毫米机枪, 4 具 457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76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水线装甲带厚 305 毫米,首尾装甲横隔壁厚 152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254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203 毫米,炮座装甲厚 305 毫米
服役:缅因号(ACR-1)
缅因号装甲巡洋舰
纽约号装甲巡洋舰:
纽约号装甲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第二艘装甲巡洋舰,是第一艘进入美国海军服役的装甲巡洋舰(“缅因”号建造周期太长)。相比名不副实的ACR-1缅因号,ACR-2纽约号虽然在主炮口径和装甲防护范围有所减少却更加符合巡洋舰的特征,该舰也是年轻的美国海军开始打造欧洲标准舰队的一次成功尝试。
1893年,纽约号服役之后先是加入了南大西洋分舰队沿着巴西和尼加拉瓜海岸巡航,期间还曾临时被调到北大西洋分舰队去帮助扑灭一场可能摧毁特立尼达西班牙人港口的大火。1895年,该舰又被调入了欧洲分舰队,并代表美国海军参加了德国基尔运河的通航典礼。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纽约号先是被调到了佛罗里达基韦斯特(Key West),又从此处航行到古巴,同其他战舰一起炮击了马坦萨斯(Matanzas)的西班牙炮台。之后,该舰还参加了7月初的圣地亚哥海战,不过由于其动力系统性能不佳未能及时追上西班牙加勒比分舰队,最后只能让几艘新锐战列舰拔得了头筹。
1911 年 2 月 16 日更名“萨拉托加”, 1917年12月1日,该舰再次更名为了罗切斯特号,并运输了一船美国大兵前往法国前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切斯特号继续充当运输船使用。1920年,该舰被重新划分为重巡洋舰并获得了CA-2的新编号。1925年,它接受了运送约翰·潘兴将军前往智利解决外交争端的任务。1933年,罗切斯特号回到菲律宾的卡维特,同年4月29日最后一次退役,并被封存在苏比克湾的奥隆加波造船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防止该舰落入日寇之手,美军将它凿沉,为初代装甲巡洋四十年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服役时间:1895-1898
舰长:117m
舰宽:19.76 m
排水量:8200吨
航速:20节
续航:
武器:4 座双联装 203 毫米主炮(1905 年到 1909 年改用新型号 203 毫米主炮及炮塔),12 座单装 102 毫米炮廓式副炮(后换装 10 门 127 毫 米副炮),8 门 57 毫米速射炮(后用76 毫米速射炮取代了57 毫米速射炮)和 4 门 37 毫米速射炮(后换装47毫米速射炮)。此外,还装有 3 具 356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152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水线装甲带厚 102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91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140 毫 米,炮座装甲厚 254 毫米(改装后主炮炮塔装甲厚度增加到 165 毫米,炮座装甲减薄到 152 毫米)
服役:纽约号(ACR-2/CA-2)
纽约号装甲巡洋舰
布鲁克林号装甲巡洋舰:
布鲁克林号是美国海军序列中的第三艘装甲巡洋舰,该舰由于三根非常高的烟囱而极具辨识度,与上一型的纽约号相同,布鲁克林也是单舰成级。是美国海军唯一一艘以城市命名的装甲巡洋舰。
布鲁克林号服役后不久,南美局势就变得紧张了起来。1898年3月,该舰成为了施利准将的座舰,其所在飞行中队(旗舰布鲁克林)也在战争爆发后被紧急调往古巴与其它中队一起将西班牙加勒比舰队围困在了圣地亚哥港中。不过西班牙海军的表现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在以二敌一的情况下,先是特蕾莎号大破起火不得不自行搁浅以挽救剩下来的舰员,维兹卡亚号则几乎被摧毁了整个上层建筑,再之后德克萨斯及时赶到加入了战团,最终布鲁克林一发203毫米炮弹命中了维兹卡亚的弹药库并造成殉爆结束了它们之间的战斗。
圣地亚哥湾海战的战损比十分惊人,新兴的美国海军以一人阵亡一人重伤部分副炮损坏(全是布鲁克林号)的代价,毙伤俘敌两千多人,全歼了西班牙加勒比舰队四艘装甲巡洋舰与两艘鱼雷艇驱逐舰,直接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 ,该舰还参于了外国干涉军支持白俄军队反对布尔什维克的行动。1920年7月,布鲁克林号被重新划分为了重巡洋舰并获得了CA-3的新编号。
服役时间:1896-1921
舰长:122.7m
舰宽:19.71 m
排水量:9363吨
航速:21.9节
续航:5110海里/10节
武器:4 座双联装 203 毫米主炮,12 座单装 127 毫米炮廓式副炮,2门 76毫米 野战炮 ,12 门 57 毫米速射炮, 4 门 37 毫米速射炮, 5 具 457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用 152 毫米厚的 穹形装甲甲板,水线装甲带厚 76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216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140 毫米,炮座装甲厚 203 毫米
服役:布鲁克林号(ACR-3/CA-3)
布鲁克林号装甲巡洋舰
丹佛级防护巡洋舰:
丹佛级防护巡洋舰美国海军因美西战争而建造的一种巡洋舰,实际上可以视为一种大型炮艇并被用 于平时“显示军事力量”。
服役时间:1904-1931
舰长:94.13m
舰宽:13.4 m
排水量:3251吨
航速:16.4节
续航:2200海里/10节
武器:10 座单装 102 毫米主炮,6 门 57 毫米速射炮、2 门 37 毫米速射炮及 4 挺 7.62 毫米机枪
装甲:64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 厚 127 毫米,主炮炮盾装甲厚 44 毫米。
服役:丹佛号(C-14/CL-16)、得梅因号(C-15/CL-17)、查塔努加号(C-16/CL-18)、加尔维斯敦号(C-17/ CL-19)、塔科马号(C-18/ CL-20)及克利夫兰号(C-19/CL-21)
丹佛级防护巡洋舰
圣路易斯级防护巡洋舰:
圣路易斯级防护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因美西战争而建造的一种“半装甲巡洋舰”,是美国海军的最后一型防护巡洋舰。圣路易斯级很好地展示了在一个基础设计上不适当地连续加码可能造成的后果——简单来说就是不上不下。9700吨的设计正常排水量,够得上一等巡洋舰标准(尽管不是一线水平),足以有一个平衡的设计,抑或单方面足够突出的设计,但圣路易斯级哪个都不是:这是个平庸的设计,与平衡只差一个字,意味着全方面的弱。
排水量高达9700吨,21000马力航速22节,14门152毫米炮。如此大吨位,却仅有穹甲轻防护,薄皮大馅,火力也相对薄弱。设计定位也是利用其远洋高速航行的能力在破交战中袭击商船,无法跟同吨位的装甲巡洋舰正面抗衡。这种吨位大价格昂贵,但是火力防护又很弱的船,也就美英法这种足够有钱又有远洋交战需求的国家做得出来。
服役时间:1906-1923
舰长:130m
舰宽:20 m
排水量:9700吨
航速:22节
续航:2200海里/10节
武器:14 座单装 152 毫米主炮,18 门76 毫米速射炮、12 门 47 毫米速射炮、8 门 37 毫米速射炮、4 门 37 毫米高射炮, 4 挺 7.62 毫米机枪。到 1911 年该级舰拆除拆除了所有 37 毫米炮及机枪和 8 门 47 毫米炮;一战期间拆除了 2 座 152 毫米炮 和仅剩的 3 门 47 毫米炮,另外加装了 2 门 47 毫米高射炮。到 1911 年该级舰拆除拆除了所有 37 毫米炮及机枪和 8 门 47 毫米炮;一战期间拆除了 2 座 152 毫米炮 和仅剩的 3 门 47 毫米炮,另外加装了 2 门 47 毫米高射炮。
装甲:用 76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 水线装甲带厚 102 毫米(仅动力舱两侧有),指挥塔装甲厚 127 毫米,船体两侧各有 1 条 51 毫米厚的火炮 防护装甲带
服役:圣路易斯号(C-20/CA-18)、密尔沃基号(C-21)、查尔斯顿号(C-22/CA-19)
圣路易斯级防护巡洋舰
宾夕法尼亚级装甲巡洋舰:
宾夕法尼亚级装甲巡洋舰是美国海军第一种批量建造的装甲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批量建造的一型装甲巡洋舰,标志着美国海军装甲巡洋舰走 向了成熟。在该级装甲巡洋舰中知名度最高的要属首舰宾夕法尼亚,该舰作为第一艘同时完成了舰载机起飞与降落实验的军舰而闻名于世。此外,六艘同级舰中,除了倒霉的加利福尼亚号(已更名为圣地亚哥)在1918年7月被德国海军U-153号潜艇击沉外,其余五舰均平安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结束后,随着大批新锐战舰的出现,这批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装甲巡洋舰重要性逐渐降低,纷纷从主力舰队中退出。三十年代初,随着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剩余的五艘宾夕法尼亚级装甲巡洋舰全部被售出拆解。
服役时间:1905-1931
舰长:153.6m
舰宽:21.2 m
排水量:13900吨
航速:22节
续航:6500海里/10节
武器:2 座双联装 203 毫米主炮,,14 座单装 152 毫米炮廓式副炮,18 门 76 毫米速射炮、12 门 47 毫米速射炮及 2 门 37 毫米炮, 2 具 457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用 102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甲板,水线装甲带厚 152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229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165 毫米
服役:宾夕法尼亚号/匹兹堡号(ACR-4/CA-4)、西弗吉尼亚/亨廷顿号(ACR[1]5/CA-5)、加利福尼亚号(ACR-6)、科罗拉多/普韦布洛号(ACR-7/CA-7)、马里兰/弗雷德里克号 (ACR-8/CA-8)、南达科他/休伦号(ACR-9/CA-9)
宾夕法尼亚级装甲巡洋舰
宾夕法尼亚级装甲巡洋舰
田纳西级装甲巡洋舰:
田纳西级是美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也是最完善的一型装甲巡洋舰 。是美国海军第二种批量建造的装甲巡洋舰,其主炮口径是美国海军装甲巡洋舰中最大的。建造于“美西战争”之后,属于典型的“老罗斯福时代巡洋舰”。
在四艘田纳西级的服役历程中,首舰田纳西号最悲剧。1916年8月29日,已经更名为孟菲斯的该舰在多米尼加圣多明各附近停泊时被海浪意外冲上岸搁浅,造成了40人死亡/失踪、204人重伤的特大事故。在事故发生后,虽然舰员得到了并不算及时的疏散,这条庞然大物却是完全无法挪动了,经过专业评估,孟菲斯号最终被美国海军放弃,成为了四姐妹中最先退役的。相比于首舰,另外三艘同级舰运气要好不少,她们均平安度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担负起了运送美国大兵回家的任务。
1921年1月2日与18日,已经更名为米苏拉与夏洛特的蒙大拿与北卡罗来纳退出了现役,并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被售出拆解。最长寿的华盛顿号则在1920年重新划分为了重巡洋舰(西雅图 CA-11)。《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后,西雅图号拆除了大部分武备成为了一艘勤务船,暂时逃过了被废弃拆解的命运。1941年2月17日,该舰获得了Ⅸ39的新编号,并在之后的太平洋战争中继续发挥余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艘服役了将近四十年的老将最终于1946年6月28日退役,1946年12月3日被出售给拆船公司,结束了美国海军中装甲巡洋舰的历史。
服役时间:1906-1946
舰长:153.8m
舰宽:22.2 m
排水量:14730吨
航速:22节
续航:6500海里/10节
武器:2 座双联装 254 毫米主炮,16 座单装 152 毫米炮廓式副炮, 22 门 76 毫米速射炮、12 门 47 毫米速射炮, 2 门 37 毫米炮, 4 具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102 毫米厚的穹形装甲 甲板,水线装甲带厚 127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229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229 毫米,炮座装甲厚 178 毫米
服役:田纳西号(ACR-10)/孟菲斯号(CA-10)、华盛顿号(ACR-11)/西雅图(CA-11)、南卡罗莱纳(ACR-12)/夏洛特(CA-12)、蒙大拿(ACR-13)/米苏拉(CA-13)
田纳西级装甲巡洋舰
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
切斯特级侦查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种舰队侦查巡洋舰,速度很快但装甲和武器很少。这三艘舰的舰体及武备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动力设计,一号舰切斯特与三号舰塞伦配备了新型蒸汽涡轮机,而二号舰伯明翰则仍使用旧式三胀蒸汽机。此外,一号舰为四轴推进,是同级三舰中航速最快的。
1910年夏天,美国海军部部长乔治·迈耶决定研究飞机与军舰协同作战的可能性,主要是飞机能否在军舰上起飞并降落,同时又不影响军舰的作战性能。他指派海军部航空局局长华盛顿·钱伯斯上校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并拨款500美元用于军舰的改装。海军部最终选定用伯明翰号巡洋舰作飞机起飞试验,1910年10月,伯明翰号巡洋舰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接受了改装。于是,在莱特兄弟完成首次飞行的七年之后,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埃利从停泊中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的木质甲板上驾驶柯蒂斯D式双翼机,成功离舰起飞。
服役时间:1908-1923
舰长:128.96m
舰宽:14.35 m
排水量:3810吨
航速:26.52节(切斯特号)、24.33节(伯明翰号)、25.95节(塞伦号)
武器:2 座单装 127 毫米炮廓式主炮, 6 门 76 毫 米速射炮, 2 门 47 毫米速射炮, 2 具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51 毫米厚 的水线装甲带,转向装置上方铺设了 25 毫米厚水平装甲。
服役:切斯特号(CS-1/CL-1)、伯明翰号(CS-2/CL-2)、塞伦号(CS-3/CL-3)
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