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城市生育率低(城市人口生育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城市生育率低(城市人口生育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城市生育率低(城市人口生育率)

近两年面对中国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年轻人结婚生子动力式微的状况,全社会的焦点一是担忧焦虑,二是分析原因,三是出谋划策。我在这里仅对第三条给出思考。

首先我要对那些饱吃俸禄,不深入几层,不深入生活,不体桖民情,不思考进取的伪专家开一炮:一只没有家国情怀的懒猫,吃饱喝足了就是困了睡觉,醒来晒太阳,挠痒痒,抻懒腰、打哈欠、叫两声都不过是自身寂寞的需要罢了,自己说的是啥不知道,对社会有用无用不重要。

相反许多身在其中的平民百姓说出的实话才是解决生育率危机的重要信息资料。除了搬掉房子、教育、医疗这“新三座大山”,减轻年轻人进入社会成家立业的负担,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充满信心,解除生养孩子的后顾之忧之外,我再补充一个思路,那就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我们都是从哪来的?

中国的人口都是从哪来的?对,这个问题我自己都认为提的太好了,我们都是从乡下来的——慢生活的乡下才是我们人口自始至终的来源。

纵观全世界发达国家生育率低的根本原因就是城市化率高的结果,生育率和城市化率成反比。中国正走在这条道上,是正常现象。就拿中国和印度相比,中国人口增长出现拐点,而印度人口还在增加,这是两国城市化率60%和35%差距的结果。

结论:高成本,快节奏,高密度的城市生活的不利于生养孩子;低成本,慢节奏,低密度的乡村生活才有利于生养孩子。这是历史的经验和当下的现实给出的答案。平均每个家庭生育子女的数量农村一直多于城市,这是因为孩子在乡下好生养,在城里不好生养。过去在乡下一个母亲能带一帮孩子,吃饱了放在院里自己去玩,并且还能分配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现在在城市一帮老人帮忙才能带一个孩子,眼睛盯着手上拉着形影不离,又怕碰着又怕丢了。

回顾我们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走过的30年高速城市化的进程,还不是依靠农村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打工者和大学生来充实城市对劳务、人才、人口的需要的,而主要并不是依靠原有城市人口裂变增长而来。

所以只有保留农村足够的人口,只有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只有提高农民的综合收益,只有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只有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只有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只有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只有吸引市民到农村创业生活,只有消除城乡差别,只有实现城乡对流融合,才能满足国家人力资源再生产的需要。

这是我从人口生育率角度给出的思考。试想一个城市家庭一对夫妻胆敢生3个孩子,抛开生养的费用不说,单说上学这个事,每天接送3个孩子上学这个问题靠自己的力量就无解。反过来在农村每天早晚多几个孩子读书,小学都自己背书包走来走去,中学都自己骑自行骑来骑去,这就叫有解。

所以我在上一节文中就提出反对乡村并校,不能把乡村的生活城市化。高生育率是低纬度慢生活的产物,印度和非洲对比欧洲和北美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所以乡村全线配套,现代化农业的慢生活的才是解决生育率危机的根本出路,那些所谓生一个娃给100万的脑残专家不过都是吃饱了撑的难受的伪学者。100万能建一所1000平完整的抗震型希望小学。

世界每年最大规模的人口季节性流动就是中国的春运,成为地球上叹为观止的世界奇观。中国每年的春运大军千山万水就为了干一件事——回老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而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去的方向都是从上往下走,从大城到小城,从城市到乡村。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民族最深的情感是亲情,二是我们民族最留恋的地方是故乡。

即便我们的市民,最多往上推几代,家族的根也都在乡村。所以我们不能失去乡村,那里是中国人的根据地。不管是老辈子回忆往事,还是小辈子人追忆童年,往往都无比怀念乡下走亲访友,亲朋团座,吃肉喝酒,谈新叙旧那份浓浓的乡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乡亲离土离乡,天南海北,大家都成了移民,虽然通讯交通方便,但是一代代亲情受制于时间和距离的阻隔,随之渐行渐远。村落变得人烟稀少,有的家庭只剩房屋院落,隔两家空一家,晚上只能看到部分灯火闪亮。留守的多为老人、女人、孩子,家有青壮年的除了搞合作社和规模养殖的以外,剩下的多是穷人、庸人、懒人。除了过年那一阵,乡村常年人烟稀少,缺乏生机,房子都还在,一半人去屋空。房前屋后长荒草,少见人影鸡犬声。

这样持续下去,再过二十年真的不知会怎么样?到那时我们还要应对城市里的年轻人中大量的不婚族,不育族,离婚族,我们再削弱甚至丢失了乡村这块阵地,我们管谁要孩子?我们管谁要未来?

过去的乡下人亲戚众多,谁家我有个大事小情,三亲六故,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堂,其乐融融。孩子们不是叔伯兄弟姐妹,就是表亲姨亲,在一起能玩出最纯洁的感情,最美好的记忆。

然而随着几十年一家一两个孩子的延续,让后代们失去了很多亲戚的称呼,于是孩子们的童年变得孤独和梳离。少了儿时的小社会,情感的缺陷成为少子女和独子女家庭最突出的隐患。对于多为独生子女的城市家庭更为严重,生育率低离婚率高的现象,与这一代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养模式息息相关,当他们走向社会以后,肩膀上自然退化了前辈的担当。

当下生育率带来的人口危机,我们既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也不能只看问题的开端。大人没时间和精力带好更多的孩子,孩子们没时间和空间玩好自己的世界。这就是城市化带给我们的残酷的现实。孩子们在城里小时候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空间,没有放心的安全,没有亲密的玩伴,没有兄弟姐妹朝夕相处,不能一起组成一个小社会完成完善人格早期的社会化,这才是文化上深层的危机。而这我们失去的一切,过去的乡村曾经有过,未来的乡村还能否再有?

德国星罗棋布的小城市化和小城镇化的均衡模式就不存在我们的危机。我们已经推上去回不了头的大城市化的高成本,快节奏,高密度带来的生育率危机,未来恰恰需要众多的乡村来支撑。大城市就象一个大湖泊,需要更多的小城镇和村屯做为它补充人口的源头和支流。而当下如果不停止城市化的进程,继续把乡村的人口往城里吸,那么就相当于农民把下年的种子当口粮吃了,未来日子可怎么过?

更多城市生育率低(城市人口生育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