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叛军攻破了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任统治者崇祯皇帝吊死在了煤山上,也算履行了他祖训中的“君王死社稷”,笔者认为这是他一生中做的唯一正确的事。其实崇祯皇帝继位以后表现还可以,他勤俭节约、忙于政务。这要在安稳的盛世,崇祯应该也称得上一位守成之君,可惜他遇到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孱弱积弊的国家。“肯办事”和“会办事”是有很大区别的,崇祯皇帝就是这样一位肯做事但不会做事的人,在这一点他要比哥哥天启逊色太多。
笔者认为崇祯上台时,时局虽乱,但尚有可为。怎奈其刚愎自用、用人疑人、战守两端反复不定。以致最后进退失据、内外两面失守,终致败亡。如在用人问题上,崇祯就是典型的没能力还甩锅,甩得最严重的就是陈新甲事件,简直毫无担当。一个老板都不替员工背锅,一出问题都是员工的责任,谁还会替老板打工,弄到最后都没人愿意替崇祯去背锅。而且有担当有能力的忠臣都被崇祯坑死坑残,墙头草反而过得很好,最后大明就剩些墙头草,江山怎能不垮?
那为什么说天启皇帝可以挽救明朝呢?因为他几乎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如果要拿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来对比,我可以说,天启完全可以甩崇祯几条街。1620年8月,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终于仙去了。9月,登基不到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也随万历走了。短短两个月内,天启皇帝朱由校死了父亲和爷爷,而他的身份也从皇太孙变为太子再登基做了皇帝。朱由校上台的前一年,明朝的11万军队和后金的6万骑兵在辽东萨尔浒大战,5天之内,明军伤亡5万余人,大败而归。从此明朝辽东局势转攻为守。
15岁的朱由校上台后,辽、沈等地相继被努尔哈赤攻克。不久四川又爆发了土司叛乱,年少的朱由校有点措手不及。慢慢地,他开始重用太监魏忠贤,通过发展监党来稳固皇权。一面打压、屠杀东林党人,一面到处安插亲信。短短7年,朱由校重建了权威,摆脱了祖父万历皇帝被东林党道德绑架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朝廷集中力量办大事,基本平定了四川的叛乱。辽东局势也得以稳住,辽东的宁锦防线基本稳固,皮岛的毛文龙在后金后方牢牢站稳脚跟,皇太极气得跺脚。
可惜,仿佛世间真的有国运一说。1627年,22岁的朱由校落水染病意外死亡,明朝刚刚有转机有起色,又要换主人。年轻的朱由校没有子嗣,便让五弟朱由检继位。天启皇帝死前对弟弟说了两件事:第一是我弟当为尧舜(商业互夸,没啥说的),第二就是魏忠贤忠心耿耿,可以办大事(这句是重点)。后来大家都知道,崇祯没有听哥哥的话,上台一个月后,先是把魏忠贤集团消灭了,又将东林党的人找回来了。东林党的厉害,万历皇帝早已领教,满口祖制、满口不能与民争利,道貌岸然,说起来头头是道,找他要钱束手无策。总而言之,就是一群“宽于待己,严以待人”,饱读圣贤之书的废物。
崇祯皇帝为什么急着消灭魏忠贤?笔者认为崇祯是个心气极高的人,估计看不起哥哥“示弱”的样子,可惜他也只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除此之外他认为太监横行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必须消灭,灭了魏忠贤,崇祯皇帝才发现自己陷入了无助的境地。再没人帮他压制这些口无遮拦、纠缠不休的东林党了。国家也没了钱。天启皇帝在位时魏忠贤找富人要钱,不给就抄家,可以说是一条忠心耿耿的恶犬。而东林党们要求崇祯不分贫富,按照田亩分摊,这样“公平”,最后老百姓在“公平”之下都成了起义军。
天道的循环,有它自己的轨迹。历史车轮隆隆向前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一个个王朝的兴起与崩塌也是必然的。后来农民军攻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跑到紫禁城后的煤山上吊,终究没有当成尧舜之君,却当成了亡国之君。直到死前他还埋怨大臣,估计这时候的他后悔没有听哥哥的话了。但我以为,崇祯虽然后悔了,但他到死都没有领悟治国之道。
要是天启活着,东林党会被阉党压制得老老实实做事。朝廷也不会无钱可用,明朝有没有新的转机先不说,至少不会崩塌得这么快,大家认为呢?你们认为天启皇帝怎么样,能不能挽救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