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卧龙岗百科(卧龙寺百度百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卧龙岗百科(卧龙寺百度百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卧龙岗百科(卧龙寺百度百科)

长陵卧龙松

北京十三陵长陵原本一共有两株卧龙松,但位于裬恩门前西南侧的一株已不复存在,而另一株位于祾恩门西北侧的卧龙松至今树龄已达500多年。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1961年,明十三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明长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明长陵唯一的一株卧龙松,树高12米,胸径0.9米,占地面积216平方米,位居长陵九大名树之首,其树干古朴苍劲,树冠盘旋虬结,树皮如龙鳞状,树体倾斜南去,一枝却伸向东北,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势。

卧龙松是当年建陵封土植树时“仪树”的补植树。“仪树”在陵寝文化中只有两种树,即松树和柏树。松树代表君,也就是过去的皇族;柏树代表臣。它们在陵内的布局规划中,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君松臣柏”。现在,这株卧龙松成为明长陵著名景观之一。

近年来,在古树专家的指导下,明长陵对卧龙松实施了复壮沟,营养坑和以虫治虫的生态综合复壮养护模式。

● 海绵树池

1997年,长陵景区绿化班开始利用自配的易生根橡叶复壮基质及沙子,打造海绵树池,对卧龙松进行土壤改良。

通过打造低于地面10厘米的树池,方便充分利用雨水,使树池内部保持良好的透气,确保腐殖质充足,菌根菌丰富兼具活力。树池内弃用冷季型草,选用天然杂草控制草的高度。杂草的生长状况可作为土壤含水量的指示标准,这样能有效为卧龙松根系的生长创造适应的环境条件,使其根深叶茂。

● 支撑

卧龙松体型庞大,主干向南偏西倾斜45度,如不支撑,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倒伏。对此,需要为其进行支撑工作。

从1958年到2005年,更换了三次支撑方式,但卧龙松的树冠整体又下沉了10厘米,经后期的力学分散处理,为协调与景区的环境,长陵再次对支撑钢管进行了仿真加工工作。

与其他古树一样,卧龙松的树枝有个别伤损,在修补的时候,会定期检查有无漏雨、积水的情况发生,力保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排走、风干”,确保卧龙松的再生木质部大于自然损失的木质部,使其生长始终处于正增长。

● 以虫治虫

通过在卧龙松外围种植山桃、食用杏、竹子、泡桐等树木,为天敌补充营养。又利用食蚜蝇,瓢虫、草蛉防治蚜虫、红蜘蛛、松针蚧等害虫。经实践发现,十几年来防治效果显著,远高于农药防治效果。

● 及时浇冻水、返青水和春旱补水

地处中国北方海河流域的北京,地下水位较低,因此在养护古树时,要注意多补水,及时灌水的原则。长陵景区绿化班对卧龙松的补水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年11月初、次年3月初是浇冻水和返青水的日子,且4至5月份视卧龙松的干旱程度适当补水,并适当加入肥料,养护效果更佳。

● 撤销营业点

2006年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卧龙松旁设立了外包营业点。这导致卧龙松成了排水池,长时间的积水使卧龙松树冠发黄、针叶下垂。

对此,明长陵绿化花卉班将此情况立刻上报,并迅速撤销了网点,经过养护专家数年的抢救、复壮、养护等,目前卧龙松已恢复良好级水平。

多年来,经过工作人员精心养护,以卧龙松为核心的古树名木再次焕发青春。

采写:陈梦瑶

摄影:何建勇

编辑、校对:魏 瑶

(本文节选自《绿化与生活》杂志2020年第10期)

更多卧龙岗百科(卧龙寺百度百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