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青花瓷》大多写的是感情,基本写的是青花瓷,偶尔几句是汝窑瓷。 下面我们就一句一句来分析 ------- 01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首先,为什么要在素胚上勾勒? 方文山在这里说的素胚应该就是指颜色上的素,也就是白瓷。从元朝开始,白瓷的被接受度迅速提升。(在青花瓷出现之前,古人大多爱青瓷。这个以后再具体讲)。 大家都知道绘画要画在白纸上才好看。青花也只有画在白瓷上才有色彩的对比度,承托出苏麻离青的浓烈宝石蓝。 当然,白瓷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和“元人尚白”的民族习俗也有一定关系。 那么,景德镇历代白瓷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特点呢? 1.五代和宋代时极大部分属于高硅低铝质胎,表明这一时期的胎都用磁石一种原料制成 2.从元代枢府窑开始,瓷胎中逐渐加入少量高岭土,高岭土的加入量元代和明代比较少,清代时大大增加,有的可达到一半对一半,高岭土的加入使硅含量减少而铝含量则相应增加。铝含量的增加可提高瓷器的烧成温度。五代和宋代白瓷的正常烧成温度只有1150-1200°C,元代和明代细白瓷的烧成温度已提高到1200-1280°C,而清三代御窑厂更进一步提高到1300°C。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公元1271-1368年)上海博物馆藏 以上讲的是[素胚],下面讲[笔锋浓转淡]。 元朝开始,自从青花器的生产成为主流以后,中国瓷器上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退居次要地位,而彩绘成为首位。(学习强国APP里的专家说青花瓷始于唐朝,这一点上本来就有争议,在此备注说明)。 苏麻离青这种釉料涂不均匀,所以会笔锋浓转淡。比较厚的地方会有紫褐色或黑褐色的斑点。仔细看,会看到这些斑点微微凹陷、深入胎骨。(清朝已没有苏麻离青,刻意画黑点模仿这样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青花瓷的脉络,可以点击→《延禧攻略》丨魏璎珞用的青花瓷碗,真的是乾隆朝的吗?(青料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斑点呢? 因为苏麻离青这一染料、高铁低锰,因为含铁量高,烧成之后形成钴铁结合晶斑,如果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这样的斑点称之为锡光斑。 苏麻离青画出来的青花还有晕散的效果,古人把这总晕散赋予了美学的特征。这本身或许是一种烧造的缺陷,但被文人渲染以后成为一种审美追求,也可以说是缺陷美。(瓷器中的缺陷美还有:哥窑的开片、豇豆红的绿色苔点) 南宋 哥窑葵口盘 上海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豇豆红釉印盒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上海博物馆藏 ------- 02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根据歌词,不太可能是元代的。 元青花瓷中花草纹也的确是以缠枝牡丹及缠枝莲使用最多。但是元青花的纹饰繁密,有很强的波斯风格。以大量留白的中国审美习惯来看,容易有压迫、紧张感。 所以元青花的牡丹不太如你初妆。除非是第一次画眼线手抖,一不小心就涂太多了。淡妆成为了浓妆。 景德镇窑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 元 (公元1271-1368年) 上海博物馆藏 明朝青花瓷就比较有可能是初妆了,不同于青花瓷诞生初期对于波斯甲方需求的“被动迎合”,已经转变为一种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主观意愿”。 波斯的青花釉料(苏麻离青、回青),中国审美的构图, 我们可以一一看到不同时期,纹饰的主流特点: 综上可见,很可能,方文山看到的很可能是永乐时期的牡丹纹青花。 (图片拿花果纹将就下,找不到很正宗的牡丹纹青花照片) 景德镇窑青花花果纹瓶 明永乐 (公元1403-1424年) 上海博物馆藏 ------- 03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青花纹饰以清朝为分界点。清朝之前的青花基本都是平涂的,像我们玩的填色游戏一样,主要是由于釉料限制。 清朝(明朝晚期)开始有了分水法,也有称作为混水法。将青料加工成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等浓淡不同的料水。根据画面需要,用不同浓度的料水,呈现画仕女图也成为了可能。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瓶 明崇祯 公元1628-1644年 上海博物馆藏 康熙时期的人物画内容,除了常见的婴戏图、八仙祝寿、四妃十六子等外,戏曲故事特别盛行,例如,《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以及《岳传》、《萧何月夜追韩信》、《钱塘梦》等等,这与明代以来带有版画的戏曲剧本的大量流行有关。 个人认为,和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的切入口也很有关系,一段故事往往是最能感受另一种文明的途径。学习者也能容易产生带入感、融入感,觉得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了新的文明。这一点和哲学史的脉络也能遥遥对应。 雍正时期,宣扬伦理的内容和耕樵渔读等的主题较多。 至乾隆时,人物衣服多描绘各种纹饰。故事性大大减弱。 其实,仕女图在清青花的占比并没有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多。清时期,技艺完全成熟的彩瓷,在颜色选择和绘画顺序、用笔上几乎和宣纸上一样,没有什么阻碍。且丰富的色彩更能表现仕女的明丽和柔美。 所以仕女图更可能是以彩瓷的方式表现。 景德镇窑五彩刘备招亲图瓶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上海博物馆藏 ------- 04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青花瓷怎么会是天青色? 是辨色能力的扭曲?还是制瓷工艺的沦丧? 且听下回分解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 参考资料: 《中国古陶瓷的科学》张福康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国陶瓷》冯先铭订阅号:尽量把陶瓷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