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题记 说起当今职场的职业,我的理解是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从国家公务员、高层白领到快递小哥、农民工再到环卫工人,说大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体现自身价值和实现人生目标的标配,说实际了就是以这个为平台,挣钱养家糊口,价值取向的多少决定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高低程度。
这里我对当今的各行职业体会不深,但我对父辈们曾经为了建设祖国,而奉献的职业敬业精神,通过耳闻目睹还是有所了解的。让我们追寻一下当年那些为共和国第一铝、镁、硅、钛的诞生,而敬业奉献的职场人,看看他们是如何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的。致敬昨天,职场拼搏的奉献追梦人。
共和国第一铝厂的由来及历史渊源
中国是世界大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悠悠5000年的文明史,编奏了人类历史最精彩、最灿烂的乐章。当年两个强盗为了掠夺财富,发动了战争,战场竟然设在了另一个勤劳朴实的人家。而且,这个朴实的人家,正是两个强盗所要掠夺财富的对象。两个强盗是沙俄和日本。勤劳朴实的人家是中国。
那场战争便是爆发于本世纪的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满”地区,竭力扩张其独占势力,进一步把侵占东北和鲸吞中国定为其国策。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东北,并扶植起一个傀儡政权:伪满洲帝国。
1936年11月10日,在日本关东军特务部的策动下,由“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与伪满洲国 *** 合资,于抚顺成立了“满洲轻金属制造株式会社”。
抚顺铝厂
1937年6月9日,开工建抚顺制造所,所长是日本人石田亲城。先后修建电解工场、铸造工场等14个场地。建厂初期工人500名,其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到1945年工人已达8600名。
1937年6月9日,满洲轻金属株式会社在抚顺铝厂东南建了中国第一个铝电解厂房。厂房全厂169米,宽36米,高12.5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电解槽电流强度是24千安培,电解槽80台,此后又安装20台,铝年产能力是5000吨。
日伪时期的职场也不融洽。挪威和日本关系不好,日本人没有完全掌握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于是事故不断。
生产铝的职场分工是,电解工、阳极工、铸造工、机电技术工人、电解槽大修工,和其他管理工人、
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抚顺,生产的银光闪烁的铝,并非是用来造福于中国人民,而是用去为日本侵略者增强实力, 把中国人民推入更加水深火热的深渊。东北的铝资源变成了一块块铝锭,铝锭又变成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飞机和军火。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9月,苏联军队进占抚顺制造所,将主要设备全部拆运回国。
1948年11月,抚顺解放。工厂更名为抚顺制铝厂保管处。说是工厂,其实这是战争留下的一片废墟,伤痕遍布,满目疮痍。然而,正是在这片废墟之上,中国铝工业开始崛起。
从战争废墟上诞生的抚顺铝厂,宛如一个新生的婴儿,一天天长大,一步步成熟,走向辉煌,一举成为新中国的铝工业天之骄子。
铝职场的敬业人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铝,轻金属,化学元素符号为AI。银装素裹,轻盈美观。铝被称为“银色的金子”。还有一个美誉是,长翅膀的金属。
抚顺铝厂电解铝铝水
铝并非有一双会飞的羽翼,而因其轻而韧的独特金属性而成为航空工业的基础材料。铝是现代工业的翅膀,是现代工业腾飞的基础。
抚顺铝厂是中国铝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轻、稀、高、纯有色金属摇篮。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翻天覆地后的神州大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信心十足的第一代中国建设者集聚抚顺,临风伫立,面对废墟,他们热血澎湃,紧握的双手挥动起来,他们要去铸造共和国灿烂的明天。
抚顺铝厂的铝和镁被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项目的两项。1950年4月19日,中苏双方签订“为决定抚顺铝厂恢复与改建设计内容及顺序之基本文件”第093510132号合同。
1950年6月28日,苏联专家组来到抚顺制铝厂保管处。苏联专家组长克烈苗诺夫郑重地说“斯大林要我们尽我们知道的告诉给中国同志”。
抚顺铝厂工程人员在苏联实习
1952年抚顺铝厂技校招学生150名,从事电解工作,1953年,抚顺铝厂派3名工程技术人员和6名工人到苏联第聂伯铝厂实习。抚顺铝厂厂内建立了以邱竹贤、黄光夏为负责的电解试验场。
1954年9月30日,刚刚被命名为301厂的抚顺铝厂迎来了新中国成立5周年纪念日。抚顺铝厂第一任厂长张戈和书记韩少伊建议,并征得苏联专家同意,决定这天中午12点30分开始向“一期工程”送电。当天送电一次成功。
在铝电解的职场上,有一个普通的电解工值得书写一笔。他叫李孝海,1954年到抚顺铝厂,开始是比较安逸的辅助车间。当时有个顺口溜“当上电解匠,媒人坐满炕”,那年头,当电解工干几年就能熬上个七八级工,能挣100元钱,还好找媳妇,他于是主动申请到又脏又累的艰苦一线当电解工。正是一批像李孝海这样的敬业人,才使抚顺铝厂从废墟中崛起。
经过多天的通电导电焙烧,难忘的1954年10月19日,电解第129号槽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上午11时27分,出铝工人在第129号槽抽出了新中国第一包铝水。铸造工人用着第一包铝水铸造出两块小铝锭,分别送给了 *** 主席和苏联最高领导人马林科夫主席。
国防金属镁 职场敬业人 为中国人造卫星插上了飞翔翅膀
镁,银装素裹,质坚量轻。当年老式照相机“咔嚓”一声,会出现一道夺目的闪光,这就是金属镁在空中燃烧的结果。因为镁在空中燃烧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人类使用它制成了闪光粉、照明弹和节日烟火。
抚顺铝厂镁电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飞机,由于制造飞机需要质量轻、强度大、机械性能好,且需要加工和磨光的材料,于是镁及其合金当仁不让成了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此后,随着宇航事业发展,镁又成了制造飞船和人造卫星的主角材料。人们给镁冠以“国防金属”和“带翅膀的金属”。
1938年,伪满洲国成立了满洲炼镁株式会社,并在营口建制镁工场。但是一直没有投产。
1945年5月,在满洲轻金属制造株式会社制造所抚顺铝厂前身,采用松浦梁作提出的碳化物热还原氧化镁炼镁技术工艺,建了一个年产300吨金属镁的试验场。
1945年9月,1000多名的苏联红军进厂,将机械设备和物质拆运走。 *** 到东北接收后,不但没有设法恢复生产,工厂还遭到破坏。解放初期,我国没有镁冶炼工业,所用镁完全依靠进口。
1954年,抚顺铝厂的镁车间建设计划被列为国家“一五”重点建设计划。中国与苏联签订《关于苏联 *** 援建和改建的156项工程协议》。1954年1月,国家重工业部批准了设计任务书。1954年2月21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设计任务书。
为了把抚顺铝厂镁厂建设成国际一流的镁冶炼企业,国家从全国有色金属企业的101厂,401 厂、501厂、沈阳冶炼厂、苏家屯加工厂、湖南电厂等单位抽调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到抚顺铝厂。
1954年8月,抚顺铝厂集中骨干力量到长春地质学院进行俄语学习,组成赴苏实习组,明确了实习分工任务。
1954年4月,赴苏实习组登上了开往苏联的国际列车到达苏联莫洛托夫省别列兹尼克镁厂,实习组成员为掌握冶炼技术,白天听课,参观工作现场,晚上整理学习笔记,学习心得,翻译技术资料,学习交流体会。氯化炉旁,电解槽边,铸造机前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其职场敬业精神值得当今职场人借鉴和学习。
一年后,他们带着学到的镁冶炼技术和管理经验,带着建设新中国镁工业的信心,回到了祖国。
1956年6月,国家根据国内的镁需求量不断增长的实际情况,决定将镁车间建成年产3000吨的精镁规模,一次建成5台竖式氧化炉,16台电解槽,4台电热坩锅炉及相应设备。
1957年10月26日,碎料矿配料部开动试车,生产出第一批“索列尔”氯化炉料。1957年12月25日,第一台镁电解槽通电启动,生产出第一包粗镁。
1957年12月30日,下午3点10分,第一块镁锭在铸造机的一端诞生。至此。新中国不能生产镁的历史正式宣告结束,这在中国冶金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年中国镁冶炼工业职场上的历史功臣有:尹禄、张文普、刘万达、李身修、王新法、孙殿文、李凤、高志尧、胡达明、文自泽、韩薇、韩菁如、宫长福、黄志高等。历史不会忘记。
追逐为中国潜艇、神六飞船所用硅和海绵钛生产的职业梦想
硅金属是国防工业制造的守护神 致敬追梦人
工业硅,是一种暗灰色,带有金属光泽的结晶半导体。工业硅是在电弧炉内,用木炭还原硅石而制得的产品。工业硅质地清脆、坚硬而且耐热性好,与其他金属不同,其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工业硅及其合金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工业硅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国防工业及电气、电子工业、汽车轮船坦克等。
抚顺铝厂工业硅车间,是日伪时期生产铝酸钙的电炉工场改建而成的。抚顺铝厂是我国电石、硅铁最早生产厂家之一。
抚顺铝厂硅产品
1952年5月,东北工业部要求抚顺铝厂立即生产含硅百分比为75的硅铁,支援“鞍钢”炼钢工业发展。
1956年6月,按苏联技术交流协定,抚顺铝厂派王兆忠、孙美宗、李静涛等前往苏联乌拉铝厂硅车间学习工业硅生产和管理技术。
国内由抚顺铝厂岳昭义带领10几名工人利用抚顺钢厂的400KVA电弧炉,进行小型工业硅的试验。当时是程法欣是电炉车间生产副主任,负责硅铁试制。
1956年末,400千安电炉小型试验。岳昭义和工人郝春久、王海波、杜春凤、彭跃荣等十几名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国家急需的25吨工业硅。
1957年8月24日,中国第一个年产2000吨的工业硅的电炉车间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国冶金产品空白。
生产初期,由于经验不足,产品质量不佳,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防和电子、电气工业的需要。
1965年后,该厂技术人员改进了工业操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965年至1978年,产品优质率为百分之70至80 比。
1970年由阎克铭、王恩慧设计的液压卡具,在援罗工程的推动下,当时抚顺铝厂曾援助罗马尼亚建设硅工程。由抚顺铝厂硅厂职工孙维库、于振清、王莆明等制作了第一台液压卡具。后经张纯新修改,1978年又经阎克铭和王成俊修改设计,王玉诗、高国章、孙维库、江书阁等完善了液压卡具。他们还制造了机械配料与下料系统的制造。这些对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1965年,技术员张定永完成了电子秤与配料系统设计,祝立祥承担了机械和输送设计,侯文汉、丛金富、于长金、张玉发、王元广、于逢云等参与了工程设计。赵国章、张玉珍、于振清、江书阁还完成了回收电炉冷却水任务。这些都是由分厂领导黄珂宁建议的。
事故中的不幸殉职者 职场也有“血”的代价
这些为共和国贡献拼搏的职场追梦人,工作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听我的父亲讲,当时有一个电工为了早日生产送电,他不顾妻子在医院生孩子,在厂里生产告急时,放下妻子从医院就赶到厂里工作。在工作中,由于当时的设备非常简陋,不小心不幸触电身亡,父亲说,他的生殖器都被电流烤掉了,看得非常心痛。他是我父亲的工友。此后,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当时父亲让我每年都去他家拜年。写到这,不知怎么地,我流泪了。还有一位,不知现在是否活着,他在硅厂工作时被硅炉的大火烧的面目全非,脸上全是疤痕,妻子和他离婚了。当时我们小时候看到他也很害怕。但是他们是职场中不幸者,也是奉献者和先驱。
据资料记载,仅生产硅厂,从1959年到1973年,在工厂的事故中因公殉职的就不下10个人。这都是“血”的代价,也换来了严格制定规章制度和时刻牢记安全这根弦。首先说,不管是违章,还是正常操作,总之那时的客观环境是艰苦和恶劣的。他们是在一堆烂摊子中奉献青春年华的。
抚顺铝厂也有不遵循自然规律现象。那是激进的年代,在强大的电流电解车间还成立了“三八”电解工。这是职场上的大忌讳。女同志的生理期,被强大的电流 *** ,会引起了一些女同志的妇科病。后来还是根据生产规律取消了“三八”电解班。
还有我父亲也是单位职场的敬业人。单位设备故障,急需抢修,半夜敲门,他披上衣服,二话不说,奔赴厂里,投入抢修。第二天照样上班。
父亲在患重病期间,在病情平稳期,还坚持到工厂上班。他是焊工,一天中午他吩咐我买几个包子,在现场吃几个包子,就拿起焊枪进行抢修。四处飞溅的焊花,衬托他的患病身躯,也是一个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我也是至今难忘。那一代人,是奉献不索取的一代人。
当时的师徒也是非常融洽的。平时也经常走动,亲如父母。我父亲的师傅看我家的炉子不好烧,来我家给盘炉子,当时做饭烧火都是用炉子烧煤和劈柴。我至今还记得。
这也是事实,我记忆犹新,这就是当时为共和国职业奉献的一代人。
经过那一代人的奉献和拼搏,抚顺铝厂的硅产品,1979年达到94.29百分比,产品获得了辽宁省优质产品证书。1981年获得冶金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在全国同行业检查评比中被评为第一名,荣获国家银牌奖。
“钛”敬业人 钛金属是中国潜艇、神舟六号载人航天的助推器
抚顺铝厂也是中国钛工业摇篮,1958年10月我国第一炉海绵钛在此诞生。公元1789年,英国化学家马克格列戈尔在分析矿石时,发现一种金属元素,取名为“钛”,化学元素符号”TI”。
钛及其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大、耐高温、耐低温等许多其他金属所没有的优良特性。它不仅在化工、石油、轻工、冶金、发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航空、航天、兵器、舰艇等军事工业有着特殊的重要的作用。被冠之为“飞行金属”、“海洋金属”、“太空金属”“未来金属”等美名。
抚顺铝厂海绵钛
海绵钛的生产虽然能耗高,工艺复杂,但它是国防工业不可缺少的金属。海绵钛在抚顺铝厂的生产成功,为我国冶金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1956年初,根据国家国防工业的需要,中央重工业部向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和抚顺301厂下达了“56003”号文件,即“钛大型试验设计任务书”,要求迅速设计一个年产60吨的海绵钛试验车间。1958年初,开始设备安装。1958年10月23日,抚顺铝厂钛车间试验车间400千安三期电弧炉进行试车生产,一次试车成功,产生出我国第一批高钛渣。
1958年11月9日,钛车间氯化炉试车遇阻后,1959年1月再度试车。
1959年3月,产出我国第一批海绵钛产品,填补了我国第一个年产60吨的钛试验车间建成,初步满足了我国国防工业的需要。
1500吨油压机从日本引进。氯化炉沈阳铝镁设计院帮助设计。还原炉、蒸馏炉由贵阳铝镁设计院设计。1969年11月,国内第一台大型还原蒸馏炉投产。
1971年4月,国内第一台直径一米大型沸腾氯化炉启动。1975年3月,国内第一台大型破碎生产联动线完成投产。还建成了年产800吨的钛生产分厂。截至1980年,抚顺铝厂年产海绵钛2700吨。
1981年,冶金部有色科技处,委托抚顺铝厂的黄锦桓,组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抚顺铝厂、沈阳铝镁设计院、东北工学院等4家单位,陆德祯、刘志成、曹卿、马慧娟、徐博、周作英、刘佩珍等10人,成立了“联合法炼钛”实验组。实验组成员有解云飞、刘晓岚、马慧娟、刘志成、徐博、黄锦桓等200余人。
抚顺钛厂电气工程师周作英是海绵钛电气生产处理故障能手。由于海绵钛生产过程使用液氯.石油焦,所以致使大量粉尘氯化物弥漫现场。恶化环境,腐蚀设备……
当时电气事故多发,开关跳闸,配电装置烧毁,伤及电工严重地威胁着海绵钛的正常生产。鉴于此,周作英曾为本单位的电气改造,杜绝事故,确保安全稳定生产亲力亲为,迎难而上,奋斗过,也奉献过……
当时他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电气事故多发的现状, 刻苦专研,分析原因,奋力拼搏,十分敬业。 就这样,他和钛厂成员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实践,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消除了事故隐患,满足了海绵钛生产的需求,稳定了生产局面。
为此周作英还与单位的电工班长应邀参加了抚顺市工会组织举办的技术交流讲评大会。会上还做了发言并获奖,会后还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大餐,现在想想也挺美的。
当时的马慧娟是挺着怀孕的身躯在生产现场,也没有考虑环境对胎儿的影响,还有流产的可能,这就是职场上的奉献。这是历史局限,不值得提倡,但是当时的人就是这样敬业,当时的职场人根本不考虑自己,把一切都献给党,献给祖国。
刘佩珍是1964年东北大学稀有金属冶炼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钛冶炼工艺高级工程师。
1984年,刘佩珍和她的实验组承担了国家2吨炉联合法制取海绵钛工程试验任务。当时她的孩子还小,她一下子做出两天吃的饭菜,把孩子锁在屋里。试验一干就是二三个昼夜,饿了啃口馒头,累了板凳上靠一下。那时的人就是像电影《创业》那首歌唱的那样,越苦越累心越甜。
就这样他们先后试验25炉,终获成功, 钛车间经过两次扩建,年产能达到了800吨。产品一再创佳绩。1978年,获得了冶金工业部的竞赛红旗奖。1979年,获得了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联合法2吨炉优化工艺设备工业试验”被国家列为“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并荣获国家科技攻关一等奖。1992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鉴定,该项目属国内首创,其主要经济指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符合GB72524-----2002优级品标准,已达到并超过美国ASTN和日本国际JIS优质海绵钛标准。
我国第一首潜艇下海有抚顺铝厂海绵钛的业绩。
我国新型战机上天有抚顺铝厂海绵钛的功勋。
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升空有抚顺铝厂海绵钛的功劳。
水晶棺的支架也有抚顺铝厂海绵钛的贡献。
“神舟六号”用上了抚顺铝厂海绵钛。2005年,陕西宝钛集团给抚顺铝厂钛厂发来感谢信。系中称道:“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贵厂生产的优质海绵钛产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神六”所使用的钛材凝聚着钛厂员工的心血和汗水,令国人鼓舞,世界瞩目,愿海绵钛产品永远高飞。
如今的职场人,缺少的是我们父辈们的职业精神,他们当年的敬业可以赴汤蹈火。当今的职场人,稍不顺心,离职,辞职,给单位制造障碍,屡见不鲜。
我这也是在给当今的职场人打打气,学学前辈的奉献精神,他们奉献大于索取。我这里也主张索取,但是索取要和奉献挂钩。这就是我为职场拼搏人的打气宗旨。
作者于海涛 编辑于浚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