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老兵在部队荣立过三等功(参战老兵战场立三等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老兵在部队荣立过三等功(参战老兵战场立三等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老兵在部队荣立过三等功(参战老兵战场立三等功)

昔日战袍染血的战斗英雄,解甲归田六十年,隐姓埋名,绝口不提功劳。县城登记老兵,老农自称当过兵遭人质疑,默默地拿出了三枚特等功臣勋章。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抗战英雄叫“张良荣”,他一生战功赫赫,曾经一人荣立三次特等功,为了国家出生入死。关于他的传奇故事,那是惊天动地、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气壮山河!

张良荣

这个老农不简单

时间来到2018年11月底,四川省资阳市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带领着工作人员下乡调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摸查、统计、核实在世和去世的退伍老兵信息。

事务局的副局长叫张涛,当天上午他们来到了当地一个叫老君村的地方,在村委会的门口设立了一个信息采集点。老君村的村长带着村里的退伍老兵,全部都去上报了身份信息。

信息登记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了中午11点半,临行之际张涛大声地询问道:“还有没有人没有登记的?”

老君村的村民纷纷摇头,都表示已经没有了!

于是张涛拿上了东西,打算赶往下一个村庄继续采集信息。到达隔壁村的时候,因为很多人都听到了消息,村民都早已等在了村口。

就在这个时候,公路上突然驶来一辆三轮车,车上坐着两名妇女,后面还拉着一位94岁的老人。

老人在妇女的搀扶下,来到了张涛的面前,说道:“同志,我叫张良荣,我也当过兵。”

说着无意、听着有心。围着信息采集车的隔壁村村民,突然哄堂大笑起来。要知道,十里八乡的大家都认识,谁家有没有当兵的,大家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张良荣

“老张,你是不是以为 *** 在发钱?巴巴地跑过来领钱的!”

“这是登记退伍士兵的,你啥时候当过兵?跑来凑什么热闹啊!”

“哪来的,快回哪里去吧!没看到人家正忙着呢嘛!”

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有人起哄,周围的人就会纷纷附和。就这样,隔壁村的人说的话是越来越难听。

俗话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别人怎么想的咱们不知道,但是这些话说出来却是字字诛心,看热闹的都是不怕事大的!

这些话连张涛都听不下去了,他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别说了。走到老人的面前,轻轻问道:“老人家,您真当过兵吗?村里没有通知您登记吗?”

张良荣的复员证

原来,当时村里通知的时候,没人知道老人当过兵,所以就没有通知他。后来从女儿的口中得知了这件事,他就匆忙地赶了过来。

后来,张涛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感慨地说道:“当时不是老君村的村民都说没有了,我是绝对不会离开的。张良荣老人的信息要是没采集上,我真的会遗憾一辈子!”

听出张涛话语中的疑问,老人再次说道:“同志,我真当过兵,不信你看看这个!”

说完,张良荣老人用颤抖的手,从怀里掏出来一个陈旧的小布包,里面传出一阵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

张涛也很好奇这里面装着什么?伸手接过来打开一看,吓了一跳!

这是?这位老人到底是什么人?

小小的布包里面,有三枚特等功勋章、一枚一等功勋章,还有七、八枚各种纪念章。除此之外,还有厚厚的一沓立功证书,里面夹杂着一张老人的复员证明。

天啊……这老爷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张涛直感觉大脑一阵发懵,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这些东西的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

三次特等功,意味着三次和死神共舞、意味着三次在刀尖上行走,意味着三次九死一生!

这些荣誉的背后,必然有着血雨腥风、惊天动地的大故事。足以让老人名流千古、光耀子孙后代了!

张涛从旁边拉过来一把椅子,激动地对老人说道:“张老,您快坐下来,还有有几件事我想确认一下,您看我们好好聊一聊吧!”

“同志,我当过兵吧!”张良荣问道。

“当过、当过、您肯定当过兵,而且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兵!”张涛连忙回答道。

在后来的聊天中,张涛得知老人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于是他问道:“张老,您是特等功臣,却过得并不是太好,为什么不找 *** 帮助您呢?”

老人听到以后说道:“什么功臣不功臣的,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我就是一个农民,比起我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多吃了这么些年的饭,这就是最好的待遇!”

张良荣

其实,张涛当时身上还有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寻找资阳市最美退役军人。这个事情在去年四月份就在进行了,但是苦于事务局人手不够,至今仍然在继续。

这次的信息采集工作,一直持续到了下午6点钟才结束。张涛回到局里以后,为了进一步核实老人的信息,经过多方查证后发现,老人的身份和60年前留下的原始档案一致,他决定立即上报。

随后,有很多记者打算去探访张良荣老人,毕竟一人荣立三次特等功,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奈何因为疫情的原因,记者们的行程一直被阻挡。直到疫情缓解一点之后,才踏上了前往四川的拥军之路。

张良荣

随后,越来越多关于张良荣老人的报道出现,时隔六十年,昔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特等战斗英雄,终于再次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

第二年的7月,人民日报特别刊登了一篇题《埋地雷、炸坦克、三立特等功,95岁老兵深藏功名60年》的报道,详细讲述张良荣老人当年的烽火岁月!

四川男人在河南受欺负后怒而参军

1924年8月3日,张良荣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老君村的一户贫农家庭,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

由于旧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所以张良荣很小的时候,就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了。

大一点以后,他就跟着父亲砍柴售卖、给大户人家放牛、做杂活,以此换取一些微薄的口粮,来减轻家庭的负担。

旧社会砍柴卖柴照片

等到了上学的年纪,看着同村大户人家的孩子都读上了私塾,所以张良荣的内心也十分的渴望。

然而,家中实在没有钱财支持孩子读书,所以每一次放牛的时候,张良荣借着牛吃草的功夫,都会去私塾门口坐一会,听听里面传来的隐约读书声。

这个事情后来被父亲发现了,看着张良荣眼中读书的渴望,他考虑再三,狠心做了一个决定,将家中的余粮变卖了,换取到了儿子读书的机会。

要知道,这在当时是多么艰难的决定,因为家中的两亩薄田,收成好的时候,一家人也只能吃糠喝粥维持生存。

如果遇到天灾,基本上都是颗粒无收,所以每年都要预留一部分的余粮作为种子。变卖了余粮,等于说没有了种子,只能在平时的口粮里面挤出来了。

旧社会穷苦农民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土地革命运动的 *** ,以及后来抗日战争的爆发,读了两年多书的张良荣辍学了。

成年以后,张良荣背井离乡,来到了河南地区,靠着年少时期学到的一点算术,在当地以售卖土产品为生。

当时的河南地区,人人尚武成风。河南老百姓几十年来,在军阀和 *** 军队的欺辱下,对他们是深痛恶绝。

再加上张良荣是四川人,从小经历了战乱的洗礼,内心深处也充满了对军阀的痛恨。

更重要的是,自古以来,四川男人就很铁血,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就有四位是从四川走出来的。

1948年的某一天,张良荣萌生了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的念头。

当天,他正在集市上售卖产品,突然来了四个 *** 士兵,他们不仅买东西不给钱,在后来张良荣找他们理论的时候, *** 地打了他一顿。

解放战争时期的 *** 士兵

鼻青脸肿的张良荣是窝了一肚子的火,年少时期被地主欺凌、长大以后被军阀欺辱,他是越想越怒,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回去的途中,张良荣看到了大街上贴的 *** 招兵告示。在以前,他也常常听人说 *** 是 *** 领导下的军队,是为人民打天下、谋幸福的好军队,所以他在一怒之下愤而从军。

参军入伍以后,张良荣被分到了新兵营,进行了一个月左右的新兵训练。在此期间,他接受到了很多进步思想,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新兵训练结束以后,张良荣被分配到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一旅。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支队伍的司令员是刘伯承。

所以,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老人十分自豪地说道:“想当年,我可是刘伯承司令手下的一个兵!”

由于解放战争时期,战局瞬息万变,所以部队时常需要辗战各地,不是急行军,就是在和敌人战斗,根本就没有休整的时间。

老人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有些难过地说道:“刚刚加入部队的时候,我们经常是不分昼夜地打战。敌人的炮火很猛烈,有时候一天打下来,我们一个连,和敌人拼得只剩下几十个人。”

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张良荣没有退缩,一边跟随着老兵冲锋陷阵,一边学习积累着战斗经验。

在战火中淬炼,在战斗中成长,很快他就从一名什么都不懂得新兵,成为了一名英勇奋战的老兵。

由于表现出色,张良荣也被组织上提升为了副班长,带领着全班战士浴血奋战。

一人三立特等功

在1948年下半年的淮海战役中,张良荣所在的部队,对阵 *** 军队精锐部队黄维兵团。

这场战役中,黄维兵团投入了数百辆的坦克参战,由于 *** 战士缺少反坦克武器,再加上没有反坦克作战的经验,和敌人第一场战斗下来,我方战士就损伤惨重。

老人回忆道:“有战友看到坦克开过来,抱着一捆手榴弹就冲了过去,手榴弹爆炸了,但是坦克一点事情都没有,依然向着我们压过来。”

张良荣

看着敌人的坦克横冲直撞,看着自己的战友白白牺牲,张良荣虽然内心无比的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躲在战壕里面,一退再退。

指挥部也认识到,如果不解决敌人的坦克,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将要付出无比巨大的代价。

当天夜里,部队开始紧急调来了反坦克武器,由于老人年纪太大,无法准确描述武器形状,但是据史料记载,大概率是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

第二天的凌晨,张良荣所在的班收到命令,前往大军侧翼拦截敌军坦克。

张良荣带着全班战士,借着星光赶路,在指定时间到达了埋伏地点,迅速地在公路上挖了七、八个大坑,将炸药包埋在了里面,用浮土仔细地掩盖好,引线一直拉到了防御工事的附近。

做完这一切,所有人都躲在了防御工事里面,密切地注意着公路尽头的动静。

没过多久,敌人的坦克缓缓地开了过来,张良荣数了一下,一共有三辆坦克。

“警戒,大家注意,它们来了!”张良荣大喊道。

等到五辆坦克全部进入伏击圈以后,张良荣拉响了引线,但是却因为之前的操作不当失误了。

“拉第一下,感觉引线松了,紧接着拉了第二下,炸药包在坦克的 *** 后面爆炸了,没有给它们造成任何伤害。”老人说道。

爆炸声引来了敌军坦克的警戒,张良荣等人暴露了,随之而来的是坦克大炮的轰击。

一发炮弹落在了张良荣的身边,他被震晕了过去,飞起的沙土掩埋了半个身子,倒在了防御工事里面。

直到当天下午,大部队派人前来打扫战场,有人发现了张良荣并将他救醒了过来。众人连夜赶路,在半夜里追上了大部队。

回到部队以后,得知全班战士除了他全部壮烈牺牲了,张良荣内心的痛苦根本就无法形容,立誓一定要给战友们报仇雪恨,炸毁敌人的坦克部队。

接下来,张良荣主动请缨,加入了反坦克战斗小组。面对第一次反坦克任务的失败,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经验。

炸药包炸坦克:引线不能拉得太长,要根据敌人坦克前进的速度,掌握好拉响引线的时间,让炸药包在坦克肚皮底下爆炸,有很大概率掀翻坦克。

集束手榴弹炸坦克:需要借助队友火力打掉敌人的步兵,然后把手榴弹插到坦克的履带里,炸断履带。

在这些战斗中,其中的“小葛庄反坦克作战”,至今让老人记忆犹新。这个地名史料没有记载,可能是老人年事已高,记不清具体地方了。权且按照口音,翻译为这个名字。

在这场战斗中,张良荣全班奉命前往前往小葛庄地区,不惜一切代价,拦截或摧毁敌军坦克分队,阻止他们进入前沿阵地。

临行之前,张良荣拍着胸脯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到达小葛庄的时候,大家对伏击地点设在哪里产生了分歧。

有人对张良荣说:“副班长,通往小葛庄有两条路,我们在这条路上设伏,行吗?”

张良荣解释道:“铁王八,爬得慢,这条路是距离我们指挥部最近的路,他们肯定会走这条路的!”

就这样,张良荣等人找了一处狭窄的道路,在路上埋下了炸药包,然后全部躲在草丛里面静静地观察。

时间整整过去了一天一夜,就在大家都有些迟疑的时候,哨兵突然来报:“副班长,铁王八来了!”

张良荣一骨碌地从地上爬了起来,他跑到公路上,趴在地面上认真地听着声音,从地面传来的声音判断,来的坦克还不少。

没过一会儿,就能远远地能看到敌人坦克冒出来的黑烟了。

“大家注意,铁王八马上就来了!”张良荣喊道。

五辆敌军坦克,从公路北方向南进,缓缓而来。

等到坦克全部进入了伏击圈以后,张良荣拉响了炸药包的引线。随着轰的一声,坦克被掀翻了两辆。

趁着敌人混乱之际,张良荣交代了一句火力掩护,战士们把打鸟的土枪拿了出来。这种枪虽然威力不大,但是射出的铁砂,能够糊在坦克观察窗上,等于是打瞎了坦克眼睛。

随后,张良荣带着另一名战士,一人拿着两颗集束手榴弹,从侧翼向敌人的坦克冲了过去。

借着掀翻的坦克掩护,张良荣率先冲到了敌人坦克群里,一手一个手榴弹,全部扔到了坦克的肚皮底下,再次掀翻了两辆坦克。

张良荣被爆炸的余波震倒在地,半天都爬不起来。剩下的一辆坦克发现了他,轰隆隆地碾压过来,想活活碾死张良荣。

就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另一名战士从坦克侧面冲了过来,把集束手榴弹插到了坦克履带里,炸断了履带,剩下的战士一拥而上,俘虏了全部敌人。

战后,张良荣荣立特等功一次,部队领导亲自给他颁发了特等功臣勋章。

记者问张良荣:“张老,当时看着坦克碾压过来,您害怕吗?”

“有啥好怕的,当时就恨没炸掉它!”张良荣老人恨恨地回答道。

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由于长江正处于汛期,江水湍急、风急浪高,部队成立了渡江先遣队,张良荣主动加入了队伍。

20日夜,借着夜色,渡江先遣队五、六人一组,驾驶着小木船向长江北岸摸去。

到达江心的时候,敌人的探照灯发现了我军战士,随之而来是猛烈的炮火攻击。

战士们忽略了敌人的枪林弹雨,每个人都在拼命地低头划船,只希望能尽快登岸,消灭国军守敌。

突然,一发炮弹在张良荣的小船附近爆炸,船只被掀翻了,所有人都落在了水里。

回忆起这段经历,老人至今难忘:“四月那个长江水啊,太冷了,寒气直往头顶钻……”

落水以后,张良荣根本就顾不上其他人,他和另外一名战士,拽着路过船只的尾巴,一路漂流。

登岸以后,张良荣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孤身一人深入敌阵,炸毁了敌人两处暗堡!

由于表现出色,为大部队打开了渡江的缺口,张良荣再次荣立特等功一次!

解放战争结束以后, *** 主力消耗殆尽,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之流,尽皆下野逃亡。

然而,大量的 *** 的残兵游勇,进入了广西地区,和当地的土匪武装勾结,企图负隅顽抗,这些人被称为新桂系军阀。

民国时期,李宗仁和白崇禧战场失利以后,一次又一次地在广西地区拉起队伍,如果匪患不除,二人就有很大可能卷土重来。

甚至在国际上,新桂系军阀常常叫嚣着:我们在广西,还有百万游击队!

鉴于以上原因,广西剿匪势在必行。张良荣所在的部队开进了十万大山,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剿匪历程。

*** 广西剿匪急行军

张良荣跟随大部队,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次的战斗,一路从广西打到了云南。

此时,大部队却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路途太过遥远,部队给养变得十分困难,战士们只能靠挖野菜充饥,饱一餐饿一餐地和敌人进行战斗。

考虑到剿匪非一时之功,需要做好长远的打算,所以部队领导动员全军垦荒,一边剿匪,一边种粮。

云南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粮食种植。但是当时开垦荒地,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在二战时期,这个地方被投入了大量的炸弹和地雷,很多都深深埋在了地下。

开荒的过程中,有的战士被炸断了手脚,有的被炸瞎了眼睛,张良荣也曾遇到过一次这样危险的情况。

*** 开荒戍边老照片

据老人回忆说:“有一次,我们在地头支起了一个火堆,里面埋上了几个红薯当午饭,结果人刚到地里干活,高温就引爆了地下埋着的地雷,红薯全被炸没了。”

云南剿匪结束以后,张良荣打算把土地送给当地的老百姓,得到了全班战士的同意。

最后在交接土地的时候,由于土地开垦规模特大,老百姓为了表示谢意,家家户户湊了五大车粮食送给了张良荣。

因为这件事情,张良荣再次荣立特等功一次!

六十年不提功和名

1954年,剿匪任务结束以后,张良荣和大部分战士们一样,选择了响应国家号召,回乡支援农村经济建设。

由于张良荣是战斗英雄,组织上将他安排到了当地的一个酒厂上班。

然而,在酒厂的两年,张良荣性格太过耿直,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挤,最后一怒之下,他回到了家乡老君村。

昔日战袍染血的战斗英雄,刀枪入库,隐姓埋名六十年,做起了一名本本分分的农民。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耕地旧照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除草施肥、翻地播种。张良荣把昔日的军功章锁在了柜子里面,绝口不提自己当年的经历。

记者好奇地问道:“张老,您为何不愿意提这件事?要隐瞒所有人呢?”

老人回答道:“我怎么能提?昔日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还活着,吃了这么多年的饭,和他们相比,我这点功劳根本就不值一提!”

说着说着,老人情绪突然低落了下来,声音也有着哽咽了。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记者赶紧转移了话题。

“张老,您负过伤吗?”记者问道。

“上战场,哪有不受伤的。”老人摞起自己的裤腿,记者看到上面有一道一尺多长的刀伤。

虽然经历了六十年的时间,但是这道刀伤依然如此的显眼,这不仅仅是英雄的荣耀,更是当年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

老人的荣誉

据老人称,这道伤疤是一和敌人的白刃战中,被敌人刺刀划拉的。

记者再次问道:“张老,当年您害怕过吗?”

“冲锋号一响,大家都往前冲。这是命令,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有啥好害怕的,你让我做啥都行,就是不能做逃兵!”老人回答道。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记者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张老,如果国家需要您,还上战场吗?”

谁料,老人听到这句话后,突然激动起来,就像触动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老人说道:

张良荣

“退伍之前,有战友问我去不去台湾,我说一定要去。但是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国防部的命令。作为一个兵,没有命令我就不能去。虽然现在我老了,但是我当年枪法就好,比很多人都打得准,现在就台湾没解放了,只要国防部下命令,我就一定要去,死……我也要去!”(这段话有报道过,请勿质疑!)

更多老兵在部队荣立过三等功(参战老兵战场立三等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