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里说的李靖不是《封神演义》中的那个托塔天王李靖,而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托塔天王李靖是传说中的神仙,而唐朝的李靖是个凡人,两者属于不同世界里的人物。不过,凡人李靖的军事才能,比起神仙李靖是毫不逊色。
李靖年轻时便颇有文武才略。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李靖每次与他谈论兵法,韩擒虎都赞叹不已。韩擒虎甚至这样夸奖他的这位外甥:“当今可与谈论兵法的,只有李靖而已。”李靖在隋朝任殿内直长时,吏部尚书牛弘称他是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预言李靖将官至相位。
然而,杨素的预言还没来得及实现,隋朝就灭亡了。由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曾被李靖发觉,并试图将其告发。所以李渊攻占长安后,李靖被捉拿,并被处以死刑。眼看壮志未酬身将先死,李靖在临刑前大声疾呼:“公起义兵,目的是为天下除暴乱,成就大业,怎能以私怨杀壮士呢!”这话李渊爱听,很欣赏他的胆气,加之李世民求情,于是赦免了他。随后,李世民将他召入幕府。
李靖归唐后很快表现出非凡才干。在跟随李世民征讨洛阳军阀王世允过程中,因功授官开府。其后相继指挥了攻灭后梁萧铣政权、平定辅公祏反叛势力等几大战役,都取得重大胜利。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3000精骑深入险境,成功突袭东突厥的心脏定襄城。接着与另一位大将李绩配合,一举消灭了北方强悍的东突厥,解除了唐初最大的外患。李靖晚年仍宝刀不老,贞观八年(634年),他以63岁高龄再次受命出征,打败了唐朝西部边疆的劲敌吐谷浑。李靖一生,南平江淮,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功高盖世,无人可及。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靖排名第八位。
李靖不仅是战功卓著的实战家,还是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他著有《李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可惜大都失传。现存的《李卫公问对》,是北宋时期阮逸整理成书的,辑录了他与李世民讨论军事问题的言论。全书共三卷一万余字,问答九十八条次,大多联系唐以前战例及李世民、李靖本人的亲身经历,参照历代兵家言论,围绕着夺取主动权、奇正、虚实、主客、攻守、形势等问题进行讨论,阐述其军事思想。《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兵书的代表著作。
不过,兵书上虽然记录了李靖的兵法,但其他人想要将他的兵法融会贯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世民曾经命李靖向另一位大将侯君集传授兵法,可侯君集学来学去都只学到了一点皮毛。侯君集非常恼火,跑去向李世民告状,说李靖不肯教他兵法的精髓,自己留了一手,搞得李靖很不愉快。其实,并不是李靖太保守不肯教,而是侯君集悟性差,错把兵法当成了传说中的武林秘笈,以为有什么绝活。李靖兵法的精髓实际上都已经写进了兵书,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去消化、理解和运用。如果能将兵书上的白纸黑字运用自如,那就真正掌握了兵法的精髓。如果不能活学活用,恐怕永远也学不到精髓。
李靖用兵并无固定法则。武德六年(623年),他在平定辅公祏势力时,辅公祏以水陆两军分别在博望山与青林山重兵布防,当时多数将领提出避其锋芒,直取辅公祏的大本营丹阳,但李靖不同意。他说,如果博望山与青林山的营垒难破,丹阳更难攻。直攻丹阳不下,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可是,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失败而归后,曾问因年迈未能随征的李靖,为什么强大的唐军居然拿不下高句丽。李靖告诉他,最大的失误在于未采用大将李道宗的计策。当时高句丽以倾国之兵增援安市城,唐军久攻不克。李道宗于是请求率精兵五千,奇袭高句丽都城平壤,但未被李世民采纳。李世民采取稳扎稳打的保守办法,同当年李靖反对直攻丹阳避免腹背受敌的想法完全一样。为什么李靖当年反对部将偷袭敌军后方,此时又赞同李道宗偷袭平壤呢?这就说明不同的战役,作战方案不能生搬硬套。这大约就是李靖用兵如神的诡妙之处。
李靖病逝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享年79岁。李靖的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很深,一百多年后的上元元年(760年),李靖的“粉丝”唐肃宗李亨,把李靖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供奉于武圣庙。这样一来,凡人李靖渐渐被神化。到了明朝,随着小说《封神演义》的问世,李靖的形象也就变成了陈塘关总兵、托塔天王李靖。神话中的许多神仙都是这样炼成的。(文/谢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