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报告出品方:中信建投)
一、行业回顾
1.1、市场行情:总体表现一般,先抑后扬,或出现触底迹象
2022 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国内疫情不断反复等因素导致 A 股整体呈现下跌 行情。截至 12 月 9 日,计算机(申万)跑输大盘,年初以来跌幅达 23.10%,位列申万一级行业倒数第 3 位。
从月度情况来看,1 月计算机行业取得相对收益,2 月计算机行业取得绝对收益,主要得益于数字人民币主 题催化及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等;3、4 月份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等影响,叠加计算机 行业多数公司下游客户以政企为主,在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市场预期经营情况受到较大影响,盈利能 力可能明显下降,计算机行业整体表现显著弱于大盘。4 月底以来,随着 A 股年报和一季报业绩陆续落地,上 海疫情也出现明显向好趋势,在复工复产预期下,汽车、新能源等板块带动 A 股迎来反弹,但计算机行业相对 表现也偏弱。
7、8 月,受益于下游产业基本面转好,以及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计算机行业表现略好于大盘, 其中汽车智能化、能源信息化等板块表现较好。10 月,美国出台新一轮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计算机板块基础硬 件公司短暂走弱,但伴随着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安全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升,信创节奏整体加快, 叠加防疫政策优化带来的计算机行业公司经营情况好转预期,10 月计算机板块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
1.2、经营业绩:净利润下滑,继续探底,白马业绩相对稳健
1.2.1、行业整体:业绩继续探底
计算机行业营收增速继续放缓,毛利率下滑及研发投入增长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截至 10 月 31 日,申万 计算机行业总计 333 家上市公司,不含北交所上市公司及 B 股上市公司共计 320 家。320 家公司(下同)2022 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收 7718.01 亿元,同比增长 5.01%,较上半年同比增速继续放缓,增速中位数为 3.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96.72 亿元,同比下降 45.31%,增速中位数为-16.5%;实现扣非净利润 153.68 亿元,同比下 降 46.61%,增速中位数为-17.3%。2022年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28.24 亿元,同比增长 0.81%,增速中位 数为 3.5%;实现归母净利润66.90亿元,同比下降 53.92%,增速中位数为-26.3%;实现扣非净利润63.95亿元,同比下降49.68%,增速中位数为-30.0%。
从费用率情况来看,2022 年前三季度行业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同比保持稳定,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系行业整体毛利率下降以及研发费用率的提升。2022 年三 季度和 2022 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毛利率分别为 26.48%和 26.12%,同比分别下降 1.12 和 1.18 个百分点;2022 年三季度和 2022 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9.67%和 9.63%,同比分别提升 0.92 和 0.75 个百分点。
疫情影响仍大,多数企业利润同比出现下滑,约两成企业由盈转亏。从利润情况来看,2022 年前三季度计 算机行业中仅 8 家企业利润实现扭亏,118 家企业亏损。2022 年三季度,受上半年疫情导致的收入确认延期, 多数企业利润负增长或亏损扩大,亏损企业共计 121 家,其中由盈转亏企业达到 58 家。
从历史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计算机行业经营情况已处于历史底部区间。采用板块历史成分统 计(下同),2022 年前三季度申万计算机行业整体营收增速为 4.91%,2021 年同期为 19.10%;归母净利润和扣 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5.18%和-47.52%,均出现明显下滑,疫情影响和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行业因素或为主要原因。从业绩增速的走势来看,2017 年计算机行业利润增速触底回升,当前行业经营状况已 至历史底部,预计随疫情好转、成本及费用的情况会逐步好转,未来经营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1.2.2、子板块表现:工业互联网、能源及电力信息化等板块表现稳健
工业互联网及工业软件、能源及电力信息化等板块表现相对稳健。分板块来看,2022 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 利润均增长的板块包括工业互联网及工业软件(收入+51%,净利润+8%)、能源及电力信息化(收入+7.3%, 净利润+2.3%)。
营收稳步增长,但利润下降的板块有建筑信息化(收入+10.5%,净利润-1.6%)、军工及卫星 遥感(收入+1.7%,净利润-75.4%)、云计算(收入+1.5%,净利润-25.3%)。营收小幅下降,但费用控制得当, 利润小幅上升的板块有企业级服务(收入-6.1%,净利润+13.6%)、教育信息化(收入-4.1%,净利润+1%)。 另外,智能汽车(收入-0.4%,净利润-22.5%)、国产化(收入-4.7%,净利润-35.8%)、互联网金融(收入-6.3%, 净利润-5.2%)、金融 IT(收入-6.9%,净利润-43.6%)、医疗 IT(收入-7.6%,净利润-29.5%)、网络安全(收 入-10.3%,净利润-381.6%)、智慧城市及政务(收入-14.7%,净利润-126.5%)等板块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1.3、估值持仓:行业估值以及基金持仓均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截至 12 月 8 日收盘,申万计算机行业 PE(TTM)(剔除负值)为 50.64 倍,处于 5 年以来的 32.85%分位 水平。2020 年 7 月以来,计算机板块深度回调到历史底部,三季度末行情明显回升,触底反弹趋势已现。从板块估值来看,当前计算机多数子行业估值逐步回升。截至 12 月 8 日,国产化、网络安全、军工及卫星 遥感、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金融 IT 等板块 PE(TTM)分别为 75.2、67.5、64.2、54.8、52.6、44.1 倍,分 别处于 2017 年以来 57%、90%、69%、77%、52%、61%分位水平,逐步回升。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企 业级服务、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及政务等板块的估值水平还处于历史分位数 30%及以下,仍有估值修复空间。
根据 wind 一致预期,截至 12 月 8 日,申万计算机行业2022年预测市盈率 36.6 倍,企业级服务、互联网 金融、教育信息化、金融 IT、能源及电力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子板块 2022 年预测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9 月以来,信创板块带动计算机行情回升,三季度基金持仓计算机比例回升。2022 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计 算机持仓占比由2022年二季度末的 2.29%回升至 2.62%,但仍处于 2017 年以来的较低水平。重仓持股集中度继续小幅提升。从持股集中度来看,计算机行业重仓股前五持仓市值占行业整体持仓市值的49.32%,前十占比为 70.17%,集中度环比继续小幅提升,环比2022Q2分别提升0.05、0.11个百分点。
从计算机前十大重仓股变化来看,2022 年三季度末用友网络、航天宏图、宝信软件晋升前十大重仓股,纳 思达重仓市值继续占据行业第一,2022 年二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金蝶国际、四维图新、卫士通退出前十,三只股票三季度分别下跌 44.13%、23.42%和 35.84%。2022 年三季度计算机前十大重仓股多数出现一定幅度下跌, 其中只有金山办公、恒生电子录得涨幅。十大重仓股中,金山办公、恒生电子、深信服重仓市值环比 2022 年二 季度提升明显,纳思达重仓市值保持稳定,其余个股重仓市值均出现回落。
二、投资展望
2.1、数字经济时代来临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 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根据中国信通院提出的“四化”架构,数字经济分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四部分。
数字经济打造经济复苏新动能。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 模达 45.5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6.2%,高于同期 GDP 名义增速 3.4 个百分点,占 GDP 比重达到 39.8%。伴随 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 擎作用更加凸显。2021 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 37.18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 81.7%,占 GDP 比重为 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2.2、计算机行业有望迎来反弹
展望 2023 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宏观经济企稳向好,行业信创加速推进,各行业 IT 需求 有望逐步回暖,叠加今年的低基数效应,我们认为计算机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升行情。 第一,计算机行业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业绩有望触底反弹。以医疗 IT 为例,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医院招标、 验收不断延后,但随着贴息政策落地及需求回暖,医疗 IT 行业有望迎来拐点。
第二,2022 年前三季度申万计 算机行业整体营收增速为 4.91%,2021 年同期为 19.10%;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5.18%和 -47.52%,均出现明显下滑,疫情影响和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行业因素或为主要原因。从业绩增速 的走势来看,当前行业经营状况已至历史底部。第三,目前,申万计算机行业 PE(TTM)处于 5 年以来的 32.85% 分位水平,2022 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计算机持仓占比为 2.62%,但仍处于 2017 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三、投资策略
3.1、信创:有望提速,建议重点关注产品化、市场化能力较强的公司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包含了从 IT 底层的基础软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的全产业链。2022 年以 来,在俄乌战争爆发、美国对中国进一步的半导体制裁等背景下,国家安全、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当前国内重要 政策方向。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科教兴国,强调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和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 内信创产业发展的紧迫性提升。我们认为,随着前期党政信创的顺利推进,国产基础软硬件生态逐步完善,未 来行业信创有望成为发力重点。在行业信创领域,除了 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加速发展之外,上 层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也将陆续带来较大的市场增量需求。
因此,我们持续推荐信创板块。目前,行业信创发 展提速,其更看重产品性能。因此,我们认为产品化能力强,具备广泛市场化潜力的公司值得重视。但信创空 间大,仍属于板块性投资机会,对于一些创新能力强,但目前相关产品收入规模不大的公司也值得关注。
基础软件中,我们认为操作系统最为关键。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中,目前主要有 Windows、Android、iOS、 OS X、Linux 等多个操作系统厂商在竞争。移动端 Android 系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因此其占据全球总体操作 系统的份额稳定在 40%上下,在 2022 年 9 月达到 42.96%,排名第二的是 iOS 系统,从 12.9%提升到 17.37%。 PC 端 Windows 是操作系统龙头,其占全球总体操作系统 29.5%的份额。从全球来看,操作系统公司的成功是非 常难的,不仅要有良好的软硬件协同,更要构建良好的生态,在国内服务器端,开源欧拉具有较好的生态。
国产操作系统渗透率低,发展空间大。我国具备广阔的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在 2020 年达到了 791.1 亿元。 但国产渗透率很低,2020 年仅有 26.68 亿元,仅占中国操作系统市场的 3.4%,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 国信创产业不断发展,操作系统的国产化要求会不断提高,同时国产操作系统的技术能力也在持续进步,缩小 与国外龙头的差距,预计国产操作系统市场产值将快速增长,在 2028 年将达到 84.8 亿元。
CentOS 宣布停止维护,安全性无法保证,国产替代空间大。2020 年 12 月 8 日,CentOS 社区宣布 CentOS 8 将于 2021 年底停止维护,CentOS 7 将于 2024 年 6 月 30 日停止维护。这意味着用户将无法继续获得官方升级和 补丁,一旦发现新的安全漏洞,很容易被恶意攻击者利用,大量服务器上承载的用户关键业务系统将面临严重 的安全隐患,数据安全性将无法得到保障。在停止维护前的 2020 年,CentOS 在中国几大主要行业的服务器操 作系统中占据重要份额,因而也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通用软件领域,考虑各行业信息化程度、产品渗透率、与业务/设备/生产线的紧密情况、替换难度及行业替 换引导,我们预期 OA、办公软件和邮箱将进行快速且大规模的全行业基于国产环境的替换与升级,ERP 因与 业务流程和生产紧密度更高,复杂度更高,替换周期和企业范围会较前述通用软件系统的时间拉长和范围缩小。 OA 系统的企业渗透率高,行业增速持续稳健增长,预期 2022 年有望达到 260 亿元。企业数字化的投资持 续推进,OA 市场规模持续稳健上涨,参考产业信息网数据,预计 2022 年国内 OA 市场将达到 260 亿元,同比 增速在 10%-15%。从用户类型分析,企业、 *** 及公共事业单位、个人客户占比分别为 62%、35%和 3%。后 续考虑国产环境下的 OA 替代和升级需求,我们判断 *** 及公共事业单位的 OA 采购规模增速有望超行业增速。
双平台下的运行不影响企业信息化流程审批情况,品牌商具备国产平台的先发优势。OA 行业中泛微网络 和致远互联均为全国覆盖,市占率属均属行业前列。致远互联的销售渠道覆盖全国 35 个地市,客户以 *** 、八 大重点行业为主,在国产化市场具有先发优势,产品线专门针对政企客户推出 G6 产品线,可实现政务系统的 协同管理办公平台+政务跨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央国企市场中,致远互联率先中标中国石油测井公司项目,将打 造致远互联协同运营平台 COP,实现十字花办公和组织运营管理全面升级。
办公软件随着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也成为本次国产替代浪潮中的重要板块。金山办公作为国内 Office 办公 软件的核心供应商,份额领先。公司拥有办公软件领域 30 多年的研发经验及技术积累,对核心技术具有知识产 权。2021 年,公司国内机构授权业务收入 9.62 亿,同比大幅增长 107.10%。
ERP 作为企业级管理的软件核心,具有向 HR、供应链、采购、CRM、BI 等的高延展性,预期长期国内 市场空间可达千亿规模。市场格局看,国内 ERP 市场国产厂商用友、金蝶整体市占率超 40%,高端 ERP 市场 SAP/Oracle 等海外厂商占据超 50%的份额,远高于用友/金蝶的 20%。随着本轮 ERP 国产化浪潮和国产厂商历 经 20 多年的发展积累,有望突破高端市场。用友网络作为国内大型企业 ERP 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有较好的客 户和产品基础,先后覆盖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联通、中国海关等政企和重点企业市场。2021 年,用友网络在 大型企业市场实现收入 58.7 亿元,同比增长 17.0%,其中云服务业务收入实现 37.3 亿元,同比增长 45.4%。
CPU 领域,服务器方面海光、鲲鹏性能领先,桌面 PC 方面飞腾具有领先地位。从下游测试结果来看,当 前国产服务器芯片中海光、鲲鹏性能领先。根据 Spec 官网测试结果,海光 2 号、鲲鹏 920 的跑分结果比 2017 年的 AMD 霄龙 7601 略强,与 2021 年英特尔至强 8380 以及 AMD 霄龙 7763 相比,落后约 1~2 代。行业客户 对性能高度重视,鉴于当前海光、鲲鹏服务器 CPU 性能领先,上述两款芯片最受行业信创客户青睐。同时,行 业中小用户过去服务器 CPU 以 X86 架构为主,迁移到 ARM 架构上面临较高的迁移成本,因此海光作为国产 X86 架构中性能最强芯片,高度受益于行业信创的推进。国产桌面 PC 芯片方面,飞腾无论是份额还是性能都 具有领先地位,伴随飞腾下一代服务器芯片的推出,未来也将受益于行业信创服务器的推进。
EDA 与 WAT 市场也值得重点关注。EDA 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国内增速更快。根据赛迪数据,2020 年全 球 EDA 行业实现总销售额 7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7%,预计至 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5 亿美元, 2020-2024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7.8%。2020 年,国内 EDA 市场规模为 66.2 亿元,预计至 2024 年我国 EDA 工 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5 亿元,2020 至 2024 年的市场规模符合年均增长率近 17%。
EDA 公司如新思科技、Cadence 在美股半导体板块中估值一直相对较高,一方面是该领域的公司壁垒高, 新进入者很难突破壁垒;另一方面受下游需求影响小,中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因此估值一直相对较高。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受益于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数量增长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新需求,国内 EDA 市场增速高于全 球。随着公司寄生参数及仿真产品、版图验证产品的能力提升,公司模拟全流程整体工具成熟度进一 步提升,商业化能力不断增强。其次,公司 EDA 工具在分立器件、电源管理类芯片设计能力较强,之后在其 它模拟 IC 品类中的能力也将不断增强,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宽。
同时,公司数字 EDA 工具由点及面,未来成长可期。国内数字 EDA 工具厂商与海外公司差 距较大,是半导体产业中薄弱环节。公司数字全流程 EDA 目前收入占比还较小,产品方面包括时钟质量检视 与分析工具、单元库特征化提取、高精度时序仿真分析、时序功耗优化等。公司未来将加大在数字前端逻辑综 合、布局布线、后端物理仿真及验证等方面的布局,产品丰富度将实现由点及面。经过几年发展,华大九天商 业化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点工具布局的完整度、先进制程的使用,还是仿真速度及精确度都有了明显提 升,因此在客户范围、应用领域都有新的突破。
WAT 市场持续受益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扩产,受益于 WAT 测试设备放量以及数据分析软件业务的高增长 和国产替代需求,重点推荐广立微。WAT 测试设备高壁垒、高粘性,替代难度非常大。目前,全球该设备的 95% 市场被是德科技占据,国内主要就广立微一家有可大规模商业化的产品。该设备需求跟晶圆厂扩产相关,预计 国内每年至少 400-500 台需求量。设备单价平均 500 万元,国内市场规模 20-25 亿元,替代空间广阔。目前公司 WAT 测试设备已进入华虹、客户 A、粤芯、合肥晶合集成、长鑫存储等主流客户。公司去年出货 20 台,今年 预计 40 台以上,空间广阔、放量可期。未来还有望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切入到高精度 CP 测试等新领域,从而 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良率提升软件份额稳步提升,大数据分析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软件主要用于提升晶圆厂 良率,预计 2025 年该市场规模约 2 亿美金,公司是国内该领域龙头,同时也拓展了三星等海外客户,去年收入 0.53 亿,市占率将持续提升。公司未来重点扩展支撑晶圆厂生产制造全流程的一系列软件,如通用数据分析软 件、半导体良率管理系统 YMS 等,预计到 2025 年该市场全球规模将达到 5-6 亿美金,未来有望高速增长。
3.2、行业信息化:重视医疗IT、工业互联网、汽车智能化及金融IT
3.2.1、医疗IT:需求有望回暖,招标有望提速,行业或迎拐点
展望 2023 年,我们看好政策利好下的招投标恢复与 IT 建设加速。2022 年,行业受制于各地政策、院内管 理等因素影响,项目招标、交付、验收周期均有所拉长。考虑现在疫情政策的积极变化,国家对分级诊疗、互 联网医院的引导与推进,预期随着医院精力将向恢复就诊转向,IT 部门和外部专家评审工作有望恢复。
需求端:医疗 IT 的成长具备四大驱动力,其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生就诊效率,推动我国医疗水 平提升,是医疗 IT 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原因。医院发展进入由规模扩张走向提质增效,由粗放走向精细的过渡 阶段,对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的重视程度提升,信息化方法论及工具的价值逐渐凸显。
首先,随着医 院业务规模扩张、复杂程度提高、医疗服务供需缺口扩大,医院内部管理的复杂性激增,全业务场景的数据化 辅助其构造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效果;其次,院内信息化优化业务流程,解放承担大量 重复冗余工作医护人员,让其能更多地专注于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也能缓解医护人员短缺的普遍性问题;医 疗信息化是工具与手段,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优化其就医体验才是建设的核心。医疗信 息化整合医疗碎片化的服务链条,让患者诊前、诊中、诊后拥有便捷、高质量的就医体验。
我们预期 ICU、急症等特殊科室对相关信息化采购需求有望进一步加大。考虑卫健委近期提出,要加强定 点医院建设,要求 ICU 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 10%,有望进一步推进 ICU 相关 IT 系统建设加速。中国卫生健 康统计年鉴显示,2021 年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总床位数在 597 万个左右。同期,绝大多数分布在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中的重症医学科床位,国内共有 6.7 万个,占比仅为 1.13%,距 10%差距巨大。若仅考虑国内新冠定点 医院数量约 1500 家,单院床位 400 个,则 ICU 床位为 6 万个,按 2%的水平测算已有 ICU 床位,实际与目标建 设差距为 4.8 万个。参考现有 ICU 单床 IT 系统与物联网相关建设标准约为 1 万/床,则 ICU 相关信息化采购量 为 4.8 亿元。如果要满足国家 10%的要求,则未来 ICU 相关的 IT 采购需求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政策端:与医疗体制改革同行,政策带动医疗信息化发展。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加强医卫信息流动、保证医卫信息对称是完成医改目标的关键环节。医疗信息化作为解决医 疗卫生信息困境的重要手段,在医改进程中始终为医疗体制改革目标服务,受医改政策指挥,角色重要性也日 益凸显。考虑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十四五”全民健康 信息化规划》等,均提出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医疗行业,促进我国医疗高质量发展,利好医疗 IT 产业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国家先后出台医院贴息、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利好医疗 IT 行业发展的政策,叠加医院运营正 常化后会恢复医疗 IT 的招标、验收等,我们认为后续医疗 IT 业务有望逐步回归常态,并受益已发生的利好政 策。
3.2.2、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的关键领域,重视工业软件、能源IT与工业互联网平台
我们将工业软件、能源IT、工业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构成部分。二十大报告强调新型工业化、制造强国。近日,发改委报告强调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工程。我们认为,制造业升级趋势延续,工业互联网将受益于制造业CAPEX增加与PMI回暖。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重点,工业数字化是进一步提升国内工业附加值的重要驱动力。工业互联网作为打通工业流程数字化的桥梁,可打破各环节物理界限,成为“智能制造”的基础底座。工业软件方面,我们认为长期发展趋势良好;一是国产化下国产工业软件的市场空间变大,可与国内优秀制造公司共成长;二是制造业人口红利效应下降的情况下,工业软件可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提高效益。
需求端: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软件系智能制造核心,能为企业带来众多价值。智能制 造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获取更准确的生产现场数据,能实施更准确地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从而实现减少 原材料消耗、平衡好库存、减少利息支出,使成本降低。其次,智能制造可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对“人、机、 料、法、环、测”各环节数据进行分析,更易发现生产瓶颈与产品缺陷原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最后,智能制造可以重塑生产方式,在高度智能化、柔性化后,企业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新型生产方式, 推动生产模式由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化生产进化,从而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进而提高毛利率。
工业互联网行业空间预期 2025 年可破万亿元,其中软件占比约 31%。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 2017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市场规模为 4677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直接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2721 亿元, CAGR 为 13.3%。如考虑工业互联网对其它实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中国信通院统计 2019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 经济总体规模约为 2.13 万亿,占 GDP 比重为 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9.9%,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约为 5.9%, 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 15.6%。中国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结构情况中,基础设施规模约占总规模的 40%, 软件与应用规模占比为 31%,通信与平台占比为 28%,工业安全占总规模的 1%。
供给端:产品种类丰富,龙头企业纷纷入局。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包括设备、网络、平台、软件、应用层以 及安全防护体系。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网络向下接入各种工业设备、产品及服务、物料等,向上为各种 软件提供海量的标准化工业数据和模型,为全产业链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由边缘与连接层、IaaS 层、PaaS 层及 SaaS 层构成。 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则主要为企业提供基础平台支撑,推出或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华为为代表 的 ICT 厂商,则在边缘层和基础平台上对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此外,还包括一些传统 IT 企业将原有的解决方案 向工业领域延伸,如用友、东方国信等,加速传统软件云化发展,并强化工业机理模型的部署。
国产替代空间大,行业 know-how 是产品护城河。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数据,2019 年中国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仅有 5%,生产控制类为 50%,经营管理类为 70%,且高端市场的国产化 率更低,考虑安全和升级服务持续性,我们认为未来国产占比有望持续增加。对比传统软件或平台,工业软件 的制造业属性更重,对于产品体系、供应链更为复杂,因而产品需要将工业细分领域的 Know-how 与工业运行 机理封装在软件或形成平台流通流程,不同领域的 Know-how 不一样,因而需要长期的积累。
3.2.3、汽车智能化: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有望提升,行业维持较高景气度
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自动驾驶政策放开临近。近些年来,为了支持自动驾 驶等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 *** 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例如,2018 年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及与相关行业之间的 融合。
2022 年 11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 在全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基础上,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 点,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搭载的自动驾驶功能为 L3 和 L4 级。2022 年 6 月,深圳市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 联汽车管理条例》,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 项做出具体规定。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多地也均发布相关支持政策。
L2 级别自动驾驶前装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上险量数据,2022 年 10 月我国智能汽车销量 39.73 万辆,同 比增长 68.1%,渗透率为 24.78%。在 2022 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今年上半年 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达 288 万辆,渗透率升至 32.4%,同比增长 46.2%。国内自动驾驶正进入发 展快车道。根据高工智能研究院数据,截至 2022 年 9 月,我国前向 L2 级 ADAS 前装渗透率已达 27.7%,2019-2021 年该数据分别为 2%、12%、19.4%。
未来国内自动驾驶级别将从 L2 向 L3/L4 转换,例如上海市发布《上海市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 2025 年,上海市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 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 5000 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 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 级)汽车占新 车生产比例超过 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 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智能座舱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亿欧智库数据,2021 年中国新发布乘用车型(含改款)智能座舱渗透率为 50.6%,其中 OTA 升级渗透率为 50.9%,智能语音渗透率为 86%,中控彩屏渗透率为 97.9%。亿欧智库数据显 示,10 万元以下汽车智能座舱渗透率最低,仅 25.4%,15-20(含)万元的汽车智能座舱渗透率最高,达到 58.4%。
2023 年新出自动驾驶车型中 L2 依旧为主流,L3/L4 有望加快落地。2023 年,多家车厂将推出 L3 级别自 动驾驶汽车,从半自动驾驶阶段跨越至特定场景中完全自动驾驶阶段。例如,现代汽车将在 2023 年推出包括捷尼赛思 G90 和起亚 EV9 在内的多款 L3 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宝马 L3 自动驾驶系统“Personal Pilot”将在 2023 年 底推出,并将在宝马 7 系列上使用;小米纯电汽车搭载 L3 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预计 2024 年上半年将量产;奇瑞与华为将合作在 2023 年推出搭载 L3 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 E03 与 E0Y。部分自动驾驶汽 车车厂直接跳过 L3,直接从 L2 迈向 L4 级别。例如通用公司旗下的 Cruise 支持 L4 级别驾驶,推出 Origin 车型; 百度发布 Apollo RT6,支持 L4 级别自动驾驶,并将于 2023 年开始试运营。
我们认为智能驾驶是 2023 年的重要景气赛道之一:一是展望 2023 年,消费需求将有所复苏;二是智能驾 驶的渗透率继续提升,2023 年下半年比亚迪、广汽 Aion、吉利极氪等传统车厂都会有硬件达到 L4 级别的自动 驾驶车型量产;三是原材料价格回落及人民币可能将进入升值通道,板块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因此,2023 年 整个板块在总量、渗透率还有盈利水平上都将有向好的边际变化。
3.2.4、金融IT:行业保持高景气,关注政策催化和业绩筑底回升
上半年受上海封控及深圳、北京等地新冠疫情影响,金融 IT 企业在产品推广、现场实施交付等方面遭遇挑 战,普遍存在项目合同签署时间延后、项目进度延期、回款周期延长等情况,而由于员工人工成本、房租物业 费、固定资产折旧等刚性成本支出,金融 IT 板块整体业绩出现明显下滑。2022Q2 金融 IT 板块营业总收入同比 下降 1.2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5.24%,收入和利润增速均为 2019 年以来单季度最差。
2022Q3 收入端已现拐点,利润继续探底,毛利率下降是主因。三季度以来,国内疫情环比好转,客户端部 分延期项目加紧验收,金融 IT 板块收入端出现好转,2022Q3 总营收同比增速提升至 8.77%,同时费用端控制 较好,费用增速与营收增速基本持平,期间费用率同比稳中略降。从利润端来看,2022Q3 归母净利润同比继续 下降 15.85%,分析主要原因为毛利率同比下降 5.82 个百分点。部分公司由于单季度业务收入结构变化导致综合 毛利率下降,例如宇信科技 2022Q3 集成业务大幅增长,导致单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 10.76 个百分点。我们判断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延期项目持续推进验收,2022Q4 板块收入端有望持续改善,或现拐点;后续疫 情防控优化带来人员出行成本下降,金融 IT 企业项目毛利率有望回升,业绩有望于 2023 年逐步修复。
3.2.4.1、银行IT:数字化转型+金融信创推动,数币、跨境支付等概念催化,业绩和估值有望双升
银行数字化转型深化发展,IT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2 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22-2025 年)》,明确发展目标:一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更深,二是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更充分,三是金融服 务提质增效更显著,四是金融科技治理体系更健全,五是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更深化,六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 先进。中国银保监会于 2022 年 1 月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到 2025 年时银行 业与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两个文件作为未来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纲领,共同推动银行 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深化发展。
IDC 报告显示,2021 年中国银行业 IT 投资规模达到 1557.1 亿元,同比增长 11.8%, 预计在 2025 年将达到 2252.4 亿元,其中 2021 年中国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的整体规模达到 589.3 亿元,同比 增长 17.3%,预计到 2026 年规模将达到 1312.9 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17.4%。
金融信创逐步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带动新一轮 IT 基础设施的升级与重塑。金融作为行业信创的先锋,分别 于 2020 年 8 月和 2021 年 5 月开启一期、二期试点,涉及金融机构近 200 家,根据人民银行下属的金融信创生 态实验室确定的试点名单,2022 年金融信创试点单位继续扩充至 300 余家。根据亿欧智库报告数据,预计 2022 年前期试点金融机构新增 IT 支出中国产基础软硬件占比有望超 30%,未来国产化比例或继续提升。
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逐步打开,人民币跨境支付迎发展机遇。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已扩容至 15 省市 23 个地区,除了生活缴费,其在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场景的应用正加快落地。数字人 民币互联互通系统建设、围绕场景的应用开发都将给银行 IT 厂商带来增量业务需求。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 15 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 3.6 亿笔、金额 1000.4 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 560 万个。
在跨境支付方面,人民银行积极参与国际清算银行倡导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建立基于法定 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多边合作机制和新型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与安排;启动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技术测试,探索 数字人民币系统与香港本地“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持香港当地居民和商户的港币结算需求。 2022 年俄乌战争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同时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
3.2.4.2、证券IT:产品架构升级+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推动,券商IT投入有望较快增长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深化,全面注册制预期升温。对内,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1)债 券交易制度改革深化。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制定发布《债券交易规则》及 3 个配套适用指引,并于 4 月 25 日正 式施行,促进交易所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全面注册制预期持续升温。继 *** 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行 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 资比重。
另外,在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跨市场股票 ETF、公募 REITs 试点、可 转换公司债券交易等方面均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对外,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稳步扩大。为促进内地与香 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于 6 月 28 日发布联合公告,决定批准两地交易所正式将符合条 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
大资管时代下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加快。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调下,我国居民资产配置逐步由房地产等 固定资产向金融资产迁移,资管新规“去刚兑”落地,大量保本型产品被净值类产品替代,股票、基金、债券 等多元化金融资产的配置迎来空前机遇。截至 2022 年 6 月底,我国证券投资者数达到 2.06 亿户,同比增长 9.34%。 随着资产管理规模增长,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加快,对 IT 系统从性能到功能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券商为代表的 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证券公司 2021 年信息技术总投入为 338.2 亿元, 同比增长 28.66%,显著高于同期券商整体的营收增长率 12.03%。
分布式、云原生技术趋势明显,产品架构升级带来业务增量。信创发展由点及面,带动业务系统正在从传 统强耦合的集中式架构形式转变为分布式多活的云计算架构,应用分布式技术构建证券公司新一代核心业务系 统已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分布式架构在高性能计算能力、开放性、可靠性、低延时、扩展性等领域都有优秀 的表现。证券 IT 厂商陆续推出分布式微服务产品,如恒生电子的 UF3.0、O45、JRES3 技术中台产品,金证股 份的新一代证券业务综合服务平台 FS2.0、KOCA 云原生技术平台等。未来这些分布式云原生产品的集中升级 将为证券 IT 公司带来较大的业务增量。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资本市场成交回暖、叠加资本市场 改革政策持续推进,预计证券 IT 板块未来将迎来业绩整体修复。
3.3、数据要素价值化:将为软件公司带来增量需求
3.3.1、数据要素是数据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推进器之一
数据要素是指能参与到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为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数据,数据要素价值化是国家重点支 持和大力推进的方向。当前,国家发展重心从大数据产业走向全面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早在 2014 年,“大数据” 概念第一次写入 *** 工作报告;2017 年,中央政治局基于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集中学习,明确提示要构建以数 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保障及改善民生;
2020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关 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要素确认为五大要素之一,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2022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强调要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 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数据平台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3.3.2、数据要素市场化涉及多核心环节,软件公司多有参与
数据要素市场化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要素供给、市场化流通、开发利用等,因此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过程 中,需完善基础制度,明确数据要素所属权、运营权、使用权,确立要素交易市场、要素定价和交易等制度, 从而构建全国统一的监管体系和标准,实现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安全、可靠的平稳运行。
数据要素采集与供给是奠定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是一切经济效益产生的起点。数据采集机构主要分为两 类,一是采集企业/部门自身生产/运营/监管产生的数据,如 *** 各主管部门、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涉及 到数据收集的 IOT 厂商;二是各软件厂商,通过服务客户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如 ERP 软件提供商的 ERP 软件 中涉及大量企业自身运营数据。考虑数据所属权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处早期的情况下,基于 企业/部门自身产生的生产/运营/监管数据会成为数据要素主要供给群体。存储技术的发展为海量数据的管理提供重要支撑。数据存储分为传统存储方式和云存储方式,其中传统存 储包括蓝光存储、自建机房存储等,云存储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
四、重点企业分析
4.1、纳思达:打印机核心供应商,高端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高端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原装耗材销量与打印机本身销量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大。在打印机业务方面,2021 年公司奔图+利盟合计出货量超 400 万台,整体出货量在全球激光打印机市场份额中排名第四位,其中奔图出货 量达到 273 万台,目前已完成打印机技术和专利突破,在中低端 A4 打印机商业市场已取得成功。当前公司中 高端彩色 A4 打印机和 A3 复印机研发进展顺利,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2022 年前三季度,奔图打印机销 量同比+40%(单三季度同比+58%),原装耗材出货量同比+60%(单三季度同比+86%)。
原装耗材出货量增长 明显快于打印机销量增长,三季度耗材增速快于前三季度平均增速,更加证明了打印机保有量提升带来每年持 续耗材收入的逻辑,我们认为随着保有量继续提升以及公司更高端打印机的销售量占比提升,原装耗材销量与 打印机本身销量增速剪刀差将继续扩大。
打印机拥有计算机行业公司最优秀的商业模式之一,随着打印机保有量快速增长,耗材将为公司带来极为 可观稳定的净利润和现金流。公司兼具科技和消费属性,叠加中国制造的成本和供应链优势,形成了高技术壁 垒的优秀商业模式。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7、29.7、44.2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4/25/16倍。
4.2、深桑达:国资云、国企改革核心受益者
信创背景下,国资背景云厂商受益较大,我们看好深桑达(中国电子云)在未来云建设的竞争力。公司背 靠 CEC,可提供芯片、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奇安信)、协同办公(蓝信,对标钉钉)等从底层到上层应用一 体化最安全的云,公司主要搭建云平台以及上层应用开发,在安全性以及身份上符合国家对云安全的要求,目 标客户为 *** 、央企、国企。公司激励到位,中国电子云的人才主要来自阿里+华为,目前云业务负责人来自阿 里前专属云业务负责人(马劲)、存储业务负责人来自新华三前云产品线副总裁(朱国平)、超融合业务负责 人来自深信服前 CTO(曹欣驰),拥有非常豪华人才阵容。
我们判断未来党政+行业的云建设将以国资云建设为主,目前我国私有云每年市场规模 1500 亿元,未来还 要持续增长,私有云的主要目标客户就是党政军+行业,因此未来信创云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每年 1500 亿以上。 预计公司 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7.2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2/38 倍。
4.3、嘉和美康:医疗数据流通和电子病历建设核心标的
公司所处医疗 IT 行业持续受益医疗新基建的落地和政策利好,医院贴息项目的持续落地也将带动医疗信息 化需求释放。具体业务层面,1)国家在 ICU、急症等的特殊科室的加速建设会带动对相关信息化采购需求也有 望进一步加大。公司核心产品电子病历市占率排行业第一,其新推出的 ICU、急诊等专科电子病历符合国家建 设需求,预计产品增速有望超整体行业增速;2)公司数据中心等产品对临床研究的支持和潜在医疗数据市场化 空间,预期会带动相关产品的销售逐步恢复;考虑公司的股权激励目标、行业招投标的推进,我们预计 2022-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7.8/10.2 亿元、 净利润为 0.65/1.2 亿元,对应 PE 为 68X/36X。
4.4、致远互联:受益OA系统的升级、替代浪潮
公司是 OA 行业领军者之一,产品覆盖大中小型企业和 *** 及事业单位部门,销售渠道覆盖全国 35 个地市, 在国产化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公司产品线有专门针对政企客户推出 G6 产品线,可实现政务系统的协同管理办 公平台+政务跨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央国企市场中,致远互联率先中标中国石油测井公司项目,将打造致远互联 协同运营平台 COP,实现十字花办公和组织运营管理全面升级。考虑公司地处北京,辐射全国,原有央国企和 *** 事业单位的客户基础较好,有望持续受益 OA 国产化的全面替代。
4.5、安路科技:民用FPGA领军企业
从行业来看,FPGA 是逻辑芯片中的优质赛道,且具有广泛的下游,市场空间广阔。FPGA 芯片的可编程、时延低、功耗低、异步并行计算效率高,让其适用于通信、工控等下 *** 业,并助其不断拓展在 AI、自动驾驶 等快速发展领域的应用。并且数字芯片从控制转向数据驱动,FPGA 的特点也使得它不断在新领域中应用,因 此成长性较好。其次,FPGA 芯片具有软硬协同的特点,由芯片厂商提供 EDA 软件,因此壁垒较高且供应链更 可控,海外 FPGA 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均比较稳定,因此 FPGA 属于壁垒高、成长性好的板块。
国产 FPGA 竞争格局变好,外部环境和海外龙头策略变化创造国产替代空间。目前国内份额基本上被海外 龙头 Xilinx、Altera 和 Lattice 占据,未来国产化空间广阔。目前海外龙头 Xilinx、Altera 已分别被 AMD、Intel 收购,在 AMD 收购 Xilinx 后,核心布局服务器、汽车等赛道,在通信、工业等主要领域给国产厂商提供更多 超越的机会。并且两大巨头没有优先保证中国厂商 FPGA 的需求,也给了国产公司份额提升的机会。
安路科技作为民用 FPGA 龙头,高增长可期。公司拓展更先进的制程和更大的逻辑规模,不断丰富产品线, 高端的凤凰系列产品不断推出新产品,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嵌入式芯片 FPSoC 已经量产,未来将持续放量; 公司不断拓展新应用场景,已推出车规级芯片。随着收入规模快速增长,公司将进入利润释放期。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97、17.81 和 27.7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1.72%、62.35%和 55.76%。预计公 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2、2.02 和 3.83 亿元。对应 2022-2024 年 PE 分别为 312/142/75 倍。
4.6、广立微:WAT测试设备龙头,数据分析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受益于 WAT 测试设备放量以及数据分析软件业务的高增长。WAT 测试设备高壁垒、高粘性,替代难度非 常大。目前,全球该设备的 95%市场被是德科技占据,国内主要就广立微一家有大规模可商业化的产品。该设 备需求跟晶圆厂扩产相关,我们预计国内每年至少有 400-500 台 WAT 设备需求量。设备单价平均 500 万,国内 市场规模 20-25 亿,替代空间广阔。目前公司 WAT 测试设备已进入华虹、客户 A、粤芯、合肥晶合集成、长鑫 存储等主流客户。公司去年出货 20 台,今年预计 40 台以上,空间广阔、放量可期。未来有望拓展海外市场, 以及切入到高精度 CP 测试等新领域,从而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良率提升软件份额稳步提升,大数据分析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软件主要用于提升晶圆厂良率,预计 2025 年该市场规模约 2 亿美金,公司是国内该领域龙头,同时也拓展了三星等海外客户,去年收入 0.53 亿,市占率 将持续提升。公司未来重点扩展支撑晶圆厂生产制造全流程的一系列软件,如通用数据分析软件、半导体良率 管理系统 YMS 等,预计到 2025 年该市场全球规模将达到 5-6 亿美金,未来有望高速增长。
4.7、中科创达:智能驾驶、边缘计算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公司第三成长曲线智能驾驶、边缘计算今年将通过订单或者定点兑现逻辑,并且都实现了多平台布局,尤 其是未来随着公司自动驾驶域控器等产品的推出,将让公司从汽车智能化软件走向硬件,将与车的销量直接挂 钩,带来弹性;第二曲线智能座舱、物联网模组继续高增长;第一曲线智能软件业务增长还将受益于 Arm PC\Arm Server 份额提升趋势,并且伴随着行业下行,采用创达整体解决方案厂商开始增加。可以看到的是,科技领域有大算力需求出现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复杂操作系统的需求,而这就意味着中科创达拥有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公司在每个变化的行业,都展示了较强的适配性和竞争力,也是公司持续成长的来源。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4、13.0 和 17.6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56/40/30 倍。
4.8、中控技术:软件产品不断丰富,品类扩张逻辑不断兑现
软件产品不断丰富,品类扩张逻辑不断兑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流程工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直致力于流程工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公司不断拓展产品线,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再 到整体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变,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深耕流程化工业,将长期受益于流程工业的 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趋势。公司的软件产品不断丰富,近期发布了工业过程控制与设计平台 iAPEX, 该软件平台支持工厂工艺设计、过程模拟与分析、工艺改进和孪生工厂开发,赋能工厂全生命周期的决策优化, 将填补国内流程模拟仿真与分析软件空间,随着品类扩张和渗透率提升,预计公司的软件业务保持较高的增长 速度。公司加速海外业务推进,海外营收能力不断提升。
4.9、拓尔思:专利市场打开空间,受益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
专利市场存在庞大国产化需求,公司技术和产品储备领先行业。目前公司已发布基因专利检索相关 SaaS 产品,即将进军千亿美金的专利市场。公司在知识产权行业深耕二十年,技术成熟,在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 机检报告系统和外观设计智能检索系统等产品已相继落地,业务可对标一级公司智慧芽。智慧芽 2020 年实现收 入 2 亿元,投后估值超 100 亿人民币。
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明显受益标的,公司数据要素业务市场空间大。公司在政务领域客户触达率超 50%, 承建多省 *** 门户,为相关 *** 部门打造企业信用、知识产权等大数据平台,公司深耕数据资产 20 多年,对数 据的积累、理解和相关实践能力突出,在未来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过程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司在政务数 据要素市场已落地产业大脑、政策大脑、网络信息内容治理、金融监管等 4 个应用场景,同时在金融风控、媒 体、舆情等方面均提供数据服务,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公司数据要素业务市场空间大。
4.10、中远海科:受益航运景气度外扩和产品化转型
公司定位是中远海运集团数字化核心提供商,受益航运景气度外溢。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下属公司,其业 务涉及的智慧航运、智慧物流板块。基于集团对公司的定位,我们认为可以参考宝信软件对于宝钢集团的作用。 参考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公告,2019-2020 年规划的预期关联交易金额增速在 30%以上,考虑 2021-2022 是集团利润快速增长的两年,预期未来 1-2 年内集团有望加大数字化投入,公司业务有望受益航运景气度外溢。
业务向产品化/平台化转型,“船视宝”平台挂牌上海数据交易所。公司基于过往多年行业经验积累,推进 项目型业务向平台型、产品型业务模式转型。其中有四款产品进展较快,1)“船视宝”;2)航运管理平台;3) 船舶航行主动安全系统;4)船舶岸电系统。我们预期公司上述产品可触及的船舶数量可达一万条,单价假设 1) 航运管理平台的单船账户为 2 万元/条;2)船舶航运主动安全系统的单船价值为 10 万元/条;3)船舶岸电系统 的单船价值为 50 万元/条,则仅上述三块产品可触达空间为 62 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