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思琦说
纵观我国近代史上的武术大师,最著名的当属“南北大侠”杜心武、“洪拳大师”黄飞鸿、“迷踪拳大师”霍元甲、“八卦神掌”董海川等。
如今,这些武术家们已然成为无法超越的传奇,江湖上只留下一抹传说,供后人品鉴。
霍元甲
随着时代发展,百姓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尚武之风”亦随之变淡,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健身运动。
所幸的是,作为功夫迷,咱们在影视江湖中,依然能领略到各路功夫明星的风采。
本期,思琦带大家走进“藏”在影视剧中的两位重量级武术大师,一位曾随周总理出访多国,一位堪称“最后的剑圣”。
一、“螳螂拳大师”于海
于海
提及于海这个名字,熟悉的人应该不多。
但提及他所出演过的角色,就都耳熟能详了。
在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片《少林寺》中,他是武艺超群的“师父”;
武侠片《通天长老》中,又成了世外高人“通天长老”;
电视剧《太极宗师》中,则扮演“太极宗师”陈正英……
《太极宗师》剧照
对于演电影来说,其实是于海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武术而为之,只不过当成业余爱好罢了。
那么,于海的功夫到底有多高呢?
据报道,在拍摄《太极宗师》的第一天,同一剧组的周比利早就被于海老师的威名所吸引,便向他发起了挑战。
于海
众所周知,周比利乃是拥有多根金腰带的世界拳王,实战能力毋庸置疑。
为了一决高下,两人都事先约定好不戴护具,来了一场真正的“硬战”。
拳王周比利
但由于实力相当,最后两人谁也没讨到便宜,都不同程度受了伤。
疼痛难忍之下,两人只好重新戴上护具再战。
这场比武,虽然最后并没有公开比赛结果,但事后周比利直言于海的功夫相当了得,从他身上讨不到半点便宜……
于海的螳螂拳
1942年,于海出生于“孔孟之乡”山东,从小就非常崇拜那些行侠仗义的英雄。
12岁那年,于海被父亲送到“中原怪侠”林景山门下,从此开启了系统的习武之旅。
喜欢武术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林景山师承范旭东,是“七星螳螂拳”的第三代传人。
螳螂拳大师林景山
收下于海的那天,林景山一眼便看出这孩子骨骼清奇,是块练武的好料子。
自此,于海深得林景山喜爱,在其悉心教导下学习正宗的“七星螳螂拳”。
除了练拳之外,于海也研习各种各样的兵器。
习武的过程中,他领悟能力超高,只需师父稍加点拨,便立即了然于心。
为了将螳螂拳练到炉火纯青,于海经常蛰伏于暗处,认真地观察螳螂捕食时的一举一动,然后逐一分析其微妙变化。
螳螂
某次,于海捉来了百余只螳螂,将它们全部放在一个屋子里。
霎时间,满屋子的螳螂振翅腾飞,形态各异,每一只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而此时,于海迅速将这些“武术大师”们的一招一式记下来,再慢慢融入到平素所学中。
日复一日的琢磨和练习,于海在众多师兄弟中出类拔萃,成为螳螂拳真正的衣钵传人。
再后来,于海在全国各地广收门徒,将“七星螳螂拳”发扬光大,名扬四海。
剧照
1958年,林景山受组委会之邀,带着徒弟们参加了烟台市举办的武术比赛。
这年,于海16岁,武艺已经卓尔不群。
在他的带领下,“螳螂门”表现得十分优异,此后陆续登上了省级和国家级的赛场。
同年,于海代表山东省武术队夺得了华东区武术比赛的冠军。
紧接着,又在全国比赛中拔得头筹,自此入选国家队。
剧照
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于海揽获了全国青少年剑术、棍术、螳螂拳等多项冠军,还将“全能冠军”收入囊中。
1960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友国捷克斯洛伐克,便带上国家武术队一起前往。
在这支实力不俗的队伍中,于海有幸成为领队,带领健将们展示了华夏儿郎的武术雄风。
此后数年,于海先后跟着多位领导人访问了美国、 *** 、法国、土耳其等30余个国家。
自18岁开始,于海曾担任过国家武术队队长,教练、代表团团长等身份,足见地位之高。
于海受邀指导剧团形体训练
此间,于海还研习了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其他中国传统武术项目,可谓博众家之长于一身。
而他的“用武之地”,主要表现在不但将国术带到了海外,还为中国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这位来自山东的武术天才,他不但是师傅林景山的骄傲,是家乡人的骄傲,更是国人的骄傲。
《南北少林》影照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邵氏、嘉禾、新艺城等影视公司的带领下,迅速掀起了功夫片的热潮。
1982年,受《少林寺》剧组之邀,40岁的于海受邀担任武术指导,并在片中扮演“师父”一角。
要知道在此之前,于海并未经过任何有关影视方面的专业培训,能让他担此重任,可见剧组对他的信任度之高。
该片一经上映后,顿时引起了万人空巷的观影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张电影票一毛钱的前提下,内地票房成绩竟然过亿,堪称空前绝后。
《少林寺》影照
除此之外,于荣光、王宝强、赵文卓等人正是受《少林寺》的影响,日后才成了独当一面的功夫明星。
继《少林寺》之后,于海参演了《南北少林》、《太极张三丰》、《新少林寺》、《虎踞龙盘》、《叶问》等影视剧,多扮演武术大师之类的角色。
《新少林寺》剧组合影
2015年9月,于海还出演了抗战剧《地雷战》,由他所扮演的“师父”,亲力亲为教大家螳螂拳,一招一式尽显传统武术的魅力。
影照
某次接受采访时,记者凝重地看着于海问道:盛极一时的中国武术正遭遇门可罗雀的尴尬。传统武术“失宠”,随之而来的是武术文化内涵的失落、有传无承等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您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于海不假思索地答道:中国武术以博大精深闻名于世,素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获得赞赏。虽然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老祖先留下来的民族精神和武术精神,鞭策着华夏儿女不断向前,无惧无畏……
如今,于海老前辈已经年近八旬,但他仍致力于培育下一代武术新人,劳而无怨。
二、“双手剑大师”于承惠
于承惠
凭借《少林寺》,李连杰自此成了家喻户晓的功夫明星。
此后闯入香港,闯入好莱坞,被影迷们誉为“功夫皇帝”。
和他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大反派“王仁则”,其扮演者便是于承惠。
《少林寺》影照
那年,于承惠已年过不惑,早就过了当演员的黄金年龄段。
但他只是醉心于武术,其实并无涉足演艺圈之意。
彼时,在武术界声名赫赫的他,实在不好推却导演的盛情邀约。
影视剧中,与老前辈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一袭长衫,一柄剑,一口长须,仙风道骨。
现实生活中,他着装轻便,待人亲和,看上去就像一位与世无争的退休大爷,没人会联想到他是一位武术大师。
和于海一样,于承惠也是山东人,只不过他出生于山东蓬莱,比于海还大了3岁。
孩提时期,生在普通家庭的他十分调皮,就连走路也要张牙舞爪,小树小草经常遭殃。
之所以如此好动,其实源于他自幼就有一个武侠梦,梦想着将来能成为锄强扶弱的侠者。
在那个影视剧尚未盛行的年代,于承惠能将《三侠剑》、《七侠五义》、《岳飞传》等经典评书背得滚瓜烂熟。
由此可见,他早就对“侠”字的定义有了很深的领悟。
12岁那年,于承惠开始到青岛的一所业余体校习武,主要学习螳螂拳。
21岁时,在青岛市举行的武术比赛中,他技压群雄,夺得了“全能冠军”,并被选入山东省体育学院武术队。
1963年,24岁的他在华东区武术比赛中,以一套“醉剑”夺冠,从此声名远播。
不幸的是,在同年的一次训练中,一次严重的腿伤,彻底断送了他的武术生涯。
不得已之下,他从一位武术冠军,被分配到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成了一名普通工人。
那段时间,他郁郁不安,心中的痛苦无法言喻。
痛定思痛后,于承惠深深地意识到,虽然身体废了,但这一生都离不开武术,更不应该轻易被挫折压垮。
于是乎,工作之余,他重新开启了习武之旅,苦心研习各路武学。
于承惠练武
某个暴风雨交加的夜里,于承惠看着窗外发呆。
就在此时,一只屹立于雨中的螳螂进入了他的视线。
电闪雷鸣之间,这只小家伙螳臂当车,迎风搏击。
这一幕令他遐想连连,顿时悟透了多年来“螳螂剑法”的桎梏所在。
1975年9月14日,于海终于完成了双手剑“螳螂穿林”动作风格的构思,并赋诗《悟剑篇》。
不惑之年,他受邀担任宁夏武术队的教练,重新回到了逐梦武术之路。
多年后,在于老的剑谱中,他总结出了“双手剑”的20字要点:抽带云抹提,点崩撩刺击,绞截斩格劈,挑拨挂错洗。
彼时,根据导演张鑫炎的要求,于承惠将所学用到了电影《少林寺》中,为观众呈现了飘逸而又真实的精彩打斗画面。
此后的演艺生涯,于承惠参演了多部电影,献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角色。
有如《少林小子》中的“鲍父”、《黄河大侠》中的“马义”、《南北少林》中的“赫索”、《四大名捕》中的“安云山”等。
影照
近年来,因年岁渐长,于老师扮演的几乎都是绝世高手之类的人物形象。
有如李亚鹏《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黄晓明版《神雕侠侣》中的“黄药师”、邓超版《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李小龙传奇》中的“叶问”……
剧照
除了在影视江湖中一展拳脚之外,于老师还在武打设计、武术教学等方面有着很深的建树。
在于老看来,能够将武术哲学与剑术相互交融,继而通过影视为载体展现出来,这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着很大的作用。
于老还认为:武打是一种抒情手段,要有特别的韵律,不能只讲求速度快,更不能太过花里胡哨。
2015年7月4日,“一代剑圣”于承惠老前辈因病去世,享年76岁。
葬礼当天,半个娱乐圈的明星大腕前往悼念,送这位武术宗师最后一程。
无数人表示:于老爷子走了,从此再无江湖和武林。
影照
综述于老的一生,从武术冠军,机械厂工人、武馆教练、武打明星、再到剑术大师,一切皆源自武术。
他是一位真正的武术家,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学长者,他能在影视中全方位地展现其武学精髓及哲学思想。
如今,斯人已杳6年,音容宛在,经典犹存。
值得庆幸的是,他生前留下很多关于武术和剑术的资料,可供后人学习,避免了中华绝学失传。
——END——
(图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