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4日电(郭富山)金桂兰,生前任宁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她是“心系百姓的好法官”,在基层法庭工作十几年,跑遍了辖区的155个村屯,到当事人家中调解案件1000余次,累计行程5000多公里。
金桂兰建立民事案件委托调解制度,推行“民生审判模式”,审理的千余起案件无一例重审改判、无一例差错超限、无一例 *** 缠诉,90%以上的案件都是以调解方式结案,息诉服判率达到了98%。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法官、全国优秀 *** 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005年,被中宣部确定为新时期 *** 员时代先锋模范人物,并在人民大会堂作了事迹报告。
金桂兰为人内敛低调,宛如平静的镜泊湖水,波澜不兴,这是人们对她的共同印象。她成为先进典型后,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荣誉,人们听到她说得最多的是:“我没做什么”“我只是做了一名法官应该做的事。”
金桂兰内敛低调的性情,似乎与生俱来。“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好,老师经常表扬她,我觉得她也没什么反应,没说高兴得不得了。”在外甥女宁艳的眼里,金桂兰是这样的人:“要是有什么成绩了,她很少跟人说。实在是成绩很大很大的,比如上电视了,我们看到了问我姨,她才能一句半句的跟你透露点,说‘哎呀,那算啥呀!’”
有人说,金桂兰意志如钢。手术当天带领当事人做鉴定,疼痛难忍吃点止疼药接着开庭……金桂兰和病魔斗争到底的顽强意志令人叹服。心系百姓,一心为民,是支撑其如钢意志的精神动力,生活的磨练则是锻造如钢意志之火。
“上中学的时候,从村子到学校,每天要走四个多小时,因为不通车,很多同学要骑自行车上学,桂兰考虑家里生活困难,一直没让家里买,就是走着上学。”四哥金成武回忆金桂兰走路上学的情景,犹如昨天:“后期我买了自行车,要带她上学,她说啥也不让,说山道自行车也不好走,你也挺累的,始终坚持步行,这一走,就是好几年。”
法官金桂兰,每当看到生活困难的当事人都伸出援手;学生金桂兰,同样如此。“记得有一回我们去南山,那儿有条河,河上有一根独木桥,挺细的木杆(做的桥),我一踩上去,就觉得河在跑,头晕得不行,感觉要掉下去了,桂兰从后面一把手把我抱住了,一直抱着我过了桥。”好多年前的事儿,五丰村村民耿亚君提起来,还是那样感动:“她这个人,就是善良,乐于助人,是大好人!”
提起金桂兰的善良,孝道,懂事理,宁艳有一肚子话:“小时候我们家人口多,吃饭的时候,我姨都不上桌,就在锅台吃,把饭盛好后,先端给老人——我姥姥、我姥爷、舅舅,最后,饭要少了,都得再添点水‘咕嘟’(熬)一下,我姨再吃,她觉得就应该这样,从来也没说过啥。”
金成武则对妹妹吃苦耐劳印象特别深:“小时候家里面活多,我们家养猪,就是我们两个小点的孩子每天捋猪菜,她总是抢着干,累得黑瘦黑瘦的。”金成武感慨地说:“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一点也不娇惯。”
高中毕业后,金桂兰回到村里生产队工作。由于工作负责,组织能力强,表现突出,后来陆续担任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和妇女主任。五丰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陈长海说:“她当上妇女主任后,领着搞文艺活动,逢年过节,组织大家扭秧歌啥的,红红火火!”就是从那时,锻炼了金桂兰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应该说,金桂兰任法官后,90%的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也受益于此。陈长海说:“妇女主任的工作繁杂沉重,有时需要调解邻里矛盾和打架斗殴的事情,金桂兰工作起来有积极性,有饱满的热情,事情不做好,不给你调解好,她就不撒手,连饭都顾不上回家吃。”
而正是妇女主任的工作经历,使得金桂兰有了想当一名法官的理想。金桂兰生前这样谈起:“有一次跟着法庭一起调解案件,我感受到他们(法官)的作用挺大,家庭矛盾说解决就解决了,就觉得当法官挺好!”只言片语,却鲜明地揭示出金桂兰当法官的思想根源,那就是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让社会更和谐。
她心系百姓,身患绝症,先后经历七次手术,坚守在基层法庭。2012年5月8日上午,她在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病逝,享年55岁。
金桂兰说过:“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有点价值,就应该为别人做点事情。”言犹在耳,余音不绝,美丽的镜泊湖依然那样平静清澈,为她的“好女儿”金桂兰洗去一生的劳碌艰辛,为世人留下永久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