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开国大将夫人健在的是谁,开国大将夫人健在的有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开国大将夫人健在的是谁,开国大将夫人健在的有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开国大将夫人健在的是谁,开国大将夫人健在的有谁

说起新中国十大大将,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中国人民 *** 大将军衔。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等10位功绩卓越的开国元勋被授予大将军衔,既是对他们半生戎马生涯的肯定,也是对他们革命功勋的认可。

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无怨无悔。

10位大将功成名就的背后,正如毛主席所说“妇女能顶半边天”,10位大将夫人也是功不可没的,因为她们一直默默在背后支持着大将们,大将才能更加心无旁骛地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而身为开国元勋的革命伴侣,大将夫人们除了是大将背后那个默默支持他们的坚强后盾,自身也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她们同样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那么,你们知道​嘛​!

10位大将夫人中有4位大将夫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军衔,她们分别是徐海东夫人周东屏、谭政夫人王长德、罗瑞卿夫人郝治平、王树声夫人杨炬。

其中郝治平在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王长德在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周东屏在1960年被授予上校;杨炬在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2年晋升中校军衔。

徐海东夫人——周东屏

1917年,周东屏出生在安徽六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就靠着父亲做木匠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寻常百姓家连饭都快吃不起,又哪有闲钱叫木匠来自家做工呢!

世道艰难没有活做,家中又无自家田地可劳作,子女又众多,因此,周东屏一家的生活境遇可想而知,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周东屏10岁时,周父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被迫忍痛将周东屏送到了一户姓沈的大户人家做童养媳,如此既能让女儿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也能缓解家中的困境。

旧社会的童养媳可以说是十分悲惨的,虽说是户主的儿媳妇,但谁都知道这就是找了一个免费的劳动力,童养媳往往是睡得最晚、干得最多、吃得最少。

周东屏到了沈家后,受尽沈家人的欺凌,每天很早就要被迫起来干活,到很晚才能睡觉。

沈家那几年的悲惨遭遇,让周东屏小小年纪便认识到了世间的冷暖与善恶,也见到了地主豪强对穷苦百姓的残酷剥削并致使穷苦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种种遭遇,周东屏的心中便渐渐升起了一种强烈的渴望,她渴望有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更渴望有人能来带领自己摆脱现在被剥削的处境。

1931年,周东屏终于等到了一个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她等来了中国 *** 。

在听到 *** 员对于革命的宣讲后,她明白这就是自己一直苦苦在找寻的那个能带领自己摆脱被剥削命运的对象,于是她义无反顾地选择跟随中国 *** 参加革命,​加入到​解放全中国人民的队伍当中。

这一年,她14岁,成为了当时六安三区少先队大队长。1年后,革命意志坚定且坚韧不拔的周东屏被批准加入红军,正式成为一名英勇的红军女战士。

起初,刚​加入到​红军队伍时,上级考虑到周东屏年龄还小且还是一位女战士,便想让她去后方工厂工作,负责缝制前线将士急需的被服。

然而,周东屏自加入红军那一刻,就没有想过要待在后方,她想要跟前线战士一起为解放全中国而战斗。后来,上级见她态度如此坚决,便满足了她的愿望,让她到战斗部队当护士。

就这样,小小年纪便有着“花木兰、穆桂英精神”的周东屏便到了前线,被分配到了25军担任前线医务所护理护士。

此时的周东屏绝对想不到,她在日后会与红25军军长徐海东结为革命伴侣。

说起周东屏与徐海东的相识,这还得从发生在1934年长征时的一件事说起。

1934年11月16日,红四方面军红25军3000多名将士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告别大别山,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

部队开始长征前,考虑到前方异常惊险,不但时刻要面临着 *** 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还要经受着长征途中各种凶险万分的自然环境,所以便决定将一些不方便跟随大部队长征的同志留在当地妥善安置,待有合适机会,再重新回到大部队。

经过部队上级的慎重考虑,周东屏也在留守名单之列。

周东屏得知自己被留在大别山,很是不愿,她不想自己被特殊照顾,更不想战友在前线与敌浴血奋战之时,自己却躲在后方,于是她就与其他6位同样被留在后方的女护士一起向军政治部请求跟随大部队长征。军政治部见她们如此坚定,决定让她们跟随大部队长征。

然而,长征开始的第三天,因为敌人的前阻后追,红25军面临的局势日益严峻,军首长考虑到女战士的安全,决定让她们留下来。

见自己要被留下来,周东屏等女战士自然不同意,她们哭着跑去找军参谋长戴季英,希望参谋长能让自己继续跟随大部队长征,基于安全考虑,戴季英没有同意。

就在这时,徐海东骑着战马恰好路过,看见周东屏等几位女战士都在哭,他就立刻跳下马来关心地问道:“你们怎么都哭啦,遇到什么难事了吗?”见到徐海东来了,周东屏等人赶忙围了上去。

胆大心细的周东屏第一个开口,向徐海东哭诉道:“我们已经跟部队走了三天,可军政治部又叫我们留下来安家,部队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不能离开这个家,再说行军打仗,难免会有战士受伤,部队也需要我们呀!”

周东屏发自肺腑说的话,徐海东大受感动,见她们革命意志如此坚定便帮忙向戴季英说情。

徐海东跟戴季英说:“就让她们跟着部队走吧!再说行军打仗也需要护士照顾伤病员。”戴季英见徐海东亲自为她们说情,且说得也很有道理,便同意让她们留下来跟着部队继续长征。

与周东屏的第一次见面,给徐海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年龄虽然很小可革命意志却很坚定,对着他也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惧怕,回答得也是大方得体,实为奇女子。

如果说命运之神后来能够把徐海东和周东屏结合在一起,那么徐海东同意周东屏跟随部队长征,这就是为他们的结合埋下了开花结果的种子。

当然,这时的徐海东只是认为周东屏特别,周东屏也只是认为徐海东是个好首长,互相都没有朝着恋人的那种方向想去。

两人从相识走向相恋,还得从周东屏对徐海东的救命之恩说起,周东屏的“东屏”二字也正是因为这次救命之恩之后,徐海东为表露自己心意特意为她取得,其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

1934年12月10日中午,鄂豫皖省委在陕西洛南县庾家河镇的“春永茂”中药铺里,商讨创建新苏区的问题。正当大家在激烈讨论时,一阵激烈的枪声忽然从不远处的东边方向传来,省委领导赶紧让警卫员去外面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久,问清楚情况的警卫员急匆匆推开门报告:“​敌​六十师3个团向我突袭,敌先锋部队360团已占领东山拗口!”

危急关头,徐海东立即率红223团疾驰东山拗口方向,向敌360团发起反击。

红军从中午打到黄昏,反复冲杀20多次最终将敌人打退,避免新苏区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然而,红军在这次战斗虽然取得胜利,但自身伤亡也很大,副军长徐海东就不幸被一颗子弹从左眼底下打进去,从颈后穿出,身负重伤。

徐海东这次负伤比之前受的伤都要严重,因为失血过多,一直陷入昏迷,生命垂危。

当战士将徐海东从战场前线转移到后方医院进行抢救时,在医生全力抢救下,徐海东虽然止住了失血,可是由于子弹射中颈后,致使徐海东的喉咙被血和痰堵着,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都有窒息的可能。

后方医院医疗设备简陋,贸然开刀的话可能会造成无法预料的伤害,所以一时间医生不知该如何处理。

就在这时,周东屏站了出来,只见她没有一丝的犹豫,不慌不忙地伏到徐海东的身边,以人工呼吸的方式,用嘴将徐海东喉咙里的淤血一口一口吸出来,徐海东得以转危为安。

因为徐海东失血过多的缘故,他虽然转危为安却还是陷入昏迷之中,而在他昏迷的这段时间里,周东屏就一直守着他,悉心照顾他四天四夜。

第五天,徐海东从昏迷中醒来,他睁开双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坐在他床边,眼里还含着泪花的周东屏。“她四天四夜没有离开你,是她用口吸出你喉咙里的淤血,是她救了你啊!”得知徐海东醒来后赶过来的医生俯下身对着他悄悄说道。

从医生口中得知周东屏不但救了自己命,还四天四夜衣不解带地照顾着自己的徐海东,万分感动,曾经在战场上对着敌人射来的子弹都不眨眼,就算受到再重的伤也未曾流泪的徐海东,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充满着感激,爱情之花也在此刻在徐海东的心中彻底绽放开来。

望着周东屏,徐海东的眼泪瞬间从眼眶中夺眶而出。

看见徐海东落泪,周东屏心痛地用毛巾轻轻擦拭着徐海东两眼流出来的泪水,边擦边说道:“军长,这是我应该做的,你就安心养伤吧!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之后,在周东屏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徐海东的伤情一天天地好转起来,而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两人之间的感情也随之越来越深厚。

一日,徐海东就跟周东屏表露自己的爱意,希望她能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东屏”,意为徐海东的保护屏障。徐海东的请求,周东屏欣然接受。就这样,两人自然而然地就在一起了。

1935年9月,红军到达陕北后,在程子华和刘志丹的主持下,徐海东与周东屏在陕北窑洞里举行了婚礼,结为革命伴侣。自此,两人携手跨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并一起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并共同​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新中国成立后,周东屏历任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中国人民 *** 总参管理局顾问等职。

1960年8月,周东屏被授予上校军衔。

谭政夫人——王长德

1916年,王长德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水观镇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家中全靠租借地主家几亩土地为生,因为地主的剥削,每年收成一大半都被地主抢去,仅剩的收成也根本无法支撑一家半年用度,如此王长德一家常常过着吃糠喝稀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是艰辛。

也正因为家里贫穷的关系,王父虽然有心想让女儿靠读书改变自身的命运,可是无奈家中连吃饭都是一个问题,又怎有多余的钱再去送王长德去读书呢?

如此,王长德只读了几天的私塾,便被迫辍学,回家务农,用柔弱的身躯与自己的父母一起支撑起这个家。

然而,旧社会的地主豪强岂会因为穷苦百姓活不下去就停止对他们的剥削呢?任凭王长德与自己的父母如何地勤劳,生活还是没有半点改变,反而是越来越艰苦。

贫困的生活最终迫使王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为了缓解家中穷苦的境地,也为了让王长德能活下去,王父只得将王长德送到别人家做童养媳。

旧社会的童养媳,她们的生活是很艰辛的,甚至可以说悲惨,为了能活下去,她们受尽公婆的欺压,与奴仆相差无几,经常是睡的最晚起得最早,干的都是最重的活,王长德来到公婆家,她的境地就是如此,常常被公婆欺凌。

悲惨的生活,让王长德很小的时候就渴望自由,渴望有一个机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1933年8月,王长德终于等来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8月的一天,红四方面军来到了王长德的家乡阆中县水观镇,为穷人而战的红军让王长德看到了光明,也看到了穷人翻身做主人的希望。

于是,王长德勇敢打破封建枷锁,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英勇的红军女战士,这一年她17岁。

来到红军的队伍后,王长德就仿佛是回到了家。

在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她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兴,都要有干劲,以前的她一直在为别人而活,现在的她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次,并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让全中国的劳苦大众都能翻身做主人,不再被地主豪强欺压与剥削。

有了目标后,王长德在队伍中表现得十分优异,不但什么事情都抢着做,且每件事都能做得非常好,在工作的同时,只要有闲暇时间,她就会主动去学习识字,进而阅读革命书籍,从而充实自己的知识。

王长德的表现,党组织自然看在眼里并逐渐对她委以重任。

1934年,王长德被委任 *** 四川省委川北道委巡视员。次年3月,王长德又被调入红四方面军川陕工农红军总医院,任连长,这一年她才19岁。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后,王长德也跟着大部队长征。

长征时,王长德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别就要求特别对待,主动承担起各种繁重的任务,充分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精神,为了照顾伤病员她可以几日不眠不休,伤病员有什么事情,她永远都是第一个冲上去的。

王长德悉心照顾着伤病员,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让战士们大受感动,亲切地称她是“连长姐姐”。

1936年1月,王长德调任大金川省委侦察队队长。

期间,王长德屡立战功,向世人展现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一次她就带队剿灭了一支在当地为非作歹的土匪武装,不但全歼土匪,还生擒了土匪头子。

到达陕北后,王长德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在党校学习期间,王长德认识了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并在林月琴的介绍下认识了后来的革命伴侣谭政。

谭政和王长德在林月琴的有意安排下,两人很快从相识走向相恋。

王长德的活泼、善良以及多才多艺深深吸引着谭政,谭政的革命素养、丰富的革命经历和博学多才也让王长德感到深深​地​钦佩。

就这样,互相吸引的两人最终在命运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成为了相伴一生的革命伴侣。

1937年5月,谭政与王长德在陕北窑洞举行婚礼,在罗荣桓等人的见证下,两人结为伉俪。

新中国成立后,王长德历任中南军区干部子弟校校长、国务院城市建设总局人事处副处长、中央直属监委监察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等职。

1960年,王长德被授予大校军衔。

罗瑞卿夫人——郝治平

1922年,郝治平出生在今河北临漳县的一个小山村。

郝父是一个开明人士,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为了让女儿能够走出这个小山村并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省吃俭用将她送到私塾上学。

郝治平也很懂事,她知道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勤奋刻苦地学习,因为刻苦再加上聪慧,她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12岁那年,郝治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封省立女中,成为当时临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开封上学的女孩。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看到日本侵略者在自己的国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华夏​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郝治平再也无法安心坐在教室上课,同千千万万爱国青年一样,心中萌发出参军报国的愿望,并毅然决定弃笔从戎,到延安投奔我党,为抗日救国出一份力。

1938年,郝治平与几位有志青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延安。

来延安的途中,他们就经历一个险情,差点丧命,当他们乘船过黄河的时候,因为船只破损严重,船到了河中心就突然进水了,如果不及时当水排出,船只随时都会沉没。

危急关头,郝治平等人只能是掏出身上所有能装水的东西,往外舀水。就这样,郝治平等人一边向外舀水,船工则加快速度向岸边摇去,经过不懈努力,大家这才有惊无险到了对岸。

无论面临着怎样的困难,都没有打倒郝治平,她的心中始终坚定要参加革命的信念,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也无所畏惧,也会坚定脚步朝前大步迈进,向着自己向往的革命道路走去。

来延安的这一年,郝治平16岁。从此,郝治平走上革命道路,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革命人生。

到达延安后,虽然延安的条件很艰苦,但郝治平却是无怨无悔,她告诉自己:“出来就是为了抗日,这点苦都吃不了还怎么抗日?”

之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郝治平先是进入陕北公学进行短期军事训练。

在校学习期间,郝治平表现得很是优秀,就算是脚上长冻疮,她也坚持跟同学一起出操从来不喊苦,也不喊累。

不久,由于表现出色,郝治平加入了中国 *** ,成为了一位光荣的 *** 员。

几个月后,郝治平从陕北公学毕业,又继续到抗大第四期学习,当时罗瑞卿是抗大副校长。

罗瑞卿与郝治平的相识是在1940年的一次行军途中。

当时,郝治平是“抗大”总校第六期女生队副指导员,她跟随“抗大”队伍到达延长县。队伍休息时,郝治平恰巧与罗瑞卿走到了一起,因为郝治平知道罗瑞卿是谁,便向罗瑞卿敬了礼。

见有人向自己敬礼,罗瑞卿自然停住脚步,微笑着点头示意并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干什么工作的?”“总校第六期女生队,郝治平,担任副指导员工作。”郝治平很是简洁且没有丝毫慌张地回答道。

说完,还没等罗瑞卿说什么,郝治平转头就离开了。

郝治平这般举动,给罗瑞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随着时间的逝去,两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最终两人相爱了。

1941年4月3日,罗瑞卿与郝治平结为革命伴侣,从此她的命运就和罗瑞卿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伴到永远。

新中国成立后,郝治平历任公安部办公厅秘书、宣教处处长、政治部办公室主任等职。

1955年授衔时,郝治平被授予上校军衔。

王树声夫人——杨炬

1921年11月30日,杨炬出生在湖北南漳县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因此家境尚可,加之杨父开明,所以她得以进入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1935年5月,杨炬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襄阳省立第五中学,在这里她接触到了进步思想,也阅读了许多的革命书籍,自此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1938年,杨炬中学毕业,原本她是想报考师范学院继续求学。

然而,眼见日寇在我华夏大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加之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弃笔从戎,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杨炬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再也无心求学,经过慎重的考虑,她决定放弃学业,去延安投奔我党,为抗日救国出一份力。

去延安的路上,杨炬是历经磨难,由西安到延安,路途上千里,既无火车,也无汽车,全凭两只脚,且沿途风沙弥漫,人烟稀少,沿途皆是沟沟坎坎的黄土高坡小路。

这样的环境,别说是柔弱的女性,就连强健的男性都未必能走得下去,可就算是这样的艰辛路程,杨炬却是丝毫不惧,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于同年8月,顺 *** 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到延安后,杨炬先是被安排进入陕北公学进行为期4个月的军事训练。结束训练后,杨炬被分配到了卫生学校学习,学习医学知识。1939年,杨炬被批准加入中国 *** 。

从卫生学校毕业后,杨炬先是在中央军委门诊部实习,后被调入中央卫生厅卫生所工作。

1944年,在傅连暲等人的撮合下,杨炬与王树声结为革命伴侣,从此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相爱终生。

宴席期间,两人还发生了一段趣事。

当时前来​道​​喜​的战友们将王树声与杨炬围在中间,要他们说出自己的恋爱经过,王树声笑了笑刚刚说出“她太调皮”,杨炬就“反驳”道:“是你太厉害.......”还等两人说完,徐深吉便脱口而出一副以“革命伴侣”为横批的绝对:“调皮遇厉害,花好见月圆。”

这​副对子​出现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杨炬也脸红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杨炬历任湖北省军区卫生所所长、卫生科副科长,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军事科学院门诊部主任,公安后勤部卫生处防疫科科长, *** 304医院副政委、副院长、顾问等职。

1955年杨炬被授予少校军衔,1962年晋升中校军衔。

更多开国大将夫人健在的是谁,开国大将夫人健在的有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