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起来千古明君,大家往往能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本身具备雄才大略,开创贞观之治,为唐朝后续发展奠定雄厚基础。但认真说起来,他的丰功伟绩之中,少不了一个女人的贡献,那就是他的妻子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36岁因病去世,谥号文德皇后。她出身高贵,性情柔婉,进退得宜。或许后人对于李世民,还存在不少的负面评价。但对于长孙皇后,却有着几近完美的评价,将她称为“千古贤后”。
那么长孙皇后在其短短一生中都做了什么,让后人对她的评价如此之高?
前期: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长孙皇后有着非常显赫的出身。她的父亲是隋朝名将长孙晟,母亲是北齐皇室后裔。在家庭的熏陶影响下,长孙皇后成长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自13岁嫁给李世民起,长孙皇后就时时刻刻牢记自己作为妻子、儿媳的责任,身体力行地诠释“贤内助”的含义。这不仅让李世民觉得非常受用,连李渊也对她赞不绝口。
公元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李家父子执掌整个太原地区,深知此时此刻人心的重要性。人心背离,摇摇欲坠;人心归顺,局面稳定。就在这个过程中,长孙皇后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长孙皇后在管理内宅的同时,不断接济当地的穷困百姓。她的善心善举,绝对不是做做样子而已。她认真听取百姓的难处,及时伸出援手广结善缘。因为长期吃斋念佛,长孙皇后和玄中寺的住持关系也很不错。在听闻玄中寺需要修整时,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寺里。
时间久了,长孙皇后在太原当地的百姓心中,有了非常不错的形象。而事实上她的形象,代表的就是李渊李世民的形象。这种润物无声的软实力,对于李家接下来的势力拓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影响。
李渊的妻子早逝,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都不在太原。没有婆婆的指导,也没有妯娌的帮衬,此时繁杂的家庭内部事务全都落在了长孙皇后一个人身上。但是她从来都不抱怨,只是有条不紊地打理着这一切。
在亲眼看到长孙皇后的贤德举止之后,李渊对于这个儿媳也是另眼相待。比较明显的举动是,他将长孙皇后的次子李泰过继给了没有子嗣的李元霸。这也就意味着,李泰才刚刚出生,就继承了卫王的封号。李渊的这份宠爱,实在是前所未有。
贤德、善良,是长孙皇后在前期所表现的突出特质。这个阶段的她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承担起了当家主母的责任。此时天下未定,李世民正在艰险的创业途中。他最需要的就是能帮助他平定后方的贤内助。而恰好,长孙皇后做得非常完美。
中期:并肩作战的可靠战友
然而就在李渊稳坐江山之后,一些潜在的危险正在迅速滋生,逼近已经是秦王的李世民。在跟随李渊打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赫赫备受瞩目。这不仅引起李渊的不安,更引起李建成的忌惮。越是功高显赫,越是艰险自抑。父子离心,长兄侧目,这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的尴尬处境。
在察觉到这份危险后,长孙皇后将很多精力花在了李渊的后妃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妃嫔身上。从这点上不难看出长孙皇后为人处世的智慧。男人间的杀伐果决她不方便插手,那就从他们背后的女人入手。李世民在前方得罪父亲兄长,长孙皇后就在后方修复关系。通过长孙皇后的游说交际,李世民的处境是有所改善的。
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李建成李元吉曾邀请李世民来府中做客,并趁机给李世民下毒。多亏李世民机警,及时跑回府中救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自此兄弟间的争斗已经日渐明朗化。如果李世民再忍让下去,恐怕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者等到李建成继位,还能有他李世民的活命机会吗?
面对李建成李元吉的暗害挤兑,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公元626年,李世民准备发动政变,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他在秦王府中召集了800名将士,跟随他参与此次行动。就在这个时候,向来深居府中的长孙皇后竟然出现在将士们的面前。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温柔又有力的言语鼓励着大家。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政变成功,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在这个阶段,长孙皇后无疑是李世民最可靠的战友。夫妻之间最令人动容的部分,并不是你侬我侬花前月下。而是在最危机最艰难的境遇中,那份彼此信任彼此支持的情谊。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恩爱,秀得很高级。
在李世民决定忍耐的时候,长孙皇后愿意做那朵“解语花”,帮助李世民缓解和父兄之间的矛盾。但当李世民不愿意忍耐的时候,长孙皇后也给予了丈夫极大的理解和支持。要知道宫廷政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长孙皇后站出来对将士进行鼓励,正说明她个人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她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不问前程。
后期:深明大义的大唐皇后
在成为大唐皇后后,长孙家族受到长孙皇后的荫蔽,得到李世民的重用。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曾被提拔为尚书右仆射。但是长孙皇后对此并没有欣喜之情。饱读史书的她,深知外戚干政有多么可怕。为此她亲自劝说哥哥,不要接受这个官职。听了妹妹的劝告后,长孙无忌主动向李世民请辞。
后人经常赞赏李世民心胸开阔虚怀纳谏,鼓励臣子畅所欲言。但其实这里面,也有长孙皇后不少功劳。最喜欢直言进谏的魏征,就多次得到长孙皇后的帮助。李世民总归是普通人,是人就有不爱听的话。一次魏征在朝堂上说了李世民特别不爱听的话,惹得李世民火冒三丈,跑回寝殿抄起宝剑,嚷嚷着要杀了魏征老儿。
长孙皇后看到后马上换了朝服,非常正式地跪在李世民的面前,对李世民说:恭喜皇上。李世民一听都懵了,这有什么可恭喜的?长孙皇后继续说:如果不是皇上您天纵英明,又怎么会有魏征这样敢说实话的臣子呢?李世民被夸了一通,心中的怒火降了一半。又细细琢磨长孙皇后的话,方才明白长孙皇后所说的道理。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前期的李世民如此英明豁达的关键原因。李世民本身性情暴戾,多亏有温柔贤德的长孙皇后在一旁劝说,他的负面情绪才得以压制。长孙皇后的存在,实际上对李世民来说,是一剂良药。对他的言行决策,达成了某种平衡。贤惠的妻子不多见,深明大义的皇后却很难得。
这实际上也是夫妻相处之道。很多夫妻过得比较幸福,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相似,而是因为他们性格互补。可惜的是,长孙皇后并非长寿之人。公元634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终年36岁。长孙皇后去世后,再无人平衡压制暴戾的李世民。这直接导致作为君主的李世民,执政后期和前期的表现大相径庭。
可以说,长孙皇后去世这一事件,不仅对李世民在位时期,甚至对整个唐朝,都是明显的转折点。长孙皇后去世后,再无人可以调解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的父子矛盾。最终李承乾被废,李治被立为太子。李治钟情于武媚娘,也就是后来成为女皇的武则天。如果长孙皇后可以多活几年,恐怕大唐的历史也会随之改变。
死后:李世民再没立过皇后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再没有立过皇后。他所喜爱的女子,身上也大多都有长孙皇后的影子。比如后期得到李世民宠爱的徐惠,就是个非常温柔贤惠的女子。她才貌出众,且和长孙皇后一样,喜欢在一旁劝说抚慰李世民。对于李世民来说,眼前的徐惠,就像长孙皇后身上的白月光,映照下来的影子。
据说武媚娘在李世民时期不得宠,也和她不够温柔贤惠有关。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武媚娘进言驯服狮子骢。李世民有匹烈马名为狮子骢,宫中无人可以驯服。武媚娘说,她用鞭子和匕首,就可以驯服此马。不服就打,再不服就杀。听到这种言论的李世民当下惊骇不已,此后再也没有召幸过武媚娘。
李世民这一生最爱的女子是长孙皇后。他认为女子就应该如长孙皇后贤良淑德,而不是像武媚娘这般果决狠辣。可惜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被他冷落的武才人,之后还能重新回到宫中唤起血雨腥风,夺走他的江山。而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参考文献:
《新唐书·长孙皇后传》
《资治通鉴·卷一九四》